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為雅安市主城區,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帶。地處東經102°51′~103°12′,北緯29°40′~30°14′,東西寬34公里,南北長63公里,地勢呈南北長條形,西南高,東北低??偯娣e1060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36.09萬人。
中文名稱雨城區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四川省雅安市下轄地區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河北街道、青江街道等政府駐地雅安市雅州大道387號電話區號0835郵政區碼625000地理位置四川盆地西緣面 積1060平方公里人 口36.09萬(2014年)方 言四川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著名景點高頤墓闕及石刻、定慧寺機 場成都市雙流國際機場火車站雅安站車牌代碼川T行政代碼511802GDP130.1億人均GDP36100元(2014年)目錄1 建制沿革2 行政區劃3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氣候4 資源? 水能? 土地? 礦產? 生物資源5 經濟發展? 綜述? 農牧業? 工業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 國內貿易及旅游? 對外經濟? 郵電業務? 財政和金融? 居民收入6 科教文衛? 教育? 科技? 文化? 衛生? 體育7 人口和社會保障? 人口? 社會保障8 旅游9 特產? 雅魚? 雨城獼猴桃10 文化遺產建制沿革編輯古為青衣羌國,秦、漢屬嚴道縣,西魏置始陽縣,隋
雨城區復嚴道縣。清雍正七年置雅安縣,縣西有雅安川,故名。一說縣西有雅安山,縣以山名。1951年建雅安市,為西康省省會。1955年西康撤省后屬四川省,1958年撤市改縣,1983年復市。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雅安地區和縣級雅安市,設立地級雅安市。雅安市設立雨城區,以原縣級雅安市的行政區域為雨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沙灣路。 行政區劃編輯
雨城雨城區轄4個街道:東城、西城、河北、青江,12個鎮:草壩、中里、姚橋、合江、晏場、上里、大興、沙坪、嚴橋、對巖、多營、碧峰峽,12個鄉:觀化、八步、隴西、孔坪、李壩、香花、和龍、周河、南郊、北郊、鳳鳴、望魚。
地理環境編輯地形地貌
全區地勢西高東低,處于邛崍山脈二郎山支脈大相嶺北坡,為中低山地帶。山地占全區總面積極91%,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占45%,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46%。平地占9%,主要是河谷階地和山間盆地。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南,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兩側。西南與滎經縣交界的馬耳山,海拔2629.4米,為全區最高峰;青衣江與高腔河(又稱名山河)交匯處的江中小島“龜渚”,海拔515.97米,為全區最低點,兩地海拔高程相差2113.43米。境內山脈(山體),北部為邛崍山系西南部的余脈,呈北東至南西走向,主要山體有羅繩山、蒙頂山;中南部屬峨眉山系北西部的延續,走向近于南北,主要山體有羊子嶺、金船山、周公山等。主要山嶺、山峰:馬耳山,平均海拔1800米,南北走向,主體在滎經縣境內。羊子嶺,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海拔1938.8米,山體走向微偏東,為雨城區和滎經縣界山。金船山,主峰海拔1721米,為李壩鄉與嚴橋鎮界山,山體走向北北東至南南西。蒙頂山,主峰海拔1456米,位于東北部與名山縣分界線上,北北東走向。周公山,位于城區東南部,山頂海拔1744米,南北走向。羅繩山,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峰海拔1971米,是雨城區與蘆山縣的界山,山體走向北偏東。
雨城區
氣候
全區氣候類型,除少數高山區外,基本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區雅安市雨城區氣溫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年均氣溫16.1℃,最高年為16.9℃(1987),最低年為15.4℃(1976)。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1℃;7月最熱,月年均氣溫25.3℃。日極端氣溫,最高37.7℃(1951、5、30),最低-3.4℃(1976、12、29)。該區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32毫米;最多年2367.3毫米(1966),最少年1204.2毫米(1974)。年降水量,夏季占50%左右,秋季占20%左右。降水高峰期多在8月,可達450毫米以上;最少期為12月和1月,約20毫米。暴雨多,年平暴雨日數6-7天,多在7、8兩月。綿雨多,年均約60天,多在9-11月。夜雨多,夜雨率約為60%。日照偏少,濕度較大。城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019小時,年日照率為23%。年平濕度為79%。蒸發量累年平均為838.8毫米,絕大多數月份蒸發量小于降水量。風力小,霧日少。城區年平風速1.7米/秒,8級以上大風年平2.8天,多在5-7月。霧日年平1.7天,最多8天,一般散見于河谷、平壩和山區地帶。無霜期長,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有霜日9.2天,最多年達20天。河谷、平壩罕見降雪,全區多年年平雪日7.6天,最多年26天。中山、高山雪日隨海拔增多。
資源編輯水能
雨城區主要河流有青衣江、周公河、隴西河、賁江、高腔河、晏場河、嚴橋河,總長197.4公里,平均徑流量580.5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151億立方米。除嚴橋河、高腔
雅安市雨城區河坡降較緩外,其它河道比降大、水流急,加上雨量多,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3.30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為48.80萬千瓦,現已開發總裝機容量10.8495萬千瓦,其中華能公司所屬雨城電站裝機容量6.0萬千瓦;市屬水電站8處,裝機容量4.11萬千瓦;區屬水電站4處,裝機容量0.369萬千瓦;鄉鎮屬水電站3處,裝機容量0.0885萬千瓦;村及村以下辦的水電站19處,裝機容量0.282萬千瓦。
土地
雅安市雨城區幅員面積1067.31平方公里(1600965.2畝),其中耕地352093.2畝(田170006.9畝,地182086.3畝);園地59923.6畝;林地915784.1畝;牧草地1403.0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9421.0畝;交通用地11683.7畝;水域47371.0畝;未利用土地153285.6畝。全區土壤可歸并為9個土類,13個亞類,29個土屬,88個土種,162個變種。
礦產
雨城區地層以沉積巖為主,故金屬礦較少。己發現的礦產多屬沉積礦床。主要有非金屬礦11種,金屬礦2種。已探明儲量的有煤、鈣茫硝、地熱水、礦泉水、泥炭等。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無煙煤,保有儲量208萬噸,另有地質儲量1621.8萬噸,現年產20萬噸左右。鈣茫硝,礦石儲量200余億噸,其中草壩鎮礦區礦石保有儲量3978萬噸,屬中型礦床。鈣茫硝是雨城區有資源潛力的礦種。
生物資源
植物雨城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具有
雅安市雨城區多種植物良好的生態環境,因而植物種類繁多,分布廣,藏量大。森林覆蓋率50.3%。有林地47726.7公頃,其中天然林25433.3公頃,人工林22293.3公頃。有木本植物85科350個屬,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23種。主要森林植物:用材類有杉木、絲粟、香樟、楨楠等,面積34410.9公頃,蓄積量209.24萬立方米;防護林3579.5公頃,蓄積量21.18萬立方米;經濟林木類主要有核桃、板栗、棕樹、油桐等,面積1718.1公頃;薪炭林類有143.2公頃,蓄積量0.74萬立方米;其它林類1240.9公頃,蓄積量8.43萬立方米。竹類植物有水竹、白夾竹、班竹、冷竹、箭竹等,純竹林面積6634公頃,混交竹林面積6706公頃。中草藥材有黃連、天麻、銀花、白術、厚樸,黃柏等1100余種,尤以黃連為佳,古為貢品,稱雅連。主要農業類植物有水稻、玉米、紅苕、洋芋、小麥、油菜、茶葉、果樹、桑樹等?,F存的珍、稀、古樹主要有桫欏、珙桐、峨眉含笑、杜仲、香果、紅椿、楨楠、紅豆、銀杏等。掛牌保護的有414株,城區內175株,鄉村239株。動物境內野生動物種類多,業已查明的脊推動物種類有330余種,野生捕乳類
雅安市雨城區動物主要有猴、熊、大熊貓、小熊貓、豹、獐、野牛、林麝、狐貍等45種;鳥類野生動物主要有紅嘴相思鳥、畫眉、鷹、白尾海雕、白鷴等204種。野生魚類主要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重口裂腹魚等有6目11科12亞科79種。屬國家保護的一級動物有:白尾海雕、黑頸鶴、大熊貓、云豹、豹5種;二級保護的有蒼鷹、雀鷹、禿鷲、紅腹角雉、小熊貓、林麝、黑熊、金貓、大鯢9種;屬三級保護動物的有白鷴、白腹錦雞、林雕、大靈貓、小靈貓、叢林貓、髭羚、水獺9 種。主要經濟魚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鳙魚、白甲魚、裂腹魚等21種,其中產于周公河和晏場河上游的齊口裂腹魚、重口裂腹魚、隱鱗裂腹魚、異唇裂腹魚,即俗稱"雅魚",是名貴的冷水性經濟魚,巳被列為省級保護魚種。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經雅安市統計局審定,2014年實現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130.1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2億元,同比增長4.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2.3億元,同比增長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3%,拉動經濟增長4.0個百分點,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54.4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3.6億元,同比增長1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9.5%,拉動經濟增長4.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從2013年的13.4:49.3:37.3,調整為10.9:47.9:41.2。人均GDP達36100元.城鎮化率達到58.5%。
2014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7.9億元,同比增長10.7%,超過GDP增速1.8個百分點,占經濟總量(GDP)的52.2%。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63.8億元,同比增長11.3%;港澳臺經濟增加值4.1億元,同比增長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6億元,同比下降4.1%;第二產業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35.2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30.1億元,同比增長13.2%。
農牧業
據統計,全區201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3.2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農業增加值14.1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農業增加值7.3億元,同比增長2.2%;林業增加值3.5億元,同比增長13.6%;牧業增加值2.8萬元,同比下降2.2%;漁業增加值0.3億元,同比增長26%;服務業增加值0.1億元,同比增長0.9%,農村經濟呈穩定發展態勢。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04公頃,同比下降1.3%,總產量61126噸,同比增長0.7%。其中:谷物播種面積7189公頃,同比下降4.4%,產量53664噸,同比下降0.5%;豆類播種面積922公頃,同比增長12.4%,產量1247噸,同比增長31.6%;薯類播種面積2793公頃,同比增長2.86%,產量6215噸,同比增長6.8%。油料播種面積2840公頃,同比下降4.5%,總產量5240噸,同比增長0.5%;年末實有茶園面積16762公頃,比上年增長24.8%,茶葉產量15742噸,比上年增長3.5%;水果產量11209噸,比上年增長2.9%。
全年全區林業總產值4.8億元,完成退耕還林常年管護21.5萬畝,完成國有林森林管護14.9萬畝,兌現8.23萬畝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新建林區道路198.7公里。年末林地面積104萬畝,森林覆蓋率62.3%。
畜牧業產值達8.4億元。其中,肉類總產量20390噸,比上年增長0.7%,其中,豬肉產量14791噸,比上年增長0.7%;禽肉產量3625噸,比上年增長0.5%;奶類產量31956噸,比上年下降0.5%。
水產品產量2010噸,比上年增長33%,漁業實現總產值0.4億元,比上年增長33.1%;服務業實現產值0.17億元,比上年增長1.8%。
工業和建筑業
2014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54.4億元,增長6.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為39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
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實現產值增長8.4%,輕工業產值下降6.2%,重輕工業的比為5.5:1,輕工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214萬元,增長25.5%。
規模以上工業17個行業大類中,除農副食品加工業、電器機械、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外,其他行業均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2.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6.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2%。
納入統計的產品中,精制茶37713噸,增長9.8%;炸藥35607噸,增長3.6%;齒輪4914噸,增長93%;水泥11.4萬噸,下降22.4%;發電量431430萬千瓦時,下降8.2%;微型車后橋139萬套,增長2.3%;中成藥4850噸,增長5%;鐵合金90191噸,增長22%。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7億元,比上年下降10%,利稅總額9.93億元,比上年下降36%;利潤總額5.9億元,比上年下降30%;總資產貢獻率8.1%,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4.5%,比上年增長1.1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0次,比上年增加0.1次。
全區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89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其中,全區資質以內有工作量的建筑企業23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1億元,增幅達31.7%。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雨城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9億元,同比增長38.7%,總量排全市第一,完成全年目標任務68億元的98.3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1.38億元,同比增長100.5%;工業性投資6.65億元,同比增長199.19%,其中技改投資6.2億元,同比增長229.6%;房地產開發投資8.8億元,同比下降38.94%。
國內貿易及旅游
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8.6億元,同比增長13.5%,絕對值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37.8億元,同比增長19.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為55.3億元,同比增長13.6%;鄉村為3.3億元,同比增長12.5%。按行業分,批發業為19.8億元,同比增長21.6%;零售業為31.1億元,同比增長16.2%;住宿業為0.6億元,同比下降15.8%;餐飲業為7.1億元,同比下降9.8%。
2014年,全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1億元,比上年增長46.16%。全區共接待游客625.9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6%。全區星級旅游飯店8家,星級飯店客房總數919間。
對外經濟
2014年完成外貿出口514萬美元,同比下降87.2%。
2014年到位資金16.72億元。其中:省外國內到位資金6.8億元。
郵電業務
2014年我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874萬元,同比增長15%。
財政和金融
2014年全區區級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21.4%。地方公共財政支出42.8億元,同比增長77.6%。
2014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00.6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9.79億元,同比增長16.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99.5億元,同比增長11.6%。
居民收入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5元,增長9.5%。其中,工薪性收入15628元,增長2.1%。人均消費支出14738元,下降8.75%,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7.3%,同比下降1.12個百分點。
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222元,增收1062元,增長11.6%。其中,打工的工資性收入6405元,增收2133元,增長50%;農民家庭經營收入2258元,減少1018元,下降31%;農民家庭財產及轉移性收入1559元,減少53元,下降3.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370元,增加2485元。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63%,家庭設備用品消費支出增長65%,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25%,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166%。農村恩格爾系數32%。
科教文衛編輯教育
2014年,成功創建3所市級、1所省級“應急教育示范學?!?,3所市級、1所省級陽光體育活動示范校,3所市級校園文化示范校,2所市級語言文字示范校,2所中國書協蘭亭書法學校,雨城區二中成功創建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蒲姓n題《四川省地震災區新招聘教師培訓模式研究》獲四川省首屆人才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3個省級課題立項。
圍繞提升師德水平和專業素養發展目標,通過開展“樹師德、強師能、優結構、重激勵”四大板塊專項活動,促進教師愛崗敬業,崗位成才。2014年,2名教師被評為“四川省特級教師”,3名教師分別榮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在我區選送參加的省、市各類優質課競賽中,獲省級初中生物教學大賽一等獎1個,二等級1個;省級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隴西學校王艷老師榮獲四川省第八屆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2014年,對全區中小學校的28314名中小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及補助公用經費1740.5萬元,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作業本費,覆蓋農村、城區義務階段。安排貧困生幫扶、學前教育“三兒”資助、普高、中職國家助學金等各類學生資助專項資金702.76萬元,受益學生達6639人。免除高中階段貧困學生學費79.5萬元。社會各界捐贈資金79.42萬元資助全區貧困學生,受益學生573人。繼續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各級財政投入約1141.24萬元,受益學生16335人。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337人,合同金額189.26萬。
科技
2014年,全區現已有雅安茶廠、吉祥茶業、益諾仕、弘利展4家企業分別與科研院所、高校組建了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泛華電器、弘利展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區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5家,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品達到6個。
新申報省級知識產權示范試點企業4家,新增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3家,新增市級知識產權試點企業4家。組織區屬各類企業申請國家專利61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70件;專利授權40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8件;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34項,交易額達3385萬元。
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專家實施區級農業科技攻關項目10余項,舉辦培訓會10余場次,組織實施培訓村民1400余人次,進村入戶現場解決群眾發展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0余項,培育科技示范戶21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文化
2014年,雨城電視臺聚焦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制作《重建之路-雨城區災后重建一周年》、《春天的雨城》、《崛起》等專題5部,災后重建宣傳片15部、標語167條。在《雨城播報》中開設“提振精氣神 聚力抓重建”板塊,展現農戶聚居點建設、過渡安置成效和亮點,關注聯村幫戶、重建故事、對口援建相關工作,反映各級黨員干部、群眾感恩奮進、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推出《再查短板促重建 好事辦好建家園》特別報道,關注一年來雨城災后重建工作開展進程,側重雨城旅游產業恢復、災后重建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出《科學重建 民生優先》系列報道。
推陳出新,深入打造雨城特色文化品牌。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舉辦雨城迎新廟會、雨城區端午節民俗活動暨“秋山源”杯端午詩會,并在春節前夕開展了雨城春晚海選等大型群眾文藝演出。在上里開展年豬節系列文化活動。創新策劃了廟圷廟戲節系列活動和災后重建安置點節慶活動。
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斗爭。堅決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嚴厲打擊侵權盜版和傳播淫穢色情活動,嚴肅整治文化市場和新聞出版行業秩序,嚴格規范市場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相繼開展了清理整治涉藏非法出版物專項行動和打擊假媒體、假媒體機構和假記者專項行動,共查繳收繳非法出版物1083件。
衛生
據報表統計,全區2014年出生 338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2.1%;出生人口性別比103.92;人口自然增長率3.86‰;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完成413對,目標人群覆蓋率114%;具有執法許可證的計生干部比例96%;災后重建4月20日前開工率100%;災后重建項目年底完工率可達80%;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到位率23.9%;計生獎扶政策“三項”制度和手術并發癥生活補助兌現率100%;完成計生“三結合”新增(戶)220戶。
2014年,加快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科學發展。推行陽光成本管理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圍繞“三升三降”,開展了公立醫院“曬指標”活動;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優化服務模式和服務流程,優質護理服務率保持在90%以上。大力推進城市青年醫師下基層工作。全面啟動全區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在全區醫療機構全面啟動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工作,綜合運用醫療、醫保、價格等手段引導患者在基層就醫,加快形成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在全區開展全科醫生與居民簽約服務試點工作,啟動社區(鄉村) 醫生與居民簽約服務工作,今年社區(鄉村)醫生與居民實際簽約服務數為17824人,完成率達94.7%。
體育
2014年,精心組織群眾體育活動。區代表隊參加全省第三屆氣排球比賽,榮獲第八名。舉辦第七屆龍獅燈表演活動、周末“體彩杯”籃球比賽。組隊參加元旦環城賽跑、全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雨城區隊員參加省第十二屆運動會榮獲3金、6銀、5銅的佳績。
人口和社會保障編輯人口
截止2014年底,全區常住人口36.0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21.11萬人,城鎮化率達58.5%,農村人口14.98萬人。
社會保障
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746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34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495人;全區“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消除;城鎮登記失業率3.89%,低于控制目標0.11個點位;創業培訓316人;品牌培訓120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393人;勞務輸出8.2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26億元;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7個;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17人。
按時保量支付基本養老保險金303953人次、40952萬元;支付城鄉居保養老金27436 人次、1055萬元;失業保險金4916人次、395萬元,代繳醫療保險4484人次、96萬元;支付工傷保險待遇74人、222萬元;支付生育保險待遇160人、175萬元萬元;新農合補償429903人次、6571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費用支出12633萬元,城鎮居民醫療費支出7182萬元,撥付企業離休人員醫療費58人次、125萬元,撥付機關離休人員醫療費117人次、262萬元;社會化服務工作完成企業退休職工、失地農民、個體參保24942人次,發放養老金40952萬元,社會化發放達100%,發放托管人員生活費15.67萬元;對25220名享受養老待遇人員調整待遇,補發養老金375.92萬元;辦理209名離退休人員死亡善后處理,發放喪葬費及一次性撫恤金共計1061萬元;待遇領取驗證24942人,驗證率達99.58%。
雅安市雨城區墓闕及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頤闕及高君頌碑、雙節孝牌坊、白馬泉及石刻等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觀音閣、金鳳寺大雄殿、韓家大院、紅軍石刻標語、雅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永興寺、碧峰寺、周公廟及石刻、千佛巖摩崖造像、二仙橋、陳氏家譜石坊、節孝總坊及大觀音亭,西康省東界石刻、明德中學舊址、張廷儒墓石刻等15處。其他文物還有定慧寺、接待院石雕群像、景賢堂。歷史紀念地有雅安烈士陵園,是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的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人文景觀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雨城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上里鎮以及望魚鎮。雨城區境內的名勝、公園、景區景點還有龜都府、金鳳寺、白馬泉公園、周公山森林公園、張家山公園、黃龍湖、雨城湖、音樂廣場、天河風景區、后經(九龍)景區、蒙頂后鹽景區、音樂石梯、鳳鳴白鶴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