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縣隸屬河北省廊坊市,位于河北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地處京畿重地、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大北京戰略經濟圈的軸心地帶,北距首都60公里,東距天津市60公里,距首都機場8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h政府駐永清鎮。永清縣總面積776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386個行政村,人口38.8萬(2013年),既是一個傳統農業縣、新興工業縣和生態旅游縣, 還是京津地區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域內建有北方最大的燃氣工業區。行政區劃編輯永清縣轄五鎮、九鄉、一園、一城區街道辦,共386個行政村,2013年總人口38.8萬人。工業園區、劉街鄉、里瀾城鎮、三圣口鄉、后奕鎮、北辛溜鄉、龍虎莊鄉、養馬莊鄉、大辛閣鄉、永清鎮、劉其營鄉、別古莊鎮、韓村鎮、曹家務鄉、管家務回族鄉、城區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永清縣位于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黃金走廊的中段。北部與北京大興縣接壤,縣城距北京城區僅67公里,屬灤河水系。氣候永清縣屬北溫帶亞濕潤氣候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2740小時,年平均降雨540毫米,年平均氣溫11.5℃,年平均日照183天。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冷熱適宜。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風速多在1.5-2.5米。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但同時干熱風、雷雨、冰雹、大風、連陰雨、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常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1996年,經農業部定點測試,永清的大氣質量為一級。
自然資源編輯
永清境內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地熱資源。2013年,有采油井120多眼,日產原油1200噸,日產伴生天然氣7萬立方米。日可供氣60萬立方米。全縣地熱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地熱水儲量7億立方米,水溫50—80℃,水質優良,可廣泛應用于療養、采暖、洗浴等領域。土壤永清境內有潮土、褐性土、鹽性土、草甸土及風沙土五個土類,其中潮土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6%?,F有耕地面積61.4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8.6萬畝。 油氣永清有豐厚的油氣,是華北油田的主產區,天然氣儲量達50億立方米。設有華北油田和陜甘進京輸氣總站,有國家投資20億建設的地下儲氣庫。每天可提供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可供利用。 地熱永清的地熱資源與鄰縣固安牛駝鎮的地熱田同屬一脈,屬該地熱田的東部,在縣內分布面積極廣,已知的從龍虎莊、養馬莊、右奕營、后奕、劉靳各莊至別古莊等共有熱水井20余口。永清縣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具有水質好、埋藏淺、溫度高、區位優等特點。儲熱層埋藏深度大部分在2000以上,最淺的779米,水溫在40-80℃之間不等。既有天然飲用的礦泉水,也有適于醫療保健的熱礦水。2013年1月,永清縣經國土資源部批準,被命名為全國第三批“中國溫泉之鄉”。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十一五”期間,永清縣生產總值由2005年28.2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48.5億元,年均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6.2%,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7.3%,第三產業年均增長6.8%。人均GDP由7571元增加到12778元,年均增長9.7%。財政總收入由11188萬元增加到30366萬元,年均增長28.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4354萬元增加到13329萬元,年均增長32.3%。經濟綜合實力增強。
工業
“十一五”期間,永清縣2009年工業增加值15.4億元,比2005年增長80.6%,年均增長15.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億元,比2005年增長2.0倍,年均增長32.0%。
農業
“十一五”期間,永清縣農業增加值由2005年12.1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20.8億元,年均增長6.2%。按照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2009年,全縣種植蔬菜34.4萬畝,產量152.5萬噸。生豬規?;B殖快速推進,全縣2009年生豬出欄50.87萬頭,比2005年增長78.1%,年均增長15.5%;豬肉產量38640噸,增長80.5%,年均增長15.9%
林業
截至2010年,永清縣有林地面積達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3%,居河北省平原縣之首。建成了速生豐產林、熱雜果和優質苗木三大基地,形成了種苗生產、果品生產、林木生產及加工和林產品銷售四大主導產業,實現了東部沙區森林化、西部農田林網化、城鎮村莊園林化。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百年名校永清一中“十一五”期間,永清縣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投資1.2億元,高中教育位居全市前列,學前教育、職業教育不斷進步。先后順利通過了省普及學前教育驗收、省依法治校達標縣驗收、省教學評估驗收、省教育督導評估??h直機關幼兒園被評為“省級示范園”,縣第一中學被評為“省級示范性高中”,縣職教中心被評為“省級中等職業學校重點?!?,縣第二中學被評為“省級依法治校示范?!?。200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近2500余萬元,用于各類學校硬件建設,完成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全縣中小學?,F代信息技術教育配置均達到了省頒標準。裝備農村中小學專用教室196個;增置圖書10萬余冊、儀器8萬余件(套)。2008年,永清縣實施了中小學取暖設施改造工程,共投資563萬元,改造88所學校,改造面積11.8萬平方米。投資200萬元建設了6所新農村衛生新校園,投資196萬元用于校園文化建設。 縣級學校有:永清縣教師進修學校、永清縣職教中心、永清縣廣播電視大學、永清縣第一中學、永清縣第二中學、永清縣第三中學、永清縣第四中學、永清縣第一小學、永清縣第二小學、永清縣第三小學、永清縣縣直幼兒園。
市政
“十一五”期間,累計實施重點城建項目106項,完成投資23.5億元。建成了金地天一城、御景灣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區。推動了6個城中村、8個宿舍片區改造,拆遷面積達到16.35萬平方米。城鎮化率由26%提高到34%。開通了北京城市公交,新建了城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新增設路燈183盞、亮化標志性裝置1處。老城區多點開發、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金融
2007年-2009年,永清縣各項存款分別為279163萬元、349650萬元、429882萬元,增幅為18.19%、20.16%、22.94%;各項貸款分別為142026萬元、149131萬元、192272萬元,增幅為22.01%、5%、28.93%;存貸比分別為50.87%、42.65%和44.73%;。
電力
“十一五”期間,新建220、110、35千伏變電站5座,供電能力達到33萬千伏安,工業用電量達到3.4億千瓦時,比2006年分別增長82%、169%,供電保障明顯增強。
社會保障
“十一五”期間。累計發放惠民資金2.9億元,民生事業投入13.3億元。改造農村危房763戶,新建保障性住房652套,歸集住房公積金1.55億元。安置了480名殘疾人就業。建立了慈善互助會和高標準的“愛心家園”,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城鄉低保不斷提標擴面,新農保工作啟動實施。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06%,補償金額1.56億元。
衛生
“十一五”期間。國民健康指標的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率達到90%,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180/10萬,嬰兒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20‰和22‰降至2009年的11.58‰和13.09‰,孕產婦死亡率由“十五”期末的40/10萬降至2009年的30/10萬,農村清潔飲用水受益率達到70%以上,新型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0%以上。
醫療
截止到2009年底,永清縣衛生系統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11個,其中縣直醫療機構6個,鄉級醫療機構16個,村衛生室447個,社會辦醫46個,鄉村醫療機構覆蓋率達95%以上;病床總數640張;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5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25人,注冊護士150人。平均每千人口床位3.1張,每千人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人。
科技
“十一五”期間,永清縣申報省級科研項目5個、省級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3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個,市科研計劃項目13項,高新技術企業2家,成功引進域外資金135萬元,并圓滿完成了各項目的驗收工作。
交通編輯永清縣地處京津之間,北距首都60公里,距首都機場80公里;東距天津6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半小時圈內有京津、京石、津保、京深四條高速公路和102、106兩條國道及京九鐵路,依托“廊霸、廊涿、廊泊”三條省級公路和“后瀾、柳碼、采信”三條縣級公路,縣內形成了“三橫三縱”的交通格局。按照國家和省市交通規劃,“十一五”期間,完成道路建設投資13.6億元,廊滄高速通車在即,京臺高速開工在建,新建廊滄、廊涿2條高速連接線,升級改造4條縣道,修建農村公路366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969公里,全縣高等級公路構建成網,內通外暢的交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風景名勝編輯綜述
永清縣歷史上曾發生韓信受降、楊業筑臺、乾隆制詩等史實軼事。在宋遼戰爭時期,永清作為宋遼雙方的毆脫之地(交戰的緩沖地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傳說,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宋遼戰爭文化。境內有宋遼古戰道,有宋將孟良墓地—橫亭鎮遺址、宋軍陣亡將士埋葬地遺址—千人墓”以及與楊家將故事有關的磨齒地迷魂陣、狼城寨遺址、六郎臺等。此外,境內還保存著唐代石碑、宋代漢軍臺、遼代白塔、洪覺禪寺碑、翰林故居、清代乾隆的御制詩碑和回龍亭等多處文物古跡。
景點
● 宋遼邊關地道遺址
宋遼古戰道永清宋遼邊關地道遺址位于永清縣境內,永清縣位于宋朝時代三關(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以北,個在宋遼交戰的前沿,為宋遼古戰場之一,據此建成宋遼古戰場旅游區。由宋遼古戰場濃縮景區、宋城《清明上河圖》一條街、地下古戰道修復保護區、避暑休閑度假區、療養健身中心等幾個部分組成。2006年,永清縣宋遼邊關地道遺址,是國務院批準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類)。 ● 北釗清真寺
北釗清真寺位于河北永清縣五隆路98號,始建于明朝,1819年永定河發大水被淹。1909年重建新寺。本村回族田玉辛(人稱田五巴巴)在京城開“三元店”和“賓樂店”,為建清真寺在民間和官方籌集了大量資金和原材料。巴巴在京城請來圣旨金匾一塊,懸在殿內北墻正中,其兩側金匾均為知名人士所贈。清真寺內存有古代漢白玉香爐托一個,直徑為一米,此外門前還保留著兩個漢白玉獅子?!? 安育清真寺
安育清真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初建于1801年,又經1932年至1936年五年的重建,使其成為占地十畝,建筑規模宏大壯觀的一座清真大寺,五間三卷的360平方米的大殿,建立在十一級漢白玉石階之上,曾被興譽為“京南第一寺”;1986年重修后,更顯雄偉。寺內大殿為典型的中國廟宇式建筑,實屬京南名寺?!? 乾隆御碑乾隆十八年,永定河口淤成南高北低。乾隆親臨閱示,自永定河北二十號開堤改河,地勢寬廣,任其蕩漾,散水勻沙,河水入沙淀歸海。據考:“乾隆十八年,御制沿堤行三十里觀永定河新移下口處。兼示直隸總督方觀承永定河道白鐘山詩?!睍r百姓制碑刻其詩,現位于永清縣城南偏東12公里四圣口村??逃星≈圃姸?,是不可多得的水文資料,乾隆視察時挖掘水井——蓮花臺尚在?!? 白塔寺位于境內大辛閣鄉境內,河北廊坊白塔寺,原名龍泉寺,是一座始建于遼金時代的千年古剎。此塔高6米,寬1.8米,由塔身和基座組成。塔身上端是一個13層的八角屋檐,每一層的邊緣都有石孔是為系鈴所用,塔身下端是一個八面的石柱,正南一面是浮雕的龍門陵,左右兩側為武士門神浮雕,正背面是一尊坐勢的佛像,其他各面都尚有模糊的碑文。它的基座為須彌座式,在束腰處雕有花卉和神獸。是中國北方僅存的兩座遼代石塔之一,河北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古塔四面斜的東方奇觀”。 ● 廊坊草原廊坊草原是廊坊物產集團投資建設的娛樂場地,位于廊坊市永清縣管家務回族自制鄉所轄的永定河河套上,夏季來臨,水草豐茂,蒙古包吃、住、烤全羊、騎馬等活動具有濃郁的草原特色,在華北平原地區體驗草原風情,別有一番情調。 ● 溫泉洗浴中心溫泉洗浴中心位于永清縣董相莊村。該中心有12幢歐陸風情的別墅,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室內浴室供應的都是地下溫泉。別墅區周圍有700畝綠化帶。東面,是占地40余畝的垂釣園。與別墅區配套的,還有雪園賓館及商務中心、會議室、保齡球館等配套設施?!? 鄉村游
利用永清縣的無公害蔬菜、瓜果等地方特色資源,整理規劃了特色農業觀賞采摘村31個,民俗接待示范戶60戶,鄉村游從業人員近2000人,日可接待游客達1萬人以上。還建設了無公害蔬菜、水果等14個特色果菜采摘園;建成了鑫鼎莊園、洪生莊園等大型旅游接待區;發展了楊家營、董家務、瓦屋新莊等一批民俗旅游專業村,韓村鎮楊家營村被列為河北省2007年首批旅游示范村;形成了一年四季可采摘,集吃、住、游、娛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接待體系。 永清縣韓村鎮楊家營村,距離廊坊市18公里,省道廊霸公路橫貫村莊。楊家營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是由單純農業轉為農業、果樹業、旅游業綜合發展的一個典型。該村大面積種蘋果、梨樹、葡萄、美國提子和黃金瓜等,創辦農家院,經營農家菜,還成立了旅游協會,負責分派安排采摘活動。興建村民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和以楊家將歷史人物為背景的文化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