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城區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境南部。2012年嶧城區總面積635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4919人。轄2個街道、5個鎮。區政府駐壇山街道壇山路。嶧城地處魯中南丘陵邊緣地帶。地勢比較復雜,西高東低。主要河流有嶧城大沙河。嶧城年均降水量895.9毫米,年均氣溫13.9℃。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有石膏、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方解石等礦藏。嶧城有206國道、104國道、蘭陵薛城公路、棗莊臺兒莊公路、維坊徐州公路穿境而過。主要旅游景點有青檀寺、一望亭、園中園、三近書院、匡衡墓。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嶧城區總人口39.3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44萬人。人口出生率11.05‰,死亡率5.5‰,自然增長率5.55‰。
民族
2012年,嶧城區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哈尼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129%。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嶧城區位于棗莊市境域中南部,地處山東省南部邊陲。東連臨沂市蘭陵縣,西接薛城區,北依市中區,南瀕韓莊運河與臺兒莊區比鄰,西南隅與微山縣相接。位處北緯34°34'-34°48',東經117°23'-117°49'之間。東西最長處40公里,南北最寬處24.5公里??偯娣e627.6平方公里,占棗莊市總面積的14%,占山東省總面積的0.14%。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12年,嶧城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39.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稅收占GDP比重達到7.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實現38065元,增長10.6%,折合6030美元。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93億元、79.47億元和45.48億元,分別增長4.7%、12.6%和11.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57.6:31.4調整為10.7:56.8:32.5,服務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1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實現總產值28.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之比為79.5:0.3:17:2:1.2,種植業基礎地位穩固。2011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7.51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7.22萬畝,糧經比例為68.9︰31.1,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擴大。全年糧食總產量27.37萬噸,比上年增長1.1%。平均單產407.2公斤/畝,下降3.9%。其中小麥單產385.8公斤/畝,下降13%;玉米單產450.8公斤/畝,增長6.6%。油料產量15248噸,下降16.7%。棉花產量850噸,下降1.7%。蔬菜產量72.54萬噸,增長2.2%。水果產量3.27萬噸,比去年略有下降。 2012年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實現總產值30.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總產值之比為75.4:0.4:20.9:2.1:1.2,種植業基礎地位穩固。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8.8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8.68萬畝,糧經比例為69.5︰30.5,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擴大。全年糧食總產量29.32萬噸,比上年增長7.1%。平均單產426.9公斤/畝,增長4.8%。其中小麥單產430公斤/畝,增長11.5%;玉米單產442.4公斤/畝,下降1.9%。
第二產業
2011年末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5家,其中新增15家,實現總產值282.4億元,同比增長18.2%;增加值增長12.6%,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和15%。原煤產量219.7萬噸,增長5.5%;水泥產量658.8萬噸,增長20.8%;服裝生產2887.4萬件,增長13.4%。 2012年末限額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8家,其中新增19家,實現總產值316.1億元,同比增長17.3%。增加值增長12.5%。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6%和9.8%;非公有工業增速13.7%;大中型企業增速7.6%。2012年,嶧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8.54億元,增長10.9%,產銷率達到98.4%,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利稅28.89億元,增長9.8%,其中利潤15.54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
貿易2011年末限額以上批零貿易及餐飲單位達到104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7.68億元,增長1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四大行業零售額分別實現2.46億元、27.75億元、0.45億元和7.03億元,分別增長26.9%、14.4%、28.7%和24%。2011年實現進出口總額7386萬美元,增長13.5%,其中出口總額6526萬美元,增長15.8%。 2012年末限額以上批零貿易及住宿餐飲單位達到146家,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17億元,增長14.7%。其中,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12.89億元,增長19.4%。 2012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030萬美元,同比增長22.3%,其中出口總額8628萬美元,增長32.2%。金融2011年末,嶧城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47.75億元,增長3%,其中居民儲蓄30.63億元,增長19.7%。金融貸款余額45.37億元,增長8.9%。 2012年末嶧城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8.3億元,增長22.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37.67億元,增長23%。金融貸款余額56.85億元,增長24.6%。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1年申報各級科技項目89項,獲立項69項,獲無償科技經費985萬元。嶧城區專利申報量達277件,授權量達133件, 建立鎮(街)基層知識產權工作站7處。嶧城區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并順利通過“山東省知識產權示范區”復審。全國首創為基層鄉鎮配發“科技服務車”,并完成嶧城區首家山東省技術中心認定工作。 2012年,申報市級以上項目39項,獲無償科技經費634.95萬元。嶧城區專利申報量達249件,授權量達177件。其中“石榴葉為原料的調脂新藥”項目成為棗莊市在新藥研制領域第一次獲得國家最高層次的科技專項?!笆卟思s化育苗周年生產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被評定為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實現了嶧城區建區以來科技成果一等獎“零”的突破。
教育
2011年末嶧城區有幼兒園77所,小學48所,初中9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中專1所,民辦學校1所。在園幼兒16720人,小學在校生30539人,初中在校生12096人,高中在校生4816人,職業中專在校生2168人;在編在崗教職工3239人。素質教育全面推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高考本科錄取學生1075人,其中有1人被北京大學錄取。2011年12月順利通過了山東省教育工作示范縣和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縣的驗收。 2012年,嶧城區共有中小學60所,其中小學48所(含2個教學點),初中10所,高中1所,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總數52262人,在編在崗教職工3370人。嶧城區共有幼兒園77所,在園幼兒16720人,其中80%在公辦幼兒園就讀,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2.6%。嶧城區共有省級規范化學校12所,市級規范化學校26所,省中心幼兒園10所,示范園7所。2012年9月,我區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文化
2011年,嶧城區擁有文化館(站)8座,建有農家書屋238處,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80余場次,觀眾達20萬余人次。放映各類電影3810場次,觀眾累計150余萬人次。 2012年,嶧城區擁有文化館(站)8座,建有農家書屋247處,各類文化隊伍60余支,全年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0余場次,觀眾達20萬余人次。
體育
2011年,嶧城區220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場地建設、器材安裝任務,嶧城區人均體育場地占有面積為1.3平方米。全年舉辦大型群眾體育活動13次。新增單項體育協會3個,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101人。嶧城區擁有等級運動員280人,組隊參加了山東省柔道錦標賽、山東省游泳冠軍賽、山東省田徑錦標賽、市青少年舉重選拔賽等比賽。其中,在“山東省游泳冠軍賽”上,我區運動員獲得4金、5銀、4銅的好成績。 2012年,為47個村發放了健身器材,嶧城區共有221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建設了仙壇苑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安裝器材9套54件。全年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1次。嶧城區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960多人,其中全年新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120多人。成立了區圍棋協會、豐源籃球俱樂部、嶧城區國際象棋協會和電子競技俱樂部4個體育社團(協會),嶧城區體育社團(協會)總數達到15個。嶧城區共有等級運動員320余人。組隊參加了全國現代五項冠軍賽、全國青年游泳錦標賽、蘇魯豫皖全國游泳邀請賽等賽事,取得了7個第1名、9個第2名和4個第3名的優異成績。
衛生
2011年末,嶧城區衛生機構擁有職工108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71人,實有床位數670張。全年診治各類患者298萬人次,健康檢查人數4.0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展順利,嶧城區參合農民人數達29.48萬人,參合率為99.98%,全年基金支出6879萬元,報銷280萬人次。 2012年末,嶧城區衛生機構擁有職工112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22人,實有床位數774張。全年診治各類患者217萬人次,健康檢查人數27.15萬人次。省級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扎實推進,簽約89429戶,簽約率85%。嶧城區參合農民人數達29.31萬人,參合率為100%,參合農民住院2.19萬人次,全年基金支出8591.18萬元,報銷284.02萬人次。
交通編輯嶧城區地處山東省棗莊市南部,為山東省南大門。處于北京、上海兩城市的中間位置,緊鄰徐州市,為淮海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是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的過渡帶。嶧城區水陸空交通便利,有“黃金水道”之稱的京杭大運河在南部穿過,毗鄰青島、日照、嵐山、連云港等沿海港口。西靠京滬鐵路,東臨
京滬高速公路,京福高速、206國道、京滬高速鐵路縱貫南北,距濟南、青島、徐州三大機場分別需要2.5小時、3.5小時和不足40分鐘的車程,交通航運網絡四通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