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區地處鄂北,東承武漢,西走川陜,北通中原,南達荊湘,素有“荊豫要沖”、“漢襄咽喉”、“鄂北重鎮”之稱。曾都區別稱“編鐘之鄉”。曾都區位于湖北省隨州腹地,是地級隨州市政府駐地。曾都區氣候條件為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其“擂鼓墩風景區”為著名景點。曾都區版圖面積1316平方公里,為原曾都區的19%??側丝?4.43萬,為原曾都區的39%;其中農業人口40.83萬,占總人口的63%;城鎮人口23.6萬,占總人口的37%。轄5個鎮、4個辦事處、城南新區管委會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154個村、48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編輯2010年,曾都區國土面積142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67萬公頃,轄5個鎮、4個辦事處、2個管委會和1個經濟開發區、城南新區管委會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153個行政村、52個居委會、社區。
自然地理編輯地理位置
隨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緯31度過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隨州市南北長約130公里,東西寬約105公里,總面積6989平方公里,人口157萬。其中,山地面積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積2094平方公里、平畈530平方公里、河灘面積80平方公里,分別占總面積61.3%、30%、7.6%、和1.1%。隨州北面與河南省南陽、信陽二市毗鄰,南面與湖北省江漢平原的京山縣、鐘祥市相連,恰好處于北方黃河流域和南方長江流域的交接地帶,真可謂西通宛洛,南達吳越,地當荊豫要沖,扼阻襄漢咽喉。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曾對隨州的地理形勢作了如是描繪:”隨北接黽厄,東蔽漢沔,介襄、郢、申、安之間,實為要地;義陽南陽之鎖鑰,隨實司之;其山溪四周,關隘旁列,幾于鳥道羊腸之險,洵用武者所必資也?!?/p>
地形地貌
早在遠古代中期以前,隨州地區全部原始的海洋所覆蓋。在其后的呂梁構造運動中(約距今17億年前后),因地球構造運動加劇,巖漿不斷迸發,地殼發生了強烈的褶皺和隆起,局部地區海水退縮,使湖北境內的鄂西和大別山區第一次成為陸地,但隨州地區依然沉睡于大海之中。寒武紀早期(距今6億年前后),包括隨州在內的大洪山一帶才成為古海島。寒武紀晚期(距今5億年前后),隨南盆地發生過大規?;鹕絿姲l。志留紀末期(距今4億年前后),隨著隨州西北部的武當山一帶上長為陸地,隨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區相繼成為陸地。在二疊紀(距今2億多年),地殼又一次升降頻繁,湖北地區又有兩次大的海進海退,隨州地區也處于時隱時現的變化之中。直到三疊紀末期(距今約2億---1.9億年),地殼再次上升,隨州終于連同整個湖北地區告別了大海。隨州山脈與河流交錯,山谷與坡地相銜,丘陵與平地呼應,有”萬山千泉百洞”之稱。隨州的北面是屬于淮陽山脈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西南面是褶皺斷塊山大洪山,其主峰寶珠峰海拔1055米。其間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的平原,稱之為隨棗走廊,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地球的構造作用也給隨州留下了大理石、銅、金、鐵、硫、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自然氣候
隨州處于中緯度季風環流區域的中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因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季節性變化的影響,隨州氣候溫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嚴寒酷暑時間較短。據統計,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總數在2009.6-2059.7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無霜期220-240天。溫暖的氣候條件,良好地地貌特點,造就了優越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帶,保留著很多珍貴的植物種類,其中主要包括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和北亞熱帶的常落葉混交林。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有金、銀、銅、鐵、鈾、鋁、鉛、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鉀長石、花崗石、磷礦石、稀土和石棉數百種,其中重晶石儲量豐富,質量居全國之冠、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隨州素有”鄂北糧倉”之稱,建有優質大米、優質麥、優質棉、優質茶、菜牛、瘦肉型豬、蜂蜜、食用菌八大商品生產基地;銀杏、蜈蚣、蜂蜜、中藥材、柞蠶等名列全國榜首;銀杏、香菇、茶葉、葛根等聞名海內外。繁茂的植物和充足的果根,使隨州的動物資源也相應豐富,從腔腸動物、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到哺乳類,應有盡有,而且至今還保留有一些珍貴的物種如大鯢、金魚等。由于隨州地區處磨擦生代以來氣候氣候適宜、雨量充沛、林木茂密、綠草成茵、果根豐富、動物繁多,加之大洪山一帶石灰巖分布廣泛、溶洞發育,因此,隨州大地便成為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人口民族編輯2011年戶籍人口64.23萬人,人口出生率 9.79‰,人口死亡率4.08‰,人口自然增長率5.71 ‰。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編輯綜合
2010 年,曾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73 億元,同比增長 1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16 億元,同比增長 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8 億元,同比增長 2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61.3 億元,同比增長 20%;財政收入完成 4.4 億元,同比增長 35.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 收入 2.2 億元,同比增長 28.7%;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 35.1 億元, 同比增長 263.6%;實際利用外資 330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8%;城鎮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5300 元, 同比增長 15%; 農民人均純收入 達到 6500 元,同比增長 15%。 2010 年,區人民政府承諾為民興辦的”校舍安全”工程、城市 福利院建設、特困群眾大病救助和農村婦女專項健康普查、孕產婦分 娩補助、新增就業、 ”農家書屋” 、廣播電視”村村通” 、通村公路、 新農村示范鎮(村)建設、安全飲水、農村沼氣工程以及便民服務中 心建設等十件實事,各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把辦好實事作為 執政為民、惠及民生的大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重點推動的中 心工作來抓。曾都區共招引 100 萬 元以上的項目 168 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 18 個,5000 萬元至億元項 目 27 個,1000 萬元以上項目 107 個。協議資金 102.84 億元,實際到 位資金 35.1 億元,同比增長 263.6%。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堅持把項 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總抓手,繼續開展”百名干部下企業,百名干 部包項目”行動,扎實推進項目落地”百日攻堅” ,對 43 個重點項目 明確區級包保領導、責任單位和包保干部,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選派一批干部脫產包保重點項目,促進項目早開 工、早投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投資項目 87 個,爭取扶持資金 1.02 億元。2010年投入 4200 余萬元建設世紀大道等 4 條主干 道,拓展開發區 2 平方公里;投資 200 余萬元的武大(隨州)科技園 排污管網工程竣工并通過驗收??茖W制定了鎮(辦)工業園的發展規 劃,加快了南郊、北郊、東城、府河、何店、萬店等鎮(辦)工業園 建設。經濟開發區和鎮(辦)工業園投產企業達 102 家,完成工業總 產值 103 億元,同比增長 61.2%。曾都經濟開發區被省委、省政府授 予”湖北省省級開發區工作綜合考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位列湖北省 117 個縣(市、區)同類開發區第 18 位,比2009年前進 8 位。支柱產業不斷壯大。 將專用汽車及零部件和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百億元產業培 植。專用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紡織服飾三大支柱產業繼續保 持高速增長,全年分別實現產值 72.45 億元、31.68 億元、10.3 億元, 同比增長 62.38%、71.66%、22.5%。成長工程取得實效。新增規模以 上企業 38 家,億元企業達到 31 家,5 億元企業達到 4 家。
產業結構
波導公司催生信息產業城。波導隨州公司是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在總部以外的唯一一家生產企業。在隨州安家 , 與波導手機配套引進的有德立電子科技公司、 陸發特技公司、韓國甲乙公司、新加坡美律公司和已簽約的日本東芝松下三井技研聯合公司等 8 家企業。按照波導公司的市場規劃 , 隨州公司年銷售收入三年內突破 100 億元。東風公司催生改裝汽車城。隨州改裝汽車有著 30 多 年的發展史。 2004 年 , 東風汽車公司在原湖北汽車制造 廠的基礎上 , 重新組建東風隨州專用汽車制造公司。隨州以此為龍頭共有汽車制造和零部件生產企業 53家。2009年實現總產值 29 億元 , 已成為湖北乃至整個中南地區改裝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基地。武漢健民催生醫藥化工城。 2000年 , 武漢健民集團先后兼并了隨州制藥廠、楚天制藥廠、楚天外用藥公司 , 擁有顆、粒劑、口服液等 18 個劑型共 137 個品種 , 年銷售收入達 2 億元以上。以武漢健民為代表 , 隨州醫藥化工產業全行業以上企業個數已達 59 家 , 擁有 10 余億元的資產。武大科技園催生新型材料城。2004年初 , 武漢大學正式在隨州建設工業園區 , 集研發、成果孵化、產業化、 風險投資與園區管理功能于一體 , 具備了 10 個產業化項目的生產技術。這些項目都是填補了國內及省內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 工業園己啟動生產改性納米硅嗣膠炕氧基硅坑及其合成光纖光纜專用石英材料項目 ,年銷售額 12 億元 , 利稅 4 億元。鐵樹集團催生紡織服裝城。 2003 年香港集嘉、柳鶯兩公司聯合收購了鐵樹公司 , 成立了隨州鐵樹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一個以鐵樹、景康為龍頭 , 集紡紗、印染、服裝 加工等為一體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正在隨州大地顯露生機。隨州市充分發揮紡織服裝工業對勞動力資源的吸納能力 , 積極培育品牌 , 沿 316 國道建立紡織服飾工業走廊。香江集團催生商貿旅游城。香江集團是以家居流通、 物流市場為主業 , 以房地產、金融為兩翼的全國性大型企業集團。 2003 年 , 香江集團計劃沿 316 國道征地 1000畝 , 投資8 億元 ,興建香江隨州商貿中心。一個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批發市場已正式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 , 以編鐘、炎帝神農等人文特色為主的旅游業繼續鞏固和發展 ,2004 年隨州市旅游接待人數超過 300 萬人 。 旅游綜合收入 9.3 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社會保障
2009年新農合參合群眾39.2萬人,參合率99.7%。年內,城鎮新增就業人員 4056 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977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4016人,全年共實現265人創業。五項社會保險累計參保達42.16萬人,全年征收保費3.5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22.64萬人,參保率達97%。在社會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上實現“三及時”。一是養老保險待遇實現了及時發放。為2.6萬名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3.8億元,為5.6萬名城鄉居民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4228萬元,社會發放率達100%。二是醫療保險待遇實現及時結算。為14600名(次)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報銷住院醫療保險費4780萬元,為96名工傷保險人員支付工傷保險金157萬元。三是失業保險實現了及時享受。為436名(次)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8.7萬元。
衛生
2009年曾都區共有衛生機構16個,其中區直醫療衛生機構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下設站19個),鎮衛生院4所,開放病床970張。全系統共有干部職工1025人(退休人員49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95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636人,注冊護士201人。新農合參合率達99.7%,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舅幬镏贫葘崿F全覆蓋,藥品平均降幅47%。曾都醫院達到“二級優秀醫院”標準。洛陽鎮、萬店鎮、何店鎮衛生院被命名為省級示范衛生院,東城、南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命名為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符合政策生育率96.54%,出生人口性別比104.27,實現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趨向正常的目標,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科技
2009年共申報科技項目40項,爭取無償資金605萬元。校企合作不斷深入。三友(隨州)食品、神農生態等9家企業與省農科院簽訂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協議,50多家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新工藝、新產品120余項。共申請各項專利201件,授權專利155件。湖北曾都香菇特色產業科技園被命名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城南前進社區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社區,菇稻栽培協會榮獲全國農技協先進單位,區科協被授予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獎。
社會管理
2009年社區網格化管理完成主城區290個網格劃分、首批50名網格員招聘和1個區級信息平臺建設;城市社區“三民工程”正式啟動,社區“三資”清理全面完成,村級集體“三資”管理全部實現“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制”;積極探索重性精神病人服務管理新模式,健全“四色預警”分級管理新機制;建立虛擬網絡 “三制一群”管理模式,積極引導網絡輿情;推行校園“110”制度,實現校園無治安責任事故;社區矯正電子監控系統正式啟動;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體系,試點工作成效明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開展“每周一查”工作機制,派駐專職社區民警28名,組建“五警合一”治安巡邏隊,提高群眾見警率,連續七年實現命案全破。深入開展領導干部“四訪促和諧”、信訪積案化解和矛盾糾紛排查等活動,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042件,調處成功率97.5%,化解信訪積案78件。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活動,西城辦事處草店子社區榮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深化“平安曾都”建設,圓滿完成全省縣域經濟現場會、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八大等重大活動期間維穩任務。
基礎設施
市政廣場、神農大道、白云大道、波導路等市 政工程全面啟動并相繼竣工 ; 沿河大道、 316 烈山大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高標準包裝改造 , 立交橋維修、明珠廣場植綠、白云山公園商業旅游街和88條街巷道路建設等工程的實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城南新區標志性建筑市政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 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房地產業 , 建成現代化住宅小區和商業步行街12處 , 市區街道已形成五縱六橫的大格局。城區面積達43平方公里 , 人口40 余萬。武漢至安康復線鐵路、西寧鐵路及與武康鐵路的唯一聯接線 ,312 國道、316 國道、l08 國道貫穿全境 , 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漢十高速和即將竣工的隨岳高速均在隨州城郊交匯。
教育編輯截止到2011年底曾都區各級各類學校66所,其中小學39所,普通中學24所,職業高中(中專)3所,共有專任教師3901人,在校學生60717人,其中小學生31714人,普通中學生24178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4825人。投資1000萬元新建5所標準化幼兒園,學前教育保障有力。完成文峰完全中學改制,有效緩解城區就學壓力。高中教育質量逐年提高。投入2000萬元加強教學設備建設,曾都區義務教育學校裝備和信息化建設達到Ⅰ類標準。順利通過省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
文化編輯歷史文化隨州歷史悠久據《禮記》、《左侍》等眾多文獻記載 : 隨州上古為烈山氏 , 華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 ” 本起烈山五千年前 , 炎帝神農氏在此 ” 創耕耘、殖五谷、嘗百草 ”, 開啟史 前農耕文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周 , 這里使封因為隨?!蹲髠鳌分杏?” 漢東之國隨為大 ” 之說。每年的農歷四月二十六日 , 隨州市都要舉辦隆重熱烈的 ” 中國湖北烈山炎帝神農節”, 以紀念華夏始祖的生辰在這一天 , 世界各地的烈山宗親會等海外華人組織 , 都要組團前來參加節慶替典活動。1978年夏 ,在隨州城西一公里處的擂鼓墩 , 發掘出的一座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 , 共出土各類珍貴文物 l5000 多件 , 其中一套大型昔銅編鐘苛謂稀世珍寶。這萎虧屬有實 65 件 ,軍三層 , 雄渾神奇 , 洋洋大觀《其規模之恢宏 , 鑄造之精美 , 錯金銘文之珍貴 , 音律音階之完備 , 不僅給世界一個驚奇 , 也讓天下人對隨州這個地方刮目相看。這套2400 多年前的編鐘在隨州出土, 是 ”20 世紀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之一 ”, 尊其為 ” 中華樂器和禮器之王 ”, 也不為過它的發現 , 改寫了中國音樂史 , 將中國古代的音樂歷史向前推進了500年。1978年曾都區境內發掘曾侯乙墓并出土了改寫世界音樂史、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春秋時期思想家季梁、隋文帝楊堅曾在這里執政為官;唐宋時期李白、劉長卿、王維、韓愈、歐陽修、黃庭堅等文壇巨匠曾在這里生活,并留下大量詩詞;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輝足跡。
交通編輯曾都區位于隨州腹地,屬地級隨州市政府駐地。隨州市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武漢,西接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州,居”荊豫要沖”,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 隨州市交通便利,京廣鐵路、漢渝鐵路、寧西鐵路和107、312、316國道以及漢十高速公路、隨岳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麻竹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旅游編輯旅游景點
炎帝神農故里炎帝神農故里位于市區北20公里的厲山鎮。透過祭祀的裊裊香煙,看到了刀耕火種,第一個用火的人炎帝”擇而焚之”,在烈山為華夏民族種下了光明?!比嗄緸轳?,斷木為耜”,第一個種五谷的人神農把遠古的農業的種籽撒向九州大地,天下每個黃皮膚的脈絡都成了華夏民族的根須?!眹L百草,療民族,辯天時,示農作,做琴弦,日中為市”,五千年的文明在這里發芽,五千年的聳立烈山是她的根基,華夏民族的碩果遍布天下,故里的收獲是永恒的圣地。神奇的擂鼓墩
擂鼓墩位于市區西北1公里,因當年楚莊王在此擂鼓助戰而得名。其四周古墓百座之多。1978年,在此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的隨國國君墓——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漆木器、金銀器、珠玉器、紡織服飾等文物一萬多件。精美絕倫,不僅薈萃了隨州文化的輝煌成就,而且在諸多方面還代表著當時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最高水平。
10噸青銅器的鑄造,巧奪天工。復合范鑄、分鑄焊接、失蠟法,鑄造史工的創舉,絲麻混紡,紡織中上的突破。器物造型優美,紋飾瑰麗,一美述史上的奇葩。28宿名稱記載清楚,天文史上的界碑。樂器種類之全,數量之多,性能之優,為迄今所僅見。音樂史上的絕響,一套65件的編鐘,重達5000斤,總音域跨5個8度音程,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個半音音階關系的定調樂器,至今仍可演奏采用和聲、復調、轉調手法的樂曲。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絕世珍寶”。世界史上第八大奇跡。2400多年前的音響,震撼了今天,全世界的音樂史因編鐘定調而重寫。1981年,在擂鼓墩又發掘出2號墓,幾千件文物中又有一套36件的編鐘。神奇的擂鼓墩,地下珍稀瑰寶難以計量 。大夏帝明玉珍故里
青林寨、青龍寨、古跡嶺,理想的碎片,英雄的隕落,明玉珍故里山寨廢墟20多處,是當地人民為了生存,世世代代與命運抗爭的豐碑?!本G林英雄”一詞便來源這里。歷史上這里暴發過幾次農民起義,其中兩個農民領袖當過皇帝。公元22年,平林人陳牧、廖湛起義,并組建了平林反兵加入了王匡、玉鳳領導的綠林軍。兩軍合一,聲勢浩大,沖出大洪山,直搗西安,推翻了王莽政權,建立了更始新政,農民領袖劉玄當了皇帝。元未,明玉珍帶領鄉勇參加了紅巾軍,1363年,乘紅巾軍內部大亂之機正式稱帝,建都重慶,國號大夏。在位三年,積勞成疾,病故時38歲,其子明升繼位,1371年被朱元璋招安。佛含香動現光山
位于市南30公里的現光,又名仙城山。海撥418米,但整座山峰撥地而起,上窮碧落,下臨一望無際的汪漢平源。這大概就是歷代志士仁人鐘情現光山的原因。隨煬帝故里,隨朝滅亡后,其女南陽公主回故里現光山修靜,現在山中的娘娘頂、梳妝臺、響石堂、舍身崖皆因其而得名。唐朝著名道士胡紫陽在此修煉名場天下,全國求仙問道者紛至踏來,”稟訓門下者三千多人”。李白也慕名前往,并在現光山留下30多首不朽的詩篇。
《隨州志》記載,北周天和3年即公元569年,山中始建善光寺。一千多年以來,善光寺、現光寺、相國寺、寺廟的名字在不斷更換,但現光山佛含香動,香火一直未斷。山中寺院,翠綠相擁,端莊持重,神圣莊嚴,朝圣者絡繹不絕。白果園
白果園位于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漢十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并在景區開有出入道口,上襄樊下武漢均為130公里。白果園現有百年以上的銀杏樹170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8株,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銀杏群落。森林公園——七尖峰
七尖峰森林公園由七尖峰、太白頂南北兩個景區組成,景區面積近萬公頃。太白頂雄偉挺拔,地處淮河源頭,守望鄂豫兩省疆界,登頂遠眺,中源、江南盡收眼底。秋商氣爽,滿山紅葉能點燃每個游客的激情。當年吳承恩隱居淮源,常游覽太白頂,七尖峰,自然的啟迪,人文的沉思,結果誕生了一部不朽之作——《西游記》。地質公園—雞鳴山
”高不過武當,險不過雞鳴”。這是前人對湖北兩處道教圣地地貌的概活。這是因為這里的地貌特征與廬山、華山和黃山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雞鳴山是三者的濃縮,是造物主在造出廬山、華山和黃山之前,擬造的一個模型。生態農業旅游
位于大洪山北麓的洪山鎮,低山矮丘,河谷開闊,山水畈田,土質肥沃。當地人對自然首先是尊重、關愛和呵護,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收獲自然的獎償。
正在建設的大洪山溫泉公園占地600畝,投資2億元,按4A級景區打造。集溫泉沐浴、休閑保健、生態旅游、戶外拓展于一體,屬綜合型溫泉度假景區。大洪山溫泉公園,將于2008年10月正式對外營業。
火山地質公園位于琵琶嘴水庫。琵琶嘴水庫面積157平方公里,高山湖泊。水庫南岸,這形如瀑布的火山熔巖,是大洪山的歷史鑒證。大洪山生態園征地200多畝,是集體會議、培訓、休閑、度假、戶外拓展一體的林中酒店。大洪山琵琶湖風景區位于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洪山鎮,其東距武漢,西連襄樊、十堰,南達荊州、宜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京廣鐵路、漢丹鐵路、316、107和312國道從境內穿過。占地3000畝,擁有水域9000畝。其四大特點是:山美,水秀,茶香,魚歡。被譽為”華中瑤池”。人工湖泊封江
封江水庫位于隨州史北部,離城區34公里,庫水清澈,明凈如境,湖汊曲幽,山重水復,詩情畫意,云霧水煙,虛實相間,彈奏著自然韻律。九口堰革命舊址
以九口堰為中心的十多處革命舊址,全部散落在生態農業的綠色世界里。當年先烈們的足跡給天下留下了一條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旅游路線??谷諔馉帟r期,隨南洛陽鎮是鄂豫邊區的軸心,九口堰是中原地區的指揮中樞。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浴血備戰三年之久,創建了隨南白兆山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后,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領新五師全體官兵在九口堰通電就職。為了紀念老一輩革命家的業績,隨州市成立了九口堰革命紀念館。湖北省人民政府將九口堰紀念館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4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親筆為九口堰陳列館書寫了”國民革命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的匾額,九口堰附近還有抗大十分校、邊區建設銀行、挺進報社編輯部、挺進報社印刷廠、邊區被服廠、戰地醫院、兵工廠等十幾處革命舊址?,F已成為隨州市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特產
板栗、”小森林”蜂膠殺菌劑。紅梅李 紅梅李是隨州開發的新特產,列為全市多種經營的龍頭產品。蜜棗 隨州盛產大棗,個大肉豐,形體均勻,賽過秤砣,故稱秤砣棗。集中產地在安居、新街、厲山、尚市、唐鎮、萬福店等地,年產1800噸。該棗炙制的蜜棗,色黃似金,又名金黃蜜棗。體肥肉厚,甜如甘飴、沙酥爽口,營養豐富。湖北十大名產之一,明清為皇帝貢品。香姑是隨州主要出口創匯產品。隨州香姑以個勻、肉厚、桿粗短、發頭大的特色而聞名中外。年產香姑3000噸,其中”編鐘牌”香姑2000噸,獲國家優質產品一等獎。茶葉隨州有著種植茶葉的悠久歷史,茶葉產量大,質量好,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為中心的多個茶葉基地,所產茶葉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稱號,是湖北省茶葉主產區之一。銀杏,又名白果,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葛根野生葛根素有”亞洲人參”之美譽,1998年衛生部將其列為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天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