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臺區是河南省開封市下轄區 ,位于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地處河南省中東部、開封市東南部,介于東經113°51′—115°15′,北緯34°11′—35°11′之間。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云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 ??偯娣e60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禹王臺區轄5個街道(三里堡街道、新門關街道、繁塔街道、官坊街道、菜市街道),2個鄉(南郊鄉、汪屯鄉),共24個社區、33個行政村 ,總人口15萬,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苗族等6個少數民族。
2013年,禹王臺區生產總值完成55.29億元,較2012年增長10.8%。[歷史沿革
編輯
1953年,
禹王臺公園設置南關區。
2005年5月30日,國務院(國函[2005]44號)批準,將開封市南關區更名為開封市禹王臺區,因千年古園禹王臺坐落于此而得名。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3年,禹王臺區轄5個街道(三里堡街道、新門關街道、繁塔街道、官坊街道、菜市街道),2個鄉(南郊鄉、汪屯鄉) ,共24個社區、3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禹王臺區位于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地處河南省中東部、開封市東南部,介于東經113°51′—115°15′,北緯34°11′—35°11′之間。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云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 ??偯娣e60平方公里。
shadow
出口
地貌
禹王臺區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松,海拔69米至78米。
氣候
禹王臺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風沙,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人口民族
編輯
截至2013年,禹王臺區總人口15萬,除漢族外,有回族、滿族、苗族等6個少數民族。
交通
編輯
禹王臺區境內,隴海鐵路穿境而過,310國道橫貫東西;東臨阿深高速、106國道,西傍京廣鐵路、京珠高速,距新鄭國際航空港僅50公里,南靠日南高速,北臨連霍高速。開封火車站、長途汽車中心站均在轄區內。
2012年,新修城市二級標準道路10公里,通車總里程近30公里。
經濟
編輯
2013年,禹王臺區生產總值(GDP)完成55.29億元,較2012年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1.92億元,較2012年增長19.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78億元,較2012年增長2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4億元,較2012年增長12.5%;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6707萬元,較2012年增長21.24%;其中,稅收完成11882萬元,較2012年增長23%;稅收占公共財政收入比重為71.1%;農民人均純收入9510元,較2012年增長12.7%。
第一產業
2013年,禹王臺區著力培育菊花、畜牧、蔬菜三大特色產業,全區牧業產值、肉蛋奶綜合評定在全省163個縣級單位中名列第3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2個,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總值達5095萬元。
第二產業
2013年,禹王臺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1.92億元,較2012年增長19.9%。13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41.96億元,為市下目標的106.1%。累計征收房屋建筑面積達到65.02萬平方米,為市下任務的108.37%。
第三產業
2013年,禹王臺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6.4億元,較2012年增長12.5%。共引進各類項目2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個,實際到位資金46.46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900萬美元,為市下任務的101.4%。完成出口創匯4496萬美元,為市下任務的128%。
社會事業
編輯
基礎建設
2013年,禹王臺區督促整改各類“五小”門店746家,封閉垃圾通道927個,取締廢品收購站點12個,整治城鄉結合部城中村6個。采取疏堵結合方式,對原民生街、醫院前街、演武廳街、繁塔南街農貿市場和三里堡街、東閘口街解困市場的亂搭亂建、占道經營進行了拆除和整治,共拆除違章搭建1273處、19380多平方米;開工建設了民生街、三里堡街、演武廳街三個規范化新市場,新建便民服務店8個。完成旱公廁改水沖式公廁67座,升級改造水沖式公廁7座、垃圾中轉站4座,更新配置果皮箱354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禹王臺區擁有中小學、幼兒園共46所 ,投資837萬元用于學前教育發展,投資126.1萬元用于12所學校的義務教育達標工作,投資129萬元用于城鄉薄弱學校的改造。投資5000萬元的新汪屯中學建成并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禹王臺區擁有各類醫院28所,投資325萬元的官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項目建成;投資155萬元的汪屯鄉衛生院改擴建項目投入使用;累計免費接種44508人次。
社會保障
2013年,禹王臺區累計發放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優撫和救災資金3204.7萬元。全區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2808人;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3018人;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1269人,擴面新增1437人。新農合參合36314人,參合率99.97%。做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對2125戶符合條件的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19.8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819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
歷史文化
編輯
民俗
廟會、燈會、鳥市、花市、夜市、風箏、斗雞、 盤鼓。
飲食
傳統名菜:開封灌湯包、鯉魚焙面、
灌湯包子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鹵煮黃香管、炸八塊、一鴨三吃、蒸羊等。
小吃:灌湯包子、逍遙鎮胡辣湯、桶子雞、龐記桶子雞、沙家牛肉、開封套四寶、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風干兔肉、五香羊蹄、醬瓜雞丁、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炒紅薯泥、花生糕、黃燜魚、鍋貼、羊肉炕饃、炒涼粉、冰糖熟梨、杏仁茶、江米切糕、回民羊肉湯、東華乍、鍋貼豆腐等。
名勝古跡
編輯
繁塔
繁塔位于古城開封東南古繁臺,建于北宋開寶
繁塔七年(974年),原名興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內,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興建于繁臺之上,俗稱繁塔。是開封地區興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開封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過渡的典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由開封市延慶觀繁塔文管所管理。
禹王臺
禹王臺,
禹王臺又名古侯臺,位于開封城外東南約1.5公里,是開封游覽勝地,現辟為禹王臺公園,占地400余畝,已成為古都開封的一處主要瀏覽勝地。園內原有一土臺,相傳春秋時,晉國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吹奏樂曲,故后人稱此臺為“吹臺”。后來因開封屢遭黃河水患,為懷念大禹治水的功績,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在臺上建禹王廟,故吹臺被改稱為禹王臺。
榮譽
編輯
禹王臺區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12-13] 、全省重大社會矛盾化解攻堅活動先進單位 、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優秀區 、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全省復退軍人穩定工作先進單位 、全省雙擁模范區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