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區隸屬四川資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地帶,與內江、重慶、遂寧、眉山相鄰,屬盆周淺丘地貌。轄22個鄉鎮、4個街道,457個村、57個社區,幅員面積1633平方千米,總人口109萬(2012年),其中農業人口87萬人。雁江區系中共資陽市委、資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資陽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2年,四川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排名中,雁江區位列四川省第15位、資陽地區前5強。
雁江區地圖資陽,堯為資國地,夏屬梁洲,周入雍州為蜀國地,秦滅蜀建郡為蜀郡地。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在此置資中縣,已有2139年的歷史。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置資陽縣。置縣初面積較大,后隨內江、資中及威遠、樂至、安岳、榮縣等縣的分治逐步縮小。資陽縣的隸屬演變頻繁,區、鄉、鎮時分時合,至1958年公社化后漸趨穩定。1993年1月,撤銷資陽縣,設立資陽市(縣級)。1997年,轄19鎮3鄉。市政府駐雁江鎮。2000年6月14日,撤銷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地級資陽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雁江區。雁江區,以原縣級資陽市的行政區域為雁江區的行政區域。2000年11月,地級資陽市成立,轄資陽、安岳、樂至四縣(市),資陽市(縣級)隨之更名為資陽市雁江區(沱江生態完美,金雁常住,因而,江稱雁江,城叫雁城)。 2000年,雁江區轄19個鎮、3個鄉。2004年,雁江區轄19個鎮3個鄉。2005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資陽市雁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面積
雁江區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地帶,緊鄰成都,與內江、重慶、遂寧、眉山相鄰。幅員面積1633平方千米。
雁江區
地形地貌
雁江區是典型的四川盆地紅巖丘陵區,屬盆周淺丘地貌。丘陵多為渾圓形或長條狀、桌狀的淺丘和中丘,崗丘雜陳,連綿起伏,山脊走向明顯,溝沖縱橫曲折,谷坡平緩,覆蓋紫色砂頁巖互層。境內沱江及其支流兩岸,小平壩變化坐落其間縣境內地勢起伏不大,海拔在390-46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40-90米左右。最高點是回龍鄉老鴉山,海拔544米,最低點是銅鐘鄉羅家壩河邊,海拔316.8米,最大高差227.2米??h境西、西北、東和東北部較高,向中央逐漸降低,并向東南傾斜,沱江及其部分支流均向東南流入資中境內。
水文
雁江區境內有沱江、花溪谷、蒙溪、九曲河、清水河等一江七河十八溪流灌全境,老鷹湖、鯉魚湖等大小人工湖泊星羅棋布。
氣候
雁江區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無酷署,年平均氣溫17.3攝氏度,年均日照1233小時,年均降雨量965.8毫米,年均無霜期303天。
行政區劃編輯
雁江區2013年,雁江區轄4個街道和19個鎮,3個鄉。457個村、57個社區。 街道:蓮花、資溪、三賢祠、獅子山。鎮:雁江鎮、松濤鎮、寶臺鎮、臨江鎮、保和鎮、老君鎮、中和鎮、丹山鎮、小院鎮、堪嘉鎮、伍隍鎮、石嶺鎮、東峰鎮、南津鎮、忠義鎮、豐裕鎮、碑記鎮、迎接鎮、祥符鎮。鄉:新場鄉、回龍鄉、清水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2012年,雁江區總人口109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人,人口密度660人/平方千米。 民族雁江區境內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
經濟編輯綜述
花溪谷2012年,雁江區實現地方生產總值317.65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14.4%,總量和增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位;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4.5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實現7.7億元;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10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0500元、8100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478億元。
第一產業
2012年,雁江區是國家和省糧食、花生、海椒、柑桔及瘦肉型商品豬出口基地,也是發展蔬菜、經濟林木、中藥材、花卉等現代立體農業的理想基地。以四海公司,七環種豬,臨江寺豆瓣,正引領雁江向現代農業邁進,農業開發和農產品精細加工前景廣闊。配合資陽市“千萬畜牧業工程”,雁江區狠抓生豬和養羊兩大龍頭,已建成以三元雜交種豬場 50個,出欄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 100個,出欄100頭以上的養羊大戶30 個。全區年出欄肥豬100萬頭,出欄山羊30萬頭。雁江區大力發展水果業,以柑桔、黃金梨、西瓜、枇杷等為龍頭的優質水果已形成規模。其中碑記鎮發展優質桔類1.4萬畝,1萬畝進入盛產期,已成為“中國早熟蜜柑之鄉”。
第二產業
九曲河新貌2012年,雁江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77億元。造車、醫藥、食品等主導產業實現產值637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4.1%。城東食品醫藥園建設取得新進展,寶蓮酒業異地技改項目一期竣工、投產;加多寶涼茶項目全面啟動廠房建設;資陽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一期4個項目廠房竣工,二期7個項目正加快建設,園區被授予“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化和現代化示范基地”稱號。侯家坪工業園“8+2”項目主體工程竣工,園區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區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戶,產值過億元企業達73戶,宇良汽配、雅之江塑業等11戶企業被評為四川省小巨人、成長型企業。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累計創建四川省名牌產品20個,四川省著名商標14個。
第三產業
2012年,雁江區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5.5億元。城東物流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正在實施,城東“省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示范區”創建工作已通過評審。達高國際、摩根時代商業中心初具規模,家樂福正式營業,梅西百貨、大地影院簽約落地。瑞宇物流、百盛家電等25戶區級服務業重點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7億元。全區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達77戶,實現零售額37.3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以上,占比居資陽市第一?!叭f村千鄉”工程深入開展,鄉鎮覆蓋率達100%,村覆蓋率達96%。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0年,雁江區完成科技合作項目16項,其中新發展5項。申報專利85項,獲專利授權62項,省級專利試點企業2戶,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產品9個。組織申報2010年四川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項,四川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社會發展項目3項。征集科技創新項目18個大項、52個子項,推薦科技支撐計劃項目9項,申報市科技局社科類項目6項。組織申報國、省項目7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生豬規?;】叼B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1個;向科技廳申報省級項目4個,四川省農科院申報節水農業項目2個。
教育
截止2010年,雁江區全區各級各類學校560所,在校學生14.91萬人,教職員工8547人,其中專任教師7581人,全區小學127所,在校學生56226人;普通中學71所,招生16211人,在校學生47343人。2010年,雁江區高考本科上線率達43.3%。
衛生
2010年,雁江區全區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個,覆蓋城市居民20萬人,覆蓋率達92%。全區共有醫院14個、婦幼保健院2個、鄉鎮衛生院31個、個體診所(包括衛生室、衛生所)184個、村衛生室979個,全區醫院擁有床位4403張,執業醫師(助理)1482人,注冊護士1057人。
體育
2010年,雁江區第二屆領導干部乒乓球和“歐尚KTV·雁城杯”第十五屆足球比賽等活動,尤其是成功舉行第5屆農民運動會,來自22鎮(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的400余名運動員參加了9個項目的比賽。區網球隊參加四川省中學生網球賽取得2金1銀、團體第5名,參加全國網球比賽武漢站獲男雙冠軍、女雙季軍;區跆拳道隊在西南片區跆拳道比賽分獲第2名和第3名;在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雁江區代表隊奪得5金、5銀、2銅的優異成績。
歷史文化編輯人文
蓮臺寺雁江區原為資陽縣,是“資陽人”頭骨化石的出土地,也是萇弘、王褒、董鈞三賢的故里。雁江區的前身是資陽縣,漢武帝建元6年置縣,已有2139年的歷史了。由于資陽城處在資水,就是現在的沱江北面,所以叫資陽。沱江生態完美,金雁常住,因而江稱雁江,城叫雁城。沱江,上承鴨子河,開啟“三星堆”文明。
遺址
資陽人頭骨化石境內有半月山大佛、丹山白塔、祁龍坳石刻、鯉魚橋文化、蓮臺古寺、寶剎晨鐘、川劇高腔“資陽河”流派等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殘存著資陽文明的化石。資陽人頭骨化石,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1951年在四川省資陽縣城西九曲河修建鐵路橋時,在橋墩基坑中發現。同年由裴文中主持發掘,又出土1件骨錐,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 交通編輯
王二溪鐵路石拱橋雁江距成都87千米、重慶200千米,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資資路、資樂路、資仁路等干線與毗鄰的省級干道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遂資眉高速公路(資遂段)已于2013年6月建成通車,特別是成渝客專2015年建成通車后,雁江到成都僅17分鐘、到重慶45分鐘車程,將完全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偼顿Y超過600億元的成都第二機場選址資陽。2013年,雁江區規劃了“二縱一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絡、“二縱二橫”鐵路網絡、“二縱二橫”快速通道網絡。
地方特產編輯臨江寺豆瓣臨江寺豆瓣,始創于乾隆3年(1738年),是資陽最著名的四川特產,曾受到朱德、鄧小平等先輩的好評?!芭R江寺”系列產品先后獲得“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注冊、“綠色食品”認證、“烏蘭巴托國際食品節”金獎、“中國名優產品”、“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藝等殊榮。 雁江蜜柑雁江蜜柑基地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蜜柑基地,主要集中在碑記、豐裕、迎接、忠義、祥符五個鄉鎮,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12萬噸。雁江蜜柑基地已獲得國家優質農產品原產地理標識保護。
旅游景點編輯半月山大佛
雁江區半月山大佛,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它位于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是全省第三大坐佛,據說在世界上排第22位。半月山大佛屬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為彌勒佛倚坐像,屬凈土宗造像。大佛端坐于長方形石龕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寬11.2米,結構雄渾古樸,氣魄宏大。 大高寺旅游區位于在臨江鎮大堰村17組,由半山腰的佛教圣地—大高寺和山頂的道教圣地—大高觀組成。大高寺又稱小峨眉,相傳由汝南居士梅修率臨江蒙刺寺主持智空和尚、石刻大師周義及其弟子于公元1132年修建,建筑面積達3200平方米,分為大雄寶殿、觀音殿、三神殿、天王殿四個宮殿;大高觀建筑面積448平方米,分為三清殿玉皇殿和靈祖殿(財神)、觀音殿(包括西方三神、觀音、大勢至、阿彌陀佛)三個宮殿。 蓮臺寺蓮臺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公元64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乃川中名剎,殿宇巍峨壯觀,歷代香火鼎盛,高僧輩出。佛像高大端莊,塑造工藝細膩,為人稱譽。蓮臺寺歷來法規嚴格,儀式隆重,念佛、講經、傳戒等法會旺盛。歷代高僧輩出,寺院創始人智詵禪師乃貞觀、武周高僧,入京受朝庭供養。歷代主持處寂、無相、無住等都是當時很有影響的高僧大德。 地方名人編輯
孔子師萇弘雁江區早期有孔子師東周內史大夫萇弘、西漢辭賦家諫大夫王褒、東漢太常博士五官中郎將董鈞,西漢水利專家王延世,盛唐高僧智詵。中期有南宋博學多才、桃李滿天下的石室主講李石和力圖中興、官拜右相的趙雄。近現代有鴉片戰爭中力抗英軍、投海殉國的謝朝恩,有在四川率先舉起“滅清、剿洋、興漢”旗幟的義和團首領李南山、李岡山,有為新中國誕生英勇獻身的王侃予、余國楨、鄧俊,有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陸軍上將饒國華,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曹獲秋、邵子南、郭治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