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位于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居沂河、沭河上游。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交界,南與沂南毗連,北與安丘、臨朐接壤??偯娣e2434.8平方公里,總人口113.2萬人(2012年)??h政府駐沂城街道。2014年6月12日,被中國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 ,成為山東省首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 。同年7月,臨沂沂水被確認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人口民族編輯人口1990年,沂水縣有300940戶,1107917人。 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1985年為12.66‰,1990年為10.06‰,呈逐年下降趨勢。2012年,總人口113.2萬人。民族沂水縣主要系漢民族聚居區。自明代以后,有回族人移此定居。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干部職工調動,大中專學生分配及婚姻等因素,有少數民族人口遷入。全縣共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畬族、高山族、拉祜族、景頗族、仫佬族、阿昌族、怒族、獨龍族等25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45%,回族占總人口的0.51%,其他23個民族占總人口的0.04%。
經濟編輯概述
沂水新沂河大橋2013年,沂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0.9億元,和2012年相比,增長12.7%,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3%、11.7%和13.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6︰46.9︰42.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5.3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億元,收入總量在全省躍升4個位次;鄉鎮(街道)全部過2000萬元、達到1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24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0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92.2億元、各類授信余額290.6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49.4億元和66.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5億元。進出口總額7.3億美元。
第一產業
沂水是山東省東部重要的糧、棉、油產區之一,盛產小麥、玉米、地瓜、蠶繭、烤煙、蘋果、山楂、板栗、核桃、柿子、桃、杏、雪棗、大櫻桃、花椒、生姜、中藥材等,是全國聞名的“雪棗之鄉”、“板栗之鄉”,是全國油料、果品百強縣及大花生、黃煙、生豬、果品等農副產品基地重點縣2013年,完成規?;鬓D土地3.56萬畝;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30家;培育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4處;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6萬畝;完成造林綠化5.7萬畝、彩化7650畝;發展烤煙5.95萬畝,收購煙葉16.9萬擔;生豬存欄74.3萬頭、出欄116.4萬頭;完成大中型沼氣工程43處;農機化作業綜合水平達到87%。
第二產業
沂水縣工業門類齊全,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服裝、機械、礦產建材、包裝印刷、制鞋六大主導行業及煙草、化工、電子、木材加工、工藝美術、制革、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食品、機械、布鞋工業被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命名為“中國食品城”、“中國油頂城”、“中國布鞋城”。2013年,沂水縣引進項目50個,其中過80億元1個、過20億元3個、過10億元7個,合同利用縣外資金336.7億元,到位68億元。投資80億元的永豐輪胎項目從接洽到簽約落地僅用13天,從開工到建成投產僅用10個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65.7億元,其中過億元項目3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019億元,實現利稅93.5億元,和2012年相比,分別增長22.2%和22.8%;產值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企業分別達到310家和257家。
第三產業
2013年,沂水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35億元,和2012年相比,同比增長18%,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2.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居全市前列;完成規模以上服務業投資90億元,增長29%,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的比重達到48.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億元,和2012年相比,增長13.7%;實現限額以上銷售額143.7億元,同比增長40.1%。 2013年,順利通過中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驗收實施旅游重點項目11個;新創2A級以上景區3個,累計達到17個;全年接待游客72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1.9億元;全年實現物流業稅收7516.4萬元,和2012年相比,增長240.3%。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單位發展到241家,總量居市第二。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2年,沂水縣已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45項,其中國家級14項,省級9項,市級22項,至今已立項24項并獲上級科技專項資金1705萬元(其中無資6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17.06%;完成專利申請265件、授權17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8件、授權18件,同比分別增長62%和260%;;獲批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創新型示范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試點單位1家、市級創新型企業3家;組織鑒定市級以上科技成果34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級科技進步獎14項,評審縣級科技進步獎30項;新發展民辦科研機構4家。
教育
截止2013年,沂水縣共有公辦學校205處,其中小學166處、初中32處、普通高中3處、中等職業學校1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實驗幼兒園2處,教職工9876人,在校學生109049人。全縣共有省級規范化學校12所,市級規范化學校50所。齊魯名校長1人,省級教學能手3人,省特級教師15人。2012年12月,縣第一實驗幼兒園通過“山東省十佳幼兒園”驗收。鄉鎮中心幼兒園19所,其中10所通過省級認定。學前三年入園率73.3%,學前一年入園率98%,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初中學生畢業率99.6%。大學:臨沂大學沂水分校職業教育:沂水縣職業教育學校中學(高中):沂水一中、沂水二中、沂水四中
衛生
2012年,沂水縣縣城內有衛生機構13處,其中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有,沂水中心醫院(臨沂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級甲等綜合)和沂水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
社會保障
2012年,沂水縣分別新擴5775人加入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758人加入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307人加入了失業保險,5584人加入了工傷保險,3282人加入了生育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60周歲以上待遇領取人員達到16.67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12億元。連續第8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最高支付限額和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待遇等都明顯提高。
交通編輯截止2012年,沂水縣境內共建設鐵路62.46公里、高速公路48.7公里、省道240公里、農村公路2308.08公里、農村公路橋梁570座,形成了縱橫交錯、干支相接、外聯內暢、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 沂水縣境內有東紅、沂博、兗石、泰薛、沂邳、韓萊六條省道貫穿全境,可直通濟南、青島、臨沂飛機場;東臨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口岸,北靠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南依兗石鐵路、日東高速公路,西連京滬高速公路,東接同三高速公路。膠(州)新(沂)鐵路經過沂水并設立縣級站并與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交匯,青蘭、天汕高速公路在沂水境內交匯。沂河大道防洪工程已于2008年10月份竣工通車。長深高速2013年初建成通車,沂水南出口可直接駛入沂水汽車總站。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328.5公里,新建橋梁39座,其中跨沂河大橋6座。
地方文化編輯京劇為沂水縣內最普及的劇種之一。1923年,武家洼劇團就開始上演京劇。新中國成立前后,全縣有十幾個村配置了古裝戲衣。1970年,演唱京劇樣板戲時,全縣有京劇團100多個。本縣京劇傳統劇目有《玉堂春》、《紅娘》、《甘露寺》、《王寶川》、《鳳還巢》、《臨江驛》、《失空斬》、《打漁殺家》、《諸葛亮招親》、《定軍山》、《二進宮》、《反西梁》、《黃鶴樓》、《三岔口》、《快活林》、《華容道》、《二堂放子》等;現代京劇劇目有《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弦子戲
弦子戲清末傳入沂水縣。最初是由張家諸塢村地主——四箱主請沂南縣岸堤村張祥貴傳授的。弦子戲的唱腔和音樂伴奏方面,有其獨特之處。在較大的一些曲牌唱腔里,有固定重復的大過門,貫穿于所有慢板、原板類唱腔之中,從而把不同的曲牌有機結合起來。常用的曲牌有《山坡羊》、《鎖南枝》、《桂主香》、《黃鶯》、《娃娃》、《駐云飛》、《步步嬌》等。其伴奏樂器:文場有笛、管、笙、嗩吶、弦子及二胡、京胡、瑟琶、月琴等;武場有鼓板、大鑼、大鈸、小鈸等。弦子戲常演劇目有《風雨媒》、《雙龍關》、《珍珠衫》、《安南國》、《小送山》、《雀山搬兵》、《鳳陽河》、《報盔頭》、《婚書》、《陰功報》等。 拉魂腔又稱拉呼腔,遍及沂水縣,尤以姚店子、院東頭、黃山鋪三鄉鎮更流行。拉魂腔文場戲多,武打偏少,其唱法特點是在結尾時常以假聲作7度或8度上行大跳,伴奏以柳琴為主,間以笙、京胡、二胡等樂器相配,具有說唱音樂的特點。常演劇目有《東京》、《西京》、《南京》、《北京》、《勸嫁》、《三賢》、《二賢》、《攔馬》、《喝面葉》、《下西歧》、《五臺山》、《梁?!返?。茂腔
呂劇主要流行于縣境內東北的富官莊和朱雙一帶,其他鄉鎮也有少量演唱者。青龍溝村業余劇團演唱水平最高,在全縣第一、二兩屆農民文藝會演中,分別演出新編茂腔戲《提款》和《山村新貌》,均獲演出獎。呂劇為沂水縣人民最喜愛的劇種之一。1956年,始有農村劇團排演呂劇。主要劇目有《小姑賢》、《王漢喜借年》、《王定寶借當》、《井臺會》等。1970年,全縣舉辦了幾期文藝骨干培訓班,傳授了《都愿意》、《半邊天》、《半籃花生》、《三回船》、《追報者》、《三定樁》、《考女婿》、《全家喜》、《渡口》等9個小呂劇,此后,呂劇在全縣普及。山東琴書沂水縣流行南路琴書。主要傳統曲目有《大明英烈》、《呼延慶征南》、《小八義》、《包公案》、《隋唐傳》、《金鐲玉杯記》、《紅綾記》、《空棺記》、《雙合印》、《回龍傳》、《薛禮征南》、《秦英征西》、《陳三兩爬堂》、《楊文廣征南》等。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為計劃生育、法制教育等編演了一些新曲目進行演唱,受到群眾歡迎。山東落子又稱光光書,藝人稱為荷葉吊板,唱荷葉的。自清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最有名望的是高橋鎮木山村女藝人王京蘭,已有50多年的演唱歷史,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演唱技藝,再加上她嗓音宏亮,吐詞清楚,很受群眾歡迎。1982年,參加臨沂地區曲藝匯演,她演唱《楊金花奪印》,獲錦旗一面。評書縣內50年代開始有人演唱,主要曲目有《三俠劍》、《小五義》、《響馬傳》等。山東漁鼓縣內流傳很廣,主要曲目有《綠牡丹》、《水滸》、《金鞭記》等。有證藝人18人,除在本縣演唱外,還到周圍縣市演唱。旅游資源編輯雪山彩虹谷
沂水雪山彩虹谷沂水雪山旅游區(AAAA級)位于沂水縣城東3公里處。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200萬平方米。主要有“熱炕”、“涼炕”、龜馱橋、仙人橋、燈碗石、霹靂石、雄雞石、蛤蟆石、馬子石等眾多奇石景和各種形狀的奇松。風景區內建成了梅園、翠竹園。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5000余畝。 地下螢光湖沂水地下熒光湖旅游區(AAAA級)位于沂水縣城南部19公里的密山下,是一處著名的地下螢火蟲水洞神秘世界,也是集休閑、游憩、娛樂、度假溶洞觀賞螢火蟲為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 地下大峽谷山東地下大峽谷(AAAA級)位于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龍崗山下,全長六千一百米,現已開發三千一百米的游覽景線。該洞形成于二十萬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地下大峽谷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一百余處景點。 天然地下畫廊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畫廊”(AAAA級)位于“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是集地下長河溶洞、探險溶洞暗河漂流、“怡然居”沂蒙風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場、萬畝板栗山茶園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地下長河溶洞游覽區:3200米地下長河溶洞—天然地下畫廊,是中國鐘乳發育最豐富的溶洞,被譽為巖溶地質博物館。東方瑞海度假村東方瑞海國際溫泉度假村(AAAA級)位于旅游強縣-山東沂水,居于風景秀麗的沂河河畔,毗鄰山東地下大峽谷、沂水雪山彩虹谷、沂水天然地下畫廊、沂水地下熒光湖等眾多4A級景區。度假村總投資3億元,占地260畝,分為溫泉酒店和溫泉別墅兩部分。天上王城旅游區
沂水東方瑞海溫泉度假村天上王城景區(AAAA級)是在2003開始規劃,2007年開始建設,一期工程結束投資超過6000萬元,二期工程2009年規劃建設。天上王城景區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臨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陰兩市三縣交匯點,景區主體分布在紀王崮上。紀王崮海拔577.2米,頂部闊大,面積約4平方公里,南北長數公里,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過的崮,因此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沂蒙山沂蒙山根據地旅游風景區(AAA級)位于山東省沂水縣夏蔚鎮,距縣城以西30公里。旅游區南北長約12.7公里,東西長約5.7公里,總面積32.6平方公里。由夏蔚、雙山、王莊、大戰地、云頭峪五大景區構成。景區內東、西方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跡眾多:中共山東分局舊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舊址、大眾日報創刊地及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舊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紅嫂園、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紀念館及根據地廣場等景點。 靈泉寺風景區靈泉山國家森林公園(AAA級)位于山東省沂水縣龍家圈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規劃面積180公頃,緊鄰全省第三大水庫--沂蒙母親湖(跋山水庫)。景區有靈泉古寺、千年古銀杏樹、佛教塔林、宋代九龍碑、靈泉湖、雄師崖、觀音洞、韓湘洞、朝陽洞、五大夫松、飛來石、靈山隱士等景觀。 沂蒙山酒文化園山東沂蒙山酒生態文化園(AAA級)位于沂水縣院東頭鎮,主要游覽區有:品酒區等景點。其中,天然地下原酒洞藏區達3200平方米,為山東省最大的洞藏之一,建有山東省容量最大的木質、柳編酒海數十個。2010年10月被評為山東省旅游示范點,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