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位于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商丘市區東部,西鄰商丘新區,是全市距離商丘中心城區最近的縣。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橫穿東西,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105國道、豫203省道縱貫南北。
虞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虞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湯滅夏后在虞城建立商朝,初都南亳。公元前21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號“有虞”,后稱虞國。秦設虞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
虞城自古人才輩出,是釀酒鼻祖杜康造酒發祥地、倉頡造字之地、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家鄉,歷代諸多名人如司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適、蘇軾等都曾來此游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現存有倉頡墓、商均墓、伊尹墓、木蘭祠等名勝古跡。歷史沿革
編輯
虞城,為虞舜子商均封地,迄今已有4000余年歷史。公元前2
虞城黃河故道1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稱有虞氏,后稱虞國。周時,虞屬東周,后屬魏地;秦設虞縣,屬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
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唐分全國為15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后梁時屬輝州。后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沒于黃水,縣廢。元憲宗二年(1252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屬開封道,1937-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1945年日本投降后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并,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改稱商丘地區),1997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虞城為古虞國地,因虞國而得名。夏禹封商均于此,號“有虞”,后
虞城縣花木蘭文化公園稱虞國。秦置虞縣。北魏改置蕭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復置虞城縣。1954年谷熟縣并入(1951年7月設立縣級谷熟辦事處,1952年8月改為谷熟縣)。
1996年,虞城縣面積1558平方千米,人口101.9萬人。轄8個鎮、23個鄉:城關鎮、賈寨鎮、界溝鎮、張集鎮、谷熟鎮、利民鎮、大楊集鎮、杜集鎮、鎮里堌鄉、八里堂鄉、三莊鄉、大侯鄉、小侯鄉、古王集鄉、田廟鄉、李老家鄉、芒種橋鄉、喬集鄉、劉集鄉、劉店鄉、利民鄉、沙集鄉、店集鄉、鄭集鄉、城郊鄉、聞集鄉、站集鄉、營盤鄉、營廓鄉、黃冢鄉、稍崗鄉??h政府駐城關鎮。
2005年,虞城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營盤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大侯鄉管轄,大侯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三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稍崗鄉管轄,稍崗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八里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賈寨鎮管轄,賈寨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小侯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劉店鄉管轄,劉店鄉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虞城縣轄9個鎮、17個鄉:城關鎮、張集鎮、界溝鎮、賈寨鎮、谷熟鎮、利民鎮、大楊集鎮、杜集鎮、營廓鎮;沙集鄉、店集鄉、田廟鄉、鄭集鄉、劉集鄉、站集鄉、古王集鄉、李老家鄉、鎮里堌鄉、稍崗鄉、城郊鄉、聞集鄉、喬集鄉、黃冢鄉、芒種橋鄉、劉店鄉、大侯鄉。
2010年,站集鄉撤鄉設鎮。調整后,全縣轄10個鎮、16個鄉:城關鎮、
虞城縣界溝鎮、營郭鎮、杜集鎮、谷熟鎮、大楊集鎮、賈寨鎮、利民鎮、張集鎮、站集鎮、黃冢鄉、沙集鄉、店集鄉、聞集鄉、芒種橋鄉、劉店鄉、大候鄉、城郊鄉、鄭集鄉、李老家鄉、稍崗鄉、鎮里固鄉、古王集鄉、劉集鄉、喬集鄉、田廟鄉。
截至2013年底,虞城縣轄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及19個鎮、4個鄉。
虞城縣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15.98平方公里,2013年底,建成區8.1平方公里。該區位于商丘市虞城縣城南部,北起木蘭大道、南至南環路、東至203省道、西至與商丘新區交界處。集聚區劃分為五金電子區、紡織服裝區、科迪食品工業園、倉儲物流區、綜合服務區、配套生活區等六大片區。重點發展五金電子、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虞城縣,隸屬于河南省商丘市,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虞城地圖位于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h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558平方公里,周邊與4縣1區相鄰。西靠睢陽區和梁園區,北鄰山東單縣,東接夏邑,南連安微亳州。
地質地貌
虞城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部,位于華北平原南部,舊有“三崗,十八固,二澤”,“一故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間,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于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積物覆蓋。
氣候特點
河南省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無霜期216天。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于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和雨量變化顯著,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溫潤,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風速3.1m/s,年均氣溫為14.1℃,年均降水量726.5mm。1988年虞城縣氣象局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優秀縣局。2002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同年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十佳”縣局。
經濟發展
編輯
綜述
2013年,虞城縣生產總值182.9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居全市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5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居全市第4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9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居全市第1位。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6億元,增長32%,居全市第3位。
第一產業
虞城縣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向名優產品規?;?、商品生產基地化、科技服務網絡化、社會服務系列化、農村經濟現代化方向發展。
虞城地處黃淮平原小麥產區腹地,小麥原料充足。為把面粉企業做大做強,采取政策扶植支持,縣委、縣政府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良好環境
虞城生態農業,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務高地”和“誠信陣地”;搞好導航引路,政府抓好政策落實和服務。 面粉企業20多家;其中新旺面粉有限公司,興旺食品有限公司,群友食品有限公司,廣納利面粉有限公司,春發食品有限公司,東豐面粉有限公司,鑫豐面粉有限公司,華裕面粉有限公司日產量超過200噸以上,是國內較大的面粉加工企業,打造集面粉生產、加工、銷售及食品生產一條龍 ,年生產加工能力10億公斤,年銷售額20多億元。產品六大系列,30多個品種,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并打入韓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國際市場。
農業產業化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開創了新天地,已形成"三線""八園""十基地"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虞城縣是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優質無籽西瓜基地、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面粉加工基地。全縣糧食面積110萬畝,年產糧食6億公斤。棉花面積30萬畝,年產優質棉45.5萬擔。果園面積30余萬畝,年產優質果2億公斤。在中國1999昆明世博會中,"虞國花木蘭牌"紅富士蘋果獲得蘋果類大獎,"虞國花木蘭牌"酥梨獲得銅獎。蔬菜面積26萬畝,年產蔬菜1.2億公斤。蘆薈、山藥、煙草、西瓜、大蔥等已形成規模。森林覆蓋率21%,被評為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縣。養殖專業戶1萬多戶,肉、禽蛋、奶產量分別為9萬噸、1.8萬噸、0.8萬噸。為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品位,虞城還強力實施無公害農業、有機農業和標準化生產,成為"河南省首家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示范基地縣"?,F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1家,市級5家,縣級16家。全縣已形成了一路一景、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產業群,集種植、觀光于一體的高效農業格局已經形成。
第二產業
虞城縣已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500多家,其中科迪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5萬噸罐頭、5萬噸方便面、5萬噸速凍食品、10萬噸鮮奶發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
虞城鋼卷尺縣里以此為龍頭,實施奶業工程,現已有優質高產奶牛 6000多頭。商丘市木蘭棉紡織有限公司、虞城縣雙洋食品,等一批企業集團迅速發展壯大,其中有8家企業成為創匯企業,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虞城縣是全國最大的腸衣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西歐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羊腸衣生產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鋼卷尺生產基地之一,固定資產千萬元以上的3家,固定組裝戶300多戶,年產鋼卷尺 1.5億個,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俄羅斯、韓國、緬甸、瑞士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豬毛加工業已成規模,從事豬毛加工業人數達2萬多人。還有張集鎮豫騰獸藥廠、界溝鎮的篩板加工、杜集鎮的鐵業加工等,在全國都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還涌現出了30多個各具特色的專業村。賈寨豆腐干、界溝粉皮、劉店粉條等一批名優土特產采取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加工而成,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海內外。
外經方面,“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出國經商和務工人數逐年增加。虞城縣擁有因私護照幾千人,僅擁有利比亞護照的人員就達100余人。2010年虞城縣被確定為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構筑完善并暢通了農村流通渠道,有效解決了農民買難賣難問題。鄉村農家店遍地開花,五年累計改造建設農家店524家,覆蓋全縣80%以上行政村。家電下鄉2010年銷售量15萬臺(件),是2008年家電下鄉啟動開展當年的11倍。利用信息化促進農產品銷售, 2010年網上銷售額近8億元,是2006年啟動開展網上對接會當年的37倍。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億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長17.3%。
交通
編輯
虞城區位優越,十縣通衢,投資環境優良。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商亳高速公路、 105國道、豫203公路縱貫南北??h內有4個火車站,即隴海鐵路在虞城縣建有虞城、李新集兩個火車站,京九鐵路在虞城縣境內建有木蘭、伊尹兩個火車站。西距商丘僅20公里、鄭州220公里,東距徐州120 公里,北到北京700公里,南到深圳1400公里,東南到南京4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國道、省道以上干線公路200多公里,縣、鄉村公路1100多公里,已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
依托商丘大交通優勢,虞城縣擁有或毗鄰眾多交通要道。
京九鐵路(北京—九龍)
隴海鐵路(蘭州—連云港)
105國道(G105北京—珠海)
310國道(G310連云港—天水)
連霍高速(連云港—霍爾果斯)
濟廣高速(濟南—廣州)
新商高速(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商丘軍民合用機場)
濟祁高速(濟寧—祁門)
永登高速(永城—登封)
文化
編輯
“木蘭文化”的影響力在于其深邃的“木蘭精神”。
上世紀90年代初,虞城就率先開始嘗試挖掘和開發木蘭文化,宣傳木蘭精神,打響文化品牌,并在文化保護和弘揚中探求“文化興縣”之路。2007年,虞城被中國民協正式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并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木蘭祠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2008年6月,“木蘭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虞城積極把特色文化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使過去的國家級貧困縣成為“中國鋼卷尺城”、“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最佳投資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蘋果生產20強縣”,全國糧食先進縣,河南省“軟環境治理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對外開放重點縣”、“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縣”。
木蘭文化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生機勃發。民間手工藝剪紙、刻瓷、根雕、貝雕等是虞城傳統的文化產品,工藝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經營模式,產品銷路窄,市場競爭力不強。隨著木蘭文化的推廣,以木蘭形象和木蘭故事為內容的相關文化產品也一舉走俏,成為虞城文化產業中的新秀。同時,虞城縣成立了木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木蘭文化的傳播、宣傳、經營融為一體,形成產業鏈。木蘭祠景區、木蘭故居、木蘭紀念館、木蘭文化公園等一系列文化、旅游產業項目,使木蘭文化逐步做大做強。
“木蘭”已成為虞城人民的精神支柱,深入到了百萬群眾的心中。木蘭文化產生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已成為虞城縣經濟、政治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力量。[旅游
編輯
虞城縣燦爛的文化為虞城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
木蘭祠諸多歷史名人如司馬相如、高適、李白、蘇軾等都曾來虞城游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在這里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現存黃河故道長堤在境內綿延近百里,春天鳥語花香,秋季碩果累累,地上果木蔥郁,水中蓮魚肥碩,更有田廟萬畝梨花開似雪,張集萬畝果園紅似火,整個原野一片欣欣向榮的人景象。
木蘭祠
木蘭祠位于虞城縣城南 35 公里營廓鎮大周莊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該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蘭祠曾占地萬余平方米,有大門、大殿、獻殿、后樓和配房等。大殿內有英姿颯爽的花木蘭戎裝立像和記載花木蘭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凱旋而歸的雕塑和組畫。
倉頡墓
倉頡墓位于虞城縣王集鎮堌堆坡村,當今的倉頡小學也是在其遺址上建造,倉頡墓始建于漢代?,F存有康熙九年重修大殿一座,為三門出廈,明柱木雕裝飾,座梁嵌檁,八磚扣頂。遠遠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棵千年古柏,至今任然生機盎然,郁郁蔥蔥。殿內塑有倉頡高大坐像,孔子拜坐身前。明柱上書“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師”,殿兩端各設配房,大殿后面是為高五米周長約八十米的墓,墓前有一石碑曰:古倉頡墓。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均墓
商均墓位于虞城縣利民鎮西南商均墓村后。
伊尹墓即今虞城縣城北12.5公里的利民鎮楊莊村西南,墓冢殘高4米,周長110米,面積960平方米。墓周古木參天,并有守林人看護。墓前原有祠宇,后廢。對此,《漢書》、《括地志》及《虞城縣志》均有相關記載。商均墓據《虞城縣志》云:“舜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三里許……舊有祠宇一所,后廢。”
伊尹墓
伊尹墓位于虞城縣谷熟鎮南三公里處,即虞城縣店集鄉魏堌堆村。前建祠堂,后為墓園,距祠堂門前南100米建有花戲樓,祠堂面向南,花戲樓面向北。墓冢高3米、周長50米,周圍一片古柏環繞。古柏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最大的直徑3米多。這些古柏傳聞是唐朝開國大將軍程咬金為紀念魏征所誤植。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村都有古會,逢古會之日,臨近的商丘,安徽、山東、江蘇的鄉民紛紛來踏墓拜祭。
名人
編輯
少康
據《左傳》、《竹書紀年》記載,夏朝帝王相被叛臣有窮國后羿殺害,懷有身孕的王后情急之下從宮墻狗洞中鉆出逃到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這件事被寒浞知道后派人追殺,少康逃到有虞氏(虞城縣利民鎮),虞國國王虞思讓他做了虞國管理膳食的庖正,少康在有虞發明秫酒,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詩句。不久虞思又賜他軍隊、田地,并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少康聯絡夏朝舊部,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最終推翻了殘暴的寒浞父子統治,恢復了滅亡近半個世紀的夏王朝統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少康中興。”少康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像哈姆雷特一樣的人,結果卻很美好。
花木蘭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
虞城縣花木蘭雕像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影響深遠到全世界?;咎m受中國人尊敬,其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王堯臣
王堯臣(1002—1058)北宋名臣、文臣,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狀元。王堯臣以文學進,典內外制十余年,其為文文辭溫麗,有《崇文總目》三十卷。工詩詞,擅書,以文學名。仁宗時期著名詩人、詞人、文學家、書法家。累官至參知政事。卒,追贈尚書左仆射,謚文安。元豐三年(1080),王堯臣被加贈太師,中書令,改謚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