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簡稱秀山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外側,為川渝東南重要門戶。秀山縣東臨湖南省龍山縣、保靖縣、花垣縣,西南連貴州省松桃縣,北接酉陽縣。至2013年底,秀山縣幅員面積2462平方公里,轄27個鄉鎮、街道。秀山縣常住人口為501590人(戶籍人口65萬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另有瑤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共1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52%。秀山縣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獲得過“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
秀山縣在重慶市所處位置(紅色處)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221年),置酉陽縣,隸荊州武陵郡??h地屬酉陽縣。南北朝,循蜀漢制。隋時屬務川縣。隋開皇年間,置務川縣(治所在今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縣地改隸梁州務川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務川隸巴東郡,縣地仍屬務川縣。唐時屬務川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巴東郡之撫陽、務川置務州,實行羈縻政策,縣地屬務州務川縣。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改務州為思州。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屬江南道思州務川縣。五代十國時期,冉氏占據縣地東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楊氏占據縣地西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1年),于縣境西南部置平茶洞,屬羈縻思州。其后,邑梅、平茶、石耶并為土知府。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為佛鄉洞長官司。撤平茶承化軍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石耶仍為順德軍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據蜀,改邑梅佛鄉洞長官司為邑梅沿邊溪洞軍民土知府。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罷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為長官司,領于酉陽宣慰司,旋改隸重慶衛。撤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為平茶洞長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隸湖廣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隸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樂初(1403年),改邑梅隸重慶衛,割石耶司地置地壩洞副長官司。明世宗嘉慶二十五年(1546年),將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遷治酉陽上濟里,旋罷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中國西南地區開始大規模改土歸流。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陽東南境石堤、宋農、晚森等土司據地,始置秀山縣(治所在今三合場鄉),初隸黔彭廳,旋廢廳改隸四川省川東道酉陽直隸州,并于石堤設立巡檢署,結束了秀山地區的土司建制。
秀山縣夜景民國元年(1912年),秀山縣隸屬川東道。民國2年(1913年),改石堤巡檢署為分縣。民國23年(1934年),于縣境建黔東蘇區,轄縣境內清溪、龍鳳、高秀、峻嶺、鐘靈、蘭橋、九江、梅江、興隆、雅江、平馬、大板、永興、里仁、保安、地壩、膏田、石堤等鄉,并建立枷檔河、壩芒、巴盤三個鄉蘇維埃政權。民國24年(1935年),秀山縣隸屬于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川康建設期成會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邊區48個縣設置“青江省”,以秀山縣城為省會,并完成了法定審批手續,后因內戰而停止。民國38年(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保安司令密電通知,為對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四川和西南,以秀山縣、酉陽縣、黔江縣、彭水縣4縣,建立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區第一個縣級人民政權機構――秀山縣人民政府,隸屬西南區川東行政公署涪陵專員公署。1950年1月23日,涪陵專區所轄之秀山、酉陽、黔江3縣別置“川東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酉陽縣城,秀山縣隨隸酉陽專署。1952年9月5日,撤銷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復并入涪陵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秀山縣亦改隸之。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未變,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中和鎮,仍隸屬涪陵地區專員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區,秀山土家苗族自治縣改隸黔江地區。1997年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隨黔江地區改隸重慶市。2001年,撤黔江開發區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隸屬重慶市直管。 行政區劃編輯1997年,秀山縣面積2450.3平方公里,轄3鎮46鄉??h政府駐中和鎮。 2000年,秀山縣轄中和、平凱、清溪場、石耶、洪安、石堤、龍池、溶溪、梅江9個鎮;蓮花、涌圖、肖塘、官莊、紅巖、迎鳳、岑溪、中平、官橋、官舟、峨溶、龍貢、平馬、雅江、海洋、大溪、保安、里仁、美萃、妙泉、宋農、涌洞、干川、川河、茅坡、膏田、玉屏、溪口、三合場、美沙、龍鳳、塘坳、峻嶺、孝溪、吏目、鐘靈、中溪、蘭橋、巴家、晏龍40個鄉。 2001年,秀山縣將9個鎮、40個鄉調整為32個鄉鎮,調整后鄉鎮平均面積擴大至76.57平方公里。2011年,秀山縣撤銷官舟鄉、膏田鄉、溪口鄉、妙泉鄉、宋農鄉、里仁鄉、鐘靈鄉、塘坳鄉、干川鄉、保安鄉、平馬鄉、巴家鄉和中和鎮、平凱鎮,新設立中和街道、烏楊街道、平凱街道、膏田鎮、溪口鎮、妙泉鎮、宋農鎮、里仁鎮、鐘靈鎮,擴大清溪場鎮、龍池鎮、石堤鎮、洪安鎮、梅江鎮行政區域。至2014年秀山縣轄3個街道、18個鎮、6個鄉:中和街道、烏楊街道、平凱街道、清溪場鎮、隘口鎮、溶溪鎮、官莊鎮、龍池鎮、石堤鎮、峨溶鎮、洪安鎮、雅江鎮、石耶鎮、梅江鎮、蘭橋鎮、膏田鎮、溪口鎮、妙泉鎮、宋農鎮、里仁鎮、鐘靈鎮、孝溪鄉、海洋鄉、大溪鄉、涌洞鄉、中平鄉、岑溪鄉??h政府駐中和街道。
秀山行政區規劃中和街道中和街道位于秀山縣中部,跨梅江河兩岸,為縣政府駐地。幅員面積26.52平方公里。轄9個社區和3個行政村。326國道始于城南三角塔并與319國道相交。烏楊街道烏楊街道位于秀山縣中部,距縣城2.5公里。幅員面積60.23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國道319線與國道326線交匯處。 平凱街道平凱街道位于秀山縣中部,距縣城3公里。幅員面積110.05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319國道、326國道過境。清溪場鎮清溪場鎮位于秀山縣西南部,距縣城12公里。幅員面積132.03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和25個行政村。326國道過境。隘口鎮隘口鎮位于秀山縣西南部,距縣城26公里。幅員面積124.46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326國道在壩芒出境入貴州省。溶溪鎮溶溪鎮位于秀山縣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幅員面積109.42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h級公路北接319國道,東南接326國道。官莊鎮官莊鎮位于秀山縣中部,距縣城8公里。幅員面積101.72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龍池鎮龍池鎮位于秀山縣中北部,距縣城22公里。幅員面積125.09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319國道過境,并與龍(池)石(堤)、龍(池)川(河)公路相交。石堤鎮石堤鎮位于秀山縣東北部,距縣城50公里。幅員面積87.98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h級公路東通湖南省,西南接319國道。峨溶鎮峨溶鎮位于秀山縣東部偏北,距縣城65公里。幅員面積79.61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h級公路南接319國道。洪安鎮洪安鎮位于秀山縣東部,距縣城47公里。幅員面積87.69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319國道過境。雅江鎮雅江鎮位于秀山縣東部,距縣城37公里。幅員面積70.9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319國道沿境東南通過。石耶鎮石耶鎮位于秀山縣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37.27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并與秀(山)松(桃)公路交會。梅江鎮梅江鎮位于秀山縣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幅員面積169.51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渝懷鐵路、秀(山)松(桃)公路過境。蘭橋鎮蘭橋鎮位于秀山縣南部,距縣城42公里。幅員面積73.17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渝懷鐵路過境。膏田鎮膏田鎮位于秀山縣西部,距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150.86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
秀山縣風光 (17張)
溪口鎮溪口鎮位于秀山縣西北部,距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92.20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魚(泉)苦(竹)公路過境。妙泉鎮妙泉鎮位于秀山縣北部,距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59.70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19國道過境。宋農鎮宋農鎮位于秀山縣北部,距縣城35公里。幅員面積74.91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龍(池)石(堤)公路過境,南接319國道。里仁鎮里仁鎮位于秀山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幅員面積75.12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鐘靈鎮鐘靈鎮位于秀山縣南部,距縣城22公里。幅員面積157.6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平(凱)中(溪)公路北至平凱接319國道。
大溪湖光山色孝溪鄉孝溪鄉位于秀山縣西南部,距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74.1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海洋鄉海洋鄉位于秀山縣北部,距縣城57公里。幅員面積92.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大溪鄉大溪鄉位于秀山縣最北部,距縣城60公里。幅員面積109.9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涌洞鄉涌洞鄉位于秀山縣東北部,距縣城36公里。幅員面積67.7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龍(池)川(河)公路西接319國道。中平鄉中平鄉位于秀山縣東部,距縣城26公里。幅員面積46.6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19國道過境。岑溪鄉岑溪鄉位于秀山縣東南部,距縣城26公里。幅員面積53.4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