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縣,又名僰道,隸屬于宜賓市,是一座有著“二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郡。北緯28°18′ - 29°16′ 之間,東經104°01′ - 104°43′之間,全縣面積2945.83平方千米,轄26個鄉鎮??h政府駐柏溪鎮。宜賓縣能源豐富、產業發達,航空、港口、公路和鐵路一應俱全,以電力、機械、釀酒、化工、金屬材料、建筑建材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宜賓縣是上海工人運動領袖劉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等革命先驅的故鄉 。宜賓縣“蜀南竹?!?、“石海洞鄉”等世界級和國家級旅游景區構成環形黃金旅游線。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區規劃建設的重點縣(市)之一。
宜賓漢置“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改稱“宜賓”。宜賓”一名早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因隋末,南安縣(今樂山)在蕨溪鎮宣化壩置存,郡治設于今宜賓三江口,僰道(城區)為犍為郡郡治。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少數民族“慕義來賓”(或說唐王朝少數民族“以義賓服”)之意,改存馬縣為義賓。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趙匡義(亦叫“光義”)上臺,“義賓”之“義”“犯諱”,于是按《孟子》“義者宜也”句意,把義賓改為“宜賓”。不過,此“宜賓”是指設縣城于今宜賓縣蕨溪鎮宣化壩(共138年)的宜賓,不是指今三江口舊城所在。但是,畢竟“宜賓”一名已有出現。
宜賓縣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宜賓縣降為宜賓鎮并入僰道縣,至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改稱為宜賓縣,城在今江北舊州壩(共153年)。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賓縣城又遷至登高山(共9年),今三江口舊城東。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賓縣城復遷回今三江口城區,縣名從此時開始。1951年6月置宜賓市后,縣治所于同年10月遷喜捷鎮,1952年8月復遷回宜賓市城區。1965年7月再遷柏溪鎮至今。2003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宜賓縣真溪鄉更名為新發鄉;將宜賓縣真溪鄉和高場鎮的蔣壩、石盤2個村成建制劃歸屏山縣管轄,鄉政府駐新農 。宜賓置縣時間有兩說:一說認為“秦曰贊道”,“道”相當于縣級政權,置縣當自秦始;一說認為:西漢置焚道縣?!耙速e”之名出現至今已1026年,實則今三江口宜賓城被稱為“宜賓”則僅有726年。因“宜賓”承傳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賓舊城所在,且從隋至2011年內,犍為郡、戎州、南溪郡、敘州、敘州路、敘州府及民國時期專員公署大多數時間均設治于今宜賓城區(含三江口舊城、舊州城、登高山城地域),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宜賓縣處于中國西南、四川盆地南緣,長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區,川、滇、黔三省邊界經濟開發的腹心地帶,東接翠屏區、自貢市富順縣,西鄰屏山、沐川和犍為縣,南倚高縣和云南省水富縣,北連自貢市榮縣,面積2945.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形整體呈現南北長、東西窄,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海拔270-1418米,地貌多樣,以丘陵為主,約占面積的73%以上。
氣候
宜賓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低丘、河谷地帶有南亞熱帶的氣候屬性。具有氣候溫和、熱量豐足、雨量充沛、光照適 宜、無霜期長、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8.4℃,年降雨量1011.5毫米左右,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1.7%,主汛期為7~9月,降雨量更 集中,占全年總降雨量的51%。年日照時數1069.9小時,無霜期平均350天左右。年平均風速僅為1.23m/s,多為西北風和東北風,靜風頻率較大,高達34~53%,風速小。
水域
宜賓縣位于長江流域,金沙江、岷江兩大干流過境有分支中小河(溪)357條,總長1582公里,呈樹枝狀河網,密度0.52公里/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編輯宜賓縣面積3030.1平方千米,轄柏溪、橫江、喜捷、觀音、永興、白花、孔灘、柳嘉、泥溪、蕨溪、商州、高場、安邊、雙龍、李場、合什、古羅、復龍18個鎮、古柏、王場、雙誼、隆興、泥南、龍池、普安、鳳儀8個鄉2009年末,宜賓縣總人口為101.65萬人,比上年增加0.9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61萬人,農業人口90.04萬人;男性人口53.10萬人,女性人口48.55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9.37:100。當年出生人口 10370人,人口出生率10.20‰;當年死亡人口 6724人,人口死亡率6.61‰;人口自然增長率3.58‰。2011年人口數據為102萬人。年度年末常住人口年均常住人口城鎮常住人口農村常住人口
2006800000800300157000643000
2007802000801000173000629000
2008802000802000190900611100
2009814000808000203000611000
2010813027813514208135604892
說明:以上是2010年常住人口經第六次人口普查核定。
交通編輯航空
距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宜賓機場(宜賓五糧液機場)20千米,波音飛機可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等地。
水路
緊鄰金沙江,其水路南連金沙江,西通岷江,東接萬里長江,千噸級船隊沿兩江經長江“黃金水道”順流而下,要直達東海。宜賓縣通航水域310余千米,有渡口碼頭53個(其中渡口39個,碼頭14個)。
公路
已建成的內水高速和正在加緊建設的樂宜高速兩條高速
宜賓縣交通圖公路橫穿縣境,境內有省道23千米,縣道286.2千米,專用公路10千米,鄉道438.3千米,村道公路3000余千米。內水高速公路在縣城柏溪設有入口,從縣城柏溪出發經內宜、成渝調整公路到成都、重慶只需用3個小時即可到達??h城柏溪出發經內昆高速公路到昆明只需行約6個小時的車程;從縣城柏溪出發經樂宜高速公路到樂山(樂山大佛、峨眉山)只需行1:40分的車程。內昆鐵路,內水高速公路和川云中路是宜賓縣的主干線的鐵路、公路。這些鐵路、公路把宜賓縣與川、滇二省邊界地區聯成網絡,水路南連金沙江,西通岷江,東接萬里長江,縣城距宜賓機場20千米,形成現代化的“水、陸、鐵、空”立體交通網絡。在建大型項目有榮宜公路(宜賓到榮縣),宜屏快速通道、成貴鐵路,樂宜高速(宜賓到樂山),紅色旅游公路。
鐵路
已建成通車的內昆鐵路橫穿縣境??h城柏溪建有川南最大火車編組站,內昆鐵路是西南腹地最為便捷的陸路出海通道,柏溪火車紡織站經內昆鐵路、南昆鐵路至廣西防城港僅有1586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植被資源
宜賓縣林業用地9.12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宜賓縣有林地8.57萬公頃(占宜賓市的五分之一),疏林地0.08萬公頃,灌木林地0.19萬公頃,未成造林地0.06萬公頃,難造林地0.03萬公頃,宜林地0.19萬公頃。另有四旁樹占地1.6萬公頃。有林地中天然林4.76萬公頃,占56%,人工林3.81公頃,占44%,森林覆蓋率為34.1%。宜賓縣森林覆蓋率為34.1%,于1998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
水資源
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徑流量22.9億立方平,水能理
宜賓縣論總儲1040萬千瓦,橫穿縣境的橫江河、岷江、金沙江的水能開發價值極高,橫江可現規劃有七級(總裝機40萬千瓦)水電站正在火熱建設中。岷江從樂山到宜賓規劃有梯級水電站六座,其中在宜賓縣境內就有兩座,設計總裝機60萬千瓦。
礦產資源
宜賓縣已探明煙煤總儲量約為4348萬噸、。主要分布于鳳儀鄉斷頭山、水溝灣梁子,羅河鄉火燒溝梁子和復龍鄉田壩村碗廠坡梁子一帶。白煤已探明縣的總儲量約3968萬噸。主要分布于鳳儀、溪鳴、曬金、七里、普安等地。油頁巖分布于石城山的煤炭坡一帶。民國29年初勘,估計面積為6平方公里,礦體厚約8公分,比重為0.9,總儲量約為40余萬噸。鐵經普查已知鳳儀鄉二迭系地屋中蘊藏菱鐵礦,其儲量為127萬噸,并伴有煤、耐火土等,其分布在溪鳴、曬金等地。探明天然氣有300億立方米。砂、礫石主要是岷江和橫江的漫灘砂、礫石儲量巨大。
經濟編輯綜述
宜賓縣初步形成了以電力、機械、釀酒、化工、金屬材料、建筑建材為支柱的工業體系。重啤宜賓公司、驚雷科技、威力化工、天工機械、伊力集團、神州玻璃等一大批企業迅猛發展,并打入國際市場。200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將宜賓縣列為全省27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
第一產業
宜賓縣發展生豬、肉兔、林竹、蓮藕、茶葉、曬煙等無公害特色農產品,強力推進農業品牌化戰略。初步形成了生豬、蔬菜等6個優質特色產業帶,建成了“紫茵紅”、“焦大哥”、“云峰茗露”、“細爾通”、“玄湖”等特色品牌,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15個,產品認證21個,基地面積達27.5萬畝。宜賓縣共有沼氣池用戶51032戶,年可產沼氣1530萬立方米,每年可替代薪材76548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2064噸;推廣“豬—沼—?!毖h農業,綜合利用沼氣殘留物,每年可為農民節約肥料、農藥投入成本4000萬元以上。三是在環境綜合治理上下功夫。大力推廣農村垃圾循環工程,堅持節能減排,推進污染整治。宜賓縣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農戶清潔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均達80%以上,建成了2個省級生態鄉鎮、87個生態村、217戶生態家園。建立健全規范健康的標準化養殖體系;二是建立健全完善創新的良繁體系。;三是建立健全優質安全的飼料生產體系;四是建立健全運轉高效的動物防疫體系;五是建立健全先進快捷的加工流通體系;六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生豬生豬是宜賓縣的主導畜牧產業,宜賓縣生豬常年出欄達140萬頭以上,宜賓縣是無規定疫病區、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無公害生豬畜產品生產基地縣,宜賓生豬及其產品已出口遠銷俄羅斯、日本、新加坡等國。肉兔宜賓縣商品肉兔生產飛速發展,宜賓縣肉兔常年出籠達500萬只以上,占宜賓市第一。宜賓縣是宜賓江寶食品對歐盟出口注冊的肉兔生產基地縣,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肉兔種兔基地。
第二產業
宜賓縣主要工業包括:化工、機械等;宜賓向家壩
工業集中區是經宜賓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市級重點工業集中區,并列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宜賓縣傾力打造的工業經濟發展平臺。集中區總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按照一區多園模式,主要由城北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豆壩園(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高捷園(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三個園區組成。
第三產業
2010年,宜賓縣商貿物流業得到持續發展,“萬村千鄉工程”、“新網工程”等新建改建標準化農家店210家,實現鄉級覆蓋率100%、村級覆蓋率74%,“家電下鄉”實現銷售額9712萬元。翠柏商貿城、萬興現代城、花園世紀新城3個縣城核心商圈更加完善,還新建復龍等鄉鎮農貿市場10個,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億元,增長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