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庫縣,隸屬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東與甘肅省夏河縣毗鄰,南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靠青海省同德縣,東北與同仁接壤??偯娣e6494平方千米,總人口5.39萬人(2000年)。
澤庫縣下轄2鎮5鄉,境內有和日寺等景點。2005年,澤庫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1億元,完成計劃的131.30%。
建制沿革
元屬吐蕃等處宣慰司轄。
明為積石州千戶和歸德守御千戶所轄。
清屬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和循化廳管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置同仁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今同仁、澤庫兩縣的大部分地區,隸屬青海省第七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3年,由同仁縣析置澤庫縣,隸屬黃南藏族自治區(今黃南藏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2006年,澤庫縣轄2個鎮、5個鄉:澤曲鎮、麥秀鎮、寧秀鄉、和日鄉、王家鄉、西卜沙鄉、多禾茂鄉。60個行政村、319個牧,1個國營牧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澤庫縣地理坐標在東徑100°34′—102°08′,北緯34°45′—35°32′之間,地處昆侖山系西傾山北麓,黃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東與甘肅省夏河縣毗鄰,南、西、北分別與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同德縣、貴南縣相連,東北與同仁縣接壤,東西長142千米,南北寬85千米??h府所在地澤曲鎮離州府隆務鎮97千米,距省會西寧約285千米??偯娣e6494平方千米。
地勢地貌
澤庫縣全境東西較狹長,地勢由東向西傾斜??h境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點是北部的雜瑪日崗山,海拔4971米,最低點海拔2800米,相對高差2171米。由于地勢的影響,形成了全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土壤、氣候的地域差異和垂直變化。有高山帶、亞高山帶、灘地、河谷階地、低山丘陵五大地帶。
氣候
澤庫縣氣候為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屬高原亞寒帶濕潤氣候區??偟臍夂蛱攸c:雨熱同季,降水量較豐富且集中;氣溫較低,熱量不足,無霜短期,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冷季漫長干冷,多大風;暖季短促涼爽??h境內年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縣城地區年平均無霜期12天。境內年平均降雨量為460毫米,但分布不均勻,大體上呈自東南向西北遞增的趨勢。年平均蒸發量1325.8毫米,幾乎等于降水量的3倍。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566——2675小時之間,輻射量在145—156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氣象災害主要有低溫凍害、有雪、冰雹等,對畜牧業生產危害較大。
水文
澤庫縣境內主要河流有13條,其中澤曲河屬縣內最大河流,流經河南縣后匯入黃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截止2013年,澤庫縣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金、銅、銻、鉛及花崗巖、石灰石等20余種。
生物資源
截止2013年,澤庫縣主要珍貴禽獸有蘇門羚、旱獺、水獺、猞猁、麝、雪雞、兀鷲、禿鷲、金雕等。野生植物約200余種,主要有冬蟲夏草、佛手參、雪蓮、大黃、貝母、秦艽、茵陳、遠志、馬勃、蕨麻、蘑菇等。
人口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9萬人,其中非農產業人口占5.8%,有漢、藏、蒙、回、撒拉、土等多個民族,人口主要以藏族為主,藏族占全縣總人口的97.32%。
經濟
綜述
2005年,澤庫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1億元,完成計劃的131.3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95億元,第二產業完成0.18億元,第三產業完成0.68億元,分別完成計劃的139.9%、69.66%和68.14%。
第一產業
2013年,澤庫縣共產各類仔畜44.11萬頭,成活41.59萬頭,成活率為94.29%,繁活率為82.27%;全縣各類牲畜存欄80.34萬頭,牲畜總增40.54萬頭,總增率為49.72%,同比2012年增長8.56%;各類牲畜出欄48.2萬頭,出欄率為59.11%,同比2012年增長19.87%;各類牲畜商品數為41.99萬頭,商品率為51.5%,同比2012年增長14.11%。
第二產業
2005年,澤庫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05萬元,完成計劃的115.45%,同比2004年增長15.16%。全年共實施項目37項,總投資達7051萬元。
第三產業
2005年,澤庫縣全年完成一般性財政收入181萬元,完成任務的105.5%,同比2004年增長46%,財政支出8738萬元,同比2004年增長13.44%;累計征收地方稅收181萬元,征收國家稅收29.42萬元。銀行存款凈增718萬元,回收不良貸款79萬元;信用社各類貸款達到600萬元,不良貸款率下降36萬元。
交通 2012年,澤庫縣落實實施交通建設項目8項,計劃總投資1442.93萬元,3條通村砂路完成計劃投資572.81萬元,3座配套橋梁、1座獨立橋梁、至南八灘國檢項目全部完成,落實08年油路材料297.6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4年,澤庫縣教師編制達842個、實有教師765名,其中藏族教師654名,澤庫籍的藏族教師272名。各基層學校設立中心幼兒園15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農牧區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涉及全縣27所中小學,惠及12248名中小學生,落實營養餐補助經費450萬元,義務教育保障經費2756.1萬元,異地獎補和“1+9+3”教育經費補償機制908.59萬元。六是教學質量明顯提升。2013年,全縣高考上線率87.8%,六年級升初中升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07年,澤庫縣鄉鎮醫療機構配備8輛流動衛生服務車,對5個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改造,新建了5個村衛生室,全縣醫療機構共計門診人次為3.2萬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956人次。2008年,澤庫縣共籌集新型合作醫療基金578.76萬元,累計支出475萬元,資金使用率為82.07%。同時,通過努力全面完成了2009年度參合金收繳工作,參合率達到100%,參合人數為56624人。
基礎設施
2014年,澤庫縣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光伏電源和游牧民定居點、城鎮保障性安居小區用電保障工程,解決4000戶、1.9萬人的用電問題。實施縣城22個區塊涉及2469戶8.98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年內爭取對老政府片區560戶5.55萬平方米棚戶區啟動改造。實施“戶戶通”2000戶、“村村通”1500戶,爭取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1%、85%。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天葬
澤庫地區對夭折的嬰兒采用水葬外,基本上都采用天葬。是日黎明之時,人們就將尸體抬到固定的天葬臺上,先由親人們煨桑祭祀,然后由專門從事天葬的人將尸體剖開分解,供禿鷲食用。在裊裊的桑煙里,聞到味道的禿鷲就會從四面八方飛來。所有家人并不悲傷,而是希望此刻尸體能夠被吃得干干凈凈。
藏戲
藏族民間傳統戲劇,簡稱藏戲。是個很古老的民族劇種。和日藏戲的演出,通常分“開場”、“正戲”、“結尾儀式”三個步驟,其中正式部分一貫到底,不分場次。演員上場前,有笛子、揚琴、龍頭琴、四胡、镲、鼓等樂器伴奏。演員出場后,則不配伴奏。大多采用舞臺表演,這是和傳統的“廣場劇”西藏藏戲的又一不同之處。
名優特產
冬蟲夏草,蟲草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海拔在3500米~5500米的高海拔地區(近幾年海拔有所上升),其中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蟲草產區為“優質”產區。
旅游景點
和日寺
和日寺,亦稱“切更寺、“切更爾寺”,藏語稱“和日貢特卻扎西林”,意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縣治西北90公里處,在今和日鄉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
1981年批準開放后重建15間,并建昂欠1座9間,僧舍15院45間。
多杰宗寺院
多杰宗寺院又名官秀寺,位于麥秀溝南大門處,距澤庫縣60多公里,距多禾茂鄉30多公里。寺院總面積約36860平方米,有各種佛經文史資料及銀質大持金剛、響銅制成的文殊像、傳說文殊佛向墀甘倉活佛顯身時賜給的自響白海螺、藍寶石、珊瑚等貴重宗教物品近百種。
和日石經墻
和日石經墻,位于青海省黃南州澤庫縣和日鄉境內,距縣府所在地75公里,北面不遠處有寧果公路通過。石經墻寬3米,長200米、由刻著經文、圖案的石片磊砌而成,石片約達3000立方米,字數約20多億,佛像、圖案、風情、人物等石雕品達5000余尊。
著名人物
藝人哇角,1949年3月出生于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鄉和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