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英文:YongAn),別名“燕城”,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是全國百強縣、福建十強縣、國際竹產業發展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筍竹之鄉、中國竹子之鄉、中國金線蓮之鄉、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市、國家級林業科技示范市、被國家林業局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的林業改革與發展示范區。明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谷諔馉帟r期,作為福建省會長達七年半之久,為當時東南抗戰文化名城,1984年撤縣設市。地貌特征為“九山半水半分田”。至2015年下轄4個街道、8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1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安高新技術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尼葛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埔嶺汽車工業園、閩臺文化創意產業園)、33個社區居委會、228個行政村,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34.8萬。永安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6′-117°47′,北緯25°33′-26°12′。東接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新羅區,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市中心距福州280公里,離廈門290公里。市標為“群燕騰飛”雕塑,市樹為香樟,市花為含笑。1995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名列第63名,縣域綜合經濟實力名列福建省第八位,連續19年位居福建省“十強縣(市)”行列,實現全國雙擁模范三連冠。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改革開放以來獲全國教育、民政、科技、衛生、計生優質服務、綠化、體育、保險和糧食生產先進市等30多項全國性殊榮。行政區劃編輯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縣、尤溪縣地置永安縣。歷屬延
永安平府、建安道??谷諔馉帟r期(1938-1945)福建省會內遷永安。1950年1月27日解放,歷屬永安專區、龍巖地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1984年9月,撤銷永安縣,設立縣級永安市。1995年,永安市轄燕東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小陶鎮、洪田鎮、茅坪鄉、青水鄉、上坪鄉、大湖鄉、曹遠鄉、羅坊鄉、槐南鄉,5個居委會、228個行政村。1997年,永安市面積2942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6個街道、7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燕東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黃歷街道、興平街道、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小陶鎮、大湖鎮、曹遠鎮、洪田鎮、吉山鄉、槐南鄉、上坪鄉、羅坊鄉、青水畬族鄉。市府駐城關。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34852人,其中:燕東街道35642人、燕西街
市標道23771人、燕南街道36104人、燕北街道21861人、黃歷街道15073人、興平街道9604人、西洋鎮19017人、貢川鎮9393人、安砂鎮19429人、小陶鎮26659人、大湖鎮18679人、曹遠鎮32512人、洪田鎮16637人、吉山鄉4948人、槐南鄉18689人、上坪鄉5810人、羅坊鄉5848人、青水畬族鄉15176人。2002年,撤銷吉山鄉,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燕西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后,燕西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為:中山、新安、大溪、北塔、東坡5個社區居委會和橋西、下渡、吉山、上吉山、大煉、青松、羅巖、文龍、霞嶺9個行政村。2013年,撤銷槐南鄉設立槐南鎮,現永安市轄4個街道、8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燕東街道、燕西街道、燕南街道、燕北街道、西洋鎮、貢川鎮、安砂鎮、小陶鎮、大湖鎮、曹遠鎮、洪田鎮、槐南鎮、上坪鄉、羅坊鄉、青水畬族鄉。
交通基礎設施編輯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杭廣高鐵、南三龍鐵路、吉永泉鐵路、鷹廈鐵路、永加鐵路、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永寧高速公路、永漳高速公路、205國道、307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是閩西北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集散地。努力構筑便捷交通,截止2014年底,境內鐵路總長129.55公里,鐵路干線東到福州,西通龍巖、深圳,南達廈門,北上江西、浙江和上海等省市;毗鄰永安的連城冠豸山機場、沙縣機場投入使用,有效鞏固永安作為海峽西岸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擁有大小客貨站13個;公路通車里程2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余公里、國道77公里、省道66.3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2012年公路客運量645萬人、客運周轉量30852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741萬噸、貨運周轉量157301萬噸公里。電力供應較為充足,擁有水、火電總裝機容量76.7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61.1萬千瓦。廣電郵電通信發達,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并實現移動電話信號全覆蓋,全市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8.6%,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5%,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1.37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數6.42萬戶。文化、體育、旅游、衛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商貿流通、科技和信息、商務服務、社區服務等服務業加快發展。地理編輯區位
永安市介于東經116°56′到117°47′,北緯25°33′到26°12′之間。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
地貌
永安地處閩西和閩中大山帶之間,東部和西南部屬于戴云山脈,西北部屬于武夷山脈的東南坡,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境內群山連綿,主要山峰有15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4座,山體多呈北東一南西或北西一南東方向展布。海拔相對高差大,最高點羅坊棋盤山海拔1705.7米,最低點貢川沙溪沿岸海拔僅150米,高差達1555.7米。地貌形態受新構造運動的內營力和流水作用的外營力的影響,地表切割強烈,結構支離破碎,多山地、丘陵、盆谷,平原狹小,呈現出有規律的高度分層。山地和丘陵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0.87%,平原僅占6.23%。全市山間盆谷多達121個,最大的山間盆地為城關盆地,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多。
氣候
永安市氣候屬于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大陸性氣候。春季(3~5月)冷暖多變,常有春澇;夏季(6~8月)高溫,前期易澇后期易旱;秋季(9~11月)天氣宜人;冬季(12~2月)雨水適宜且寒冷干燥。永安地形復雜,山川溪流交錯,垂直分布的小區域性氣候差異更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
土壤
永安市土壤分為7個土類、18個亞類、38個土屬。7個土類面
城市風貌 (20張)
積從大到小,依次是紅壤、黃壤、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從西南到東北和沿溪地段及西部的曹遠、城關、城郊主要為紅壤分布區,東部和西南中低山地區主要為黃壤分布區,兩者之間以及西南部的玳瑁山脈東麓地段為黃紅壤的過渡帶,石灰土只分布于大湖、曹遠、安砂的石灰巖地區,紫色土等多以星散的形式存在于紅壤分布區。全市土壤肥力總體上屬中等以上,有機質和含氮量等較高,但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地區差異懸殊:林種結構好,森林復蓋率高的地區含量高;植被破壞嚴重的含量低,土壤出現偏酸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