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區 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區,位于黑龍江省中北部,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的湯旺河畔,湯旺河、伊春河從伊春區境內流過。截止到2012年全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1個鄉、7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93個居民委,總人口15萬人。2012年全年伊春區生產總值實現258億元。伊春區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行政區劃編輯
截止2014年,伊春區現轄5個街道辦事處,35個社區居委會,4個行政村。旭日街道下轄社區:繁榮社區、正陽社區、鐵林社區、站前社區、復建社區、機修社區、中心社區、團結社區、愛民社區、育林社區、森東社區。紅升街道下轄社區:森林社區、普新社區、新興社區、衛星社區、治安社區、高潮社區、永興社區、紅旗社區、永慶社區、豐林社區、永紅社區。前進街道下轄社區:新園社區、新欣社區、紅光社區、前衛社區、農林社區、扶林社區、愛林社區、奮斗社區、光明社區、桃園社區。朝陽街道下轄社區:靠河社區、新豐社區、園林社區、對山社區。東升街道下轄社區及行政村:東風社區、聯合社區、新興社區、東升村、長征村、青山村、迎新村。
地理環境編輯
地理位置
伊春區位于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西、南、東部與烏馬河區接壤,北鄰友好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8度49分至東經128度50分30秒,北緯47度40分50秒至北緯47度48分30秒。伊春區全區總面積為60.93平方公里。地形由低山和平原組成,地勢西高東低。
地形地貌
伊春區山地面積33.07平方公里,約占全區總面積的55%。山地集中分布在伊春河的南北。南北山巒對峙,連綿起伏。山地平均高度為海拔420米,最高點位于伊春河南部山地,主峰海拔653米。 小興安嶺山脈是古老的褶皺山脈.形成于古生代末期海西寧褶皺運動。
伊春區中部為河谷平原地形,位于南山與北山之間,伊春河和湯旺河兩岸,為兩河沖積小型平原。河谷平原平均高度在海拔250米左右。最大相對高度為423米,一般相對高度在海拔300米左右。最低點海拔230米,位于伊春區東南部湯旺河出境處。 河谷平原中部較狹窄,東西兩部略為開闊。城區位于河谷平原中部,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東部與西部為郊區農業用地。河谷平原及其它非林業用地面積約占全區總面積的45%。 城區以西至紅光農場一帶,平原展開,西端與烏馬河區河谷平原相連。湯旺河以東的東升鄉一帶,地勢平坦,面積較大,是典型的河谷平原地形。
氣候特征
伊春區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至1℃,無霜期90天至120天,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干濕指數1.13至0.92。占盡小興安嶺無限風光的大美林城——伊春區,城在山中,林在城中,山水環繞,四季如畫。春來萬山滴翠,入夏千峰競秀,深秋層林盡染,冬至雪塑冰晶,素以“避暑勝地、冰雪樂園、森林氧吧、養生之都”享譽全國。
交通運輸編輯
哈伊高速、鶴伊公路、伊嘉公路三條主干路以伊春區為核心成輻射狀延伸區內外,哈烏鐵路可直達省會,民航班機已遠航大連、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
旅游景點編輯
概述
截止到2012年現有景區景點11處,1、興安國家森林公園(AAA級)2、水上公園(AAA級)3、東升島旅游度假村(AA級)4、小興安嶺植物園、5、北山公園6、伊春森林博物館、7、興安寺8、恐龍博物館、9、火山巖地質公園10、沿河公園11、青少年冰雪基地,文化主題公園正在建設中。
主要景點
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該公園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積4515公頃,是伊春風景名勝之一?,F已開發建設了七大旅游景區(點)既:留客谷景區、攀巖運動區、醉泉景點、五棵楊景點、獾子嶺生態觀賞區、臥虎坡景區、興安塔景區。其中,醉泉景點是該公園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此泉終年潺潺,不因天旱而斷流,不因雨旺而激涌,保持著亙古不變的韻律。獾字嶺景區位于公園景區的中部,此處植被茂密,石叢嶙峋,常見野生獾子在此出沒,是一處良好的生態觀賞區。臥虎坡景區峭巖矗立,怪石嶙峋,早在林業開發初期,人煙稀少,人們時常聽見在此處猛虎捕食野獸的咆哮和怒吼,以及穿山越澗時的威猛身影。
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興建于1997年,當時,這條伊春河的故道身居繁榮之地,身價卻卑微渺小。在創建文明城市和生態旅游城市的戰略大轉折中,市委、市政府投入巨額資金,將昔日的爛泥塘治理建設成為風景秀麗的廣場式公園。2001年,入選成為全省“十大廣場公園”之一,為林都伊春爭得了榮譽。水上公園占地面積達90萬平方米,共設水上游樂區、休閑垂釣區、文化娛樂區、兒童游戲區、老年活動區等五大園區。有綠地56,000平方米,花壇18處,栽植各種綠化樹木達30多種3萬多株。
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
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伊春市博物館)于1998年7月17日落成,2006年5月重新裝修,2006年9月28日俊工。位于伊春區水上公園西側,總面積4500平方米,設有現代科技恐龍展廳、恐龍化石展廳、歷史文物和林區文化展廳,是一處以展示恐龍化石為主,集生物景觀和歷史文化展出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恐龍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堊紀到侏羅紀晚期恐龍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龍化石骨架是出土于四川省川縣的馬門溪龍骨架,長22米,高9米,僅頸椎骨就有19塊,尾長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同時也具有極高的生物科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