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區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東經113°54′-114°37′,北緯27°33′-28°05′。東連新余,西臨萍鄉,南界安福,北接萬載、上高和湖南瀏陽??偯娣e2532.36平方千米??側丝跒?/span>105.045萬人。
袁州區可劃分為山區、丘陵、平原三種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1℃,無霜期272天,最低月平均氣溫5.5℃,最高月平均氣溫28.5℃。
袁州區舉辦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2009央視中秋晚會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節,享有“月亮之都”、“亞洲鋰都”的美譽,被授予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稱號。建制沿革
編輯
先秦
袁州也稱宜春,春秋時期先后屬吳、越,戰國后期歸楚。
秦漢
秦朝屬九江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嬰于此筑城,置宜春縣,管轄袁河流域,屬豫章郡。
漢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縣改立為宜春侯國。
漢元鼎五年(前112年),廢宜春侯國,復立宜春縣,仍屬豫章郡。
王莽代漢,改宜春縣為修曉縣,屬九江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改修曉為宜春,隸屬豫章郡。
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劃宜春縣東境之地(今樟樹市西部)置漢平縣(孫吳改稱吳平縣)。
魏晉
東吳寶鼎二年(267年),析宜春縣西境置萍鄉縣,析宜春縣東境鐘山以東置新渝縣。宜春、萍鄉、新渝3縣均屬安成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縣為宜陽縣,仍屬安成郡。
隋
開皇十一年(591年),廢吳平縣入宜陽縣,并于宜陽縣置袁州。
開皇十八年,改宜陽為宜春。同年,分宜春縣東境地復立新渝縣。
大業三年(607年),改袁州為宜春郡,治宜春縣,領宜春、萍鄉、新渝3縣。
唐
武德五年(622年),復改宜春郡為袁州,治所轄縣依舊。
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宜春縣屬江南道。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國為15道,宜春屬江南西道。
天寶五年(746年),改袁州為宜春郡,治、轄仍舊。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宜春郡為袁州。
五代十國
宜春縣先后屬吳、南唐。隸屬袁州,仍為袁州治地。
宋
雍熙元年(984年),劃宜春縣東境10鄉,置分宜縣,宜春縣仍為袁州治所。
元
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宜春縣隸屬湖南行省袁州總管府。
至元十九年,升袁州總管府為袁州路,改隸屬江西行省,仍治宜春縣。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袁州路為袁州府,宜春縣仍為治地。
明
洪武二年(1369年),宜春縣隸屬江西布政使司袁州府,仍為府治。
清承明制,宜春縣屬袁州府,仍舊為府治。
民國
3年(1914年),裁袁州府,宜春縣屬廬陵道。
15年(1926年),宜春縣直屬于省。
20年夏,宜春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21年又改屬第八行政區。
24年又改屬第二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7月17日,宜春縣全境解放。20日成立宜春縣人民政府,隸屬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區,袁州分區駐宜春縣。
1952年9月,袁州專區并入南昌專區,宜春縣隸屬南昌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南昌專員公署遷宜春縣城,1959年元旦,更名為宜春專員公署,宜春縣隸屬之。
1963年4月18日,宜春縣所屬鎮升格為縣級鎮,與宜春縣同屬宜春專員公署。
1967年1月,宜春鎮降為區級鎮,隸屬宜春縣。
1979年10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劃出宜春縣部分地域設立宜春市,與宜春縣同屬宜春地區行政公署領導。
1985年3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宜春縣建置,將其所轄鄉鎮全部劃入宜春市。
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宜春地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春市(地級),原縣級宜春市改設為袁州區。
人口
編輯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如下:
常住人口總數
2010年11月1日零時,袁州區常住人口總數為1045952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區內的港澳臺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2035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5595人,增長13.65%,平均每年增加12560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29%。
家庭戶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袁州區共有家庭戶263838戶,家庭戶人口為984413人,占總人口的94.12%,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0人增加了0.23人。
性別構成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536732人,占總人口的51.32%;女性為509220人,占總人口的48.68%。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9.45下降為105.40。
年齡構成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237505人,占總人口的22.71%;15—64歲的人口為727350人,占總人口的69.54%;65歲及以上人口為81097人,占總人口的7.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7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5個百分點。
民族構成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044816人,占總人口的99.8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6人,占總人口的0.1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24832人,增長了13.57%,占總人口比重減少0.0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763人,增長了204.56%,占總人口比重增加了0.07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7053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受教育程度的120967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415033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30716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3244人上升為674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0294人上升為11565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9013人上升為39680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由33994人下降為29367人。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310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1211人,文盲率由5.00%下降為2.86%,下降了2.14個百分點。
城鄉人口
袁州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461817人,占總人口的44.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584135人,占總人口55.8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70個百分點。
2012年末常住人口105.6萬人,比上2012年末增長0.2%。2012年出生人口14170人,出生率13.43‰;死亡人口6499人,死亡率6.16‰;自然增長率7.27‰。
行政區劃
編輯
秀江街道實景袁州區轄靈泉街道、秀江街道、鳳凰街道、湛郎街道、珠泉街道、化成街道、官園街道、下浦街道、金園街道等9個街道;轄彬江鎮、西村鎮、金瑞鎮、溫湯鎮、三陽鎮、慈化鎮、天臺鎮、洪塘鎮、渥江鎮、新坊鎮、寨下鎮、蘆村鎮、湖田鎮、南廟鎮、竹亭鎮、新田鎮等16個鎮;轄洪江鄉、水江鄉、楠木鄉、遶市鄉、飛劍潭鄉等6個鄉。共有67個社區居委會、299個村委會。
靈泉街道 面積:2.7k㎡ 人口:59269人
管理朝陽、龍泉、靈泉、鼓樓、大坪、黃泥塘、五眼井、春臺、鷓鴣、東城、考棚等11個社區。
秀江街道 面積:6.5k㎡ 人口:44415人
管理官山、下水關、秀江、崔家園、高士、潭前、宜陽、昌黎等8個社區。
湛郎街道 面積:1.4k㎡ 人口:30923人
管理湛郎橋、五六川、東園、紅星等4個社區。辦事處駐中山東路。
珠泉街道 面積:5k㎡ 人口:21481人
管理塔下、泉塘、珠泉、半邊山、明珠、長青等6個社區。
化成街道 面積:3.75k㎡ 人口:18869人
管理化成、新建、新苑、江軸、化成巖等5個社區。
官園街道 面積:4.9k㎡ 人口:17695人
管理明月、安居、橋頭等3個社區。
鳳凰街道 面積:3k㎡ 人口:44306人
管理灘下、黃頗、鳳凰、柒家嶺等4個社區。辦事處駐中山西路。
下浦街道 面積:1.8k㎡ 人口:14000人
管理文筆峰、日升等2個社區。
金園街道 面積:4.8k㎡ 人口:4000人
管理馬王塘1個村委會。
彬江鎮 面積:180k㎡ 人口:61369人
轄三姑橋社區,彬江、彬霞、江霞、霞塘、興陽、大浦、前白、白源、橫山、三星、小布、南源、東源、社樹、英山、船坊、下浦、徐田、厚田、金橋、大塘、東升、墈上、園藝場等24個村委會。
西村鎮 面積:149k㎡ 人口:59076人
轄西村街社區,國橋、淇田、西村、社臺、石溪、分界、張坊、山背、河北、西雙、南塘、模沙、大村、蠶塘、老山、圳江等16個村委會。
金瑞鎮 面積:109k㎡ 人口:39733人
轄金西社區,由木、吼里土布、廟前、西溪、下苑、小江西、水沖、利田、上桂、鳳山、貫塘、前進、洖村、院前、余家坪、金瑞等16個村委會。
溫湯鎮 面積:167k㎡ 人口:23426人
轄溫泉社區,潭下、田心、劉坊、彭坊、社埠、溫湯、謝坪、仙鞏、下鞏、軍背、昌坑、大布等12個村委會。
三陽鎮 面積:99k㎡ 人口:40963人
轄三陽社區,下門、泉塘、稈塘、藺坊、石塘、天井、彭坊、莊里、陳坊、楓林、厚村、潘坊、蕉溪等13個村委會。
慈化鎮 面積:176k㎡ 人口:70539人
轄慈化街社區,慈化、余坊、花木、花園、武東、柳停、西山、山楚、柘塘、新塘、曾坊、文豐、石下、伯塘、模山、冷水、沖下、石嶺等18個村委會。
天臺鎮 面積:169k㎡ 人口:54303人
轄坑西、江東、若演、新亭、下陂、漢坑、流田、塘溪、兆甲坊、中泉、密石、山富、會塘、久集、太尉、流佳源、中坑、反嶺下、高嶺、雙洪、環溪、庚溪、上坊、魚龍、魯槎、新龍等26個村委會。
洪塘鎮 面積:164k㎡ 人口:53477人
轄洪塘、灑下、大嶺、臺洲、荷塘、西塘、七里店、蓮塘、宣塘、寶山、伊塘、布上、北壇、石門、井江、樓下、田灣、土丘、石笏、西湖、莊溪、下坑、石塘、荷花、土嶺、安全等26個村委會。
渥江鎮 面積:60k㎡ 人口:18459人
轄渥江、信南、灣田、石背、上石、信和、袁山、江豐、棗樹、張家山、官園等11個村委會。
新坊鎮 面積:162k㎡ 人口:23483人
轄新坊、路口、萱溪、花橋、煙棚、東墉、澤布、合浦、高富、澗富、里睦等11個村委會。
洪江鄉 面積:171k㎡ 人口:12867人
轄洪江、絳橋、梅洲、東南、古廟、仰峰、年坪、湯溪、布星、唐佳等10個村委會。
南廟鎮 面積:80k㎡ 人口:20405人
轄南廟、下市、雙田、袁梅、梅花、白馬、郵橋、壩源、中村、明教坊、綠源、窯前等12個村委會。
竹亭鎮 面積:52k㎡ 人口:21154人
轄池塘村,竹亭、鑾坑、南池、上車、新更、羅布、渣林、社江等9個村委會。
水江鄉 面積:64k㎡ 人口:24833人
轄水江、集福、新村、上洞、小洞、滄溪、快榮、中源、塘下、畔龍等10個村委會。
楠木鄉 面積:90k㎡ 人口:18985人
轄楠木、石陂上、槐溪、荷溪、山田、小水、官溪、盤田、金山等9個村委會。
遶市鄉 面積:98.6k㎡ 人口:28450人
鄉政府駐地遶市,成村時以兩溪環繞得名繞溪,后成集市改為遶市。轄遶市、院前、西坑、肯塘、上陳、上西、寒嶺、豐林、澤溪、上石等10個村委會。
寨下鎮 面積:114k㎡ 人口:41275人
轄寨下、塘下、園嶺、社溪、舉遁、梅崟、梅塘、大宇、馬南方、長樂、新桃、帶塘、臺上、沙江、堎背、橫塘等16個村委會。
蘆村鎮 面積:59k㎡ 人口:21941人
轄五星、老立、蘆布、湖塘、雙江、韓塘、荊橋、滸坑、集鳳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栗村。
柏木鄉 面積:57k㎡ 人口:22785人
轄柏木、石下、雙院、布里、棠梅、蒼前、酌江、石湖、老塘、嚴嶺、石井、西嶺等12個村委會。
湖田鎮 面積:94k㎡ 人口:31481人
轄湖田、坪田、王華、石湖、雙塘、汗塘、樟樹、林田、陽坑、林橋、岐山、袁河、丁家臺、新康府、一寺、店前等16個村委會。
新田鎮 面積:97k㎡ 人口:35720人
轄新田、龍源、楊芽、射鵬、下橋、下山、施家、安祖塅、鏡源、燦塘霞、里光、白竹、臺洲、鄔家等14個村委會。
飛劍潭鄉 面積:86.7k㎡ 人口:21290人
轄殊橋、塘源、陳源、下坪、山塘、璜源、南坑、下塅、周源、柘源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殊橋。
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金園街道
袁州新城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代管溫湯鎮、洪江鄉
新坊采育林場:澗富村(行政區劃上歸入新坊鄉)
明月山采育林場:塘佳山村(行政區劃上歸入洪江鄉)
袁州區農牧實驗場:丁家臺村(行政區劃上歸入湖田鄉)
袁州區油茶林場:新康府村(行政區劃上歸入湖田鄉)
西嶺果園場:西嶺村(行政區劃上歸入柏木鄉)
地理環境
編輯
地形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袁州區袁州區屬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環抱,峰巒層疊,地勢較高;中部和東部廣布丘陵,地勢較低。袁河自西向東于區境中部流過,形成一塊狹長的河谷平原。按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袁州區可劃分為山區、丘陵、平原三種地貌。山區主要分布在南面和北面的區境邊緣,占袁州區總面積的21.7%;丘陵分布在區境中部,占袁州區總面積的60.7%;平原主要分布在區境東部和袁河兩岸,以及丘陵地貌中夾插的小塊平原,占袁州區總面積的17.6%。
山脈
袁州區位于羅霄山脈北麓中段,武功山脈北麓。境內較大的支脈有明月山,天臺山和豐頂山。明月山位于區境南部,由西南到東南,峰回嶂疊,綿延數十公里,是袁州與安福的天然分界線;境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主峰太平山海拔1736米,風光秀麗,森林茂密,亞熱帶樹種齊全,是江西著名的旅游勝地。豐頂山位于區境北部,是袁州與萬載之間的天然屏障,主峰沙泥坪海拔959.9米,在這一帶的峰巒中,有石灰巖天然溶多處,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堪稱奇觀。天臺山屹立區境西部,為袁州與萍鄉的分界山。
水系
袁州的主要河流為袁河。袁河發源于武功山金頂峰北麓,大致流向自西向東,經蘆溪、袁州、分宜、渝水、樟樹等區市縣,匯入贛江。袁河流入袁州區,經西村、湖田、渥江、彬江等鄉鎮和中心城區,長達52公里。袁河支流眾多,分布均衡。袁河水系的控制流域面積占袁州區總面積的86.3%。另外,還有慈化鎮部分山溪流向萬載,匯入錦江;慈化鎮和水江鄉的少數山溪,分別流向瀏陽和萍鄉,匯入湘江;洪江鄉部分山溪流向安福,匯入瀘水。袁州區年平均徑流量約為184億立方米,基本上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氣候
袁州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性氣候。2012年平均氣溫17.2℃。2012年有效積溫為4295℃—5340℃,保證率為80%;總日照時間為1532小時。無霜期272天。
袁州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冬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干,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氣候資源豐富,有利于農作物和林木生長。但由于季風進退遲早和強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懸殊、氣候因子時空分布不均等,使氣候呈多樣性,天氣變化大,并導致旱澇、酷暑、低溫、風雹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主要候特征如下:
氣溫:袁州區年平均氣溫16.2℃∽17.7℃,東南部較高,西北部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3℃-29.6℃,東部高于西部。
降水:袁州區平均年降水量為1624.9mm,年降水量1545.6mm-1736.3mm,4-6月降水量平均為754.2mm,占年總量的46.4%;由于季風影響,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加,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遞減趨勢;全市各地每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百分比分別是,第一季度21%,第二季度46%,第三季度22%,第四季度11%;5-6月降水最多,袁州區平均月降水量為273.9mm,12月降水最少,袁州區平均降水量為52.8mm。
日照:袁州區年平均日照時數1737.1小時。日照時數的年內變化, 以上半年大,下半年小;以7月日照時數259.0小時為最多,3月日照時數83.4小時為最少。
土壤
袁州土壤類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棕壤、山地黃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到7個土類。山地草甸土占袁州區土地總面積的2%左右;山地黃棕壤占4%左右;山地黃壤占5%左右;山地紅壤一般分布在丘陵地區,占袁州區土地總面積的40%左右;石灰土約占30%;水稻土約占袁州區土地總面積的17%;潮土主要分布在袁河及其支流兩岸,占袁州區土地總面積的2%左右。
經濟
編輯
禪博園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8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65.34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74.37億元,增長14.1%。人均生產總值15597元,增加2336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77:39.81:43.42調整為15.10:39.71:45.19。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6.30%和49.38%。
第一產業
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475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
2012年實現農業產值16687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44.99萬噸,增長9.3%。其中,早稻16.6萬噸,增長6.2%;晚稻25.05萬噸,增長11.0%。油脂總產7445噸,增長2.4%。蔬菜總產量16.36萬噸,增長3.4%。水果總產3970噸,增長5.9%。新建蔬菜基地4000畝,中心城區蔬菜自給率達60%。
2012年實現林業產值44662萬元,增長8.2%。袁州區新造高產油茶林4.18萬畝,總面積達15.8萬畝,被列為國家油茶產業發展重點區。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萬畝,總面積達3.2萬畝。鞏固封山育林成果,完成造林綠化5.7萬畝,是省下達任務的兩倍。
2012年實現牧業產值163320萬元,增長4.5%。肉類總產量95352噸,增長10.0%;生豬出欄109.77萬頭,增長8.6%;家禽出籠200.77萬羽,增長4.5%;生豬存欄73.70萬頭,增長6.5%;耕牛2012年末存欄數7.86萬頭,增長4.7%。
2012年實現漁業產值48174萬元,增長3.1%。水產品總產量37400噸,增長8.1%。其中,捕撈產量5990噸,增長3.5%。特種水產品產量11800噸,增長12.4%。
2012年,農業機械總動力88.53萬千瓦,增長15.7%。發放農機購置補貼830萬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1.63千公頃,完成4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改造中低產田1.06萬畝、標準糧田7200畝,完成土地開發4116畝。
2012年,全面完成154個新農村建設點和338個農村清潔工程點建設。共完成投資6700萬元,完成改水6874戶,改廁6874戶;完成主干道硬化155公里,便道硬化120公里;綠化栽樹5.3萬株。新建大型垃圾焚燒爐7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78%,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350戶。
第二產業
2012年,袁州區工業實現增加值543259萬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6個,實現增加值423215萬元,增長16.2%。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個,實現增加值192309萬元,增長10.9%。其中,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醫藥行業為123562萬元、機械行業為21842萬元、建材行業為12777萬元、化工行業為6771萬元,分別增長16.8%、-21.2%、20.4%和27.1%。
2012年,袁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45002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實現利稅243976萬元,增長42.5%。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08117萬元,增長19.8%;實現利稅120929萬元,增長46.2%。區屬醫藥、機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利稅116811萬元,增長49.3%。
2012年園區內投產工業企業達179家,其中袁州醫藥園53家。安置從業人員35591人。完成工業增加值39.5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4.39億元,增長20.8%;實現利潤13.85億元,增長49.3%;稅金總額11.05億元,增長29.5%。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47家,其中超十億的企業1家。
2012年建筑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0096萬元,比上年增長18.0%。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50個,實現增加值7.5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6.32萬平方米,增長72.8%。房屋竣工面積110.89萬平方米,增長73.7%。其中,住宅87.94萬平方米,增長88.6%。房屋竣工價值93087萬元,增長82.9%。
第三產業
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9.1%,固定資產投資率達98.1%。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完成投資額1460582萬元,增長28.0%。從產業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44575萬元,增長142.0%;第二產業投資641648萬元,增長2.0%,均為工業投資;第三產業投資774359萬元,增長56.9%。從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326105萬元,增長87.4%;非國有投資1134477萬元,增長17.3%,其中,民間投資1040099萬元,增長33.1%。工業園區投入規模繼續擴大,市、區工業園分別完成投資446833萬元和189812萬元。
2012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82739萬元,比上年增長9.9%。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341496萬元,增長32.8%;施工房屋面積429.04萬平方米,增長25.6%;竣工房屋面積89.18萬平方米,增長62.5%。商品房銷售面積80.04萬平方米,下降12.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50.59萬平方米,下降39.6%。商品房銷售額306721萬元,下降11.2%。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96394萬元,下降36.7%。
自然資源
編輯
礦產資源
袁州區有鉭、鈮、鋰、鎢、鉬、銅、鋅、鉛、鐵、錳、金、煤、磷、石英、白云石、石灰石、高嶺土、紫砂泥等20多種。經初步勘查,鉭鈮金屬儲量1.9萬噸,鎢儲量1.2萬噸,煤儲量1.9億噸,石英儲量9400萬噸,石灰石儲量8億噸,高嶺土儲量5000萬噸,其中鉭鈮礦為江西有色金屬“五朵金花”之一,為國家重點開采項目。
生物資源
袁州區林業資源現有樹木品種62科、1100多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水杉、華木蓮、紅豆杉、竹柏、鵝掌楸等,其中華木蓮為袁州區特有樹種,并被評為宜春市“市花”。袁州區活立木蓄積量200余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000余萬株。珍貴野獸有虎、豹、豺、猴、野牛、紅毛狗等。魚類資源有9目80余種。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科技
博物館2012年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招生10694人,比上年下降10.5%;在校學生35507人,增長1.9%。宜春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招生3468人,增長10.6%;在校學生7806人,增長7.4%。普通中學招生數20078人,增長3.7%;在校學生56272人,增長4.3%。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在校小學生100171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
2012年末,區屬國有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597人,比上年增長1.4%。其中,高級605人,中級4536人,分別下降1.5%和2.8%;初級5310人,增長9.6%。
組織申報國家創新基金3項,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項目1項,省級重點新產品18項,省級星火計劃1項,省級科技合作項目1項,省級科技支撐計劃1項。2012年授予專利182件,其中發明25件,通過省級科技鑒定8項,市級科技鑒定13項,國內領先水平達7項。
文化衛生
日報社2012年在各級媒體上發表文學作品700余篇,其中獲獎作品150篇。舉辦各種文化活動600場,其中大型文化活動30場。2012年送戲下鄉文藝演出120場,開展鄉鎮文化藝術活動96場。發掘了具有歷史價值的非文化遺產項目300多項,成功申報市級“非遺”項目2項;獲全國詞曲創作大賽三等獎1項。袁州區已建設農家(社區)書屋36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3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36%。圖書館藏書15.87萬冊。其中,圖書7.51萬冊,報刊6.05萬冊,古籍2.15萬冊,善本0.16萬冊。
2012年末有衛生機構173個,病床3990張。衛生技術人員430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481人。農村衛生室機構數353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數1052人。
民政優撫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6元,比上年增加2465元,增長15.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891元,增加1063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924元,增加159元,增長1.4%。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5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956元,增加671元,增長12.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0.18%。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6.46平方米,減少1.47平方米,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9.11平方米,增加2.81平方米,增長5.0%。
2012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252人,“4050”人員再就業7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中小企業新增擔?;?/span>90萬元,發放小額貸款11752萬元。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6945人,創業培訓1117人,省內工業園區定向培訓5526人,省外勞務輸出110579人。2012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633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4300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8136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114527人。參加城鎮職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100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2600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33414人,參合率95.0%,直補率99.2%,基金使用率96.0%。
旅游
編輯
宜春八景之袁山聳翠宜春八景由袁山公園、狀元洲、化成巖、明月山、釣魚臺、珠泉、仰山、春臺公園組成。
慈化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開山祖師普庵禪師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創建慈化寺于南泉山。南泉山是江西名山,是江右佛教大道場之一,被明太祖賜為“天下第一禪林”。
仰山棲隱禪寺座落于江西省宜春市東南20公里處的洪江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