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滿族自治縣,簡稱伊通,古稱一禿、伊敦、伊屯、均系滿語音譯,源于伊通河名,意為宏大、洶涌之河。 伊通滿族自治縣,隸屬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會長春市南面,東與長春市雙陽區、東南與磐石市接壤,南接東豐、東遼二縣,西南與梨樹縣為鄰,西南西北面與公主嶺市接界,北與長春市郊區毗連。全境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6公里,幅員面積2523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伊通滿族自治縣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會長春市南面,東與長春市雙陽區、東南與磐石市接壤,南接東豐、東遼二縣,西南與梨樹縣為鄰,西南西北面與公主嶺市接界,北與長春市郊區毗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24°49'~125°46',北緯43°3'~43°38'。地理坐標為東經125°17',北緯43°21',距省會長春市48公里。全境東西長76公里,南北寬66公里,幅員面積2523平方公里,約占四平地區幅員面積14080平方公里的17.9%;約占吉林省總面積187400平方公里的1.35%。
地形地貌
伊通地處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東南部和西北部分屬吉林哈達嶺余脈和大黑山脈,多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丘陵,占伊通滿族自治縣總面積的60.8%。境內最高點為河源鎮青頂山,海拔611米。 中部、西部為伊通河與東遼河的沖積平原和侵蝕臺地,地勢大致由南向北傾斜。境內地貌按成因和形態可分6種類型。
構造剝蝕低山:分布在西北部大黑山、東部碾子山和東南部青頂山一帶,面積4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 500~611米,相對高差為221~313米。多陡坡峻嶺。
剝蝕丘陵:分布在南北兩側山區。風化厚度1~30米,海拔高度為275~500米,相對高差為50~150米。山體起伏較小,大部分丘陵較平緩,山頂呈渾圓狀,山間谷地較發育。
波狀臺地:分布于地塹平原中,臺地面呈波狀起伏,坡度甚小。在西南部小孤山、三道一帶臺地后緣沖溝較發育,并出現一些陡坎。臺地海拔高度為223~270米,相對高差為10~20米。
山前傾斜臺地:屬剝蝕堆積地形,分布于山間溝谷坡角地帶和較大河谷上游的部分地段,其后部與丘陵相接。海拔高度為280~340米,相對高差為10~20米。
河谷平原:分布于伊通河、孤山河、伊丹河等河流的河谷中,包括一級階地和二級階地的全部面積。一級階地沿河床兩側分布,標高219~229米,低于二級階地0.5~1.0米??h城就座落在一級階地上。
火山地貌:伊通境內有16座火山,呈兩列分布于依蘭──伊通斷裂帶的南端,即處在伊通斷陷盆地內,海拔高度為225~430米,相對高差為15~150米不等。分布方向與斷裂方向一致,即東北~西南走向。
氣候
日照: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為最多,達14646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個農作物生長期內,太陽總輻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年平均氣溫5.5℃,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2.7℃,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17.1℃,年較差為39.8℃。極端最高氣溫35.5℃,出現在1972年7月18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0. 2℃。
霜期:多年平均初霜日9月23日,終霜日5月7日, 霜期長達227天,無霜期僅為138天。東南部山區的河源鎮和營城子鎮的部分地方,多在9月上旬見初霜, 次年5月中旬終霜,無霜期較縣內中西部地區少15~20天。
降水:伊通滿族自治縣年平均降水量為651.7毫米。 降水的年變率為18.5%。一年四季降水不均衡,春季降水91.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4%。夏季降水414.1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66.2%。秋季降水10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9%。冬季降水(雪)14.4毫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5%。
風速:伊通滿族自治縣年平均風速為2.2米/秒,春季為4.3米/秒,夏季為2.6米/秒,秋季和冬季均為3.0米/秒。全年主要風向頻率出現較多的是靜風占19%,東南風占16%,西南風占11%。
水文
伊通滿族自治縣有河流128條,分屬松花江、遼河兩個水系,跨東遼河、飲馬河、輝發河三個流域。較大河流有伊通河、孤山河等。
交通編輯
2010年,伊通滿族自治縣新建水泥化農村公路151公里,通村油路率達到99.5%。伊通至遼源、營城子至松江河伊通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九開公路伊通段建成通車。長春經伊通至遼源鐵路建設項目做好開工前準備??瓦\站點建設不斷加強,布局合理,設施完善。伊通滿族自治縣現有二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8個、四級客運站2個。伊通滿族自治縣營運路線114條,其中跨省的2條,跨市的15條,跨縣的26條,縣內71條。每日有252個班次運營,伊通滿族自治縣自然屯通車率達92%。
旅游編輯
大孤山旅游風景區
為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位于縣城西南17公里。大孤山以獨特的火山地貌景觀為核心,集觀光游覽、科研考
伊通滿族自治縣風景 (17張)
察、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綜合性景區。
南山旅游風景區
現為國家3A級景區的南山旅游風景區,是1997由吉林省同泰礦冶公司投資興建的,位于縣城南6公里處伊通鎮二道嶺子村,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經營旅游開發、旅游服務、生態觀光、農作物種植等。
壽山湖
建于1958年,擴建于1966年,在壽山腳下攔截伊通河,是伊通河上游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2002年進行除險加固,投資1210萬元,庫容達到2530萬立方米,大壩全長1080米,頂寬5米,壩高12.92米,河道長16.3米,流域面積91.5平方公里,使壽山水庫成為蓄水灌溉為主,旅游、度假、垂釣休閑、娛樂為輔的中型水庫。
滿族博物館
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館藏文物630種5000余件。本館展示內容分為滿族淵源、生產、生活、文化、禮儀、信仰、古今伊通七個展廳。
牧情谷旅游風景區
是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位于伊通滿族自治縣東南8公里,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三面環山,一灣碧水,風景秀麗,以獨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薩滿文化為核心,集北方民俗文化、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高品位的旅游風景區。是吉林省和多家高等院校確定的薩滿學術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