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古稱宛陵、宣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敬亭山、柏枧山、水西山、龍須山四山峰巒疊翠;青弋江、水陽江兩水相依。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南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中國鱷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一翼。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5年宣城轄宣州區1個市轄區和郎溪、廣德、涇縣、績溪、旌德5個縣,代管寧國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24個鄉,57 個鎮,14個街道辦事處,730 個村,156 個社區。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跨北緯29°57’~31°19’、東經117°58’~119°40’。東臨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臨安市,南倚黃山市,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市及江蘇省高淳縣、溧陽市、宜興市接壤。最東端在廣德縣新杭鎮桃園村與長興縣交界處,最西端在涇縣桃花潭鎮菥荻村與青陽縣、黃山區交界處,最南端在績溪縣臨溪鎮蓮金山與歙縣交界處,最北端在宣州區水陽鎮李村與當涂、高淳交界處。境域東西長161.5公里,南北寬150公里,總面積1.2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8.9%,居全省各市第五位,其中:山地面積1967.77平方公里,占15.9%;崗丘8202.33平方公里,占66.5%;平原1912.29平方公里二、,占15.5%;湖泊257.61平方公里,占2.1%。所轄縣市區中,宣州區面積2620.75平方公里,郎溪縣面積1104.75平方公里,廣德縣面積2115.95平方公里,寧國市面積2437.5平方公里,涇縣面積2023.75平方公里,績溪縣面積1116.37平方公里,旌德縣面積904.36平方公里。 市區距合肥190公里,距上海290公里,距南京150公里、祿口機場110公里,距杭州230公里。
地形地貌
宣城市轄境在地質分區上位于揚子準地臺地區。地層屬揚子地層
合并圖冊 (2張)
區下揚子分區,各時代地層發育比較完整。受地質構造控制,地勢南高北低,地貌復雜多樣,大致可分為山地、丘陵、盆,谷地、崗地、平原五大類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錯,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米以上;中部丘陵、崗沖起伏,高程一般15~100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絕大部分為廣袤的平原和星羅棋布的河湖港漢,圩區一般高程為7—12米。南部和東南部山區屬天目山山脈,西南部山區屬黃山山脈,西部山區屬九華山山脈。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多座,最高的清涼峰1787.4米,位于績溪縣與歙縣及浙江臨安縣交界處。宣城市地處東南丘陵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南部中山區一般為800~1800 米,低山區500~800 米,中部丘陵區一般為50~500 米, 北部平原區一般在50 米以下。境內有黃山、天目山、九華山三大山脈。天目山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從績溪縣東部延伸經寧國市南部進入廣德、郎溪兩縣。黃山山脈自南向北由績溪、旌德邊界經寧國市西部、涇縣東部進入宣州區和郎溪縣南部。九華山山脈在境內只分布在涇縣西部和宣州區西南部的部分低山地帶。地貌復雜多樣,大致分為山地、丘陵、盆(谷)地、崗地、平原五大類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錯;中部丘陵、崗沖起伏;北部除一部分丘陵外,絕大部分為廣袤的平原和星羅棋布的河湖港漢。山地面積2017.66 平方公里,丘陵面積7948.36 平方公里,平原面積2389.64 平方公里。境內最高峰位于績溪縣伏嶺鎮清涼峰,海拔1787.4 米;最低點位于宣州區水陽鎮金寶圩心,海拔僅5 米。
氣候特征
宣城地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具有以下顯著特點: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宣城地處中緯度地帶,是季風氣候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由于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盛行來自內陸的偏北風。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天氣高溫多雨,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控制,天氣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內分配很不均勻。一年中夏季最長,約121天,5月21日至9月18日,平均氣溫>22℃;冬季次之,約102天,11月27日至次年3月8日,平均氣溫<1O℃;春季較短,約73天,3月9日至5月20日,平均氣溫介于10~22℃之間;秋季最短,約69天,9月19日至11月26日,平均氣溫介于10~22℃之間。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溫同步,雨熱同季 日照與溫度的年內變化趨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熱季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宣城年平均溫度為15.6℃,最熱月平均28.1℃,最冷月平均2.7℃,氣溫年較差25.4℃,氣候變化溫和。干燥度在0.68~0.90之間,即可能蒸發量小于實際降水量,屬濕潤氣候區。雨量豐沛,年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間,氣候濕潤溫和,無霜期長達8個月。梅雨顯著,夏雨集中梅雨是宣城的一種重要天氣現象。每年約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日數25天左右。平均梅雨量200~350毫米,一般約占全年雨量的四分之一。夏雨集中是季風氣候的特征之一,一般夏季降水500~6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宣城市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溫差大、雨量適中、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偏東風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0℃,1 月平均氣溫3.3℃, 極端最低氣溫-16.0℃;7 月平均氣溫28.0℃,極端最高氣溫41.5℃。平均氣溫年較差24.7℃, 最大日較差26.9℃。按平均氣溫劃分,宣城四季分別如下:春季3 月16 日—5 月25 日,夏季5月26 日—9 月20 日,秋季9 月21 日—11 月20 日,冬季11月21 日—3 月15 日。生長期年平均234 天,無霜期年平均228 天, 最長達242 天, 最短為224 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784.1 小時。0℃以上持續期355 天。年平均降水量1429.6毫米,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少的特點。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6 天,最多達179 天,最少為104 天。極端年最大雨量2308.2 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695.0 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 月至10 月,6 月最多。
水文
境內較大湖泊有南漪湖、青龍湖及太平湖、固城湖的一部分,
總面積約239平方公里。南漪湖位于宣州和郎溪交界處,又名“南湖”,面積約189平方公里。是皖南最大天然淡水湖泊,皖東南重要的水產品供應基地。青龍湖位于寧國市,是水陽江上游港口灣水庫,面積32.8平方公里。太平湖位于涇縣桃花潭鎮東面,南依黃山,北鄰九華山,是青弋政江上游陳村水庫,水域面積88平方公里,為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涇縣境內2平方公里。固城湖位于江蘇省高淳縣和本市宣州區之間的天然湖泊,水域面積81平方公里,宣州境內15平方公里。境內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陽江兩大水系,均屬長江流域;績溪縣有36%的流域面積屬長江流域,64%的流域面積屬錢塘江流域。天然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地表水:宣城雨量充沛,地表水資源豐富。宣城市平均年徑流量92.03億立方米,人均加有水資源和耕地畝均擁有水資源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分布不均,南部多于北部。其中績溪、旌德兩縣平均年徑流量分別為10.3億立方米和9.08億立方米。由于地勢高,水利設施不足,徑流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絕大部分流失,以致冬、夏兩季常感用水緊張。遇到干旱年份,山區更易受災。地下水:宣城地下水主要受區域構造、含水地層巖石性質等因素控制,以下降泉為主.大部沿斷裂破碎帶分布,埋藏較深,開發利用較少,已知有12處地下水分布帶??兿h境地下水蘊藏總量約2.45億立方米,其中錢塘江流域占2/3以上,每年補給水量為10-1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地表泉水約有百處,深山、隘谷、嶺徑路旁多有出露。水量雖小,但四時不竭。旌德縣境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孔隙裂隙水和碳酸鹽巖的裂隙溶巖水,資源較為貧乏。水能:宣城雨量充沛,河溪縱橫,河床比降大,水能資源豐富,宣城市水能蘊藏量53萬千瓦以上。其中績溪縣蘊藏量7.5萬千瓦,可開發量2.26萬千瓦,主要在新安江水系;旌德縣蘊藏量6.03萬千瓦,可開發量1.05萬千瓦,主要在青弋江水系。兩縣已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尚不及可開發量的20%。交通編輯宣城市位于皖東南,和江蘇、浙江接壤,地處蘇浙皖3省交匯區域,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宣城是皖東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快速成長的區域性交通樞紐。皖贛鐵路、宣杭鐵路交會于市區,318、205國道穿境而過,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由東向西貫穿全境。寧(南京)宣(城)杭(州)、揚(州)績(溪)、宣(城)銅(陵)等多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蕪(湖)太(湖)運河宣城段、水陽江航道整治等工程啟動。在新一輪國家鐵路網規劃建設中,途經宣城的合(肥)福(州)高鐵,黃(山)杭(州)城鐵、商(丘)杭(州)城鐵、皖贛鐵路擴能雙線等多條高速鐵路陸續開工。日益完善的公路鐵路水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使宣城成為長三角地區連接內陸腹地的重要通道。此外,航空運輸也十分便利,宣城周邊有6個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宣城候機樓和城市貨站于2009年投入使用。
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G50、205 國道、318 等.318國家一級公路,上海到拉薩,其中宣城到上海全長300公里;205國家一級公路,山海關到深圳,其中宣城到南京、黃山全長均為300公里;申蘇浙皖高速公路G50,其中宣城至上海全長260公里;截至2013年底,宣城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323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3055公里,占98.7%),公路密度達到107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級劃分:國道3條220.8公里(含G50 滬渝高速),省道11條706.37公里(含S01績黃高速、S28蕪雁高速、S05宣寧高速),縣道95條1610.3公里,鄉道311條2133公里,村道5196條8320.7公里,專用公路77條240.5公里。按技術等級劃分:高速公路168.5公里,一級公路154.3公里,二級公路972.9公里,三級公路1027.7公里,四級公路10731.8公里,等外公路176.3公里。
鐵路
皖贛鐵路、在建的有合福高鐵、皖贛新線。南北向的皖贛鐵路,安徽蕪湖到江西貴溪和東西向的宣杭鐵路,宣城到杭州在此交匯,北上可接京九線和隴海線,南下可至杭州、寧波、廈門,,即將建設的商杭鐵路客運專線穿境而過。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正式通車,在宣城設涇縣站、旌德火車站、績溪北站3個高鐵站。
機場
距離合肥新橋國際機場199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272公里,上海浦東機場321公里,杭州蕭山機場200公里,黃山機場190公里,南京祿口機場約154.6公里。另蕪湖宣城機場選址蕪湖縣灣沚三元紅楊交界處,預計2014年年底開工。
水運
宣城市共有水陽江、青弋江、郎川河、南漪湖等航道22條,通航里程為423.26公里,其中Ⅲ級航道10公里,Ⅳ級航道49公里,Ⅴ級航道40.5公里,Ⅵ級航道119.4公里,Ⅶ級航道147.14公里,港口灣水庫未定級航道57.17公里。港區七個,碼頭泊位26個,碼頭岸線1083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噸。
旅游編輯概況
宣城地處江南,雨水充沛,山川秀麗,生態環境優越。長江下游2條一級支流水陽江、青弋江,由南向北奔流,三大湖泊南漪湖、青龍湖、太平湖東、中、西依次分布。境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森林覆蓋率近55%,部分山區森林覆蓋率近80%,全年二級以上的空氣指數天氣達360天以上,是安徽省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的3個省轄市之一。宣城是環太湖旅游區和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被稱為“天下四絕”之一太極洞、“江南詩山”敬亭山、世界珍稀動物揚子鱷自然保護區,還有新四軍軍部舊址、旌德江村、績溪胡氏宗祠等大量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境內4A級景區11處,已成為旅游觀光的熱點地區。全市初步形成了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和紅色旅游三大品牌,成為在蘇浙滬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在2007年首屆中國旅游論壇上,宣城市被評為全國“最佳旅游休閑城市”。2009年,宣城市被安徽省政府宣布為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景點
石佛山:位于郎溪縣姚村鄉境內,主峰353米。
國家AAAA級--廣德太極洞 (6張)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區北郊,原名昭亭山,晉初為避帝諱,改名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十余里。太極洞:有“東南第一洞”的美譽,坐落在安徽廣德縣境內,和江蘇宜興市的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位置鄰近并與之齊名。龍川古村:又稱坑口,距績溪縣城約10公里,是一個古老的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綿長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現,現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桃花潭:又名玉鏡潭,位于安徽省涇縣西南青弋江邊,潭水深邃,景色秀麗。中國鱷魚湖:始建于1979年,中國鱷魚湖是中國最大的揚子鱷保護基地,占地面積100公頃,位于宣州區南郊,是一處崗巒起伏的丘陵,中國鱷魚湖境內有高大喬木和灌木叢林,澤邊草叢荊棘,植被覆蓋良好。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由入口紀念碑、主題廣場、主碑紀念廣場和無名英雄烈士墓四個紀念性空間序列配以皖南事變史料陳列室有機組合而成,整座陵園以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紀念主碑為中心。江村:是江澤民主席的祖居地,坐落在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親臨江村,并題字留念。
桃花潭 (2張)
王稼祥故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位于涇縣厚岸鄉,距縣城45公里。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副主席王震親筆題寫“王稼祥故居”的門額。胡雪巖紀念館:位于績溪縣城,紀念館占地約近一千個平方米,紀念館用大量的圖片、書籍和實物再現了胡雪巖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三吳紀念館:藝術大師吳作人、大書法家吳玉如、著名作家學者吳組緗同為涇縣茂林人,人稱“三吳”,其成就與貢獻早已名揚九州,聲播海內外。障山大峽谷:又稱偉人谷,位于徽州績溪縣以東的大障山中,遠古時代,軒轅黃帝攜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藥煉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墳等遺跡。因此,大障山古稱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吳越以此為界,秦代設立障郡,以山命名。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于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赤灘古鎮:位于安徽省涇縣東北7.5公里琴溪鎮境內,地處青弋江東岸,距黃山115公里,距九華山112公里。歷史上,涇縣貨運主要以木帆船運輸為主。
景區 (2張)
查濟古鎮:查濟位于涇縣西南角,同太平,青陽交界,是一個很大的皖南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間明清建筑,風格為典型皖南風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橋,保存完整,另有大型祠堂3座。中國宣紙文化園:中國宣紙文化園位于安徽涇縣烏溪,由中國宣紙集團公司負責實施。項目共有宣紙古作坊、宣紙古籍印刷、文房四寶體驗園、宣紙陳列室、中國紙及世界紙博物館、書畫長廊,含書畫家工作室、文房四寶與書畫市場、江南民俗園八部分組成。港口灣水庫:港口灣水庫位于中國安徽省寧國市,是以防洪、發電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庫。又稱青龍湖。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120平方公里。高峰山:素有江南珠穆朗瑪之稱的高峰山位于宣州、寧國、涇縣交界之處,層巒疊嶂,方圓近百里,有飛瀑、深潭、古松,峰頂海拔1153米。山頂一寺,名曰鐵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