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谷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北,縣境北接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鄰聊城市東阿縣,西鄰聊城市莘縣,南與河南省臺前縣、范縣接壤,東南部隔黃河同泰安市東平縣相望??h委縣政府駐陽谷鎮,北偏東至聊城市政府駐地45公里,東北至省會濟南市150公里??偯娣e1064平方公里。陽谷縣共轄3個辦事處、2個鄉、13個鎮。截至2012年末,陽谷縣戶籍人口79.48萬人。2013年,陽谷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北宋初年,陽谷縣編為10鄉,后并為3鄉。明代編為22里。清代編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東、西二“更名”281莊,亦分編為24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縣內六個區所轄284個鄉鎮合并為51個。1950年,又將并入第一區的原第十區村莊劃出,另設第九區。全縣共設9個區,122個鄉,轄763年自然村。1958年4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707個自然村,合并成立18個鄉。同年12月15日,陽谷縣建制撤銷,所屬村鎮全部并入壽張縣。1961年7月1日,恢復陽谷縣建制。1964年11月,原壽張縣建制撤銷,其金堤以前村鎮全部劃歸陽谷。全縣共劃為12個區,79處人民公社,554個生產大隊。1971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合并成立19處人民公社,共轄560個生產大隊。1982年,城關公社、壽張公社分別改為城關鎮、壽張鎮。1984年8月,重新劃為6個鎮,15個鄉,共轄790個行政村。1987年底,各鄉鎮所轄行政村增至824個。1994年,陽谷縣轄陽谷鎮、壽張鎮、張秋鎮、七級鎮、安樂鎮6個鎮,石門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閻樓、石佛、定水鎮、楊莊、翟莊、大布、西湖、高廟王、李臺、金斗營、郭屯15個鄉,841個行政村。1995年6月20日,撤銷閻樓鎮,撤銷石佛鄉設立石佛鎮;撤銷定水鎮鄉設立定水鎮。1996年10月31日,撤銷范海鄉,設立范海鎮。1998年8月,撤銷李臺鄉,設立李臺鎮;撤銷十五里園鄉,設立十五里園鎮。1999年底,陽谷縣轄11鎮,5個鄉,共轄865個行政村。2004年10月,撤消陽谷鎮,在其基礎上設置博濟橋、僑潤和獅子樓三個辦事處。全縣共轄10鎮5鄉三個辦事處。2010年7月,撤銷郭店屯鄉、西湖鄉,設郭屯鎮、西湖鎮。全縣共轄12鎮3鄉三個辦事處。即:博濟橋辦事處、僑潤辦事處、獅子樓辦事 處、壽張鎮、張秋鎮、阿城鎮、七級鎮、安樂鎮、閻樓鎮、石佛鎮、定水鎮、李臺鎮、十五里園鎮、郭屯鎮、西湖鎮、高廟王鄉、金斗營鄉、大布鄉。2012年陽谷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3個鎮。
土地資源
陽谷縣總面積為1064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06532.54公頃,其中耕地72094.78公頃,園地(果園、桑園)2371.16公頃,林地1837.84公頃,城鄉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620.40公頃,3級地6.02萬公頃,4級地1.14萬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鹽堿及沙荒地8592公頃,占8.2%。
水資源
陽谷縣水資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徑流水和過境客水三個部分。地下水總貯量為27.24億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億立方米,咸水3.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5587.4萬立方米,可利用量710萬立方米。過境客水主要源于黃河、金堤河、新金線河和徒駭河四條河流,徑流總量為373.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為3.16億立方米,可用量2.05億立方米。全縣可供水資源總量為5.1077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陽谷縣主要生物資源有554種,其中農作物62種(小麥、玉米、谷子、高粱等糧食作物12種,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10種,白菜、茄子、黃瓜、西葫蘆、西紅柿 等蔬菜40種),楊、榆、槐、柳、桐等林木13種,果樹(主要為蘋果、桃、梨、杏等)12種,花草類167種(花卉40種、草類127種);益鳥益獸及害 蟲天敵125種,中藥材100種,馬、牛、羊、雞、兔等畜禽12種,水生物類63種(鯉、鰱、鯽等魚類53種,水生植物10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陽谷縣戶籍人口79.48萬人,比2011年末下降2.18% 。人口密度為746人/平方公里。其中女性人口38.67萬人。出生人口9393人,死亡人口4716人,人口出生率為11.69‰,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2‰。
民族
陽谷縣境內人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66%?;?、布依、滿、壯、蒙古、苗、土家、朝鮮、白、達翰爾等24個少數民族共占總人口的0.34‰。在各少數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8.9%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陽谷縣實現生產總值261.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0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50.14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73.08億元,增長10.5%。產業結構比重由2012年的15.8:58.4:25.7調整為14.56:57.47:27.97。人均生產總值32872元,比2012年增長10.1%。
第一產業
2013年,陽谷縣農業總產值69.47億元,比2012年增長3.58%;其中,種植業產值51.2億元,比2012年增長4%;林業產值0.33億元,比2012年增長5.66%;牧業產值16.46億元,比2012年增長0.95%;漁業產值0.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46%。糧食總產量65.65萬噸,比2012年增長1.5%。蔬菜總產量160.52萬噸,比2012年增長4.78%。林地面積6546公頃,林木綠化率為31.46%,活立木總蓄積117.58萬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積1067公頃,比2012年增長45.17%。年末實有農田林網化面積6.2萬公頃;盆栽植物產量15萬盆。生豬存欄21.77萬頭,比2012年增長3.5%;生豬出欄41.56萬頭,比2012年增長0.7%;家禽存欄698萬只,比2012年增長1.3%;家禽出欄2331萬只,比2012年增長1.5%。禽肉類總產量7.25萬噸,比2012年增長1.2%;禽蛋產量5.26萬噸,比2012年增長38.3%;牛奶產量2.91萬噸,比2012年下降5.8%;水產品總產量7580噸,比2012年增長3.47%。其中,淡水產品養殖產量6200噸,比2012年增長3.73%。農機總值4.94億元,比2012年增長9.05%;農機總動力138.02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4.64%;機耕面積7.09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37.14%;機收面積9.19萬公頂,比2012年增長2.68%;機械植保面積3.16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0.32%。
第二產業
2013年,陽谷縣全部工業總產值886.50億元,比2012年增長16.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7家,比2012年末凈增57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0.40億元、利稅88.9億元、利潤55.51億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20.97%、10.28%、17.39%;工業增加值增幅12.89%。規模以上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43.12億元,比2012年增長21.04%,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76.4%,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5.47%,貢獻率達60.42%。規模以上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8.66億元,比2012年增長4.01%,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2.04%,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3.6%,下降2.61%。
第三產業
2013年,陽谷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36.67%。住宅投資8.73億元,比2012年增長53.4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0.43億元,比2012年下降45.57%。房屋施工面積126.06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66.46%;房屋竣工面積22.78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9.21%。商品房銷售面積14.79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15.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67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0.13%。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3年,陽谷縣中等職業學校3所,招生1914人,在校生0.74萬人;普通中學25所,招生1.16萬人,在校生3.47萬人;小學106所,招生9164人,在校生4.83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招生19人,在校生213人。幼兒園37所,招生1.07萬人,在園幼兒2.26萬人。
衛生
2013年,陽谷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36所,其中,醫院、衛生機構35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154張,衛生技術人員2649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768人,注冊護士621人。
科技
2013年,陽谷縣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項,其中,工業領域6項??萍吉剟?項,其中農業2項,工業6項;科技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6項;按獎勵級別分,國家級1項,省級1項,市級6項。各項專利申請量90件,各項專利授權量41件。
文化
2013年,陽谷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群眾文化館2個,文化站18個。2013年末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日均播音時間13小時,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100%。全年制作新聞電視節目38小時,制作專題電視節目12小時,制作綜藝類節目2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