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市,廣東省陽江市轄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漠陽江中上游,東連恩平市,東南與陽江市相接,西南與電白縣相鄰,西接信宜、高州市,西北與羅定市相連,北與云浮市、新興縣接壤。截至2014年陽春市下轄1個街道、15個鎮,全市總面積4037.8平方公里,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91公里,是廣東省面積第二大的縣(市)??側丝?18萬。 陽春市有雞籠頂、鵝凰嶂、古雅崆峒等風景名勝 。陽春是國家地質公園,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孔雀石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 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根雕雅石)之鄉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編輯清以前戰國(前3世紀),陽春為百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兵第一次南征百越下嶺南,置南???,陽春地屬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第二次南征百越,在嶺南置南???、桂林郡、象郡,陽春地屬桂林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合浦郡高涼縣地。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置莫陽縣,屬高興郡,為陽春地建縣之始。晉太康元年(280年),撤高興郡,莫陽縣屬高涼郡。今陽春境北部為蒼梧郡臨允縣地。南朝宋元嘉年間,在原臨允縣南部(即今縣境北部和西北部)分置龍潭縣、甘東縣,均屬新寧郡。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撤銷莫陽縣,改設陽春郡并置陽春縣,這是以“陽春”名建縣之始,意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陽春郡轄陽春、甘泉二縣。隋開皇十年(590年),撤銷陽春郡,陽春縣屬高州;龍潭縣改稱銅陵縣,分甘泉縣置西城、流南二縣,均屬端州。大業二年(606年)復置高涼郡,陽春縣屬之;撤銷西城、流南二縣,并入銅陵縣,屬信安郡管轄。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州治在今陽春市區,并恢復流南縣,春州領陽春、流南二縣。同年又分春州置勤州(又稱銅陵郡),從銅陵縣分置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春、勤二州隸屬嶺南道。武德五年(622年)恢復西城縣,屬春州;撤銷勤州,將富林縣并入銅陵縣。不久,西城、流南二縣并入陽春縣。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恢復勤州,轄銅陵縣。長安二年(702年)又撤勤州,銅陵縣改屬春州。
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置勤州及富林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春州又稱南陵郡,并析陽春縣置羅水縣屬之;勤州又稱云浮郡。乾元元年(758年),春州仍領陽春、羅水二縣;勤州由富林徙治于銅陵,又稱銅陵郡,領銅陵、富林二縣?!∥宕?907-960年),屬南漢,復置流南縣,春州領陽春、羅水、流南三縣;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春州,陽春、羅水、流南三縣改屬恩州。次年,復置春州,撤銷勤州;并將富林縣并入銅陵縣,羅水、流南二縣并入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銷春州,陽春縣改稱新春縣,屬新州轄。天禧四年(1020年),再復春州,新春縣復稱陽春縣,春州領陽春、銅陵二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春州,把銅陵縣并入陽春縣,陽春縣屬南恩州。元代沿宋制,陽春縣仍屬南恩州(至元十三年至十八年曾改稱南恩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陽春縣改屬肇慶府。萬歷五年(1577年),從陽春縣劃出富林及西部山區并入東安縣(1914年改稱云浮縣)。萬歷五年(1577年)升瀧水縣為羅定州(領東安縣、西寧縣),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至此,肇慶府領:德慶州(領封川縣、開建縣)、高要、四會、新興、陽江、陽春、廣寧、高明、恩平等1州8縣。清代沿明制,陽春縣仍屬肇慶府。 民國時期
行政區域民國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陽春縣屬肇羅陽鎮守使管轄。民國14年(1925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管轄。民國25年10月(1936年),改隸廣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7年1月(1938年),改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專員公署。民國38年2月(1949年),改隸廣東省第十行政區專員公署。新中國時期1949年10月22日,陽春縣解放,隸屬粵中地區專員公署。1950年7月,明代由陽春縣劃出并入東安縣的西部山區,從云浮縣劃歸陽春縣。1952年5月,陽春縣改屬粵西行政區(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稱為湛江專區、湛江地區)。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陽春縣與陽江縣合并為兩陽縣。
陽春鉤髻頂驚現“佛光” (1張)
1961年3月,復設陽春縣。1983年9月,改屬江門市管轄。1988年1月,歸陽江市管轄。1994年5月5日,陽春撤縣設市(縣級),由陽江市代管。2012年7月1日起,陽春市將被納入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第二批試點范圍。
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4年,陽春市有15個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下轄309個村、32個社區。分別為春城街道,河朗鎮、松柏鎮、陂面鎮、合水鎮、春灣鎮、崗美鎮、河口鎮、潭水鎮、八甲鎮、雙窖鎮、永寧鎮、圭崗鎮、石望鎮、馬水鎮、三甲鎮。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陽春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地處云霧山脈、天露山脈中 段與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間,漠陽江中上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1°50′36″~22°41′01″,東經111°16′27″~112°09′22″。東與恩平市相接,南與陽東區、江城區、陽西縣、電白縣相連,西與高州市、信宜市接壤,北與羅定市、云安縣、新興縣為鄰。全市總面積4037.8平方公里。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91公里。
氣候特征
陽春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陸性氣候明顯,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3℃,歷史最高氣溫38.4℃,歷史最低氣溫-1.8℃;平均日照1748.2小時,光照時間長,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季長,年平均暴雨日數13天,與陽江市同屬廣東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392.3毫米,主要雨季是4-9月;季風活動明顯,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偏南風居多,主導風向是東北風;冬春易旱,夏季易澇;平均雷暴日數92天,屬雷暴高發區。
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漠陽江北南縱貫全市,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陽江屬于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帶,位于廣東省西南部,地處云霧山脈,天露山脈的中段與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間。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12年陽春市耕地面積73.8萬畝,其中水田56.9萬畝,山林面積389.5萬畝。
生物資源
陽春市森林覆蓋率66.37%,有650多種野生植物、1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杜鵑紅山茶、豬血木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0-11]
礦產資源
陽春市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截至2014年已探明有銅、鐵、鋅、鎢、錫、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巖等36種之多,是全國礦產最豐富的6個縣(市)之一,其中水泥石灰巖儲量在10億噸以上,是生產高標號水泥的好材料。
交通編輯公路陽春是珠三角地區與粵西地區的交通中樞,貫穿境內105公里的三茂鐵路通達廣州、汕頭、深圳、廣西、云南、重慶;距離陽江港60公里;羅(定)陽(春)鐵路、陽(春)陽(江)鐵路、省道S113線、369線一級公路、在建的云陽高速公路與相鄰的沿海高速公路、開陽高速公路、325國道構成了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從陽春到廣州、珠海2個小時,到深圳、香港3個小時,陽春已融入珠三角2小時經濟圈。目前,貫穿陽春境內的云(浮)陽(江)高速陽江至陽春段已建成通車、陽春至羅定段正在建設,汕(頭)湛(江)高速正在籌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