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屬河南新鄉市,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其地理坐標東經自113.36~114.15度,北緯34.55~35.11度,其四鄰,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于中牟和鄭州郊區隔河相望,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全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其中原武鎮、橋北鄉、祝樓鄉和龍源街道辦事處委托新鄉市平原新區管委會管轄),總人口67萬(2013年),區域總面積1339平方公里。
原陽古稱博浪沙,因張良刺秦于此而聞名于世。自秦漢至元代,先后出過13位官抵宰相之職的著名歷史人物。有張良刺秦古遺址,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風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以及陳平祠、張蒼墓、毛遂墓、玲瓏塔等名勝古跡。歷史沿革
編輯
秦時始置陽武縣,西漢置原武縣。
宋神宗熙寧年間,并原武入陽武,宋哲宗元祐年間復置原武縣。
1950年3月,原武、陽武二縣合并為原陽縣(以二縣首字得名)。
地理環境
編輯
原陽縣南依省會鄭州,北接市府新鄉,西傍工業重鎮焦作,東與七朝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居四市交匯之中心。與省會鄭州一河之隔、四橋相連,被譽為“鄭州后花園,新鄉南大門”。
原陽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水資源充沛。共設三個大型引黃灌區,年供水量達1億立方米。地下水質優良,且有多處地下溫泉遍布縣區周圍。
原陽縣地處黃河故道,黃河灘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1%,黃河濕地面積全省最大,水域廣闊,無污染,樹林覆蓋率居全省平原地區首位。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原陽縣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1997年,原陽縣面積1339平方千米,人口60.1萬,轄2個鎮、20個鄉。
2000年,原陽縣轄3個鎮、1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42409人。
2005年,原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黑洋山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葛埠口鄉管轄;撤銷王杏蘭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福寧集鄉管轄;撤銷包廠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靳堂鄉管轄;撤銷梁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太平鎮鄉管轄;撤銷郭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陡門鄉管轄,截至2005年12月31日,原陽縣轄3個鎮、14個鄉。
201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根據《河南省民政廳關于原陽縣調整祝樓鄉行政區劃設立街道辦事處的批復》(豫民行批〔2012〕6號),同意原陽縣祝樓鄉的新莊、新王村、王村、新村、楊莊、劉莊、胡堂7建制村析出,與農牧場合并,設立龍源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辦公地址設在龍源社區)。
2014年,撤銷城關鎮,對其所轄行政區域實行城市管理體制,設立街道辦事處具體事宜由新鄉市人民政府按照《河南省街道辦事處設置有關規定》進行審批,并將批準結果報河南省民政廳備案。
2014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新鄉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原興、陽和街道辦事處。 截止目前原陽縣3個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含3鎮14鄉)。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事業
原陽縣是“河南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新鄉市教研工作先進單位”。全縣有40所幼兒園,477所中、小學校(其中,原陽一中為市級重點中學),近70%的專任教師達到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原陽縣被省教育廳表彰為2011年度中小學布局調整先進縣并獎勵教育事業???/span>40萬元。
醫療衛生
全縣有公立醫療機構28個,衛生所580個,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900余名,縣城6所醫院的醫療設備精良,醫術精湛,服務優質。其中,原陽縣人民醫院是河南省消費者放心醫院,醫療服務質量連續多年在新鄉市評比中名列榜首。
電力
全縣有220KV變電站一個,110 KV變電站2個,35KV變電站12個,年供電量6億KWH。充足的電力供應,低廉的電費價格,確保企業低成本運營價格,確保企業低成本運營。
社會保障
養老、失業保險費發放率達到100%;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320人;8746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0.5%,46.9萬名農民得到基本醫療保障。全縣中小學庫內D級危房改造任務順利完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高招上線人數達1889人。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繼續保持一類縣稱號??h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縣醫院傳染病區主體工程基本竣工,既往有償供血普查率達到100%。
交通
編輯
原陽縣
原陽縣西靠京廣大動脈,北依新荷新線。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新原快速路縱跨博浪南北,焦(作)珠(海)高速連接線、國道106—107連線,鄭滑公路橫貫原陽東西,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京珠高速公路黃河大橋和即將動工建設的中原黃河鐵(公)路大橋以及建設中的花園口黃河浮橋將鄭州市與博浪大地緊緊連在一起。國道、省道縱橫交織,一派繁榮。前往省會鄭州的路程約30分鐘,新鄉市路程僅需20分鐘,原陽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需約40分鐘,形成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經濟
編輯
概述
2011年,原陽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4.4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20億元,增長8.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578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4754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9301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96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39元,人均消費性支出9795.77元 。
原陽縣糧食總產量達47萬噸,增長7%。農產品認證工作再傳捷報,原陽大米再獲河南省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創建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成為豫北地區第一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林業發展成效突出。完成四旁植樹232萬株,完善和新建林網2萬公頃,通道綠化補植280公里、新植286公里,營造速生豐產林1673.33公頃,建造防風治沙工程466.67公頃,發展經濟林373.33公頃,林業育苗103.33公頃。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被評為全省綠化造林十佳縣。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建成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12個、生豬養殖基地3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投資1847萬元,實施韓董莊引黃灌區節水改造五期工程等重點水利建設項目4個;修建橋涵閘259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666.67公頃。扶貧開發整體推進。財政扶貧、信貸扶困、以工代賑共投入資金3251.4萬元,實施扶貧項目42個。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9個,總投資5.82億元,其中河南萬向系統制動器公司制動器系列產品生產項目已完成征地,萬安制動器有限公司和星光汽車配件廠等5個新建、擴建項目已建成投產,河南金鼎集團方欣米業公司項目正在建設中。技改、擴建非公有制項目104個,完成總投資1.48億元。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總產值12.6億元,增長18.1%;完成增長值3.2億元,增長14.8%。
原陽縣共引進項目367個,合同投資額17.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2億元,增長17%。成功引進全國500強企業———浙江萬向集團,總投資3億元的臺灣富興公司工業園已簽訂合作協議,其中環保餐具生產線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2014年,原陽縣生產總值完成93.8億元,增長9.8%;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12億元,增長3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9億元,增長29.7%。實際利用省外資金40.2億元,增長5.5%;實際利用境外資金4470萬美元,增長1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9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81.2元,增長11.5%。城鎮化率達到29.26%,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原陽大米農業以小麥、水稻兩大作物為主。原陽為國家確定的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縣,原陽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2004年通過河南省農業標準示范縣驗收。優質水稻種植面積50萬畝,引用黃河水澆灌的享譽“中國第一米”的原陽大米,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位綠色食品,2002年獲得河南省首枚原糧類證明商標,并被授予 “河南名牌農產品”稱號。
第二產業
工業生產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綜合化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乳產品生產、棉紡、釀酒為主的工業體系。原陽縣已成為河南省汽車制動器最大生產基地。
汽車零部件行業,其中,河南萬向系統制動器有限公司由浙江萬向系統有限公司控股,總資產達3.5億元,主要生產重、中、輕、微、轎汽車制動器總成,產品主要為一汽集團、東風公司等主機廠配套,中國500家重點企業——浙江萬向集團投資3.04億元的“制動器工業園”已正在建設。
綜合化工行業——河南銀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氯溴異氰尿酸原藥屬國內首創,榮獲國家科研金獎,被國家評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推廣產品。
制藥行業——新鄉佐今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原陽分公司位于新城區工業園,2004年5月投產,年產值達2億元。
板材行業——原陽縣興建精密復合板有限公司由國內銅管加工行
原陽縣業規模最大、產量最高的河南金龍精密銅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產品除滿足金龍公司需要外,行銷全國各地。原陽縣宏達木業有限公司擁有4條國內先進的膠合板生產線,其產品在占領國內市場的同時,已出口到西班牙、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輕紡行業——全縣擁有紡織企業6 家。其中新鄉市鑫源祥印織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檔絨布印花面料和高檔純棉染色面料出口到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原陽縣紡織廠、絲達紡業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專業紡紗配套生產設備,產品暢銷紡織行業發達的江、浙等地,縣紡織廠生產的割絨印花浴巾銷往東歐、西歐、南美、東南亞等。
工業園區與產業聚集區 全縣共規劃兩個工業區和兩個產業聚集區??h城工業區總體規劃布局為“一個綜合中心區、兩個副中心區、兩縱兩橫“井”字形城市發展軸、三個工業區、七個居民區”,城市用地規模將達到2200公頃,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23萬人。
歷史名人
編輯
1.張良,字子房,被封留侯, 韓國后裔,其父、祖父均為韓國丞相。前218年秦國滅韓后,他深懷家仇國恨,趁秦始皇東巡至陽武博浪沙(縣城東南隅)時,伏道刺秦王,誤中副車,“鐵椎飛出,副車粉碎”。秦始皇大驚失色逐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張良藏匿于原陽齊街一村中,后人將該村改名留后村。刺秦后,他苦讀兵法,終于成為劉邦重要謀士。唐代詩人胡曾云:“一擊車中膽氣高,祖龍社稷已驚搖”。周恩來總理1914年也有“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的著名詩句。
2.張蒼,舊陽武人,秦時為御史,漢初為相,封北平侯,曾任丞相十年,主持改定歷法,校正了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3.周勃,原武人,西漢丞相,封絳侯,身為武將,英勇無比,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戰功。但他“重厚少文”,雖官居高位,卻生活簡樸,為人忠厚,不重修飾。后與陳平合謀,誅殺呂產、呂祿等,迎立漢文帝,劉邦評價他:“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4.周亞夫,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武鎮人。前158年,匈奴侵漢,漢文帝派周亞夫為將軍駐守細柳。文帝一行曾到其軍營犒勞兵士,卻被威風凜凜的士兵阻于營外,守兵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號令,不聽天子詔令。”文帝使者出示皇符后方得入內。守兵又對皇帝隨從說:“將軍有令,軍中不能策馬奔跑”,文帝只好松韁緩行。到了大帳,亞夫手持兵器對皇帝作揖:“身有盔甲的武士不能軀體行跪拜之禮,請允許我以軍中禮節參見陛下”。文帝走后說:“此真將軍矣”。國防部長張愛萍1986年為亞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
5.陳平,原陽阿鄉人,從陳涉起義而步入戎馬生涯,先投項羽,后投劉邦。他足智多謀,曾為高祖劉邦“六出奇計”,其中計除范增被后世廣為傳播。史載,前204年,楚軍在滎陽圍攻漢王,漢王向項羽請求議和,但項羽亞父范增卻力主攻打滎陽。正此時,項羽使者到漢王營中,陳平置盛大宴席,但一見楚使卻假裝驚訝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逐命撤掉酒宴,改用粗飯讓楚使吃。楚使回稟項羽,項羽對范增產生猜疑,不采用他速攻滎陽主張。范增一怒而走,后因背生毒瘡而死。
名優特產
編輯
原陽大米屬素有“中國第一米”之稱,原陽大米是種在了經
原陽縣過黃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并經過了有機化合物和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的黃河水的澆灌,在加上該地區晝夜溫差大的特殊氣候,從而造就了原陽大米的品質。原陽縣鹽堿地又賦予了大米先天的堿性,使原陽大米煮飯時不需加堿就香味十足。所產大米獨具特色,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適口性強,經國家權威部門化驗對比,原陽大米的蛋白質、淀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國際有名的泰國香米。1996年3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為綠色食品,2002年10月原陽大米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原產地證明商標”,成為河南省第一枚獲準注冊的原產地證明商標,也是全國大米行業第一家,被譽為“中國第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