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區是昆明市五城區之一,是昆明城的西南部分。東瀕碧波蕩漾的滇池,與官渡區、呈貢區隔水相望,北與五華區、富民縣接壤, 西鄰安寧市、祿豐縣,南連晉寧縣。西山區總面積881.32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區面積46平方公里,為昆明市面積最大的主城核心區。壩區面積占8%,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2%,其中城鎮人口18萬,駐區中央、省、市屬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校有200多家。西山區轄7個街道、3個鎮,轄區內居住著彝、白、回、苗、納西、壯、哈尼、僳僳、滿、蒙古等25個少數民族。2012年,西山區常住人口76萬。2012年全年,西山區實現生產總值(GDP)354億元。西山風景名勝區,有聶耳墓、南洋機工紀念館、觀滇池日出、觀太華寺、碧雞玉蘭園、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臺遺址、龍門斷崖和小石林等。
歷史沿革編輯因境內西山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云南府下設昆明、昆陽等11個州縣。昆明縣鄉村設置25里,其中的黑林里、沙浪里、班莊里、利一里、普坪里、石鼻里、高峣里等是今區域(指2004年區劃調整前的西山區,下同)。
西山區清末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897年),改里為堡,昆明縣轄43堡,其中大漁堡、海源堡、西華堡、沙朗堡、廠口堡、土堆堡、大西堡、張家堡、高峣堡,明朗堡、多依堡、樂畝堡,頭村堡,范竹堡、桃園堡等15堡為今西山區域。民國初期,鄉村區劃沿襲清制。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昆明縣改堡為鄉,設8區6鎮39鄉,今區境為第五區的范竹鄉及蓮花鄉、北倉鄉部分地;第六區的沙朗鄉、廠口鄉、龍慶鄉、桃園鄉;第七區的西馬鄉、西華鄉、土堆鄉、張家鄉、云林鄉、海源鄉、碧雞鄉及大漁鎮;第八區的多依鄉、明朗鄉、樂畝鄉、永靖鄉等4區1鎮18鄉。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國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度,昆明縣設10鄉6鎮,區內為大漁鎮、靈源鄉、北新鄉、玉案鄉、西碧鄉及范的鄉部分地,一直沿襲到1953年市縣合并撤銷昆明縣建制。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53年市縣合并,為昆明市第八、九區。1953年7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八區轄:團結鄉、海源寺鄉、聯家鄉、沙朗鄉、梁源鄉、桃源鄉、龍慶鄉、廠口鄉、迄六鄉、瓦恭鄉共10個鄉;第九區轄:積善鄉、馬街鄉、碧雞鄉、風華鄉、明朗鄉、棋臺鄉、龍潭鄉、永靖鄉、雨花鄉、律則鄉、谷律鄉、樂畝鄉共12個鄉。1954年1月-1956年9月,昆明市第十區轄:白魚鄉、和平鄉、里仁鄉、中寶鄉、中平鄉、雙哨鄉共6個鄉。
西山區1956年10月底,西山區建立,轄原昆明市第八區、第九區所轄22個鄉;第十區更名為??趨^。1958年10月,成立東風、團結、上游3個人民公社,分別駐梁家河、龍潭、廠口。原22個小鄉和由五華區劃入的近華、紅聯兩鄉改為管理區,共轄24個管理區,3個街道辦事處。1960年5月,調整社隊規模,西山區改建成東風、海聯、碧雞、團結、谷律、上游、沙朗7個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分別在梁家河、龍院村、高峣,龍潭、魯伯祖、廠口、沙朗。1960年為安寧縣海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建為昆明市??趪鵂I農場,1961年4月劃歸西山區,改為??谌嗣窆?,駐地中新街。1963年1月,西山區將8個人民公社劃為21個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辦事處。1988年2月,鄉鎮體制改革,辦事處改建鄉(鎮),改東風、海聯為馬街、黑林鋪。建立馬街鎮、黑林鋪鎮、碧雞鎮、??阪?團結彝族白族鄉、谷律彝族自族鄉、沙朗白族鄉、廠口鄉,原小鄉改稱辦事處。1992年全區轄4鎮4鄉、1個街道辦事處,62個農村辦事處,454個自然村,380個村民委員會,568個生產合作社,13個城鎮居民委員會。2000年,西山區轄1個街道、4個鎮、4個鄉。2003年6月20日,馬街鎮、黑林鋪鎮正式撤鎮設立街道。2004年6月3日,國務院批準調整昆明市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的行政區劃。2005年1月1日,昆明市四個主城區正式按照新區劃行使了行政、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權限。2006年,撤銷團結彝族白族鄉和谷律彝族白族鄉,設立團結鎮,鎮政府駐原團結彝族白族鄉政府駐地。2009年7月31日,撤銷碧雞鎮、??阪?、團結鎮,設立碧雞、???、團結街道辦事處。
區劃詳情
截止2012年,西山區轄馬街、金碧、永昌、前衛、福海、棕樹營、西苑、碧雞、???、團結10個街道,共98個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西山區位于昆明市區西部,地處東經102°21′~102°45′,北緯24°41′~25°26′。東西寬36.8千米,南北長72千米,形如靈芝狀。轄區東與五華區、官渡區毗鄰,南靠晉寧,西與安寧市、祿豐縣相連,北同富民、嵩明縣交界??偯娣e1058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2%,壩區面積占8%。區政府駐市區秀苑路188號。地形地勢
西山區地處滇池盆地西北邊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北部地形起伏較大,靠昆明主城區部分為壩區,其余為山區、半山區。最高海拔2622米(風擺山),最低海拔1731米(肖家村)。
氣候
西山區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西山區屬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 15℃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廣闊的山區生物資源、水利資源十分豐富。
人口民族編輯截止2010年,西山區常住人口約75萬。全區常住人口中,家庭戶約27萬戶,家庭戶人口約67萬人;男性約38萬,女性約36萬。截止2010年,西山區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編輯概述
2012年全年,西山區實現生產總值(GDP)3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3.7%,人均GDP達到46232元,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26億元,比2011年增長1.0%;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96.00億元,比2011年增長11.9%,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60.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5.1%;建筑業完成增加值35.97億元,比2011年增長6.6%;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54.74億元,比2011年增長14.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9:27.1:72.0。2012年非公經濟完成增加值183.43億元,比2011年增長15.7%,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82%。
第一產業
2005~2010年,西山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010年達2.7億元。2010年,西山區建成團結永靖農產品交易市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新增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8家;投入建設永勝河、螳螂川沿線芳香走廊以及小村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科技示范園區、和平四季特色水果種植園區等5個休閑觀光農業片區。創建玉米高產示范區1萬畝、調整產業結構3.4萬畝。2012年,西山區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6億元,比2011年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2.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0.1%;林業產值0.32億元,比2011年增長30.1%;畜牧業產值2.01億元,比2011年減少15.3%;漁業產值0.25億元,比2011年增長39.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02.8%。2012年,西山區完成造林面積250.87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366.67公頃。植樹造林工作取得新進展。截止2012年末,西山區農業有效灌溉面積867公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2447.82萬瓦特;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838.4噸;農村用電量3254.7萬千瓦小時。
第二產業
2010年,西山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7.4億元,年均增長10.5%;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7.5億元;其中:??诠I園區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2億元,完成“五通一平”1021畝,收儲土地1036畝,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開工7個、竣工2個;建成標準化廠房6.5萬平方米,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的216%。2011年,西山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98.27億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153.92億元,其中:輕工業完成30.06億元,重工業完成123.8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2.36億元,比2010年增長13.5%。2012年,西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億元,利稅總額9.58億元,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稅5.24億元;集體控股企業實現利稅0.82億元;私人控股企業實現利稅3.41億元;港澳臺商控股企業實現利稅0.15億元。2012年,西山區單位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4.7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9.11%。2012年末,西山區擁有資質建筑業企業122個,從業人員24332人。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9.3億元,比2011年增長22.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46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48萬平方米。2012年,西山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1億元,比2011年增長2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4.8億元,比2011年增長35.5%。
第三產業
2010年,西山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2010年達173.2億元,中國·昆明泛亞產權交易中心成功落戶西山區;引進昆鋼科技大廈、云南廣電網絡文化產業園區等4個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額預計達200億元;新增商務樓宇30萬平方米,關閉搬遷17個批發(專業及批零兼營)市場;監測范圍內的旅游企業接待游客58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億元。2011年,西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0.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9.22%。按所有制結構看:公有制經濟實現28.67億元,占西山區比重的11.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211.76億元,占西山區比重的88.1%。2012年,西山區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運輸業增加值5.94億元,比2011年增長10.7%。2012年年末公路通車里程568.268千里。2012年,西山區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109.49萬元,比2011年下降7.8%,函件為358.18萬件。2012年,西山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67.04億元,比2011年增長17.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6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1.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1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8%。2012年末,西山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90.33億元,比2012年初增長13.27%,其中:單位存款224.38億元,個人存款324.61億元,比2012年初分別增長8.8%和增長14.2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21.08億元,比2012年初增長9.5%,其中:短期貸款101.05億元,中長期貸款219.79億元,比2012年初分別增長20.66%和5.05%。2012年,西山區全年引進內資項目117個,考核認定資金105.89億元,完成市政府下達招商引資99億元任務的106.96%,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0.69%。引進外資項目10個,考核認定資金13024.16萬美元,完成市政府下達引進外資7000萬美元任務的186.06%,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49.64%。2012年,西山區共接待游客793.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0.73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事業
2012年,西山區榮獲:昆明市知識產權戰略先進縣(市)區、昆明市創新型試點推進工作先進單位、昆明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認定工作先進單位、昆明市實施“綠色光亮工程”先進縣(市)區等榮譽;區級財政投入科技資金4728萬元,其中,科技研究與開發經費為3961萬元,組織實施兩批科技項目118項;啟動昆明市創新型縣(區)試點工作;評選2012年科學技術進步獎16項、專利獎4項,獲市級科技獎12項。
教育事業
2012年,西山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222所。其中:小學72所(完小72所);完全中學9所;初級中學23所;高級中學1所;幼兒園104所;中職學校12所;特教學校1所。2012年,西山區在校學生總數120473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7177人,比2011年減少5.7%;普通小學在校學生47587人,比2011年減少12%;幼兒園入園班8219人,比2011年增長1.2%。全區小學入學率99.80%,初中毛入學率達100.39%,小學輟學率為0.01%,初中輟學率0.72%,初中升入普高60%。
文體事業
2012年,西山區完成了復興、永興路、西華三個社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創建工作;全區行政村基本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魅力碧雞·和諧西山”、第25屆西山音樂節、2012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昆明狂歡節西寺塔廣場傣族潑水節舞蹈表演活動、州市民族風情歌舞展演等特色品牌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參加云南省首屆農民工文化藝術節,分別獲得一個銀獎、一個銅獎、兩個優秀歌手獎;參加“愛我昆明·美在春城”主題實踐活動暨第二屆聶耳音樂節紀念聶耳合唱比賽,分別獲得四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區文化館精心創作的花燈小戲《鄰居、種雞、雜毛雞》作品榮獲2012年云南省花燈藝術周二等獎。
醫療衛生事業
2012年年末,西山區擁有醫院(衛生院)48家,醫院床位8989張,醫護人員9549人。至2012年,經審批建立的衛生服務中心(站)已達97個,服務人口65.52萬人。落實各項防治措施,重大疾病預防機制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事業穩步推進,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
社會保障
2012年,西山區納入勞動工資統計的城鎮單位共1613個,從業人員124605人,從業人員勞動報酬406136萬元;其中:在崗職工112956人,發放工資378387萬元,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4497元,同比增長28.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696 元,同比增長17.5%,扣除物價因素后, 實際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900元,增長15.1%,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增長10.1%。城市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共84593戶21804人得到了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年平均5820戶8518人獲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平均1230戶1633人獲得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口幫扶、部門掛鉤等扶貧工作取得新成績。2012全年,西山區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4.77億元;支付醫療保險金8266.5萬元;失業保險金1808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2626萬元,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40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
風景名勝編輯
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湖畔,距市區15千米,北起碧雞關,南達灰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山峰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羅漢山高出滇池水面約620多米。西山風景名勝區東瀕滇池,西迤長坡,占地約889公頃。西山共有11處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山太華山麓人民音樂聶耳的墓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山龍門石窟,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等佛寺道觀建筑群,以及張天虛墓園
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均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柏希文墓、楊杰墓等一批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山風景名勝區,有登山健身旅游、宗教朝山拜佛旅游、文物鑒賞旅游、瞻仰聶耳墓、南洋機工紀念館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觀滇池日出、晚霞氣候風光旅游、觀太華寺云南名花及碧雞玉蘭園的花卉觀賞旅游、三月三,耍西山的民俗活動旅游、考察元代千步崖蹬道和梁王避暑臺遺址的考古旅游、有觀賞龍門斷崖和小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地質旅游。西山森林公園昆明西山森林公園,位于昆明西郊15公里的峰巒間。主要由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等風景點組成。華亭寺位于海拔2050米的山間,創建于14世紀,寺內殿宇規模宏
西山森林公園偉壯觀,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圣地。太華寺建于14世紀初,寺內的望海樓,是觀在滇池日出的好地方。三清閣和龍門是一組構建在西山主峰羅漢山懸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層十一閣。龍門石雕工程,包括石道、古室、古欄、古窟、古佛等,是西山勝境的精華所在。 云南民族博物館云南民族博物館位于昆明海埂云南民族村旁,場館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分為展示區、收藏區和科研辦公區。館內有16個展室,展出
云南民族博物館面積達6000平方米,還配有設備齊全的報告廳、會議室、接待室等,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族博物館。館內藏品達12萬件,是云南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博覽場所。 館內珍藏民族文物40000余套(件),陳列有民族古籍、文化遺產、民族服飾、民間美術、民族樂器、傳統生產生活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