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灘區隸屬于四川省自貢市,因區政府駐沿灘得名,建區于1953年,位于自貢市的南大門,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的故鄉,是千年鹽都——自貢市的四個市轄區之一,距自貢市12千米。北與大安區接壤,幅員面積469平方千米。區境輪廓呈飽滿的三角狀,地貌以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300—400米之間。屬緩坡低丘、緩坡中丘地貌類型,無成型山脈,宜耕面積大 。2011年末,沿灘區耕地面積25.87萬畝,其中水田16.31萬畝,旱地9.57萬畝,人均耕地0.77畝,是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616元。 沿灘區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基本為零起步,至1978年的750萬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88.93億元,比2010年增長49.98%。
沿灘區原名自貢市郊區,成立于1953年7月1日,其時轄地為今自流井、大安、貢井所轄部分地域的20個行政鄉。1959年2月將其分別屬于富順、宜賓兩縣部分地域劃歸郊區。1961年7月,將郊區成立之初所劃的地域分別劃回自流井、大安、貢井3個區。1983年3月,郊區更名為沿灘區,時轄地完全是從富順、宜賓兩縣劃撥的原部分地域。2005年8月1日起將沿灘區所轄的舒坪、高峰、仲權、農團、漆樹5個鄉鎮劃歸自流井區,將富順縣所轄的瓦市、仙市2個鎮劃歸沿灘區。2007年7月1日,將四川省自貢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園區管理委員會劃歸自貢市高新區托管。中共沿灘區委、區政府于1960年5月遷駐沿灘鎮。
行政區劃編輯2011年末,沿灘區轄沿灘鎮、王井鎮、鄧關鎮、瓦市鎮、仙市鎮、衛坪鎮、興隆鎮、永安鎮、黃市鎮、聯絡鎮、富全鎮11個鎮,九洪鄉、劉山鄉2個鄉,169個村、 19個社區。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沿灘區位于東經104°40′42″—105°58′00″;北緯29°07′53″—29°23′19″之間。
東與富順縣相連,西與自流井區毗鄰,南與宜賓市交界,北與大安區接壤,距自貢市中心區13千米。
地形地貌
沿灘區地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溪溝多,山丘廣布,平壩狹小
沿灘區,受川東南平行裕皺余脈分隔,屬盆中丘陵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地貌類型以低、中丘為主,占幅員面積的90.0%,境內海拔多在250-450米,最高點為496.55米(仲權鎮獅嶺坡),最低點為256.4米(鄧關鎮下鹽壩)。地表坡度以三、四級為主,占幅員面積的75.06%。沿灘區地處川南丘陵區,地形受鄧井關、興隆場背斜影響。本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300-400之間,最高海拔457.10米,位于富全鎮蒲殿村紀靈山;最低海拔256.40米,位于鄧關鎮堰口下河壩。
水利條件
沿灘區境內河流屬沱江流域,其中釜溪河屬沱江一級支流 境內總河流11條,總長265.4千米,河網密度0.3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84億立方米,年排澇量4.4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6.27億立方米。其中沱江從大安流經境內瓦市,長6.87千米;沱江一級支流釜溪河,從自流井流經境內衛坪、仙市、沿灘、王井、鄧關,長59.9千米,流域面積436平方千米,占16.4%,年均流量33.63立方米/秒;釜溪河主要支流有舒灘河、羊叉河、望子河、鐵錢溪等9條,總長198.7千米。
氣候特征
沿灘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8℃, 1月平均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4℃(1977年1月31日);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高氣溫39℃(1960年8月7日)。最低月均氣溫-7℃(196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9.7℃(197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5.5℃,最大日較差22.5℃(1965年3月18日)。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平均224天,最長達254天,最短為19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66.3小時,年總輻射115.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37天(一般為2月1日—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50天,最多達170天(2010年),最少為115天(201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176.2毫米(1999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06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居多。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可使用土地面積4.63萬公頃,其中:規劃中工業用地0.038萬公頃,商業用地0.75萬公頃,住宅用地0.64萬公頃,農業用地1.9萬公頃,其它用地1.1萬公頃。
礦藏資源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有:黃、黑鹵,天然氣、石油、煤炭、石灰石、石英礦。主要分布在鄧關鎮、興隆鎮等地。其中:黃、黑鹵儲量達9200萬標方;天然氣儲量56.17億立方米;煤礦儲量452.5萬噸。
植物資源
截至2013年,沿灘區全區林業用地面積5936.7公頃,其中:有林地5548.1公頃,疏林地179.
沿灘區2公頃,灌木林地229.4公頃,四旁零星樹折合面積為1421.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5.58%。全區活立木蓄積量108163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93373立方米,占86.33%,書林蓄積量7380立方米,占6.82%。散生林和四旁樹蓄積量7410立方米,占6.85%。森林資源特點是:分布不均,次生天然林比較集中,樹種單一,以馬尾松、濕地松、桉樹、楊樹、柏樹及黃竹為主。
水資源
岷江、沱江水系在全區境內有11條小溪河,河流總長298.9千米,流域面積312.1平方千米,境內地表徑流總量18503.2萬立方米,全區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4406處,其中:小(一)型水庫12座;小(二)型水庫44座。山平塘4148口,石河堰89道;電力提灌站113處122臺6594千瓦。工程需年蓄水能力5528萬立方米;工業用水311萬立方米;農業用水2264萬立方米;城市及場鎮用水228萬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250萬立方米,全區各類渠道367千米,有效灌溉面積14.82萬畝。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1年末,沿灘區轄區戶籍總人口39.1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萬人,城鎮化率33.32%;有流動人口7.3萬人??倯艏丝谥?,男性20.1萬人,占51.4%;女性19萬人,占48.6%;18歲以下7.82萬人,占20%;18~60歲24.68萬人,占63.12%;60歲以上6.64萬人,占16.88%。
民族
2011年末,沿灘區戶籍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8.98萬人,占99.81%;有彝族、滿族、佤族、苗族、壯族、白族、納西族、滿族等31個少數民族,共737人,占總人口0.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37‰、人口死亡率6.81‰、人口自然增長率3.56‰。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1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718026萬元,比2010年增長17.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5246萬元,比2010年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2080萬元,比2010年增長23.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0701萬元,比2010年增長11.48%;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385元,比2010年增加3317元,增長16.7%;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263元,比2010年增加4817元,增長16.4%;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由2010年的17.0:60.9:22.1調整為16.0:63.0:21.0,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明顯攀升,并牢固占據著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從生產的角度看,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8%,同比下降1.59%;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34%,同比提升3.34%,其中:工業貢獻81.58%,建筑業同比貢獻率增長7.58%;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4.58%,同比下降1.75%。在GDP17.4%的增長速度中,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54%、14.31%和2.54%,其中:工業拉動增長了14.19%。民營經濟增加值440694萬元,占GDP的比重為61.3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64%,同比提升1.11%。其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民營經濟所占GDP的比重為44.19%和11.6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19%和9.02%。2011年沿灘區城市化進程繼續加快,城鎮化率達33.32%,同比提升2.82%。
第一產業
沿灘區九洪西瓜節2011年末,沿灘區耕地面積25.87萬畝,其中水田16.31萬畝,旱地9.57萬畝,人均耕地0.77畝,是以糧油生產為主的農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616元。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胡豆、豌豆,玉米、紅苕、大豆、花生等。2011年產糧16.1萬噸,人平均477.5千克。其中:水稻9.02萬噸、小麥1.99萬噸、紅苕2.34萬噸、玉米2.06萬噸。桑園面積0.13萬畝,產繭35噸。油料作物種植4.16萬畝,產量6562噸。其中:花生2310噸。蔬菜種植13.07萬畝,產量19.06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肉牛、兔、家禽為主。2011年末,生豬飼養量 46.18萬頭,年末存欄15.23萬頭;肉牛飼養量7568頭,肉兔年出欄373.59萬只,家禽飼養量679.44萬羽,出欄家禽468萬羽。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末,淡水水面73.9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1.15萬畝,產量3540噸;擁有各種捕撈漁船133艘,捕撈水產823噸;水產品總產量7993噸;漁業總產值8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63%。林地面積13.55萬畝。至2011年末,累計造防護林1.97萬畝,商品林11.58萬畝。其中:喬木林2.83萬畝,竹林6.06萬畝,經濟林4.66萬畝;村民“四旁”植樹231.15萬株。林木覆蓋率22.44%,活立木蓄積量10.24萬立方米。其中,水果種植面積5.59萬畝,年產量4711噸。柑桔2700噸,其余為梨、李、桃。
第二產業
沿灘區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基本為零起步,至1978年的750萬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88.93億元,比2010年增長49.98%。2011年,沿灘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戶,年末在崗職工2.1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7.9億元,比2010年增加35.8%,占GDP的比重58.6%;銷售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的企業53戶,其中:10億元以上的企業1戶。
第三產業
2011年,沿灘區共有商業網點3395家,職工2.02萬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7.1%;城鄉集市貿易18個,年成交額3.5億元。2011年,沿灘區外貿產品生產企業6家,進出口總額32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6.5 %。其中出口31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 4.3%。主要產品有高壓閥門、空氣壓縮機、硫化劑和電子產品等4類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