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區,2014年9月撤縣設區 ,位于廣東省西部,云浮市中部,西江中游南岸,介于東經111°43′26″~112°10′17″,北緯22°34′26″~23°08′01″之間。東與云浮市云城區相連,南與新興縣、陽春市毗鄰,西與羅定市、郁南縣接壤,北臨西江與德慶縣隔江相望。 2014年9月,云安區下轄7個鎮,總面積1172.4平方公里,總人口33.15萬人。 云安區是廣東省首個循環經濟試點縣和廣東省三大水泥生產基地之一, 也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
建制沿革編輯周代,云安境域為百越(粵)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年),秦統一嶺南后,云安境域屬南???,秦末漢初為南越國地。
云安六都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漢武帝滅南越國,開郡置縣,云安境域屬端溪縣(縣治在德慶)。東晉永和七年(351 年),云安境域北部屬晉康郡,南部屬新寧郡。南朝宋元嘉年間(424 ~ 453 年),置安遂縣(縣治在連灘),云安境域屬安遂縣。梁武帝普通四年(523 年),云安境域南部屬新興縣,西部屬開陽縣,西北部屬安遂縣。隋大業三年(607 年),云安境域西部屬瀧水縣(今羅定市),西北部屬安遂縣,東南部屬新興縣,南部屬銅陵縣。唐武德四年(621 年),云安境域西南部設富林縣,西部屬瀧水縣,西北部屬安遂縣。開元十八年(730 年)復置勤州,州治設在富林縣。唐天寶元年(742 年)改勤州為云浮郡,郡治設在富林縣。唐至德二年(757 年)改安遂縣為晉康縣,云安境域西北部屬其轄。宋開寶五年(972 年),晉康縣并入端溪縣。云安境域西部屬瀧水縣,北部屬端溪縣,東南部屬新興縣,西南部屬陽春縣。元朝沿襲宋制。明洪武九年(1376 年),云安境域西北部屬德慶州晉康鄉,西部仍屬瀧水縣。萬歷五年(1577 年)劃德慶州的晉康鄉和高要縣的楊柳、都騎、思勞、思辦四都及新興縣的芙蓉一、二圖連瀧水縣所屬南鄉、富林二所地設立東安縣,縣境屬東安縣。清朝沿襲明制。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東安縣改名為云浮縣,云安境域屬云浮縣,隸屬粵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屬廣東省西區綏靖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0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月27日云浮縣解放,隸屬西江專區。1957 年11 月,云浮縣與新興縣合并稱新云縣,1959年4月改稱新興縣,縣境為其所轄。
云安六都1961年4月1日,恢復云浮縣建制。1992 年9 月3 日,撤銷云浮縣建制,設立云浮市(縣級),縣境屬云浮市。1994 年4 月5 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云浮市,原縣級云浮市轄區改設云城區,縣境屬云城區。1996 年1 月9 日,國務院批準,云城區分設云安縣,轄原云城區的六都、高村、白石、鎮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石城9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六都鎮。 2013年9月云浮市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市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議云浮市調整部分縣(區)行政區劃方案的議案》,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調整部分縣(區)行政區劃的決議草案。2014年9月29日,廣東省政府向云浮市轉發國務院關于同意廣東省調整云浮市部分行政區劃批復的通知(粵府函[2014]209號),撤銷云安縣設立云安區。 2014年11月7日,云浮市云安區舉行成立暨銜牌揭幕儀式。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6年1月,云安縣下轄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托洞鎮、茶洞鎮、南盛鎮、石鎮等9個鎮,縣人民政府駐六都鎮。 2000年2月,“石達”石鎮更名為前鋒鎮。2003年8月13日經廣東省民政廳批準,將原茶洞鎮與托洞鎮合并,設立石城鎮。
區劃詳情
2014年,前鋒鎮、南盛鎮由云安劃至云城區,都楊鎮由云城區劃至云安區。 云安區下轄六都鎮、高村鎮、白石鎮、鎮安鎮、富林鎮、石城鎮、都楊鎮等7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六都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1992年云安縣境戶籍人口有263717人,其中六都鎮41958人;高村鎮28959人;白石鎮26242人;鎮安鎮
云安六都35681人;富林鎮40662人;托洞鎮26343人;茶洞鎮11553人;南盛鎮28861人; 石鎮23458人。2000年底云安縣戶籍人口有302952 人,比1992年凈增長39235人,平均每年增加4904人,平均每年遞增1.22%,低于全省(平均遞增1.73%)的增長水平。 2008年末云安縣常住人口27.82萬人,比2007年增加1849人。年末云安戶籍總人口317817人,比2007年增加6452人。在云安戶籍人口中,非農業人口72267人,比2007年減少1642人;農業人口245550人,比2007年增加8094人。人口出生率10.69‰;死亡率5.66‰;自然增長率5.03‰;云安政策生育率達95.06%。 2011年末,云安縣總人口32.63萬人。 2014年9月,新成立的云安區戶籍人口有33萬人。
民族
東安縣建立之前,縣境是瑤族、壯族人的聚居地。明萬歷初年,朝廷對瑤民連年征剿,瑤族人多遷徙他方。設東安縣后,縣官召民承田立籍,漢族人陸續遷入縣境,剩下的瑤人散居在22 個垌。至清道光初年,瑤人已基本漢化。建國后,境內的少數民族人口沒有形成聚居點。2000年11 月1 日, 漢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99.73%。少數民族有695 人,其中男337人,女358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0.27%, 其中蒙古族101人,其中男21人,女80 人;回族9 人,其中男2人,女7人;藏族28人,其中男9人,女19 人;維吾爾族7 人, 其中男1 人,女6 人;苗族62人,其中男26人,女36人;彝族27人, 其中男7人, 女20人;壯族264人, 其中男139人,女125 人;布依族6人,其中男1人,女5人;朝鮮族14人,其中男7人, 女7人;滿族2 人,女性;侗族96 人,其中男76 人,女20 人;瑤族21人,其中男8 人,女13人;土家族28 人,其中男14人,女14人;黎族3人,其中男2人,女1人;畬族1人,男性;土族1人,女性;仫佬族8人,其中男6 人,女2人;仡佬族17 人,全部男性??h內少數民族人口以散居形式分布全縣各鎮。其中六都242人、高村25 人、白石29人、鎮安175人、富林84人、托洞(含茶洞)88人、南盛13人、前鋒39人。散居的少數民族人口來源分兩方面:一是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人才交流和工作調動從96 外地遷入,這類人員占全縣少數民族總人口的小部分。二是外省女性婚嫁遷入,這類人員占全縣少數民族的大部分,尤以廣西婦女婚嫁遷入的最多。她們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嫁到較邊遠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濟收入一般,僅能夠維持溫飽。
交通編輯經過云安邊境的西江航道上溯梧州、貴港,下航穗、港、澳,境內的云浮新港是廣東內河第一大港,屬國家二類口岸,建設有2000噸級碼頭泊位7個,最大靠泊能力5000噸,年吞吐量1000萬噸。324國道、廣梧高速公路、南廣高速鐵路橫貫云安境內。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云安地處粵西、西江中游南岸,位于云浮市中部,東與云城區相連,南與新興縣、陽春市毗鄰,西與羅定市、郁南縣接壤,北臨西江與德慶縣隔江相望,是溝通沿海與內地、連接珠江三角洲與大西南的交通要沖。陸路距云浮市區18公里,距廣州148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距梧州60海里。 全區域面積118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云安區地形東、西、南高,北低,93%為丘陵地帶,7%為平原地。云霧山呈西北往東南走向;大紺山呈東北往西南走向,山脈南面為云城區,北面為云安縣。云霧山和大紺山,海拔高度分別為1140米、1086米。
氣候
云安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1.5℃,最高達36℃,最低6℃。年均降雨量1610毫米。
水文
云安區境內河流主要有白石河、高村河。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08年,云安區有耕地面積14.66萬畝,25度以下可供開發的緩坡地面積10.3萬畝。林地面積1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7.9%。
礦產資源
2008年,云安區主要礦藏有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巖、鐵、鎢、錫、鋁、鉛、砷等50多種。
水資源
云安區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89億立方米,2008年,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萬千瓦,可開發2.16萬千瓦,已開發1.7萬千瓦。共有水庫26座,其中中型2座,小型24座,可控制集雨面積164.7平方公里。
經濟編輯綜合
2008年云安實現生產總值346483萬元,比2007年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523萬元,比2007年
云安六都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165204萬元,比2007年增長13.3%;第三產業增加值75756萬元,比2007年增長10.5%。人均生產總值12495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2007年增長9.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云安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30.4%、47.7%、21.9%。2008年末云安從業人員150310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110675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9084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20551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6人,2008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數442人,登記失業率2.95%。 2008年,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794萬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0.7%,比2007年同期增收2661萬元,增長18.8%,其中:稅收收入10286萬元,比2007年增長18.4%;非稅收入6508萬元,比2007年增長19.6%。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7425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支6750萬元,增長16.6%。2008年云安稅收入庫共24016.5萬元,比2007年增長12.9%。其中:地稅稅收入庫10111.5萬元,比2007年增長9.6%;國稅稅收入庫13905萬元,比2007年增長15.4%。2008年云安金融系統各項存款余額158371萬元,比年初增長1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31353萬元,比年初增長12.4%。各項貸款余額78350萬元,比年初增長7.9%。2008年云安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464萬元,比2007年增長18.0%。
第一產業
2008年云安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71萬畝,比2007年增加3.13萬畝,增長8.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31
云安六都萬畝,比2007年增長14.8%,其中稻谷種植面積15.33萬畝,比2007年增長6.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9.22萬畝,比2007年增長6.4%,其中油料種植面積4.32萬畝,比2007年增長1.2%;其他作物6.19萬畝,比2007年增長44.7%,其中蔬菜種植面積4.46萬畝,比2007年增長86.3%。2008年末水果種植面積27.87萬畝,比2007年增加3.09萬畝,增長12.5%。桑葉種植面積3.33萬畝。2008年云安全年糧食產量9.29萬噸,比2007年增長6.0%。稻谷產量6.88萬噸,比2007年增長17.6%。油料產量0.59萬噸,比2007年下降20.3%。蔬菜產量4.92萬噸,比2007年增長53.0%。水果產量15.12萬噸,比2007年增長23.1%,其中柑、桔、橙產量共13.24萬噸,比2007年增長30.9%。桑葉產量3.4萬噸,比2007年增長7.7%。2008年云安全年肉類總產量15105噸,比2007年增長1.4%。其中豬肉產量7609噸,比2007年增長3.9%;家禽肉產量6051噸,增長3.8%。禽蛋產量258噸,下降55.8%。蠶繭產量4314噸,增長23.1%。全年淡水產品產量8818噸,增長31.9%。2008年云安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81398千瓦,比2007年增長4.2%。農用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算)12655噸,增長20.4%。有效灌溉面積49869畝。全年農村用電量達21983.72萬度,增長7.3%。 2007年,云安共有縣級農業龍頭企業26家,比2007年新增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含培育對象1家),比2007年新增2家;農業產業化基地面積50.42萬畝,比2007年增加2.2萬畝。南盛柑桔、白石西瓜、托洞腐竹、鎮安蠶桑等“特色”農業穩步發展,柑桔、西瓜、蠶桑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4.8萬畝、1.5萬畝、4.36萬畝。南盛鎮是廣東省柑桔生產專業鎮,鎮安鎮是廣東省“一鄉一品”(蠶桑)項目基地和云浮市優勢農產品示范基地。云浮市柑桔生產流通加工協會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省級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單位。
第二產業
云安開拓了云浮發展石料建材的先河,石材加工企業主要以國道324線沿線的石城鎮、鎮安鎮和白石鎮為主,共有850多間企業。初步形成了石城鎮 “白石(大理石)一條街”、“石材家具(云石、豬肝紅、木紋黃)一條街”和白石鎮“家私薄片(花崗巖聚脂)工業區”、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金瑞石材交易市場等專業石材加工、銷售市場,到2007年底,云安天然石板材、人造大理石板材年產能力達到800多萬平方米。 云安石灰巖儲量20億噸左右,具有儲量大、出露地表、易開采和品質優良等特點,氧化鈣含量一般都在50%以上,多為Ⅰ級品,是生產水泥的上乘材料,礦點分布較廣。云安加快中材亨達、天山以及廣東亨達利等水泥企業的發展,鼓勵它們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市場化方式,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延長產業鏈,力爭到2010年,使云安境內的水泥年生產規模達到1500萬噸以上,成為粵西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形成水泥產業集聚??h城六都鎮是廣東省水泥生產專業鎮。 云安靠近硫鐵礦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第一的云浮硫鐵礦,利于發展硫酸、鈦白粉等下游化工產業。有云浮硫鐵礦集團公司40萬噸硫酸二期擴建項目、惠沄鈦白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金紅石型鈦白粉和20萬噸硫酸項目、黃灣工業園20萬噸硫酸項目。 2008年云安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57049萬元,比2007年增長1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216萬
云安六都元,比2007年增長15.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2103萬元,比2007年下降17.8%;集體企業增加值3972萬元,比2007年增長27.8%;股份制企業增加值65655萬元,增長12.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69635.7萬元,比2007年增長21.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比2007年下降6.7%。全年完成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4790.3萬元,比2007年增長10.6%;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143425.8萬元,比2007年增長15.3%。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2.8%,實現利潤總額49631萬元。2008年云安全年發電量34658萬千瓦時,比2007年下降19.2%;水泥336.6萬噸,比2007年下降7.0%;水泥熟料505.7萬噸,比2007年下降0.7%;鈦白粉20267噸,比2007年增長22.7%;硫酸(折100%)25.3萬噸,增長86.7%;松香3.6萬噸,增長24.0%;陶質磚210.7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3.6%;人造石板材21.37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323.6%;花崗巖板材946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12.0%;大理石板材135萬平方米,比2007年增長9.85%。2008年云安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1個。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35.5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5萬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業產值3460萬元,比2007年下降11.7%。
第三產業
2008年云安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050萬元,比2007年增長19.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縣以上實現零售額13316萬元,比2007年增長3.1%;縣以下實現零售額45734萬元,比2007年增長25.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49733萬元,比2007年增長18.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317萬元,比2007年增長23.3%。2008年云安全年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65287萬元,比2007年增長7.3%,其中批發額15554萬元,比2007年下降16.9%。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12741萬元,比2007年下降40.0%。 2008年云安全年進出口總額801.18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46.3%。其中出口額601.34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52.9%;進口額199.84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6.7%。
分貿易方式看,2008年云安縣全年一般貿易出口540.5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48.3%;加工貿易出口60.84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73.8%。分經營主體看,國有企業出口42.24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95.5%;外商投資企
云安業出口450.31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44.6%;其他企業出口108.79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478.7。分出口商品看,石材及制品出口515.4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7.0%;建筑材料出口51.97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13.1%;塑料花出口21.6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7.3%;牛皮及制品出口0.17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99.9%;其他出口12.2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97.5%。2008年云安全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7宗,合同外資額3320.38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1004.9%;實際利用外資1192.3萬美元,比2007年下降23.4%。 2008年云安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981萬元,比2007年增長26.6%。2008年云安營運載貨汽車擁有量1068輛,全年完成貨運量853.8萬噸,比2007年增長9.0%,貨運周轉量
云安富林鎮63873.66萬噸公里,比2007年增長20.0%;云安營運載客汽車擁有量46輛,全年旅客運輸量137.6萬人,比2007年增長7.2%,完成客運周轉量15659.46萬人公里,比2007年增長9.0%。2008年云安全年完成郵電通信業業務總量(按不變價計)13557.8萬元,比2007年增長35.3%。其中郵政業1161.23萬元,比2007年增長18.3%;電信業12396.6萬元,比2007年增長37.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0416戶,其中農村固定電話33802戶;2008年末住宅電話用戶36954戶,其中農村用戶32935戶;城鄉固定電話普及率12.9部/百人。2008年末移動電話用戶90800戶。年末互聯網用戶5288戶。2008年云安全年組團旅游總人數758人次,其中組團省外游372人次,組團省內游386人次。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08年末云安共有各類中、小學校138所,在校學生52726人,比2007年減少3905人,下降6.9%。其中:普通中學11所,招生8039人,在校學生21592人,畢業生7048人;小學113所,招生2823人,在校學生26457人,畢業生6922人;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4660人。云安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98.03%,畢業升學率57.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畢業升學率達100%。云安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41人,其中初中956人,高中185人。小學專任教師1385人。
文化
2008年末云安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4萬多冊;設立廣東流動圖書館1個,配置書量1.2萬冊;共建成“農家書屋”22家,其中省級示范點3家。2008年累計送戲下鄉73場,服務群眾3.8萬人次;舉辦大型文化活動13場次,服務群眾2.6萬人次;送電影下鄉223場,服務群眾5.02萬人次。年末云安有線電視用戶3.38萬戶,入戶率41.6%,其中農村用戶3.29萬戶,入戶率45.6%。電視綜合覆蓋人口29萬人,覆蓋率76.1%,其中農村電視綜合覆蓋人口26.5萬人,覆蓋率94.3%。
衛生
2008年末云安共有鎮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2個,床位158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1人,比2007年同期增加31人,其中醫生148人,護士80人;云安共有農村衛生站220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30人;疾控中心、保健所各1個,防疫及保健衛生技術人員22人。2008年云安全年參加無償獻血604人次,獻血量12.1萬毫升。
體育
2008年末云安突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主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貫徹實施《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組織舉辦了第二屆“勝利杯”迎春足球賽;云安縣羽協“中國移動杯”男子羽毛球賽;云安縣領導干部“全球通杯”籃球賽;云安干部職工、廠礦、企業中國象棋賽和男、女子乒乓球賽等。
科技
2008年末云安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共有各類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3715人。其中:事業單位3629人;國有經濟企業86人??h內共有各類科技活動機構12個??萍蓟顒訖C構經費籌集總額567萬元,科技活動機構經費使用總額567萬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1163萬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476萬元。
安全生產
2008年云安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86宗,死亡28人,受傷97人,直接經濟損失32.19萬元。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79宗,死亡20人,受傷96人,經濟損失29.09萬元;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7宗,死亡8人,受傷1人,經濟損失3.1萬元。
環境保護
2008年,云安全年完成更新造林面積350公頃,比2007年增加137公頃,增長64.3%。四旁植樹55萬株,幼
云安六都林撫育面積3670公頃。年末森林覆蓋率達66.9%。2008年,云安擁有環境監測站1個,污水處理廠1座。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118個,其中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9個,環境影響登記表109個,完成驗收項目65個,已投(試)產項目“三同時”執行率100%。云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市下達計劃指標內,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7151.79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9.51%。西江云安段水質優良,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安全標準;西江支流蓬遠河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質標準??h城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5)2類混合區的噪聲標準。云安空氣環境質量良好。
人民生活
2008年,云安農民人均純收入4853元,比2007年增加516元,增長11.9%。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4737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增長17.9%。年末就業人員工資總額20062.9萬元,比2007年增長16.0%,在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8135元,增長12.1%。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面積23970平方米,農村竣工住宅面積172545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08年底止,云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221743人,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9.6%。年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有13170人,擴面1096人。其中參加企業統籌保險的人數有9642人,擴面1018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有9875人,擴面507人;參加工傷保險5896人,擴面509人;參加醫療保險11416人,擴面515人;參加生育保險3411人,擴面321人。全年共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855.7萬元,發放失業保險金12.6萬元。
文化編輯語言
云安白話云安白話,屬粵語的一種,與廣州話大同小異。分布在云安縣各鎮,其中六都鎮只操云安白語。2000 年操云安白話人口21.45 萬人,占云安總人口的70.82%。云安客家話客家話在云安也稱涯話,2000年操客方言人口8.6 萬人,占云安總人口的28.39%,除六都鎮之外,每個鎮都有人操客家話??h內的客家話有兩種,即大話和小話,前者使用人數較多,以富林鎮下坪崗大樹腳村為代表;后者使用人數較少,以白石鎮橫逕村為代表。云安閩南話閩南話在云安分布地方不多,只有富林鎮的寨塘、馬塘兩個行政村。2000年操閩南話人口0.25 萬人,占云安總人口不到1%。
習俗
看風水新中國成立前,縣民信“八字”、信鬼神、信風水者多。平時遇到不順利、不如意的事就去占卦求簽、看相算命定兇吉。民間有算命先生根據出生年、月、日、時測算一個人的命運,俗稱批“八字”。一些人生男育女請算命先生定“八字”、批“年庚”。建造房屋請擇日先生選吉期,殯葬先祖請“地理先生”選擇“風水寶地”,遇疾病請巫婆神棍“辟邪驅鬼”,遇天災人禍請道士“做道場”、抬“菩薩”游鄉,祈天神降福。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科學知識逐步普及,迷信活動大大減少?!拔幕蟾锩逼陂g幾乎絕跡。80年代后,一些地方此類迷信活動有所恢復。打醮新中國成立前,不少村莊習慣“打醮”祭鬼神求安福。他們還成立“醮會”,規定每三年或五年“打醮”一次,每次l至3晝夜。打蘸時,在社壇或村外曠地搭杉棚、豎斑竹、立“山大王”、設醮壇、請道士打齋,做水陸道場。道士揚幡念經,煞有介事舞弄“蹈火炭”、“上刀山”、“打沙”等“法術”,最后頭扎紅巾手執火把的道士由村人領著挨家挨戶至所有房門處撒“火粉”(香粉和松脂粉拌成),謂之“行鄉”,每到一處就抓一撮“火粉”向火把撒去,便立即現出一股藍色火團,即燃即滅,說是可祛邪凈煞。經?;疾〉膵D女也要求道士向其身上撒一把火粉以驅走邪魔。同時,從社壇至村莊的路上沿途放“路燈”(用紙包一撮火粉擰成茨菇狀放在路上點燃而成),每隔幾米放1個,燃起來奇特好看。道士還由群眾簇擁著往河中放紙船和兩條小活魚,稱“放生”。新中國成立后,此舊俗已廢除。富林鎮云利醮會始于明、興于清、盛于民國、衰于“文化大革命”,每十年舉行一次(逢丁見醮),由開壇、巡游、行香、散醮四大部分組成。80年代后醮會恢復,并注入新內容,形成群眾性的文化活動?!耙磺甯鑲鞒?,“兩館開放(陳濟坤紀念館、云峰書院)”,“五晚大戲欣賞”,“一百幅書畫攝影展出”,“一千個雙喜大燈籠裝飾家家戶戶村頭巷尾”,“一千二百多人十里祈福大巡游”,“一萬份二十四版《云利老區》醮會??瘓蠹埌l行”。醮會期間,外出鄉親、外嫁女等全部回村。設盛大“百家宴”,每天開宴60席。搞千人集體朝拜儀式和千人十里祈福大巡游,途經7個村莊,萬人觀看。安龍新中國成立前,鄉民迷信“風水龍脈”,遇天災人禍則認為本村龍氣衰弱,便邀請道士“安龍”。其活動是:購長布1幅,模擬制成一條“蛟龍”,或在祠堂、社壇上用米堆成一條“龍”。然后召集全村人于附近山頂,由道士念咒語耍法術,從山頂順勢而下,“舞龍”到社壇或祠堂中。以為安了“龍”,全村人就平安無恙,丁財兩旺。新中國成立后,此俗已廢。廟會縣內一些地方有辦廟會的習俗。有的于每年(農歷)的同一日舉行,有的每相隔數年舉行一次。每當廟會日,當地百姓家家打米糍、包粽,設宴招待賓客,到寺廟參拜受供奉的神靈。有的地方還抬著寺廟供奉的神像巡游各村,曰“菩薩出游”,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富林鎮馬塘廟會三年舉辦一次。村民深信關公(廟內供養的菩薩)巡游能驅邪逐鬼、降福賜瑞、保境安民,來年更加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所以民間信眾都以踴躍參與和主動捐資為榮。馬塘廟會由“開壇、出游、燒炮、散壇”內容組成,以“菩薩出游”活動為中心。菩薩出游從農歷五月初九晚上十二點鐘(子時)準時出發巡游,風雨不改,至第二天晚上巡游完十三甲,約六十個村莊后結束。燒炮明朝末期,“燒炮”這一民間習俗由佛山地區傳入縣境,民國期間十分盛行?!拔幕蟾锩逼陂g,被認為是封建迷信活動而被破除。進入80年代后,此活動逐漸恢復。燒炮是社壇、廟宇祭祀活動一部分。燒炮時間與當地社、廟祭祀日一致。每當燒炮日,當地百姓聚集在一起參加燒炮活動。燒炮時,用一土制火箭把一鐵圈升上高空,鐵圈降落時眾人爭奪鐵圈謂之“搶炮”。奪得鐵圈者將主辦第二年的燒炮活動。當日,家家大擺筵席,招待親戚朋友。燒炮一般在廟前或社壇邊。炮架用竹木構成,高約10米。富林鎮民主村委會上坪崗村的炮架,高達3丈6尺(12米多),可謂縣境最高的炮架。云利搶花炮,是云利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的例俗,每年兩次(節),一次是農歷二月初二日,又稱二月二開耕節?;顒拥攸c設在水口社壇,祭祀水口社百公。有句口頭禪“上下二云利,燒炮二月二”,即上云利村,下云利村,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日都燒炮。另一個節俗是農歷六月初六。這是天氣比較炎熱,活動地點設在隍崗廟,祭祀三宮大王。建國前,搶花炮是當地最熱鬧的活動。燒“花炮”前,先用紅布包住杯口大的鐵圈放在鐵炮的頂端,點燃的爆竹臨近結束時,“轟”的一聲,將鐵圈(花炮)升上高空,搶花炮的人全神貫注那塊飛在半空中的紅布,跟蹤它落在何處,一旦搶奪到即到神臺前行禮。改革開放后,搶花炮是云利村民的隆重節俗,鄉親們都會提前一天張羅,待親朋好友到來后大擺筵席。除特邀的鑼鼓八音班于當晚開壇外,第二晚還有戲曲演唱,為寧靜的鄉村增添不少歡樂。
旅游編輯杜鵑花生態觀賞園
杜鵑花生態觀賞園杜鵑花生態觀賞園座落在云安六都鎮南面的石山群中。東西寬2公里,南北長3公里,總面積1萬多畝。該區有石山42座,具有形態各異的峰林、峰業和孤峰,各種獨特造型的石洞、石筍等,素有“小桂林”之稱。生態園以石山群為載體,集世界各種杜鵑花品種,分布在石山及周邊。同時,建設一批亭臺樓榭、人工湖、康樂設施及渡假村等,使生態園更具知識性、觀賞性、休閑性、娛樂性,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杜鵑花生態觀賞園。
魁巖
魁巖,位于云浮六都鎮大慶鳳樓村。在云安城南面5000米處偏西約500米,即見到魁巖山,魁巖位于該山東北側,為云安六都鎮五大溶洞之首,也是云安六都鎮最具文物價值的地方。據《東安縣志》載:魁巖“在縣東北廉馮執中讀書于此,石刻馮詩及都督陳璘詩猶存?!睋?,洞名可能來源于明萬歷甲午科舉人馮執中在此洞讀書功成名就之緣故,或可稱這一帶巖穴之最。
云霧山
云霧山具有斷塊山性質,是數列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地的總稱。各列山地都有許多小河造成的深谷和多級
云霧山瀑布,水力資源豐富。山地高度一般為300~800米,最高峰大田頂位于信宜縣南部,海拔1704米。山地中有許多狹長谷地和石灰巖溶蝕盆地。谷地亦沿構造線呈東北—西南向伸延,長10公里左右,寬約0.5~1公里。盆地中有一系列喀斯特殘丘地形。云霧山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濕度大。河流水量豐富,多深谷,并多直角拐彎。山上有松、杉、竹林,也產茶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