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匯合處。介于北緯26°51'-26°52',東經117°50'- 118°40'之間??偯娣e2659.7平方千米。人口40萬人(2006年)。城區等部分地區通行南平話(屬北方官話方言島),其他地區分別通行閩東語、閩中語、閩北語和客家語。
地處閩中大谷地最低處,東北部以低山為主,北部以中山為主,南部以中低山為主,西部為低山丘陵。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3℃,年降水量1669毫米。為南方三大杉木產區之一。有沙溪口、里村、吉溪、峽陽等水電站。鷹廈、外福、橫南鐵路過境并設站,316、205國道于境內交會,閩江、建溪、富屯溪、沙溪可通航,為省內水陸交通樞紐。茫蕩山自然保護區設境內。名勝古跡有南劍州重建州學記碑、九峰山、明建雙塔。
2014年5月2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南平市行政區劃調整,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延平區八一路439號遷至建陽區南林大街36號。區劃
編輯
截至2014年1月,延平區轄6個街道、13個鎮、2個鄉:梅山街道、黃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鶴街道、水南街道、水東街道、來舟鎮、樟湖鎮、夏道鎮、西芹鎮、峽陽鎮、大橫鎮、王臺鎮、太平鎮、南山鎮、塔前鎮、茫蕩鎮、洋后鎮、爐下鎮、巨口鄉、赤門鄉。
地理
編輯
位置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介于北緯26°15′~26°51′,東經117°50′~118°40′之間。東鄰古田、閩清,西接順昌,南交尤溪、沙縣,北連建甌。全境東西長約81千米,南北寬約69千米,土地總面積2652.86平方公里。
地貌
延平地處閩中谷地的最低處,武夷山脈、鷲峰山脈、戴云山脈會集于此。北部是武夷山脈向東南延伸的支脈南端,東北部是鷲峰山脈西南坡,南部為玳瑁山脈北坡,西部為丘陵地帶。四周峰巒環繞,丘陵蜿蜒,唯有閩江河流侵蝕下切所形成的河谷,留下一條通往福建東南沿海的天然通道。境內有海拔千米以上高峰40余座,金鳳山為全區最高峰。
氣候
境內氣候屬溫和濕潤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無嚴寒,春早秋遲,夏長冬短,雨季明顯,潮濕多霧,多靜風。平均氣溫19.3℃,無霜期268天,均降雨量1663.9毫米。受地勢影響,氣候垂直差異顯著。[旅游
旅游
溪源峽谷位于延平城郊西北部,總面積28平方千米,距市區5千米,于2008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區內分為十里畫廊、蕭公祈夢文化、孔雀山莊三大景區,景源主要以奇山怪石的山體景觀,懸瀑飛瀉的水體景觀,奇藤古樹的生物景觀,云海升騰的氣象景觀和古橋廟宇、蕭公圣跡的人文景觀為主,是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交融共存的綜合性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