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是南京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標志區之一,國家重要的科研、電子、信息、文化、商務中心,華東地區現代服務業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軍隊機關所在地。 玄武區因玄武湖而得名,源于民國時期的城北東區,因總統府所在地,也稱為第一區,是中華民國政治中心所在。 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宮闕的所在地,明朝紫禁城、太平天國天王府、國民黨總統府也在玄武區內。境內人文薈萃,古跡眾多,風光秀麗,有聞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濤萬頃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歷經風霜的明城墻,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體的獨特風貌,是南京旅游景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
玄武區面積80.97平方公里,東至仙鶴門、大朱莊、馬群,與棲霞區、江寧區交界;南至中山東路、出中山門、至滄波門(苜蓿園、后莊除外),與秦淮區為鄰;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線,與鼓樓區隔街相望;北至東井亭、仙鶴門一線,與棲霞區連接。
地貌
玄武區東北部地勢雄偉,山環水繞,地處中緯度地區,綠化覆蓋率達58%以上。 區內崗地多分布于衛崗至孝陵衛一帶,均屬黃土崗地。著名崗地有孫陵崗(梅花山),位于中山門外明孝陵御河橋南側。因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與夫人步氏葬此,故名。又因崗上多梅花,名梅花山。海拔約55米,基底由白堊系上統浦口組紫紅、灰紫色礫巖構成,上覆下蜀黃土。遍山栽種梅花,是踏青賞花佳地。1983年被列入新金陵四十景的“梅嶺暗香”即指此處。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質山地,分南、北兩線分布在區內。南線為鐘山余脈由東向西排列;北線為與棲霞區交界處分布的諸山。區內丘陵雖成線狀分布,但都是獨立的山體,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貴山位于太平門內,隔城墻與紫金山西麓余脈龍脖子相接,古稱龍尾坡。海拔86.1米,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300米,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山體由淺灰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巖所構成,山上樹木茂盛。 九華山原名覆舟山,又名龍舟山,以山體猶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臨玄武湖改稱玄武山。后來因在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俗稱小九華山,現通稱九華山。位于太平門內側,東接富貴山。山體狹長,山勢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礫巖和頁巖構成。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極閣原名雞籠山,因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欽天監觀象臺,故又稱欽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極閣后,俗稱北極閣。山體由石英砂礫巖、砂巖構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噴出巖。面積約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區中部的重要制高點。山頂建有氣象臺(中國最早的氣象預報機構)。古為皇家華林園,有雞鳴寺等名勝古跡。1990年辟為開放型文化公園,稱北極閣公園。 紅山位于中央門外曹后路北側。紅山,本六朝勝地大壯觀山,因陳武帝在此閱武,建“大壯觀”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體由紅色砂巖構成,稱紅土山,現俗稱紅山。由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頭組成,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峰大紅山海拔78.9米。民國時為荒野丘崗。解放后,植樹造林,山林蔥籠,現為紅山森林動物園所在地。 朝陽山位于岔路口西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因半山腰有朝陽洞,洞內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體略呈向南開口的弧形,由砂巖和粉砂巖構成,海拔123米。 聚寶山位于岔路口村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上可開取石料、硫礦,土質較肥,樹木茂盛,故名聚寶山。西南—東北走向,山體呈橢圓形,長0.7公里,寬0.5公里,由石灰巖構成,海拔124.3米。 楊坊山位于東楊坊東北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以村得名。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0.7公里,海拔109米。山體由石灰巖構成,山上遍植松樹。 李山腳山位于環陵路下五旗側。相傳此山是古時小秦王挑來的,后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獅子山位于仙鶴門西北。傳說明朝時山上有一座石獅子,故名。山體低矮渾圓,海拔53米。
水文
玄武區地域面積80.97平方公里,其中涉農面積9600畝,屬倉波門地區地勢較低,有河道27條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撥經費的有25公里,無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庫2座。排水系統主要有四大水系: 北面的蔣王廟溝和唐家山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情侶園流入玄武湖,從神策門出玄武湖,經西北護城河向西流入鼓樓區護城河,是該區玄武湖以北地區的主要排水通道。 南面的友誼河和衛橋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秦淮區流入運糧河,是中山門至孝陵衛沿線地區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東面的百水河和運糧河。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秦淮區流入秦淮河,是玄武區市郊馬群、余糧、五百戶等地區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西面的內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帶河、香林寺溝、清溪河等河道匯聚于竺橋,向南經秦淮區流入秦淮河。玄武區城市排水系統的水主要經這個系統排出。
氣候
玄武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特點。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地區。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過后,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
截至2014年初,玄武區下轄7個街道,6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玄武區常住人口65.85萬人,戶籍總人口51.25萬人,其中男性26.34萬人,女性24.91萬人。
交通
南京火車站位于玄武區龍蟠路264號;
南京長途汽車東站位于玄武區花園路17號;
南京長途汽車站位于玄武區龍蟠路264號
公路
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寧杭公路等穿境而過;公路干線16條,支線呈輻射狀貫穿玄武區,公交線路達23條
地鐵
運營中: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2號線、南京地鐵3號線
建設中:南京地鐵4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