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會區隸屬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東以朝陽路、燕山路、蚌西路與蚌山區為界,西、北以淮河分別與懷遠縣、淮上區相連,南與鳳陽縣、淮南市接壤??偯娣e313平方千米??側丝?/span>34萬人。 截至2014年12月,禹會區轄9個城市社區。另轄長青鄉、馬城鎮兩個鄉鎮、涂山風景區,共39個行政村。 2013年,禹會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3.5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4%。 禹會區擁有淮河閘4A級水利風景區、天河、涂山、張公山、黑虎山等自然景觀和禹墟、禹王宮、釣魚臺等歷史文化遺跡。行政區劃編輯
禹會區位置截至2014年12月,禹會區轄朝陽、秀水、迎淮、張公山、金域、大慶、錦繡、釣魚臺、喜迎門9個城市社區。另轄長青鄉、馬城鎮兩個鄉鎮、涂山風景區,共39個行政村。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禹會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7′-117°23′,北緯32°54′-32°57′。東以朝陽路、燕山路、蚌西路與蚌山區為界,西、北以淮河分別與懷遠縣、淮上區相連,南與鳳陽縣、淮南市接壤??偯娣e220平方千米。
地貌
禹會區屬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于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境內以平原為主;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臺地3種。
氣候
禹會區禹會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與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的過渡帶,兼有兩個氣候帶的特點。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氣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之降水集中,常有旱、澇氣候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
春季,禹會區上空北方冷高壓勢力逐漸衰退,南方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不斷增強,氣溫回升迅速,雨水趨多。因冷暖氣流交互頻繁,陰晴不定,氣溫多變,常有寒潮、晚霜凍、大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夏季,經常受到東南海洋暖濕氣流影響,多偏南風,降水集中,暴雨中常伴有雷電。汛期,淮河及境內諸河湖水位陡漲,易造成洪澇災害。入伏后,日照足,地面蒸發量大,時有伏旱出現。
秋季,上空北方冷高壓逐漸增強,降溫迅速,日溫差大,雨水減少,多為秋高氣爽天氣。但異常年份也出現夾秋旱,或出現陰雨連綿天氣,形成漬澇。
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多偏北風,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常出現冬旱。有些年份遭寒潮南侵,氣溫急驟下降,又造成雨雪災害天氣。交通編輯
禹會區禹會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東海大道、涂山環步道、206國道等多條交通道路,301、302路公交線路通過其中;北有千里淮河第一港;合徐、界阜埠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朝陽路淮河公路,大慶路淮河公路橋穿境而過;京滬高鐵、京臺高鐵縱橫交錯;毗鄰蚌埠客運西站、新港碼頭、蚌埠機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