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多縣隸屬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和東南與玉樹、囊謙兩縣毗鄰,西靠唐古拉山地區,南和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那曲兩個專區的丁青、巴青、聶榮、索縣、安多等五縣接壤,北靠治多縣。面積為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2013年,雜多縣人口3.4萬,以藏族為主,有漢、土、回、蒙古等民族。雜多縣有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昂賽原始森林、佐青寺等旅游景點。
2013年,雜多縣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9.5億元增加到4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8億元增加到12億元。
建制沿革
魏晉南北朝時,屬蘇毗女國。
元,為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
明,屬朵甘思宣慰使、和碩特蒙古政權。
民國六年(1917年),歸玉樹理事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隸玉樹縣。
1953年,由玉樹縣、囊謙縣析置中格縣。
1954年,定名為雜多縣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雜多縣隸屬于青海省南部、玉樹藏族自治州西南,東和東南與玉樹、囊謙兩縣毗鄰,西靠唐古拉山地區,南和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昌都、那曲兩個專區的丁青、巴青、聶榮、索縣、安多等五縣接壤,北靠治多縣,雜多縣距州府駐地260公里。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
地形
雜多縣地處唐古拉山北麓,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撥4200米以上。
氣候
雜多縣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全年氣候寒冷,無四季之分,只有平均氣溫大于0℃的暖季和平均氣溫小于0℃的冷季,暖季為6、7、8三個月,而冷季卻長達9個月(9~5月),年平均氣溫為0.5℃,極端最低氣溫為-24.7℃,年平均降水量為538.8mm,多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蒸發量為1450.0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10.3小時,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最大風速大于40米/秒,年大風日數達120天,年無霜期為43天。由于常年氣候變化無常,終年霜雪不斷,暖季降水充沛無酷暑,冷季降水稀少且嚴寒多大風 。
行政區劃
2013年,雜多縣轄1個鎮、7個鄉:薩呼騰鎮:位于縣境東部,縣府駐地。人口0.7萬(包括縣屬城鎮居民),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7%,還有漢、土、回、蒙古等民族。面積2434平方千米。轄紅旗、多那、扎溝、沙青4個牧委會。1954年設結扎肖格(區),1959年建立結扎公社,1963年改設結扎鄉,1971年改設結扎公社,1984年復設結扎鄉。
昂賽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32千米。人口0.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以上。面積1924平方千米。轄年都、熱情、蘇魯3個牧委會。1963年設昂賽鄉,1971年改設昂賽公社,1984年復設昂賽鄉。鄉鎮府駐躍尼嗄,轄熱欽、年都、蘇繞3個牧委會。
結多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33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面積2380平方千米。轄藏尕、巴麻、優美、優多、達俄5個牧委會。1956年設結多肖格(區),1959年建立結多公社,1963年改設結多鄉,1971年改設結多公社,1984年復設結多鄉。
蘇魯鄉:位于縣境東南部,南接西藏自治區。距縣府駐地44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面積1730平方千米。轄山榮、新榮、多曉3個牧委會。1962年建蘇魯鄉,1971年改設蘇魯公社,1984年復設蘇魯鄉。
阿多鄉: 位于縣境東部,南接西藏自治區。距縣府駐地29千米。人口0.4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以上。面積2737平方千米。轄吉尼、瓦合、普克、多加4個牧委會。1956年設阿多肖格(區),1959年建立阿多公社,1963年改設阿多鄉,1971年改設阿多公社,1984年復設阿多鄉。
扎青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駐地23千米。人口0.5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面積2410平方千米。轄地青、紅色、格賽、戰斗4個牧委會。1956年建立扎青肖格(區),1959年設前進公社,1963年設設扎青鄉,1971年改設扎青公社,1984年復設扎青鄉。
查旦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130千米。人口0.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面積0.9萬平方千米。轄巴青1個牧委會。1992年從旦榮鄉析置查旦鄉。
莫云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02千米。人口0.3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面積0.6萬平方千米。轄巴陽、達英、格云、結繞4個牧委會。1971年建立莫云公社,1984年改設莫云鄉。 。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雜多縣草場總面積為3549.3萬畝,可利用草場3530萬畝,占雜多縣土地總面積的78.45%。
礦藏資源
2013年,雜多縣礦產豐富有沙金、銅、鉬、堿、石棉、水晶、食鹽、煤等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2013年,雜多縣珍稀動物主要有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豹、盤羊、巖羊、馬麝、棕熊、猞猁等。2013年,雜多縣珍稀鳥類有黑頸鶴、金雕、雪雞等。2013年,雜多縣類藥材有牛黃、熊膽、鹿茸、冬蟲夏草、麝香、知母、黃芪、蕨麻等。
人口民族
2013年,雜多縣人口3.4萬人,以藏族為主,有漢、土、回、蒙古等民族。
經濟概況
綜合
2013年,雜多縣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9.5億元增加到4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8億元增加到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2年的7.9億元增加到26.1億元;財政收入由2012年8492萬元增加到2.5億元;收入由2012年的3620萬元增加到1.5億元。
第一產業
2013年,雜多縣發放糧食、農資綜合直補1.04億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節水灌溉15.2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總產量27.6萬噸,辣椒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雜多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4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2013年,雜多縣工業增加值57.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4億元,同比增長23.7%。
第三產業
2013年,雜多縣接待游客1391.5萬人次,同比2012年增長13.1%,文化旅游綜合收入38.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雜多縣城有民族中學、第一完小、第二完小、八個鄉鎮寄宿學校、5所村級小學、在校學生3923人,其中:中學生456人。
衛生事業
2013年,雜多縣有人民醫院、縣藏醫院、縣疾病控制中心、八個鄉鎮衛生院。
文化事業
2013年,雜多縣有廣播電視臺(有線)、縣文化圖書館。
風景名勝
瀾滄江源頭
瀾滄江源頭是一條流經6個國家的亞洲大河,是中國的第五大河,是世界第九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它發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唐古拉山脈北麓的貢則木雜雪山,源頭段稱扎曲,自西北流向東南,在藏東昌都附近納昂曲后,始稱瀾滄江,過鹽井后入云南德欽,流向漸轉向南,出境后稱為湄公河。
黃河源頭
黃河源頭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侖山,顏喀拉山,布爾漢布山;山下有盆地,原先還有大片沼澤,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稱為星宿海。
長江源頭
長江源頭全長638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它的源頭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1979年發現長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長江源頭的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的草地,藍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格爾木市、都蘭縣相接。三江源保護區的總面積為31.6萬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32.7%。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5-6]
昂賽原始森林
昂賽原始森林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森林灌叢類型的核心區之一。也是我國大果園柏的分布上限和最大的原始森林。
佐青寺
佐青寺藏語稱“佐青貢土頂嗓舟嘎察楞”,意為“佐青佛教如意樂園洲”。佐青寺位于縣治東北約 2公里的結雜鄉境內,由寧瑪派高僧白瑪仁增初建于1684年。
斯日寺
斯日寺位于雜多縣西約3公里,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左右,1958年有經堂、彌勒佛堂、禪堂、僧舍等建筑,后被毀。
扎西拉武寺
扎西拉武寺境內唯一的格魯派寺院,因系原格吉族格吉買瑪部落所奉寺院,故亦名“格吉扎西拉武寺”位于今扎青鄉北部的扎西河北側。寺始建于十五世紀末葉,初奉直貢噶舉派,后改宗格魯派。
地方特產
玉樹蟲草
玉樹蟲草呈黃褐色,那曲冬蟲夏草顏色略黃于玉樹冬蟲夏草,西藏那曲蟲草蟲體表面色澤最為黃凈。其他產地蟲草色或淡,或泛紅而灰白。另外,西藏那曲所產蟲草眼睛顏色為棕色,青海玉樹和果洛所產蟲草眼睛顏色為黃色,川草和其它地區所產的草多為紅色 。
甘青青蘭
甘青青蘭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和小毛,中部以下幾乎無毛,葉腋中有短枝,葉對生,葉片輪廓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稍反卷,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ㄋ{紫色或暗紫色。小堅果實,長圓形,平滑。藏醫用唐古特青蘭的地上部分入藥,具有清肝熱、干黃水、愈瘡、止血等作用。治肝、胃熱、黃水瘡口不愈、出血等癥。
歷史文化
賽馬會
賽馬會是青海省規模最大的民俗活動之一,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賽馬會每年于7月25日至8月1日(公歷)在玉樹舉行,屆時川、青、藏、甘等地的藏族藝人都會趕來表演文藝節目,賽馬則是藏族同胞的傳統項目 。
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座落在白納溝口不遠的地方。廟宇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險峻的巖壁,傍臨清流見底、冽如甘露的青溪,面對灌木滴翠、綠草豐茂、鳥語花香的巴塘山,中間一簡之地,峽谷蜿蜒,礫石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