新源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東端,鞏乃斯河河谷地帶。東起艾肯達坂,南與鞏留縣、和靜縣為鄰,東北與尼勒克縣、沙灣縣、和靜縣為界??側丝?16002人(2012年),有哈、漢、維、回等34個民族。新源縣,又稱鞏乃斯,素有“塞外江南”、“天山濕島”之稱。地理坐標為東經82°28′-84°56′,北緯43°03′-43°40′地形東高西低、三面環山、西部敞開,東西長約196公里,中部寬約65公里,總面積9970平方公里。境內有鞏乃斯河、卡普河、特克斯河,國道218線、217線,省道316線和那拉提機場構成全縣連接疆內外的主要交通網絡。海拔高度為780-438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3年,新源縣轄6鎮5鄉,有12個駐縣單位,77個行政村。
東片鄉鎮:則克臺鎮、吐爾根鄉、阿熱勒托別鎮、坎蘇鄉、那拉提鎮。西片鄉鎮:塔勒德鎮、肖爾布拉克鎮、喀拉布拉鄉。中片鄉鎮:新源鎮、別斯托別鄉、阿勒瑪勒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新源縣地處有“塞外江南”之稱的新疆伊犁河谷東部的鞏乃斯草原腹地,屬伊犁州管轄,地處伊犁河谷地東端,系鞏乃斯河谷地。地理坐標東經82°28'-84°56',北緯43°03'-43°40',谷地東起鞏乃斯河上游支流阿克仁溝,西至特克斯河,東西兩端窄、中間寬,形似仿錘形,為東西向的縱向谷地。東部以阿克仁溝,南部以那拉特山與和靜交界,西南以大吉爾格朗和西部的特克斯河與新源縣相望,北以鞏乃斯河、阿吾拉勒山、安迪爾烏拉山與尼勒克縣為鄰。 新源縣東西長約196公里,中部寬約65公里,總面積997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源縣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
新源縣環山,西部谷地最低處海拔759米,東端最高峰4380米。谷地:分為平原、丘陵、山地三大地貌單元。平原:鞏乃斯河上游為寬展的古冰槽谷,谷地平原由洪積沖積物和河谷沖積物以及河漫灘構成。下游地段由于特克斯河巨大沖積扇向東北傾斜,造成特克斯河沖積扇阻塞鞏乃斯河主谷,使河床沉積墊高,坡度小。洪水季節,鞏乃斯河水溢出,使哈拉布拉一帶河漫灘低階地寬闊,沼澤星羅棋布,蘆葦叢生。丘陵:鞏乃斯谷地南側,山體低矮,丘陵面積不甚發育。從恰甫河以南至阿拉吐拜,由于代帕山比河里克提山稍高,前山丘陵稍為發育,由于受到海拔高度的影響,降水充沛,可發展旱農作物,加之受逆溫的控制,是野生蘋果的主要生長地。山區:鞏乃斯谷地南面的那拉特山,東起艾爾肯達板,西與闊他烏山相連,北面有安迪爾烏魯山、阿爾善山、阿吾拉勒山,整個山勢是東高西低,南陡北緩。
氣候特點
新源縣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冬暖夏涼,山地氣候特點明顯。新源縣逆溫帶范圍大,逆溫持續時間長。逆溫帶分布在海拔800-2000米之間,海拔950-1200米間逆溫強度最大。新源縣氣候溫涼、降水多,年均降水量476毫米,年均氣溫6.0℃-9.3℃,極端最高氣溫41.5.8℃,級端最低氣溫-34.7℃, 年平均日照時數2693.5小時,無霜期140--180天, 年平均蒸發量1285.8mm,風向多以西風及西南風為主。自然災害有干熱風、大風、雪災、霜凍、冰雹等。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新源縣有鞏乃斯河、恰甫河和過境的特克斯河等河流,河流年徑總流量達25.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約65.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儲量6.4億立方米新源縣水域2552.86公頃。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新源縣
新源縣有原始蘋果林10萬畝、野杏8萬畝;有20余萬畝野生蘆葦資源;野生動物有雪豹、北山羊、棕熊、馬鹿、野豬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雪嶺云杉、歐洲白楊、山柳、樺樹、貝母、甘草、黨參、雪蓮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新源縣內蘊藏著鐵、銅、金、煤、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等30多種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銅、金、煤、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崗巖等,探明的極具開采價值的礦種有鐵、煤、金、銅等20多種,其中鐵的儲量近2億噸,平均含鐵量為58%,開采品位為62.5%。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新源縣總人口316002人,比2011年增加44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983人,占總人口的28.16%。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02855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64.19%,其中:哈薩克族144244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45.65%;維吾爾族32008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10.13%。新源縣出生人口6918人,出生率為21.89‰,死亡人口1462人,死亡率4.63‰,自然增長人口5456人,自然增長率17.27‰。新源縣男性人口161547人,占總人口的51.12%,女性人口154455人,占總人口的48.88%。
民族
新源縣由哈、漢、維、回等34個民族組成。截至2012年,哈薩克族人口144244人,占中國哈薩克族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新源縣新源縣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6.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85億元,比2011年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39.69億元,比2011年增長30.1%;第三產業增加值15.79億元,比2011年增長11%。三次產業比重為28:52:20。新源縣人均生產總值24326元,比2011年增長16.52%。
第一產業
2012年新源縣農業總產值30.91億元(不含兵團,下同),比2011年增長18.11%,實現農業增加值18.00億元,比2011年增長18.2%。其中:種植業增加值7.14億元,比2011年增長3.83;林業增加值1.89億元,比2011年增長12.09%;牧業增加值8.70億元,比2011年增長35.53%;漁業增加值0.0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7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23億元,比2011年增長9.41%。2012年新源縣農作物播種面積93.7萬畝,比2011年增加3.48萬畝,比2011年增長3.8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3.03萬畝,增加3.62萬畝,比2011年增長5.21%;油料播種面積5.45萬畝,減少1.25萬畝,比2011年下降18.70%;甜菜播種面積5.69萬畝,增加0.50萬畝,比2011年增長9.61%;麻類播種面積1.80萬畝,增加0.66萬畝,比2011年增長57.6%;蔬菜播種面積0.71萬畝,減少0.95萬畝,比2011年下降57.01%。 2012年新源縣主要農產品產量:產品名稱單位絕對值比2011年增長%
糧食萬噸35.998.83
油料萬噸0.80-33.62
甜菜萬噸24.1121.89
亞麻萬噸0.8655.88
蔬菜萬噸3.02-58.15
第二產業
2012年新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47.18億元,比2011年增長12.63%,工業產品銷售率88.73%。新源縣實現建筑業增加值6.93億元,比2011年增長16%,其中:資質等級三級以上的建筑企業實現產值9826萬元,比2011年增長2.2%,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40.4%,房屋竣工面積8.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42.1%。[
第三產業
2012年新源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比2011年增長58.53%。新源縣制造業投資18.3億元,比2011年增長63.79%;電力、煤炭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8005萬元,比2011年增長27.31%。 2012年新源縣房地產開發投資5.1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3.8億元,比2011年增長3.03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8.25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15倍,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8.17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99%;商品房銷售12.8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6倍;商品住宅銷售額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62倍。 2012年新源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5.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億元,比2011年增長18.1%,占整個市場的比重為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占整個市場的比重為4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13.4億元,比2011年增長15.1%;住宿業餐飲業4.2億元,比2011年增長16.7%。
交通情況編輯公路
2012年新
源縣公路總里程2115.6公里。其中,農村公路1753.6公里。通油率縣到鄉達到100%、鄉到村達到65%,新源縣通達率達到95%,客運網絡覆蓋率達到96%。 0503線國防公路貫穿縣境長西,西通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東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
國道
2012年新源縣縣境內國、省道362公里,國道218和省道316線平行橫貫東西,國道217線穿境而過,成為連接新疆南北、東西的交通要沖,其中218國道從腹部空過。
機場
那拉提民用機場場址位
于伊犁河谷谷底,那拉提機場距離新源縣城公路12公里,距離野果林風景區16公里,距離那拉提景區58公里。公路狀況良好。機場等級為4C級,跑道長2.3公里,寬45米,機坪面積20000平米,可以保障ATR和波音737所有系列飛機全載起降。機場性質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3C,跑道長2公里,設計機型為CRJ-200、ERJ-145、ATR- 72和MA-60等支線飛機。工程以2010年為設計目標年,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540畝,航站航空綜合樓面積2700平米,建設工期為兩年。旅客吞吐量為10.8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為540噸/年,飛機運行架次為2000架次/年。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2年新源縣擁有學校56所。普通中學19所,其中一貫制12所,初中2所,完中3所,高級中學2所,小學37所,公立幼兒園45所,私立幼兒園7所,職業高中1所。新源縣中小學在校生45288人,比2011年下降0.34%。其中:小學在校生26257人,比2011年增長0.057%;普通中學11262人,比2011年下降1.47%;高中在校生7769人,比2011年下降0.025%;學前教育幼兒總數10126人,比2011年的9629人增加497人,比2011年增長5.16%。
文化
2012年新源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縣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1個,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人民廣播電臺1個,電視臺1個,夏牧場牧業電視臺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11個,廣播電視鐵塔5座。中央及各省節目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本縣節目廣播人口覆蓋率89.3%;中央及各省節目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本縣節目電視人口覆蓋率87.9%;有線電視用戶2.612萬戶(不包括未聯網用戶)。
衛生
2012年新源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94個(包括村衛生室116個)。其中縣級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0所,醫務室1所,個體診所47個,門診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新源縣衛生技術人員88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60人,注冊護士2225人。
體育
2012年新源縣共開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動20次,參與群眾2萬余人,觀眾累計達十幾萬余人次,承辦1項自治區級體育比賽,2項州直體育比賽。
風景名勝編輯那拉提風景區那拉提風景區,有6000余公頃的野生果林;有近百平方公里的葦湖,沼澤地;有天山中部高山草甸自然保護區;有蜿蜒穿行于峽谷林莽間的鞏乃斯河,恰甫河。 唐加勒克紀念館新源縣唐加勒克紀念館位于縣
城南郊唐加勒克、阿西姆紀念碑院內,于2003年9月建成,館址占地面積44畝,紀念館建筑面積為1273平方米,頂端設有白天鵝雕塑,總高度39.6米,總投資170萬元,其中社會各界集資70萬元,縣財政投資100萬元。室內設有民俗風情展廳、文物展廳(11間)及其他輔助設施。館內現藏有珍貴文物19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國家三級文物12件,6件輕青銅器待有關專家鑒定,一般文物22件。 點將臺點將臺位于新源縣阿勒馬勒鄉東部5公里南側山坡,南靠那拉提山,東西北三面開闊。長400米,寬300米,高10米,北距鞏乃斯河800米。是別失八里王屯軍鞏乃斯河谷時的“點將臺”。 民俗風情編輯肉孜節波斯語的音譯,意為“齋戒”。肉孜節是伊犁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族、回、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盛大節日之一,時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因為伊斯蘭教規定每個成年穆斯林在齋月(伊斯蘭教歷)必須封齋一個月,封齋期間每日吃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餐,穆斯林們封齋一個月后,為慶祝齋功圓滿,要舉行開齋儀式,所以得名。 納吾熱孜節每年陰歷春分日,是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
傳統節日納吾熱孜節?!凹{吾熱孜”來自波斯語,意為“春雨日”。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按照自己的風俗舉行各種慶?;顒?,家家戶戶都用羊肉、大米、小米、麥粒、奶疙瘩等食物混合煮成“納吾熱孜飯”,親朋摯友走家串戶祝賀新年,吃“納吾熱孜飯”,互相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古爾邦節肉孜節后第70天,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即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有寫作“庫爾班節”,阿拉伯語稱“爾德?古爾邦”,“爾德”意為節日,“古爾邦”,漢字譯為“宰牲節”。逢古爾邦節到來,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家家
戶戶不僅宰殺牛、羊,還要精制糕點,穿新衣,戴新帽,沐浴盥洗,舉行節日會禮和宰牲儀式,人們互相拜節、問候,熱情招待來拜年的客人,還舉行各種慶?;顒?,歡歌曼舞,賽馬、刁羊,熱鬧非凡,使整個節日洋溢在歡樂的氣氛中。
名優特產編輯沙棗
沙棗(別名桂香柳、香柳、銀柳)在
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區和內蒙古西部。少量的也分布到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大致在北緯34度以北地區。天然沙棗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瑪納斯河,甘肅疏勒河,內蒙古的額濟納河兩岸。內蒙古境內黃河的一些大三角洲(如李化中灘、大中灘)也有分布。內陸河岸的沙棗林,多呈疏林狀態,面積較大,僅額濟納河西河林區就有沙棗林69000多畝。人工沙棗林則廣布于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和內蒙古等省(區)。
馕
馕,是新疆各
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馕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馕、油馕、窩窩馕、芝麻馕、片馕、希爾曼馕,等等。據考證,“馕”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馕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烤肉
烤肉的方式有很多,有串起來至于無煙煤的烤爐上,邊烤邊撒細鹽、辣椒面、孜然,肉香和調料的香味撲鼻而來,其景生動又熱鬧。還有用鋼筋焊好的鐵架子,把調好料的羊肉、排骨肉、里脊肉串在上面,放進馕坑里烤,烤好的羊肉串色澤油亮、辣椒面紅亮、孜然鮮綠,給人以色香的誘惑力,站在烤肉攤的邊上,羊肉串吃到嘴里,肥香熱辣,風味無窮。羊肉串好吃可烤起來還有很多的講究在里面的。一是串肉要肥瘦間隔,肥肉邊烤邊流油,能使烤出的羊肉不干硬,二是串肉的工具也大不相同,在北疆大都用鐵絲、銅絲砸匾了串肉,而在南疆的很多地方人們大都用紅柳枝串肉,烤熟后還帶有淡淡的植物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