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耀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曾是上古陰康氏的治地,置縣歷史2160多年,2002年10月撤縣設區。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西北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黨史教育基地,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行政區劃
耀州路2001年,耀縣轄11個鎮、4個鄉:城關鎮(駐南街)、柳林鎮(駐柳林)、寺溝鎮(駐寺溝)、廟灣鎮(駐廟灣村)、董家河鎮(駐董家河村)、瑤曲鎮(駐瑤曲)、孫原鎮(駐孫原村)、關莊鎮(駐關莊村)、坡頭鎮(駐坡頭村)、照金鎮(駐照金村)、小丘鎮(駐小丘);安里鄉(駐梁寨河)、石柱鄉(駐石柱)、演池鄉(駐干橋廟)、阿子鄉(駐阿子村)、白瓜鄉(駐前咀子)。2005年,撤銷城關鎮,設立永安路、天寶路2個街道辦事處。2012年,耀州區下轄7個鎮(瑤曲鎮、廟灣鎮、關莊鎮、董家河鎮、孫塬鎮、小丘鎮、照金鎮)2個鄉(石柱鄉、演池鄉)3個街道(永安路街道、天寶路街道、錦陽路街道),189個行政村、8個板塊型社區(鄰德社區、解放社區、南泉社區、崇德社區、東站社區、天寶灘社區、華原社區、塔坡社區)、4個單位型社區(水泥廠社區、西北耐火材料廠社區、下石節煤礦社區、陳家山煤礦社區)。銅川市耀州區位于陜西省中部,銅川市境西南,東經108°34′至109°06′,北緯34°48′至35°19′之間。北接旬邑縣,南連三原縣,東北與銅川市王益區、印臺區毗連,東南與富平縣為鄰,西南與淳化縣接壤。
地形地貌
耀州區地處關中平原與渭北高原接壤地帶,屬喬山山脈南支,鄂爾多斯臺地南部邊緣。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多丘陵溝壑,南部較為平緩。相對高差1196米,最高處為長蛇嶺,海拔1732米,最低點是趙氏河谷,海拔536米。區內山嶺遍布,北部山地峽谷區以多種經營和林牧業為主;中部梁卯丘陵區農林牧全面發展;南部臺原川道區,市商品糧、蔬菜和外貿農產品的主要基地。
氣候
耀州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半濕潤、易旱區氣候,年平均日照2356.6小時,年均降水量554.5毫米,年均氣溫8.4℃——12.3℃,平均無霜期206——228天。
土壤
耀州區土壤共分為6個土類,9個亞類,16個土屬。其中6個土類分別指褐土、黑壚土、嶁土、淤土、黃土、紅土。土壤質地中壤占88.8%,砂壤占10.7%,重壤占0.4%。農用地耕層土壤養分為,有機質1.02%,全氮0.073%,堿解氮37.9PPM,速效氮8.5PPM,速效鉀183.1PPM。磷氮比例為1:4.6,比例嚴重失調。
水文
耀州區內漆水河、沮水河、趙氏河、濁浴河、清浴河等五條河流,屬黃河流域渭河一級支流石川河水系,總流域面積25568平方公理。境內水資源總量為12937萬立方米,分布水域4988.63畝,其中水庫面積4647.5畝,控制流域面積1297平方公里,總庫容9668.5萬立方米。全區有水庫8個,分別是:桃曲坡水庫、玉皇閣水庫、高爾塬水庫、友誼水庫、澗溝水庫、豹村水庫、前咀子水庫、溝西水庫等。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耀州區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是陜西省的重要能源建材基地之一。境內煤炭探明儲量8468萬噸,年生產煤炭150萬噸,石灰石儲量約18億立方米,年生產水泥60萬噸。鐵礦、坩土礦、高嶺土礦、油頁巖礦、粘土礦、電石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生物資源耀州區是渭北高塬罕見的物種資源寶庫,已查明的植物種類8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41.4%,境內年平均降水量56 7.8mm,無霜期228天,年平均氣溫12.3℃,晝夜溫差大,光照好,是蘋果、花椒、中藥材的優生區。僅野生中藥材品種近400種。動物種類600余種,旱獺、麝等屬國家重點保護動。土地資源耀州區山川原相間,區域農業發展前景廣闊。全區土地總面積242萬畝。北部山地峽谷區占土地總面積56.2%,適合發展林牧業和農業多種經營。中部梁峁丘陵區,適宜農林牧副漁業發展。南部臺塬川道區,原面平坦,土厚地肥,灌溉條件優越,是商品糧菜和外貿農產品的主產區。全區農副產品種類眾多,以花椒、大蒜、蘋果、核桃、白蜂密及名貴中藥材最為有名。
人口分布編輯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5202人,其中:城關鎮37118人、董家河鎮12098人、廟灣鎮16402人、瑤曲鎮21757人、照金鎮9088人、寺溝鎮24766人、坡頭鎮14892人、小丘鎮25236人、孫塬鎮32772人、關莊鎮14099人、柳林鎮5352人、演池鄉10282人、石柱鄉16034人、阿子鄉5183人、安里鄉5716人、下高埝鄉39524人。
風景名勝編輯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
陜甘邊照金革命紀念館照金革命紀念館位于耀州區照金鎮,始建于1993年,2004年重建并對外開放,占地69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8平方米,收藏革命文物、文獻資料120余件,分為槍械、生活用品、宣傳品用具等三大類。照金革命紀念館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了條件,是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場所。
薛家寨
“薛家寨”,因唐代末期薛剛曾在這里屯兵練武而得名為薛家寨。在照金境內和薛家寨地貌相似的山比較多,但是薛家寨有它一個最明顯的標志,猶如大象的鼻子一樣,這里叫箭穿崖。薛家寨以雄險著稱,海拔1600余米,絕嶺高度700余米,西臨秀房溝,東臨黑田峪河,南臨田峪川,為三面絕壁之舌狀狹長山嶺,僅西北側有羊腸小道盤旋可至山頂,紅軍利用這里的四個天然巖洞修建了1-4號紅軍寨,自東南而西北依山勢依次排列。
大香山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筆架山,位于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圍,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區,生物種類繁多。山勢東西走向,主峰分東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大的筆架,又象一個巨大的香爐,遠望之,東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頂天香柱插入爐中。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態多樣,有山泉近百處、小溪近50多條。更有多處天然溶洞,小者數百平方米,鐘乳石形態各異,奇秀無比??蓮恼战鹬资律焦?、柳林姚峪川、廟灣鎮直達香山,南有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梅七線鐵路與西安相接,北有銅正公路通往甘肅、寧夏和內蒙。
藥王山
藥王山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旅游區,位于陜西銅川市耀州區城東1.5公里處,景區面積10.1平方公里。隋唐偉大游醫藥學家孫思邈晚年歸隱于此,后世尊為“藥王”,藥王山便由此得名。藥王山歷史悠久,自然景觀獨特,文物薈萃,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山有關中面積最大的古柏林,有金元建筑的大型元代壁畫。有藥王大殿之藥方碑、太玄古洞、洗藥池等景點五十余處。藥王山石刻遍及全山,隋至明摩崖造像四十余尊,精美絕倫,北魏至唐代造像、碑百余通,彌足珍貴。歷代碑石二百余通,為藥王山的實物歷史檔案,還有石塔、石棺、石牌坊等石刻,均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