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澤區是山西省太原市市轄區,國務院1997年批準成立的城鄉一體化城區,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區及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宋建太原古城的主要所在地,名稱源于明朝擴建后古城城門之一的迎澤門,俗稱大南門。 迎澤區地處太原市汾河之東、城區中部,南連小店區,北接杏花嶺區,東與晉中市榆次區、壽陽縣相鄰,西隔汾河與萬柏林區相望。全區下轄6個街道、1個鎮,共89個社區、22個行政村,總面積104.57平方公里。2010年迎澤區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3226253萬元,第一產業完成3983萬元,第二產業完成496789萬元,第三產業完成2725481萬元。行政區劃編輯1998年底,迎澤區轄6個街道,240個社區,2個鄉,29個村,54個自然村。1999年,迎澤區轄6個街道、2個鄉,233個社區、29個村。2000年,迎澤區轄6個街道、2個鄉。2001年,孟家井鄉并入郝莊鄉,調整后迎澤區轄6個街道、1個鄉。2004年12月31日,迎澤區轄6個街道、1個鎮。2013年底,迎澤區轄6個街道、1個鎮:柳巷街道、文廟街道、廟前街道、迎澤街道、橋東街道、老軍營街道、郝莊鎮。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迎澤區地處太原市汾河之東、城區中部,南連小店區,北接杏花嶺區,東與榆次區、壽陽縣相鄰,西隔汾河與萬柏林區相望。 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12°41′,北緯37°51′。
旅游景點編輯
文廟文廟文廟位于上官巷東端,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當時的山西巡撫張之洞倡議,在原崇善寺廢墟上重建,整座建筑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1919年(民國8年)辟為省圖書博物館,后改稱民眾教育館。新中國建立后,1953年改為省博物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善寺崇善寺位于上馬街中部南側。初名白馬寺,創建于唐,后改稱延壽寺、宗善寺,明朝時定名崇善寺?,F存寺宇為明洪武十六年(1383)晉恭王所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純陽宮純陽宮純陽宮位于五一廣場西北隅。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清乾隆年間(1736~1795)增筑巍閣。新中國成立后,又增建關公亭及碑廊20楹。純陽宮為省博物館二部,辟有大小21個陳列室,陳列著兩千多件文物珍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古寺清真古寺位于解放路南端東側,駐解放路31號。始建于唐貞元年(785),宋代重修,現存建筑為明代遺構,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云寺南十方院又稱白云寺,位于城南紅土溝,舊名凈業庵,又名清涼寺。觀音堂始建于唐,明時增修,清康熙2年(1663)天澤和尚擴建遂更名為白云寺。雍正9年(1731)僧了然重修建毗盧閣,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祚寺
永祚寺雙塔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位于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狀元橋狀元橋位于兒童公園南北兩湖之間,早年是石板橋,傳說唐朝的狄人杰過此橋后高中了狀元。實因此橋距明清兩代貢院頗近,故名狀元橋。風華樓藏經樓又名風華樓,位于迎澤公園中心廣場。原是太谷縣資福寺的建筑之一,稱藏經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為仿明建筑,資福寺早毀,唯藏經閣獨存。大鐘寺大鐘寺位于鐘樓街西段,原為壽寧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大定十六年(1176)重建。明永樂八年(1410)寺內建起一座鐘樓,故名打鐘寺。開化寺開化寺創建年代不詳,宋紹圣年間重修,名為漢封寺。元大德年間改稱延壽寺。1913年(民國2年)開化市的北部被辟為市場,叫做共和市場。1920年(民國9年)拆毀佛像,開化寺全部改為市場,定名為開化市。文昌閣文昌閣始建年代不詳,清代重修,位于新南四條迎澤小學東南隅。大關帝廟大關帝廟位于廟前街北段(現廟前小學),為太原現存關帝廟中最大的一座。該廟始建年代不詳,現存為明清建筑,總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關帝廟太原的祠宇中,關帝廟居首位。志書所列達27處,在這27處關帝廟中,歷史最久的當數校尉營的古關帝廟(建于元代)。該廟位于西校尉營北端西側,布局為前后兩進院落,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皇廟又稱萬壽宮,位于五一路南段東側皇廟巷內。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是明、清兩代帝王、皇族和文武官員祭祀先祖和慶典的場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泰山廟泰山廟建造年代不詳。最早建于鐘樓街路南,后遷至路北。因年久失修,于1942年(民國31年)移至鐘樓街街公所(街公所建于1918年(民國7年),有碑記為證)。奶奶廟奶奶廟位于校尉營北口,始建于清代后期,是供奉關夫人的祠堂。白衣庵白衣庵在廟前街41號。始建年代不詳,現為清代建筑。主建筑為三開間觀音菩薩大殿,挑檐歇山頂,磚木混合結構。觀音塑像“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山門及其它建筑已無存,現為民居?!冻绲聫]帖》石刻《崇德廬帖》石刻立于太原市兒童公園。是清代陽曲縣回民鑒藏家李希搜集鐘繇、褚遂良、蘇東坡、黃庭堅、傅山等歷代著名書法家真跡,于清咸豐二年(1852)刻之于石的,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陡瞪綍ā繁獭陡瞪綍ā繁塘⒂趧潘陕纺隙吮止珗@。在公園中軸位置主要建筑內摹勒著傅山先生書法真跡碑石178塊,其中根據李宗仁先生歸國時帶回的傅山12張條幅制成的碑刻雕屏。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兒童公園內。1950年3月5日,山西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園內修建一座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程子華在北湖區陳列館前為其破土奠基。1951年3月7日舉行了落成典禮。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紀念館坐落在兒童公園北端的二層樓閣,初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是文瀛公園的一個小建筑。后為國貨陳列所,取名勸業樓。1912年(民國元年)9月18日,孫中山先生來到太原,19日下午,太原各界在勸業樓前召開盛大的歡迎會,孫中山先生在樓上憑欄發表了民主革命的講演。1986年5月17日太原市人民政府決定,該勸業樓為孫中山紀念館;同年11月,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立一中舊址山西省立一中舊址位于兒童公園南側前清代貢院處,創辦于清光緒32年(1906),是山西最早的官辦中學,它造就了大批早期共產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其中高君宇、王振翼、賀昌、王瀛、張淑平、張友清、彭真等為杰出的代表。山西大學堂山西大學堂舊址,位于侯家巷太原師專內,是一座仿英中世紀教堂式磚木結構建筑。創建于清光緒28年(1902)。山西大學堂是山西現代教育的發祥地,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槐公園狄村北道西有一槐樹,相傳為唐代杰出政治家狄仁杰之母手植,樹前有清康熙年間太原知縣戴夢熊立的狄梁公故里碑。1985年,原南城區(現迎澤區)人民政府在此建唐槐公園,重立狄梁公故里碑、唐槐碑。萬字樓萬字樓位于兒童公園東北隅,始建于1937年(民國26年)。該建筑原為閻錫山為紀念其父而建的子明圖書館。因其樓歌劇像佛教中的“卍”字,故俗稱萬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