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河南省直管市,位于河南省最東部,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永城”意為“永遠之城”,面積2068平方公里,人口154.06萬(2014年),轄6個街道25個鄉鎮。 公元610年置縣,1996年設市,2014年正式成為河南省直管市。
永城因漢高祖劉邦在境內的芒碭山斬蛇起義而被譽為“漢興之地”,因擁有出色的面粉加工能力成為國家唯一授予“中國面粉城”稱號的城市。
永城礦藏豐富,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與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55平方米 ,是河南省生態建設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建制沿革
編輯
永城自然風光(11張)
據考古發掘,永城市境內有原始社會晚期人類聚落10余處。王油坊遺址、造律臺、黑堌堆等均為龍山文化范圍。境內有史記載的地名有永(今西城區)、棘(今十八里鎮柘樹集東)、酂(今酂城集)、龍亢(今龍崗集)、鄪(今新橋集)、犬丘(今太丘集)、芒(今陳集鎮劉寨村南)、碭(今芒山鎮山城集)、棫(今茴村集)、焦(侯嶺鄉二郎廟湖)。
出土的王油坊遺址與黑堌堆遺址說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人在永城居住,并且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漁獵和手工業。
大禹定九州,永城分屬豫州與徐州,商朝這里出現了棘國、攸國兩個小國家,西周,永城市境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屬焦國。東周,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先后屬焦、陳、楚國。
秦始皇滅魏國后在芒碭山地區設立碭郡,治碭縣(今芒山鎮),境內設置芒縣(今陳集鎮劉寨村南)、酂縣(今酂城集)兩縣屬泗水郡。前206年,屬項羽西楚國。
漢代,境內有芒縣、酂縣、敬丘侯國(今太丘集)、建成侯國(今侯嶺鄉二郎廟湖),屬沛國譙郡,而北部碭縣一部(今芒山鎮)歸梁國所有。
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城境域所轄臨睢、太丘、建平、酂城、碭五縣之地,變動頻繁。
漢末至魏,永城縣境屬譙郡;西晉初年,臨睢、太丘、建平三縣歸并入酂,屬譙國所有,碭縣并入下邑,仍在梁國(亦稱梁郡)境內。
十六國時期,縣境先后分屬后趙、前燕及前秦,淝水之戰后,重歸東晉所轄;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縣屬梁郡所轄;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縣屬之”;北魏建立后,酂縣劃歸譙州臨徐郡,后廢;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縣境屬徐州粱郡;東魏武定四年(546年),縣境西南部為南兗州馬頭郡下邑縣轄區,東北部為徐州碭郡碭縣轄區;北齊時,境內置安陽縣(今芒山鎮保安山南),碭縣并入,屬彭城郡。這一時期,永城縣境所轄諸縣并入酂縣,縣域以酂縣為主。
永城城市風光(30張)
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治所在馬甫城(今西城區)東北3里。
唐初,酂縣屬沛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永城縣治所遷于馬甫城(此地勢較高,為一山丘,又名無影山);貞觀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縣直接歸亳州管轄,碭山縣屬宋州轄區。
后梁,升碭山縣為輝州;后唐,廢輝州復置碭山縣,屬單州,永城、酂兩縣屬亳州。
宋元時期,永城縣境所轄僅包含永城、酂二縣,金時,永城、酂縣同屬南京路亳州管轄;興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因永城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區設置保安軍鎮,改永城縣為永州,脫離亳州管轄,下轄永城、下邑、碭山、酂四縣;至元二年(1265年),“酂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地區屬永城縣;至元二十五年,“歸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隨屬。
明清時期,永城縣域變動不大,行政區劃主要在開封府和歸德府之間變動。洪武元年五月,永城隸屬河南行省隸屬于開封府,十一月改屬歸德州。清朝置永城縣,屬河南省歸德府;宣統三年(1911年),改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歸德府。
永城夜景(13張)
民國二年(1913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豫東道,自1933年2月起,永城縣劃歸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1945年2月,更名雪楓縣。1947年3月至11月,縣東部為蕭宿永縣轄區;1947年11月,縣北部成立碭南縣。1949年3月,雪楓縣復名永城縣,撤銷雪渦、雪商亳、碭南等縣,恢復原建制,隸屬皖北行政區宿縣專區。
1949年至1952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縣域大規模變更結束。1996年,永城撤縣設市由省直轄,暫由商丘市代管,治所向東遷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謝莊建東城區。2014年1月1日,永城市正式成為河南省直管市,由河南省政府全面管轄。
行政區劃
編輯
永城市政區圖截至2014年7月,河南省永城市轄6街道20鎮5鄉,732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所屬鄉鎮有:芒山鎮、酂城鎮、高莊鎮、十八里鎮、薛湖鎮、馬橋鎮、裴橋鎮、陳集鎮、蔣口鎮、太丘鎮、李寨鎮、順和鎮、苗橋鎮、茴村鎮、臥龍鎮、酂陽鎮、馬牧鎮、龍崗鎮、王集鎮、劉河鎮;雙橋鄉、條河鄉、陳官莊鄉、黃口鄉、新橋鄉。
據2014年7月6日豫民行批〔2014〕30號,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城關鎮、演集鎮、侯嶺鄉、城廂鄉4鄉鎮建制,設立沱濱、崇法寺、日月湖、侯嶺、雪楓、演集6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永城地圖
永城位于河南和安徽兩省交界處,市境的北、東、南及西南部分別與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濉溪縣、渦陽縣、亳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河南省的夏邑縣緣連,全市總面積為2068平方公里。
永城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5°58′~116°39′,北緯33°42′~34°18′之間,東距徐州不足90公里,西到河南省會鄭州320公里左右,并與合肥、南京、濟南等省會城市的距離都在300公里左右。“芒碭北峙,澮水南環,東接淮徐,西連梁宋,閉關則兩河鎖鑰,設險則西楚咽喉,雖偏邑之輿圖,實豫東之門戶。”自古是進出中原的戰略要地。
地形地貌
永城位于黃淮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31.9米,除東北有方圓16平方公里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永城最高海拔為芒碭山主峰159米。
氣候
永城全境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
水文
永城屬淮河流域,境內澮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貫穿全境注入淮河。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永城礦產資源豐富,地下儲煤面積1216平方公里,可開采儲量50.45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同時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F有永煤、神火兩大中國500強企業,8對礦井投入使用,年產原煤2300萬噸。
土地資源
永城市境內,市、鎮、村三級現有廢棄廠房500多處,可利用土地12000多畝,煤礦塌陷區已穩定塌陷地塊21000畝,現有各類存量土地6000多畝,再加上廢坑塘、廢窯坑、空心村等可改造用地,尚有5萬多畝可利用和可改造利用的土地資源。
人口
編輯
截至2014年末,永城全市總人口154.06萬人,常住人口121.10萬人。出生人口13887人,出生率11.9‰;死亡人口7548人,死亡率5.75‰;自然變動凈增人口6339人,自然增長率 6.15‰。城鎮化率達到40.81%。
經濟概況
編輯
永城經濟發展(6張)
永城市2014年全年生產總值4122921萬元,同比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5337萬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393753萬元,同比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1083831萬元,同比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為15.6:58.1:26.3。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3%。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24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8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人,實現勞務輸出35萬人(次),引導農民工就地就業6756人。
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477373萬元,同比增長3.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7696萬元,同比增長14.0%,其中,稅收收入222192萬元,同比增長9.8%,稅收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9.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87714萬元,同比增長12.4%,其中,教育支出149136萬元,同比增長6%;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72053萬元,同比增長4.8%;醫療衛生支出66583萬元,同比增長15.4%。第一產業
2014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1020公頃,同比增長5.9%,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5617公頃,同比增長2.4%;棉花種植面積783公頃,同比下降60.0%;油料種植面積2312公頃,同比下降59.4%;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8715公頃,同比增長3.0%。
2014年全年糧食產量1279155噸,同比增長7%;棉花產量690噸,同比下降63.9%;油料產量9518噸,同比下降60%;肉類總產量93174噸,同比增長2.7%;禽蛋產量48636噸,同比下降3.5%;奶產量5700噸,同比增長7.5%。
2014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79萬千瓦,同比增長0.3%;農用拖拉機44928臺,同比下降2.9%;農村用電量4261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5%。
第二產業
永城依托本土資源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煤集團與神火集團;三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皇溝酒業集團、華星集團和遠征集團。
2014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 2155762萬元,同比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43584萬元,同比增長12.2%,其中,輕工業增長15.3%,重工業增長11.4%,輕重工業比例為22.2:77.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12500萬元,同比增長1.3%。
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億元以上的支柱行業有17個,增加值3億元以上的支柱行業有7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54887萬元,同比增長32.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0142萬元,同比增長23.7%;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6218萬元,同比增長14.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29514萬元,同比增長6.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65735萬元,同比增長11.9%;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 334949萬元,同比增長9%;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7628萬元,同比下降1.1%。億元以上支柱行業共實現工業增加值1809073萬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3.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全年原煤產量1813萬噸,同比下降6.8%;發電量7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5.1%;電解鋁37.1萬噸,同比下降 9.2%;小麥粉434.3萬噸,同比增長6.6%。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917.5億元,同比下降3.04%;實現利稅總額58.58億元,同比下降16.9%;利稅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7.6%。其中利潤總額34.4億元,同比下降22.9%。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37990萬元,同比增長9.9%。
2015年2月,河南省政府發出通知,認定永城產業集聚區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煤化工,鋼鐵鑄件,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是全省2009年度發展又好又快的產業集聚區。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00611萬元,同比增長21.5%。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7460萬元,同比下降37.9%;第二產業投資1156744萬元,同比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1436407萬元,同比增長26.8%;農戶投資34152.6萬元,同比下降8.6%。
全年工業投資1156744萬元,同比增長 15.6%。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390437萬元,同比增長27.9%;其中,住宅投資168400萬元,同比下降20.5%。房屋施工面積472.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82.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7%;房屋竣工面積3.0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 2.5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80.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4.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3.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8%。
全年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84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01.01億元,同比增長36%。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6861萬元,同比增長5.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4699萬元,同比增長7.7%。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836萬元,同比增長13.3%。分城鄉看,城鎮零售額1012543萬元,同比增長13.7%;鄉村271293萬元,同比增長11.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191529萬元,同比下降1.2%;零售業714524萬元,同比增長15.4%;住宿業15033萬元,同比增長23.1%;餐飲業362750萬元,同比增長16.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5.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 23.6%,日用品類增長33.3%,中西藥品類增長22.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9%,家具類增長10.8%,汽車類增長13.5%。
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 4305萬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出口實際完成2771萬美元,同比增長40.4%;實際利用外商投資3113萬美元,同比增長29.7%。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74.2億元,其中省外資金51.6億元。
社會事業
編輯
交通
永城交通發達,隴海、京滬、京九、徐阜四大鐵路干線在永城四周緊繞,境內的鐵路連接線與四大干線相連,鄭徐高鐵永城北站正在建設 ,沱河航運已通過省發改委批復。鄉鄉通等級公路,村村通柏油路。
截至2006年11月省市際客運班線有41條,營運客車輛214輛;城鄉客運班線36條。永城市公路客運量1928萬人,旅客周轉量129583萬人/公里;貨運量3368萬噸,貨運周轉量940823萬噸/公里。另外,鄭徐高鐵(永城段)、沱澮河航運、濟祁高速公路二期、永城通用機場等交通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公交車和出租車從無到有,現已開通10路公交線路,正著手開通11路新公交。日客運量28000人次,出租車輛2300余輛。永城也是河南首家擁有自助自行車系統的城市。
高速公路:連霍高速、濟祁高速、永登高速
永城交通圖連(連云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永(永城)登(登封)高速東西貫穿全境,濟(濟寧)祁(祁門)高速公路自北到南與連霍高速、永登高速成“工”字型相交,在永城設芒碭山、永城東、永城南等出入口。
高速鐵路:鄭徐高鐵
國家高速鐵路東西交通大動脈鄭徐高鐵經在永城設“永城北站”,鄭徐高鐵于2012年開工建設,計劃2016年通車運行。
水運:沱河、澮河
沱澮河航運工程河南段全長146.9公里,建設標準為4級航道,通航能力為500噸級船舶。工程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起點位于夏邑縣何營鄉的沱河金黃鄧橋,在永城侯嶺鄉開挖大青溝將沱河與澮河相連,終點至豫皖省界,建設總里程85.5公里,設計港區4個(永城、新橋、四里廟、夏邑),工程概算17.7931億元,建設工期4年。
公路:311國道、省道201(永芒快速路、永碭路、永渦路)、省道202(夏邑韓鎮到李寨)、省道316(芒山到開封)、省道317(苗橋到孟津)、省道320(馬橋到汝州)、省道514(芒山到高莊)、省道515(陳集到蔣口)、省道516(馬牧到夏邑)、省道518(新橋到黃口)
鄭(州)永(城)省道、311國道和鄭永省道橫穿東西,永碭、永宿公路縱貫期間。永芒快速與永(城)宿(州)、永(城)亳(州)高速相連,以城區為中心,形成“工”字型高速網。永宿、永亳、永(城)碭(山)、永商、永(城)渦(陽)等省際道路在市區交匯,形成“米”字型交通框架。
教育
永城教育(5張)
2014年全年全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2982人,在校生10939人,畢業生5185人。普通高中招生7536人,在校生21776人,畢業生6682人;初中招生16746人,在校生 46240人,畢業生13777人;小學招生27951人,在校生145417人,畢業生16335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15人,在校生109人。
永城高級中學、永城實驗高中先后被命名為“省級示范性高中”。
永城職業學院是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高等??圃盒?,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高等學校設置“十二五”規劃》,以永城職業學院為基礎,申辦本科院校河南煤業化工學院。
體育
2015年永城市有球類、武術、田徑、氣功醫療等各類體育協會10個,業余體校1個,社會體校7所。傳統體育項目田徑、武術較為突出。2003年,獲河南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
2013全年運動員在省市重大比賽中,共獲得市級冠軍23個、獲得獎牌45塊,其中金牌28塊,銀牌12塊,銅牌5塊。
衛生
2014年年末共有衛生機構4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6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個,??品乐卧?/span>(所、站)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573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5737張。衛生技術人員535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40人,注冊護士1966人。鄉鎮衛生院28個,床位1718張,衛生技術人員1173人。
科技
永城社會發展(17張)
2004年永城市現有各類科技人員 17960人,其中高級職稱426人,中級職稱4032人。至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技開發機構18個,實施科技項目108項,開發科技新產品48項,申請專利23項,有7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2%。
2012年,永城市榮獲“全國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等榮譽稱號。
2014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3484人,經費支出32028.9萬元。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申請專利229件,增長18%,授權專利147件。
2014年年末共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國家檢測中心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5種產品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1種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全市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26萬臺(件)。
文藝傳媒
2014年年末全市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演出256場,觀眾人次350萬人;市級公共圖書館1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3個,圖書總藏量277130冊,博物館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教育電視臺1座;有線電視用戶155750戶。廣播人口覆蓋率1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期刊出版總印數64000冊,報紙出版總印數198.4萬份。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88卷。
生態
截至2014年底,年末全市建城區面積38.0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面1862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480公頃,城市公共綠地面積445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5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4.83%,公園面積150公頃。全市共有公共衛生間63座,垃圾中轉站19座。2014年,永城市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正式授牌;2015年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
歷史文化
編輯
名稱來歷
據傳隋大業四、五年間,淮河、汴河流域連遭大水,多數城池被水淹沒。六年三月,隋煬帝乘龍舟順汴河(通濟渠)南下,一路上只看見馬甫城安然無損,隋煬帝順口說道:“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实劢鹂谟裱?,從此馬甫城改為永城,取“永遠之城’”意。[24-25] 另外一種說法是永城之名沿用了甲骨文中的原地名“永”,即永城市境內原有“永”地,隋朝沿襲了古老的原地名而稱“永城”。據《永城縣志》記載:“紂王于十年(前1065年)九月率軍一萬余人征人方(位于今蘇北、魯南一帶),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經芒、酂及攸地之永。”2010年版的《永城市志》也記載:“商代,境內有攸地之永和酂邑、芒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