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區,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3520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012年,原州區總人口46.10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67.87億元,為中國冷涼蔬菜之鄉。原州區地處寧南黃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盤山山地東北部,境內山多川少。南部、西部為六盤山山地,東部為黃土丘陵,中部、北部為清水河河谷平原。水河由南向北流經區境。年降水量350~650毫米;年均氣溫6℃。礦產資源有煤、石灰巖、石英砂等。寶中鐵路、銀平公路貫穿南北,西蘭公路橫穿東西。名勝古跡10余處,其中須彌山石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政區劃編輯截止2013年,原州區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北塬街道、古雁街道(新區街道)、南關街道、三營鎮、開城鎮、張易鎮、彭堡鎮、頭營鎮、官廳鎮、黃鐸堡鎮、中河鄉、河川鄉、炭山鄉、寨科鄉。區政府駐南關街道政府街。
地質
境內地跨中朝準地臺和昆侖秦嶺地槽褶皺區。遠在加里東運動期,縱貫境內南北的古陸梁隨同地槽褶皺斷裂上升,并在梁脊兩側產生大斷裂。自中生代以來,經過多次隆起、沉積,尤其新生代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六盤山褶皺拔地而起,形成境內地體框架。境內地層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以外,其他各時期地層均有出露,如:震旦長城系、震旦薊縣系、寒武系、奧陶系、侏羅系、下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尤其第四系發育很廣,約占總面積的90%。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和變質巖,巖漿巖僅有零星出露。如侵入輝綠巖、侵入云煌巖。原州區地跨地臺和地槽兩個構造單元。以石景河至蒿店大斷裂為界,以西屬祁連山褶皺系走廊過渡帶,以東屬中朝準地臺鄂爾多斯臺坳。經晉寧期、加里東期和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結束了本區地槽歷史。特別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導致新的構造強烈。境內有多種礦藏,可分為燃料礦、金屬礦、建材礦和化工原料礦四大類15種。
地勢地貌
地處寧南黃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盤山山地東北部,境內山多川少。南部、西部為六盤山山地,東部為黃土丘陵,中部、北部為清水河河谷平原。 六盤山地分布于境內西南部,占全縣總面積的33.2%。由大關山、小關山組成。兩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巖、頁巖、礫巖及石灰巖構成。山體兩側有第三紀紅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黃土堆積。黃土丘陵廣布縣境東北,占全縣總面積的46.3%。除個別地方有基巖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紀松散的黃土覆蓋。因流水侵蝕,溝壑縱橫,梁峁相間,地形支離破碎。清水河河谷平原位于縣境中北部,為一斷陷谷地,鑲嵌于六盤山與古陸梁之間。南起縣城,北入海原、同心縣城。全長80千米,寬15—20千米。以古生代結晶灰巖為基底,其上沉積巨厚的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質。地貌由黃土臺原、山前洪積扇和洪積、沖積平原組成。境內主要山峰有:六盤山、香爐山、馬都山、須彌山、黑城北山、瓦亭梁、黃峁山、東岳山、程兒山、云霧山、炭山。
氣候
原州區位于暖溫帶半干旱區。由于地處內陸,地勢高亢,又受亞歐大陸及清藏高原氣團控制,形成冬季漫長寒冷,春季氣溫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溫迅速;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災害性天氣多,區域降水差異大等氣候特征。境內年平均氣溫約在6℃—6.2℃,最冷處六盤山頂1℃左右,最暖處七營7.7℃左右。常年最冷月1月,均溫-14.3℃,極端最低溫-28.1℃;常年最熱月7月,均溫24.7℃,極端最高溫34.6℃。境內因地形、海拔不同,區域溫差很大。大陸性氣候很強,因此晝夜溫差很大境內多晴朗天氣,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2518.2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7.3%。12月日照百分率最高達7.%,9月最少僅47.3%。日照時數由北向南遞減,北部清水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可達全日照;西南六盤山區和東北丘陵區,因山丘阻擋日照時數減少。境內受地理環境影響,形成兩個降水特點:一是由北向南降水逐漸增多,至六盤山形成降水中心,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為原州區地表水的來源區;二是地形復雜,晝夜溫差大,加之受西北冷空氣侵襲,暴雨頻繁,降雨迅猛,山洪較多。
水文
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涇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筧麻河、石景河;涇河系包括頡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張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區,東北丘陵地下水貧乏,埋藏深。水質南部好,北部差。
土壤
全區土地總面積5826048畝,其中土壤面積5461526畝,河溝、道路、城鎮、村莊及積水面積364522畝。全縣土壤分8個土類,20個亞類,37個土屬,119個土種。黑壚土屬半干旱草原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廣布于黃土丘陵地區,面積4313566畝,約占總面積的74%。土層深厚,成土母質為第四紀黃土。土質顆粒以粗粉沙為主,屬中壤和輕壤土。分普通黑壚土、淺黑壚土、侵蝕黑壚土、草甸黑壚土和黑壚土性土五個亞類。草甸土屬水成型土壤類,分布于清水河灘及有長流水的溝河旁。面積16838畝,僅占總面積的0.3%。分耕種草甸土、鹽化草甸土、沼澤草甸土和沼澤型草甸土四個亞類。新積土是洪積、沖積、風積而形成的一類土壤。因沉積時間短,尚無明顯成土過程,基本保持原沉積時的母質特征。面積34248畝,分洪積新積土、沖積新積土、風積洪積新積土、堆墊新積土和新積土五個亞類?;液滞劣址Q山地灰褐土,是本縣主要垂直地帶性土壤。成土母質主要為砂巖、頁巖殘積和堆積物,局部地帶也有黃土、紅土母質。面積1066708畝,占總面積的18.3%,僅次于黑壚土。分中性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暗灰褐土、侵蝕灰褐土、灰褐土性土五個亞類。另外還有山地草甸土、山地粗骨土、鹽土和巖石裸露等土種。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原州區原州區是南部山區地表水資源最貧乏的地區,本地水資源總量為1.0456億立方米,扣除礦化度大于2g/L的不行應用的水資源量,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流域可應用量分別為0.5948億立方米、0.1377億立方米、0.1186億立方米,原州區本地可應用水資源總量為0.8511億立方米(此中渭河流域水資源量為0.2563億立方米,占本地水資源總量的30%),加上可應用的黃河水資源量0.8210億立方米,原州區可應用水資源總量為1.6721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截止2013年,原州區境內有木本植物200多種,草本植物360多種,藥用植物91科400余種,糧油作物20多種,盛產小麥、玉米、土豆、莜麥、胡麻、蕓芥、油菜籽、向日葵等20多種。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原州區境內有煤炭、石英砂、石灰巖、石膏、芒硝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16種 ,其中品位高、質地好的玻璃原料——石英砂儲量達1.3億噸之多。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46.10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3.44萬人,女性人口22.6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9%和49.1%;全區非農業人口14.45萬人,農業人口31.65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31.3%和68.7%。據2012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區人口出生率15.84‰、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長率10.08‰。全區計劃生育率為87.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1.3:100(以女性為100)。年末全區常住總人口42.4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68萬人,鄉村人口26.75萬人,城鎮化率達36.95%,比2011年提高1.78%。
民族
區內主要少數民族為回族,人口22.47萬人,占總人口的48.7%。
經濟概況編輯2012年,原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達67.8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17.8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1.9%;第三產業增加值39.0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11年的17.7:25.7:56.6調整為2012年的16.2:26.3:57.5,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103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同比2011年增長26.7%。 2012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上漲1.9%,漲幅較上年下降5.7%,比全國水平低0.7%,比全區水平低0.1%。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呈“四升四降”態勢。其中,食品上漲5.1%,煙酒及用品上漲2.4%,衣著上漲4.7%,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分別下降0.3%、0.8%、0.5%和2.8%。 2012年,全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242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5.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0169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4.8%,稅收收入完成12039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14.9%。地方財政總支出23.6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3.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2.1%,財政支出向民生保障傾斜。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和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為4.45億元、3.88億元、1.31億元和6.79億元,四個行業財政支出占總支出比重達69.6%,分別增長4.4%、32.2%、16.4%和67.7%。
第一產業
2012年,原州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9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5.8%。其中,農業增加值8.01億元,增長5.5%;林業增加值0.24億元,增長7.8%;畜牧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80億元,增長11.7%。 2012年,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70.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6.1萬畝,同比2011年減少4.3%。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其中夏糧種植面積20.6萬畝,同比2011年下降30.5%,秋糧種植面積65.5萬畝,同比2011年增長8.5%;糧食總產量達到18.48萬噸,創近10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同比2011年增長8.6%。其中夏糧3.11萬噸,同比2011年下降12.1%,秋糧15.37萬噸,同比2011年增長14.0%。 2012年,全區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為23.0萬畝,產量達3.70萬噸,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5.0%和21.2%;蔬菜種植面積20.40萬畝,產量達76.10萬噸,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14.8%和37.5%;瓜類種植面積為0.43萬畝,同比2011年下降32.2%,產量1.28萬噸,下降22.0%;枸杞種植面積為8.0萬畝,同比2011年增長13.6%,總產量達0.8萬噸,同比2011年增長6.7%。2012年末,全區畜存欄8.5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0.2%;出欄4.9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1.1%。其中:牛存欄8.30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2.7%,出欄4.87萬頭,增長3.0%;羊存欄28.20萬只,同比2011年增長11.7%,出欄27.20萬只,增長0.4%;生豬存欄3.50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18.8%,出欄3.50萬頭,同比2011年減少8.8%。全年禽蛋總產量達1972噸,增長59.5%;肉類總產量1.67萬噸,同比2011年增加7.7%;奶類總產量1603噸,同比2011年增長30.9%。
第二產業
2012年,原州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9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0%,增幅同比2011年下降6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5.0%,增幅同比2011年下降285.4%。全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呈“N”字型走勢,增速從一季度的5.3%上升到二季度的16.2%,三季度又回落到10.8%,四季度又回升到15.0%,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5.7%,比2011年下降29.4%。 2012年,全區工業銷售產值為13.5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2.5%。其中,國有企業為80.9%。 2012年,全區7家(不包括六盤山熱電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5%;虧損企業3家,虧損面為42.8%,虧損企業的虧損額為2156萬元,同比2011年增虧25.8萬元,實現利潤-70.5萬元,同比2011年下降46.5%,利稅總額939.3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09倍。2012年,全區具有資質以上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24家,完成產值19.2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0.4%。其中建筑工程產值16.7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2.6%,實現增加值7.95億元,增長38.5%;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87.83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67.03萬平方米,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34.7%和103.5%。
第三產業
2012年,全區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1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5.9%。其中地方項目完成投資47.5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7%,廳局反饋投資7.40億元,同比2011年下降3.3%,房地產開完成投資14.2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40.3%。在地方項目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8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7.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39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9.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9.3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8.9%。 2012年,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4.22億元,增長40.3%。其中住宅投資6.80億元,同比2011年下降15.8%。施工面積187.83萬平方米,增長34.7%,,其中住宅136.33萬平方米,同比2011年增長14.8%;商品房竣工面積67.03萬平方米,增長103.5%,其中住宅57.57萬平方米,同比2011年增長92.2%. 2012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8%。分城鄉市場看,城市市場累計實現零售額13.2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7.4%;農村市場累計實現零售額7.7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6%,增速比城鎮市場慢6.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6.6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0%;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36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2.4%。分規???,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6.80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4.8%,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14.23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0.6%。 截止2012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5.3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6%,增幅同比2011年提高63.6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57.87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5.6%,增幅同比2011年提高6.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5.2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2.9%,增幅同比2011年回落4.6%。 2012年,全區實現保費收入12232萬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壽險收入5010萬元,同比2011年減少36.8%;財產險收入7222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6.9%。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4715萬元,增長12.5%。其中壽險賠付支出371萬元,同比2011年減少63.7%;財產賠款與給付4343.69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7.2%。 2012年,全區實現郵電業務總量3.1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22億元,增長13.7%;電信業務總量2.90億元,增長28.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7.7萬戶,同比2011年增長11.9%?;ヂ摼W寬帶用戶數23.8萬戶(包括手機聯網用戶),同比2011年增長9.6%。年末郵政儲蓄余額9.22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0.7%。 2012年,全區接待游客1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2萬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原州區新建、加固校舍面積102031平方米,改造學校76所。經費保障機制穩步實施,落實“三免一補”資金4868萬元,惠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3萬人次。2012年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248所(包括寧夏師范學院和固原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103440人,教職工總人數為5086人,其中專任教師4937人,全區初中畢業生畢業率達到99.9%?!叭珔^適齡兒童、少年、殘疾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100.0%、99.5%、91.2%,15、17周歲人口完成率分別達到99.9%、93.5%,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9.1%。教育強鄉鎮覆蓋率達到100%。高考錄取總人數達到4399人,錄取率82.5%,比2011年提高了8.3%。中考平均分474分,及格率76.9%,位列全市第一。
科技事業
2012年,原州區借助寧夏區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技術力量,爭取和實施國家、自治區、固原市科技項目20項,其中,續建項目4項,新爭取項目16項;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92期,培養科技示范戶120戶,培養種植能手120人,培訓農民1200人。共爭取科技特派員項目13項,開展了寧南山區肉牛高效養殖示范、棚圈建設示范以及青貯飼草打捆包裝示范。與寧夏大學成功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簽訂了教育、文化旅游、林業、生態移民四項子協議,創建寧夏馬鈴薯種薯繁育創新中心、寧夏農村信息化(固原)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創新和支撐服務平臺。
文化事業
2012年,原州區先后組織農村、社區文藝演出團體、自樂班演出780多場次;組織承辦了“須彌之夜”大型文藝晚會;舉辦“福馨園”杯城鄉青年歌手大賽、文明單位文藝匯演、“清涼夏日”等廣場文化活動46場次。在固原博物館主辦了固原市原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古建藝術)展覽會。承辦了中國·六盤山冷涼蔬菜節大型文藝匯演。完成了西北農耕博物館外裝修、布展等全部建設工作。爭取廣播電視“戶戶通”項目為全區64138戶農戶安裝直播衛星地面接收設備64138套。放映電影2764場次,其中放映廣場電影520場。堅持圖書館積極開展免費開放工作,2012年訂閱各種報刊22種33份,雜志70種73份,共接待各類讀者76584人次,借閱各種圖書資料83120多冊次,開展送圖書下鄉8次。
衛生事業
2012年,全區18家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及210家村衛生室全部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基本藥物已100%納入統籌城鄉醫療保險目錄報銷范圍。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7家,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739人,衛生機構醫療實有床位2094張。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26.31萬人,參保率達到96.84%。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9.24%、13.11%、15.94%。
體育事業
2012年,原州區舉辦慶元旦職工環城賽,元旦、春節百村農民籃球賽,全區職工運動會,老年柔力球比賽和原州區3人制籃球賽,職工第九套廣播體操比賽等體育賽事7次,舉辦鄉鎮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20多場次。參加自治區第九套廣播體操比并榮獲第三名的好成績。參加自治區青少年田徑比賽和跆拳道比賽,共獲金牌1枚,銀牌5枚,銅牌4枚和跆拳道團體三等獎,并獲得田徑團體總分第七名的好成績。
社會保障
2012年,全區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563人,其中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72人,公益性崗位安置235人,登記在冊的城鎮失業人員1011人,登記失業率為3.68%。通過各種渠道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萬人,實現工資性收入總額6.9億元,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為符合條件的563名失業職工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210萬元;向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發放臨時物價補貼4.30萬元,審報“4050”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1621人,享受社保補貼資金387萬余元。對全區城鄉低保進行重新界定和清退,共清退農村低保對象2326戶6212人,城市低保對象1688戶3694人。對新增376位農村80歲以上老人和2516戶5462人農村低保對象進行了摸底、建檔、核查、審批、津貼發放工作。為60歲以上農村籍退役士兵201人辦理了老年補助,發放老年補助金42850元。
生態環境
原州區2012年,全區飲用水和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城市空氣優良質量天氣數337天,占全年總天氣數的92.3%,區域噪聲平均值52.4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5.8分貝。 2012年,全區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0萬畝,綠化道路206千米,營造林10.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5.3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全年四旁植樹72萬株。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12.7%,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安全生產
2012年,全區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05起,死亡23人,受傷84人,同比2011年分別下降9.5%、8.0%和1.2%。直接經濟損失25.37萬元,同比2011年下降70.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發生66起,死亡23人,受傷84人,直接經濟損失16.44萬元;火災事故發生39起,無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8.93萬元;工礦商貿無事故。
交通區位
原州區原州區位于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的三角中心,101省道、312國道交匯于此,福銀高速公路、寶中電氣化鐵路縱貫南北,固原支線機場已通航。 地方特產編輯
銀色珍珠白豌豆銀色珍珠白豌豆用固原白豌豆精制的“龍粉”、“龍絲”、潔白如雪、性柔質韌、滑膩適口,可與綠豆粉媲美。而風味小吃豌豆涼粉、豆沙包子等,提起來也讓人饞涎欲滴。
名勝古跡編輯須彌山石窟戰國秦長城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南麓,有一百多處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是梵文,意為金山,該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紀),以后歷代均有擴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個洞穴。 此外還有戰國秦長城、明代古城墻、魁星樓、二十里鋪拱北等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