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縣屬于山西省省境西南,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 地處中條、太岳兩山之間,縣境東臨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眥鄰,南與絳縣、垣曲相連。至2014年,翼城縣東西寬約44公里,南北長約53公里,國土總面積約1170平方公里,下轄6個鎮和4個鄉,縣政府駐唐興鎮。翼城自古為承東啟西之要地,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素有“晉南咽喉,平陽門戶”之稱。東有佛爺山,北有塔兒山、河上翁堆山,南有翔山、望月山、歷山。 翼城日照豐富,季風強盛,四季分明,為山西省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偏多、無霜凍期較長的地區之一。 2011年,翼城縣三次產業比重達到8.2︰61.2︰30.6,生產總值完成78.6億元,較2010年增長16%。行政區劃編輯至2009年,翼城縣轄6個鎮、4個鄉。分別為:唐興鎮、南梁鎮、里寨鎮、隆化鎮、橋上鎮、西閆鎮和中衛鄉、南唐鄉、王莊鄉、澆底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翼城縣位于山西省南部,地處黃河流域汾澮之間。地理坐標為北緯35°23′~35°52′,東經111°34′~112°03′。東西寬約44公里,南北長約53公里域內東、北、南由群山環抱,中西部較為平坦,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h境東鄰沁水,西接曲沃,南與絳縣、垣曲相連,北與浮山、襄汾毗鄰。東至沁水縣界東塢嶺25公里,西至曲沃縣界秦崗村17公里,南至絳縣界大交鎮15公里,北至浮山縣界南板橋15公里??h城至沁水30公里,曲沃25公里,垣曲101公里,臨汾86公里,晉城156公里,運城120公里,太原360公里,西安354公里,鄭州328公里,北京965公里。
地貌
翼城縣中西部地勢平坦,在山地與平川過渡地區廣布黃土丘陵。大部分地區海拔500~1500米。東南部山地最高,翼城與垣曲、沁水交界處的歷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處在下陽村西南澮河邊,海拔475.2米。境內山地、丘陵、平川各占三分之一,其中山區、丘陵區面積836.3平方公里,占翼城縣總面積的72.1%。山區出露地層有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等。
水文
翼城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澮河及其支流續魯峪河、翟家橋河、田家河、澆底河、滑家河等。境內還有三個較大的水泉:灤池泉、沙泉和溝泉。
氣候
翼城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豐富,季風強盛,四季分明,為山西省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偏多、無霜凍期較長的地區之一。 翼城縣年平均氣溫10℃—12℃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0小時,降雨量 550毫米左右,河川徑流量0.87億m3,水資源總量為1.476億m3。翼城縣霜凍期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無霜期190天。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1982年-2000年兩次人口普查期間,第二次人口普查較第一次,中國人口同比增長了25.5%,山西省同比增長了28.4%,臨汾市同比增長了30.4%,翼城縣僅增長了20.7%。2000年,翼城縣的總人口是30.023萬,人口出生率持續低于9‰。 至2014年,翼城縣有人口32萬。
民族
至2011年末,翼城縣境內有:回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朝鮮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維吾爾族、仫佬族、畬族、藏族、黎族、侗族、瑤族、塔吉克族、仡佬族、達斡爾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土族、錫伯族、傈僳族、羌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并有翼城縣北關村、中石橋、下高村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
自然資源編輯林業資源
至2013年末,翼城縣林業用地面積77.5萬畝,森林覆蓋率36%。2013年,造林5000畝,建成育苗基地200畝,年可生產優質苗木800萬株。
植物資源
翼城縣擁有特種樹種、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翅果油樹,在分布在翼城東南丘陵區和低山區,涉及南梁、中衛、隆化3個鄉鎮20個村,總面積達17.2萬畝,資源總量占到全國一半。
礦藏資源
至2011年,翼城礦藏、以煤、鐵、石灰石為主,銅、鋁、石膏、硫磺等亦有蘊藏。其中煤炭總儲量近20億噸,且多屬低硫、低灰、高發熱量優勢電煤。鐵礦礦點有12處,儲藏量近1億噸。 已詳查探明的礦藏還有金、銀、銅、鉛、錫、鋁、鋅等有色金屬和大量的花崗巖、石英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硅石、洋坩、朱砂、硫磺等非金屬礦藏和含多種稀有元素的礦藏共30余種。石灰巖資源面廣點多,分布于南梁、中衛、王莊、隆化等鄉鎮 ,年開采石料在55萬方左右。交通運輸編輯翼城離太原、西安、鄭州約4個小時的車程,距運城民航機場和擬建的臨汾民航機場約1個小時車程。侯月(侯馬至河南月山)雙軌電氣化鐵路橫貫縣境,西接同蒲線和隴海線,東連京廣線、京九線直達山東日照港,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晉侯高速公路、坪曲二級公路橫貫東西,是溝通晉、陜、豫三省的交通大動脈。翼城縣10個鄉鎮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總里程達1600余公里。建有多條鐵路專用線和兩座大型集運站,年運輸量達800萬噸。翼城有鐵路站,基本以貨運為主??瓦\侯馬,臨汾為主要中轉站。風景名勝編輯關帝廟關帝廟所祀之神是三國時的蜀國大將關羽。位于需
城內關帝廟、城內村南大街西側的關帝廟,始建于清乾隆七年,重修于1988年,是臨汾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翼城縣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城內關帝廟是翼城縣古建筑最具特色的風景之一。在其中軸線上,南為過路戲臺、石坊,中為過殿,最后為春秋樓。南部東西為兩列長廊,后部左右造三座配殿。全部面積1470平方米。 佛爺山佛爺山是翼城縣東部的一座山,屬中條山脈,地理坐標為東經112°,北緯35°,海拔1800余米,面積約萬余公頃,山上最高氣溫20℃,最低—10℃,霧期不超過一個月佛爺山風景區內,東面有遼寨河,西面有張馬河,主峰佛爺山,西面有娘娘嶺,南面有七座仙女峰,北有五龍山,東有尖山。翔山翔山為中條山支脈,位于翼城縣城東南15公里處,峰頂有一古廟,廟前有一古塔。 歷山歷山位于縣城東南隅70公里處的翼城、垣曲、沁水三縣交界
歷山風景區處,屬中條山脈。歷山風景區面積37.2萬畝。雄踞翼城境內的舜王坪是歷山自然風景區主峰,海拔2358米,坪頂面積260萬平方米,年均氣溫15℃。盛夏時節,最高氣溫20℃。歷山因舜王當年駕象躬耕時,在此編制了黃河流域物候歷—《七十二候》而冠名。 綿山綿山位于翼城縣城西北方向五公里處,平地突兀而起,當地人稱為孤堆坡山。遠遠望去,它就象一口例扣著的大鍋,所以又稱為覆釜山,當地人還稱它為綿山。相傳,介子推母子均亡命于此。 翼城四圣宮翼城四圣宮位于翼城縣城東南50公里外西閆鎮曹公村。創建于元代,因供奉“堯、舜、禹、湯”四圣而得名。四圣宮建筑保存比較完整,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舞樓、獻殿(已毀)和正殿,東、西兩側有廊房和看樓。正殿和舞樓均為元代建筑,其中舞樓建于元代至元年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造型古樸莊重,是元代戲臺建筑中的優秀作品。四圣宮東側有關帝廟,建有戲臺(已毀)、正殿及東、西看樓,是自成一體的一組清代建筑。
名優特產編輯石子餅“石頭餅”是流行在山西及關中地區一種別具風味的食品。具有油酥咸香、營養豐富、易于消化、耐貯等特點,是把餅胚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面格制的,故而得名。 7℃雞蛋7月用蛋。雞孵出以后,前4個月為“生長期”,第5個月開始產蛋,5到11個月為“成年期”,11到24個月為“中老年期”。翼眾7℃雞蛋只用第5個月到第11個月的雞蛋。 7天保鮮,雞蛋的保鮮期只有7天。 7℃儲存,當雞蛋在濕度為40%到50%之間,溫度在4℃到10℃之間的時候,其可食用期最長。 北捍蘋果水晶紅富士是山西臨汾翼城縣北捍村的高地蘋果。隆化鎮北捍村位于縣城東10公里丘陵區,海拔860m,這里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屬國家農業部確定的蘋果優勢產業區。
著名人物編輯晉文公晉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犬戎狐姬所生。重耳在外一共流浪了19年,直至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才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到晉國,即位于絳(今翼城),是為晉文公。 周襄王二十年,晉文公在城濮(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附近)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旋在踐土(今河南滎陽東)主盟諸侯,繼齊桓公而為春秋諸侯霸主。 董狐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周太史辛有的后裔,襲職晉國大夫,亦稱史狐。翼城縣良狐村,即其故里。 孔子曾贊頌他書法不隱,是“古之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