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縣地處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緯24o27ˊ—24o57ˊ、東經101o54ˊ—102o18ˊ之間,東與安寧市、晉寧縣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隔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安寧兩縣市接壤??h城龍泉鎮,東南距玉溪市機關駐地紅塔區146公里,東北距省會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級公路從縣城至安豐營與安楚公路貫通,可直達昆明、楚雄等地??h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兩條南北走向、貫通全境的山脈之間,鑲嵌著主要山間盆地——柏樹、方屯兩個壩子,面積為46.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其余是廣大的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7%。
易門縣地圖易門古為梁州地。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縣,名雙柏,屬益州郡所領雙柏縣,轄境包括今易門、雙柏、新平。東漢同于西漢。蜀漢時屬庲降都督領、建寧郡。。南朝齊梁之際,屬晉寧郡,實為爨氏據有。唐初屬鉤州,更名唐封。南詔國時,屬拓東節度轄地。大理國時屬鄯闡府,為高福世守之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門立夷門千戶所,屬巨橋(今昆陽)萬戶府,十三年(1276年),改為置縣,因縣“西有泉曰夷源,訛作易門,”隸屬中慶路所領昆陽州。明朝時,屬云南府昆陽州。清代因襲未變。民國時屬滇中道。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易門縣地處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緯24o27ˊ-24o57ˊ、東經101o54ˊ-102o18ˊ之間,東與安寧市、晉寧縣相接,南連峨山,西和雙柏隔綠汁江相望,北部與祿豐縣、安寧縣兩縣市接壤??h城龍泉鎮縣域東西橫距44公里,南北縱距57公里,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
地形
境內最高點為北部小街鄉甲浦老黑山頂雀窩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點是綠汁鎮南部爐房村旁易門與雙柏、峨山交界處的綠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為東、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蝕性盆地,東南面為中山河谷地帶,全境狀似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響,較陡峭,山谷相間、地形復雜。
氣候
屬中亞熱帶氣候,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立體氣候明顯,縣內具有熱帶到溫帶的氣候類型。2000年,極端最高溫度31.5℃(8月25日),極端高低氣溫-2.0℃(1月6日),全年平均氣溫16.3℃,日照數為1706小時,降雨量為856.9毫米。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1950年1月,屬滇中專員公署,3月后屬玉溪專員公署。1970年,后屬玉溪地區。1997年,易門縣轄3個鎮、2個鄉、3個民族鄉。
2000年1月24日,撤銷易門縣龍泉鎮、方屯鄉,合并設立龍泉鎮。
2000年末,易門縣轄3個鎮、4個鄉。
2001年,全縣轄3個鎮、1個鄉、3個民族鄉。
2011年,撤銷龍泉鎮、六街鎮,設立龍泉街道、六街街道。易門縣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轄區截至2011年,易門縣轄有7個鄉鎮:龍泉鎮(縣城鎮)、六街鎮、綠汁鎮、浦貝鄉、十街鄉、銅廠鄉、小街鄉。
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根據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易門縣總人口177110人。易門縣少數民族分布在浦貝、十街、銅廠、綠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22個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編輯動植物資源易門縣境內森林46萬余畝。用材林主要為云南松、華山松、翠柏、樟、滇油杉等26種,可供采集的中草藥材有龍膽草、何首烏、枸杞等240余種,野生食用菌20余種,香料、油料、植物15余種。其中珍稀植物有黃杉、紅豆杉、櫸樹、紅椿、山茶、桂花、銀杏等19種,果木24種。境內有野生動物100多種,珍稀動物有穿山甲、小熊貓、白鸝、孔雀、鼯鼠等。水利資源水利資源蘊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萬立方米,大龍口水質優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礦產資源礦產資源有銅、鐵、鉛、鋅、白鈣、磁土、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金屬非金屬。易門是云南省主要銅礦產地之一,有大小礦點50余處,鐵礦儲量2400多萬噸,大小礦點10余個,瓷土儲量100萬噸以上。
經濟編輯綜述
易門縣浦貝鄉2014年,面對市場持續低迷、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等嚴峻形勢,全縣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競爭中求創新,在挑戰中求發展,在困難中抓機遇,全力以赴促增長,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經濟呈現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取得重大突破。生產總值6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2.2%,絕對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標59億元3.6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60億元2.0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0.2億元,增長6.3%,第二產完成32.6億元,增長34.9%,第三產業完成18.4億元,增長9.0%。工業總產值100.2億元,同比增22.6%。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100億元0.2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64.9億元,同比增26.9%,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規下工業總產值完成35.3億元,同比增15.4%,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規上工業增加值24.4億元,同比增長42.7 %,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完成市及縣人代會全年目標27億元的90.4%,差市、縣全年9.6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8.9億元,同比增24.1%。絕對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地方財政收入5.8億元,同比增22.3%。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5.35億元8.4個百分點。絕對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億元,同比增16.8%。絕對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標4.38億元5.0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4.4億元4.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支出16.3億元,同比增12.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4.5億元,同比增8.7%。絕對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五位。差市全年目標15.3億元5.9個百分點,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億元,增22.2%。絕對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五位。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1.9億元,同比增76.2%。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標34.5億元21.4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33.4億元25.4個百分點。其中:完成工業投資21.0億元,同比增1.9倍,工業投資絕對值列全市第四位,增速列全市第二位。實際利用縣外國內資金55.7億元,同比增71.2%。絕對值列全市第四,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標40億元39.3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50億元11.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億元,同比增13.3%,絕對值列全市第七位,增速列全市第二位。超市全年目標14億元1.4個百分點,差縣人代會全年目標14.5億元2.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102.3%,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單位生產總值能耗1.687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3.0%。完成縣人代會全年下降3.0%的目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同比增15.2%。絕對值列全市第五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8元,同比增12.6%。絕對值列全市第六位,增速列全市第一位。超市全年目標25590元4.3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25800元3.4個百分點。向上爭取資金12.4億元,同比增26.6%。超市全年目標9.0億元37.3個百分點,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11.6億元7.1個百分點。政府性融資15.1億元,同比增58.0%。超縣人代會全年目標15.0億元1.0個百分點。
工業強縣
易門是云南省重點培育的工業強縣、中國·西南建筑陶瓷生產基地、云南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云南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14年,易門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富縣”和“開放活縣”戰略,“七項措施”加快推進新工業化,實現工業總值100.2億元、增長22.6%,工業增加值30.4億元、增長36%,工業化率達49.7%、提高4.5個百分點,躋身產值超百億元工業強縣。一是加大工業發展投入。預算安排工業發展資金3000萬元,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多渠道籌資支持工業經濟發展,政府融資主要用于園區開發,信貸資金重點投向實體經濟,招商引資優先引進工業項目,項目建設側重突出工業投資。政府融資10.5億元用于工業用地收儲和工業園區開發、占全縣政府融資總額的70%,為企業爭取各類扶持發展資金4923萬元,協助中小企業貸款融資22.5億元、占全縣貸款總額的58%,招商引進利用工業投資31億元、占全縣實際利用市外資金的56%,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增長1.9倍、占全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50%。二是強化工業園區建設。完成滇中產業聚集區易門組團總體規劃編制和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修編,調整完善占地36.6平方公里的“一園五片”園區布局,以規劃定位引導項目入園,逐步形成一個片區一個特色。用活低丘緩坡開發利用政策,收儲工業用地4300畝,實施渾水塘片區“工業上坡”試點項目,與太平洋建設集團和駐滇廣東商會合作啟動片區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建設和粵港產業園區“園中園”開發,探索“以商建園、以園招商、以商招商、以商興園”模式,以園區開發引領產業集群,園區發展全面提速,入園企業135戶,實現園區工業產值99.5億元、增長23.9%。三是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選準工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加快主導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做大做強礦冶、陶瓷建材、食品藥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新型建材、生物資源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等新興產業,促成洛陽鉬都白鎢礦采選、鑫諾陶瓷、三友鮮濕米線、乾園鋁合金模板、磨漿核桃乳加工、新昊廢棄機油回收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三大產業產值達82.2億元、增長21.6%、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2%。四是加快骨干企業培育。實施骨干企業培育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整合各類要素資源,推進優質資源向優強企業集中,加強與云銅集團、昆鋼集團、正大集團、貴研鉑業、洛陽鉬都、泰山建材等知名企業合作,支持縣域企業技改升級做大做強,培養起銅業公司、貴研資源等產值過億元骨干企業10戶,佑生藥業、康源菌業等省級成長型中小企業13戶。10戶骨干企業完成工業產值56.1億元、增長25.5%,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56%,上繳稅金1.15億元、增長57.5%,其中銅業公司和貴研資源完成工業產值38.6億元、增長30.9%,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9%。五是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強化科技與工業結合,支持縣域企業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合作,加快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和品牌打造,推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積極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和地方名優特產品,提高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建成云南稀貴金屬冶金新技術研發試驗基地,成立1個院士工作站和1個專家工作站,培育起1個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地理標志商標、2個云南名牌產品、19個云南著名商標、6戶高新技術企業,列入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1項,科技創新和品牌打造成效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15.5%。六是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工業發展全過程,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全面推行工業節地、節材、節能、節水和行清潔生產,重點開展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城市礦產”開發、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和共伴生、低品位、難選冶礦綜合利用,穩步推進添源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貴研資源貴金屬二次資源綜合利用、銅業公司銅渣復選、隆豐礦業低品位錳鐵礦利用等項目,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創建初顯成效,培育起資源循環利用企業13戶,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2.5%,資源循環利用業產值占比達17.7%。七是打造優質服務環境。建立縣四套班子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責任制,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和項目審批、貸款融資、市場擴展等困難和問題。全面清理規范審批事項,在玉溪市率先成立首家縣級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中心,出臺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改革意見,推行投資項目并聯集中高效審批、投資環境定期評價和審批事項限時辦結制,優化審批方式,壓縮審批時限,全程代辦投資審批事項,清理規范審批服務313項,取消行政審批12項,壓縮投資項目審批時限三分之二,營造投資興業良好環境,讓各地客商安心扎根易門長足發展。
教育編輯
易門一中校園風光主要中學:易門縣民族中學、易門縣綠汁中學、易門縣六街中學、易門縣銅廠中學、易門縣小街中學、易門十街中學、易門縣第一中學、易門縣浦貝中學、易門礦務局第一中學、易門縣方屯中學、易門縣職業高級中學。主要小學:易門龍泉小學、浦貝小學、綠汁小學、六街小學。
交通編輯截至2010年,易門縣通車里程達1651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05.2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客運站6個,開通營運線路70條,擁有客運車輛374輛、營運貨車1800多輛、各型拖拉機3000多輛。2009年1—11月,全縣共投入資金5997萬元,改造農村公路12條135.4公里,投資1000萬元對安易路進行了維修,總投資30多億元的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順利開工,完成客運量86萬人次、貨運量800萬噸。
民間文化編輯民間舞蹈
漢族:
彝族花鼓舞龍舞、獅子舞、毛驢燈、鷸蚌舞、花燈歌舞、裝春、兒童舞等;彝族:花鼓舞、找老跺比、大娛樂、拜財調、花棍舞、煙盒舞、葫蘆笙、跳啞巴、巫舞等;苗族:笛子詞、蘆笙舞、竹竿舞、斗牛、青苗舞等。哈尼族:花鼓舞、找老跺比、裝春。
民間節日
火把節彝族火把節,是十街鄉彝族傳統節日中最為盛大的狂歡節日。二月二3月2日是農歷二月初二,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有“二月二”傳統戲會,外地游客和本地百姓萬人匯集。易門縣“二月二”戲會是歷史最為悠久、名聲最為響亮、規模最為宏大、最具代表性的群眾性民間文化活動?;ㄉ焦澝缱濉盎ㄉ焦潯泵咳昱e辦一次?!盎ㄉ焦潯?,既有驚險刺激的斗牛比賽,還有熱鬧十足的商貿街,當地苗族群眾還自編自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藝歌舞。極富濃郁的苗族文化色彩,吸引了附近村寨各族群眾紛至沓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06年易門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申報以來至今,該縣共有來自舞蹈、石雕、美術、根雕、器樂等方面的53個項目被列為省、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旅游編輯易門風景名勝約三十余處,景區景點分布于易門縣四鄉三鎮。易門風景名勝主要有譽為“滇西第一名勝”的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和聞名遐爾的大龍泉“二月二”戲會;有鐘奇秀麗被譽為“金三峽”的大谷廠水庫;有迄今1.5億年侏羅紀恐龍化石群等,還有靜樂庵、岔河、間歇泉、石蓮寺、馬頭山、雙龍寺、梅營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的森林公園,修于唐朝末年,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動的中心。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明清以來倍受人們稱贊的“易門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畫家董一道譽為“滇西第一名勝”。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三山環抱,園內古木參天,亭閣別致,有古老的國家珍稀樹種櫸木和紅豆樹。園內泉水清澈。公園內建有占地13200㎡的國內大型的百鳥園,放養著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白鷴、錦雞(國家二級保護)等。公園內,陳列著1987年在易門十街鄉腳家店發掘的恐龍化石,據專家鑒定已有1.8億年,年代僅次于云南省的恐龍之鄉-祿豐恐龍化石。靜樂庵
靜樂庵靜樂庵,位于易門縣城北約30公里的六街鎮茶樹三賢村后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前殿、左右廂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廚房組成。寺內五株胸徑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樹,擎天垂蓋,掩映著雄峙的山門,山門建筑為十二角翹磚木雙檐結構,青瓦頂,上檐四角有綠色琉璃瓦龍尾翹起,下檐八角用黃色琉璃瓦翹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兩棵撐起上檐,正大門頭橫額上書“云巖勝景”四個大字,左右小門橫額分別上書“禪林”和“雙柏”,正面和后面石階上,各立有兩棵1.5米高的紅砂石望柱頭,望柱頭前石階上各雕有一只紅沙石雄獅把守。大雄寶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對應,此殿為一檐九檁木式歇山土木結構建筑,面寬五間,分別為明間、次間、盡間,通面闊18.3米,通進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黃色琉璃瓦寶頂,高1.9米,兩頭翹角垂脊均用深綠色琉璃瓦鋪成內卷龍尾裝飾。瓦面正面有一組深黃色琉璃瓦鋪成的三菱形圖案。前廓檐柱為大雀式結構造型。分別有喜鵲、百鶴、騰龍、奔馬、雄獅、猴子、大象、麒麟、蓮花等空雕、浮雕。后廊通面由46幅古畫組成天棚。格子門共22扇,上格浮雕線寶花,中間為四瓣花對角空雕,下格為浮雕花及浮雕獸頭,上封頂橫貫“八仙過?!?、“出水芙蓉”等古畫27幅。中殿于1955年失火焚毀。庵內所立的一塊孔雀花大埋石碑記。2001年8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靜樂庵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清涼寺清涼寺,位于距縣城15公里的大谷廠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于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據“重修孚佑庵碑記”記載,孚佑庵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于1996年。清涼寺址空曠開闊,泉涌清幽,涼風送爽,宛如桃源仙境。2001年8月3日,清涼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龍泉大寺
龍泉大寺,位于易門縣城西3公里的大龍泉。龍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據《續修易門縣志》卷之七·風俗志記載:“二月二日,軍民備牲醴,官詣大龍泉祭祀、宴會、演劇?!贝笏虑疤脴巧蠟楣賳T觀戲之場所,又稱“官亭”?,F存大寺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所建。面寬三間,通面闊12.6米,屬七檁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結構建筑,層次為前廊、進深、后廊,通進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為小雀式裝飾,有空雕騰龍、喜鵲、獅子等。大寺正面有臺階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廂房面寬均為七間,通面闊4.5米,通進深均為7.25米,均為一檐面層抬梁減柱硬山式土木結構建筑。大寺前堂屬二檐三層七檁式的木楔減柱,減上層間架硬山土木結構建筑,上層面寬三間,中下層面寬七間。整個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2001年8月3日,龍泉大寺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2001年9月3日,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