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位于中國浙江省寧紹平原,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與寧波市江北區、鄞州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嵊州接壤,西連紹興市上虞區,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余姚自古人杰地靈,是姚江學派的發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黃宗羲、蔣夢麟、余秋雨、沈君山等人的故鄉。余姚文化屬吳越文化,余姚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余姚河姆渡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行政區劃編輯
余姚市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鳳山街道、陽明街道、梨洲街道、蘭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臨山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梁弄鎮、陸埠鎮、大隱鎮、大嵐鎮、河姆渡鎮、四明山鎮、小曹娥鎮、黃家埠鎮、三七市鎮、鹿亭鄉。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余姚市位于中國浙江省寧紹平原,東經120至121度,北緯29至30度,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9′、北緯30°30′。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與寧波市江北區、鄞州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嵊州接壤,西連紹興市上虞區,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
地形地貌
余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盆地、谷地,最高峰蘆山鄉青虎灣崗
余姚中學,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殘丘,點綴兩岸;北部為濱海沖積平原??偯娣e15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余姚耕地64.35萬畝,園地9.84萬畝,林地72.15萬畝。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內四明山夏家嶺,自西向東流經中部,匯入寧波市甬江出海,全長109公里,境內流長54公里,支流30余條,縱橫交錯,織成水網。并有眾多湖塘水庫。
氣候特征
余姚地處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總時數2061小時。年平均氣溫16.2℃,7月份最高,平均28.3℃,1月最低,平均4.1℃。歷史極端最高氣溫42.2℃(2013年8月6日),最低-9.8℃(1977年1月31日)。雨量充沛,年平均隆水量1547毫米,由于海陸位置和地形影響,降水分布自東南向西北減少,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年降水的70%以上。冬季盛行西北到北風,夏季盛行東到
余姚城區 (4張)
東南風,全年以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每秒2-3米。夏秋間多臺風和熱帶風暴,冬季四明山區有積雪。境內災害性氣候以水、旱、風、潮為主。余姚北部全境為杭州灣主流隱蔽區,潮汛屬不規則半日潮,歷年平均潮位2.1米,歷史最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變幅大,杭州灣為中國潮差最大的海灣,灣頂潮差9.8米,余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黃家埠2.5米、小曹娥3米。
交通概況編輯高速公路
滬杭甬高速公路是中國12條高等級公路“主骨架”之一,中國沿海大通道。1993年1月杭甬高速公路余姚段開工,到1996年底完成,歷時五年半。東環線 起點余姚站高速道口,經城區東部至慈溪市區,連接境內南北交通。梁周線 起點余姚站高速道口,經城區西部,過姚州大橋,至姚北周東,連接境內南北交通。
普通公路
329國道全長298公里,境內全長30公里,西起牟山五車堰,東至低塘洋山村,該路段原是民國22年(1933)省級公路干線觀曹公路的一部分,為余姚現境最早建成的公路,解放后進行全面改造,是橫貫市境北部的陸上大動脈。甬揚大道余梁公路全長24.71公里,為境內建國后的第一條公路,也是浙江省第一條山區公路。甬余余夫公路東起上虞五夫,西至寧波市區,全長50多公里,是城區北部主要交通大動脈。滸溪線 全長80公里,北起慈溪市區、折入東北街道五星村、經余姚市區、終點至奉化溪口鎮,其60余公里均在境內,是姚南山區的重要交通線。大梁公路 境內段全長28公里,起點城區梁輝,至寧波市區,是市區通寧波的又一條主要交通線。
鐵路
滬杭甬鐵路(余姚火車站,余姚西貨運站)。境內鐵路于1913年通車,1937年為阻止日軍利用鐵路速進浙東,是年冬自蕭山至寧波全部拆毀,改作公路。解放后,1955年再次修通,于次年通車,2000年鐵路復線基本鋪設。境內鐵路全線公里,一直是余姚、慈溪兩市鐵路客貨運的重要交通線。滬杭甬高鐵(高鐵余姚北站)余姚高鐵北站是滬杭甬客運專線的一個車站,位于余姚市的鳳山街道五星村,新建北路以東,城東路
余姚北站 (4張)
以西,緯一路以北,車站為高架車站,高架下面是候車大廳,設2站臺6線,其中正線2條,到發線4條,年發送旅客為420萬人次,遠期年發送旅客為600萬人次。
水路
余姚江 起點余姚市大嵐鎮夏家嶺村東的米崗頭東坡,終點至寧波三江口,姚江干流全長106公里。
航空
余杭市東距寧波櫟社國際機場36km,并有高速公路直達,航空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