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位于重慶市主城區北部,是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在撤銷原江北縣建制基礎上設立的新區。 渝北區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區、合川區,北接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幅員1452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8月6日,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 常住人口150.35萬人 。渝北區境內主要有統景溫泉城、張關溶洞、玉峰山、華望山森林公園、碧津公園、巴渝民俗文化村、恐龍化石展覽館等景點。
渝北區在重慶市的位置(紅色處)東晉時,屬枳縣。南北朝時期,并入巴縣。 隋唐,屬渝州。宋代,先后屬渝州、恭州、重慶府。明代,為巴縣江北鎮。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置江北廳,史稱“江巴分治”,屬重慶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江北廳為江北縣,江北縣從此得名,屬四川省川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初屬川東行署璧山專區,后屬江津專區。1976年1月歸重慶市管轄,1995年撤江北縣建渝北區。 行政區劃編輯
碧津公園截至2015年8月6日,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分別為:雙龍湖街道、龍溪街道、回興街道、雙鳳橋街道、仙桃街道、鴛鴦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翠云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大竹林街道、悅來街道、兩路街道、王家街道、禮嘉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寶圣湖街道、石船鎮、洛磧鎮、龍興鎮、大灣鎮、古路鎮、統景鎮、大盛鎮、木耳鎮、興隆鎮、茨竹鎮、玉峰山鎮。
渝北區
地質地貌
渝北區地處華鎣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嶺谷地帶,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自西向東由華鎣山脈、銅鑼山脈、明月山脈三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狀山脈與寬谷丘陵交互組成的平行嶺谷。北部為中山,海拔800-1460米;中部為低山,海拔450-800米;南部多淺丘,海拔155-450米。地質屬沉積巖廣泛發育區,地質形態為華鎣山帚狀褶皺束和宣漢-重慶平行褶皺束,褶皺帶呈北北東向展布,狹長而不對稱,褶皺緊密,向斜寬,背斜窄,斷裂少。地貌多呈壟崗狀,山體雄厚,長嶺崗、饅頭山、桌狀山錯落于嶺谷間,地勢起伏較大??λ固氐孛卜植驾^廣,谷坡河岸多溶洞。
氣候特征
大灣鎮鄉村風光渝北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風力小、云霧多、日照少的氣候特點。常年平均氣溫17.3℃。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時左右,平均無霜期319天。
河流水系
渝北區過境河流主要有長江和嘉陵江,其中長江沿區境東南邊境流過,嘉陵江沿區境西南邊境流過。渝北區中、東部有寸灘河、朝陽河、長堰溪、御臨河注入長江。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渝北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硫鐵礦、砂金、含鉀凝灰巖、石灰巖、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種。
生物資源
渝北區城區渝北區有野生脊椎動物87種,其中有哺乳動物19種、鱗介類21種、禽類40種、爬行類7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錦雞、鱘魚、水獺等。野生植物有97科219屬329種,其中野生中(草)藥材123種。
水能資源
渝北區境內除有長江、嘉陵江、御臨河等過境地表水,其中御臨河常年過境地表水約17億立方米。另外,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10億立方米,地下水出露總量約1.1億立方米。 (以上資料,為截至到2013年底數據)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50.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8.39萬人,城鎮化率78.7%。年末戶籍人口117.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14萬人,農業人口39.94萬人。在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58.87萬人,女性人口58.21萬人,人口性別比101.1。
民族
截至2012年,渝北區常住人口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有壯、滿、白、傣、布衣、朝鮮、侗、瑤、土家、哈尼等28個,人口為1948人,約占渝北區常住總人口的0.03%。
經濟編輯綜述
渝北區城區建設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4億元,增長 0.5%;第二產業增加值713.50億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377.65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7:63.97:33.8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143元,比上年增加6018元。
第一產業
201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8.51億元,同比增長1.8%。全區糧食播種面積60.18萬畝,糧食總產量19.40萬噸,比上年減少0.64萬噸,畝產322.37公斤。蔬菜總產量37.98萬噸、增長1.5%,水果總產量13.31萬噸、增長3.0%。出欄生豬28.52萬頭、下降3.0%, 出欄家禽804.50萬只、增長1.2%。
第二產業
重慶市渝北區2014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25.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3%,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56.1%,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4.5%,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044.35億元,同比增長 20.4%。分支撐行業看,汽車制造業實現總產值1618.89億元,同比增長 21.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3.2%,比重比上年提高1.6 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761.12 億元,增長28.3%;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總產值92.02 億元,增長 15.5%。
第三產業
渝北區景區景點 (6張)
2014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52.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7.92億元,增長4.7%。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00億元,同比增長15.3%。鄉村旅游與都市旅游同步推進,旅游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589.30萬人,同比增長22.7%,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04億元、增長39.0%。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2.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3%,金融業實現增加值79.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1.1%。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225.57億元,比年初增長11.9%,其中個人存款余額941.98億元、增長13.6%。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渝北區圖書館2014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02所,其中普通中學42所,職業中學10所,小學78所,幼兒園27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分別為5.65萬人、1.64萬人、7.66萬人、4.50萬人和103人。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達標學校達117所;理科自然實驗室儀器、音樂器材、美術器材配備達標學校達116所,占中小學總數的96.7%。全區小學、初中適齡學生入學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 100%。
文化
沙坪生態園2014年新建社區文化室28個,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移動數字圖書館建成使用。公共圖書館藏書28.09萬冊,書刊外借44.12萬冊次,較上年增加了0.32萬冊次;文物藏品1670件,藏品參觀8.53萬人次。農村綜合廣播信息系統運轉良好,農村廣播綜合覆蓋率100%;全區電視綜合覆蓋率99.8%,其中農村電視覆蓋率99.6%。
衛生
2014年末擁有各級衛生機構137家,其中醫院、衛生院52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7 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506張,執業醫師、助理醫師2336人,注冊護師、護士2498人。
交通編輯公路
渝北區境內主要道路(含過境道路)有渝鄰高速公路、蘭海高速公路渝
龍頭寺火車站(重慶北站) (1張)
黔段、渝長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機場快速路、重慶內環快速公路、重慶外環高速路、210國道、319國道等。
鐵路
重慶北站位于渝北區龍頭寺,也稱為龍頭寺火車站,為客運、貨運特等站。渝懷線、渝遂線、襄渝線途經重慶北站。
機場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于渝北區兩路街道,1990年1月建成使用,是中國西南地區三大航空樞紐之一,也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
軌道交通
過境渝北區的軌道交通,已經開通的有3號線、6號線及國博線,在區內共設站31座。此外,在建的空港線、4號線、5號線、10號線、環線亦經過渝北區,在區內共設站4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