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時期,為冀州之域,屬“帝都畿內”。春秋屬晉,戰國初屬魏、后屬韓、趙。東晉太元中年(383年),西燕慕容永置建興郡。北魏永安年,改建興郡為建州,轄高都、安平、泰寧、長平四郡。北齊仍為建州,轄高都、長平二郡,安平、泰寧二郡俱并省,北周并為高平郡。隋開皇三年,廢郡為州,改建州為澤州,依境內獲澤河為名。唐仍為澤州,屬河東道,宋屬河東路,金改南澤州,屬河東南路,后升忠昌軍。元屬平陽路,明洪武九年升澤州為直隸州,隸屬山西布政司,清雍正六年,升為澤州府。地理位置編輯澤州東至河南衛輝四百十里,南至河南懷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河南府二百八十里,東北至河南彰德府三百二十里。西北至平陽四百十里,北至潞州一百九十里,自州治至布政司六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一千八百里,至京師亦一千八百里。古籍記載編輯《禹貢》冀州地。春秋屬晉,戰國先屬魏、后屬韓、趙。秦為上黨、河東二郡,漢分上黨、河東、河內三郡地。后漢及魏、晉因之。后魏置建州魏收《志》: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置。永安中,罷郡置建州,治高都城,領高都、長平、安平、泰寧四郡。北齊亦為建州及長平、高都二郡。后周并為高平郡。隋廢郡,改建州為澤州因獲澤水為名。煬帝又改州為長平郡。唐初,分置建州、蓋州、澤州三州,貞觀初,三州復并為澤州。天寶初,曰高平郡。乾元初,復為澤州。宋仍為澤州亦曰高平郡。金曰南澤州以別于北京之澤州也,尋復故元光二年,又升為忠昌軍節度。元屬平陽路。明洪武九年,直隸山西布政司,清升為澤州府,民國二年廢。 按:州境山谷高深,道路險窄。戰國時,秦爭韓、魏,往往角逐于此。秦使白起破趙於長平,即今州北高平縣西北二十一里長平故城是也。自兩漢之季,以迄晉室之衰,自晉陽而爭懷、孟,由河東而趣汴、洛,未有不以州為孔道者。后魏都洛,迨其末也。河北多事,高都、長平恒為戰場。隋末,竇建德與唐相持于虎牢,其臣凌敬謂宜取懷州、河陽,鳴鼓建旗,逾太行,是也。唐之中葉,澤潞一鎮,藉以禁制山東,說者謂州據太行之雄固,實東洛之藩垣。五代時,晉王存勖敗梁人于潞州,進攻澤州,梁將牛存節自天井關馳救,曰:澤州要害,不可失也。既而梁爭潞州,往往駐軍澤州。周顯德初,周主敗北漢兵于此,而河東之勢日蹙。宋初李筠起兵澤、潞,閭丘仲卿說筠:公孤軍舉事,大梁甲兵精銳,難與爭鋒。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懷、孟,塞虎牢,據洛陽,東向而爭天下,計之上也。筠不能用而敗。蓋太行為河北之屏障,而州又太行之首沖矣。 澤州上 隋長平郡。開元戶二萬二千二百三十五。鄉五十九。元和戶兩萬三千五百二十七。鄉五十。天寶,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九十。自州治至布政司六百二十里,至京師一千八百里。州境:東西三百二十里。南北兩百里,編戶一百六十七里。貢、賦:開元貢:白石英五十斤,人參。賦:麻,布。元和貢:白石英,野雞九十只。管縣五:晉城,高平,陵川,沁水,陽城?!饡x城為州治,本漢高都縣地。隋為丹川縣地。唐武德三年,析置晉城縣為建州治。六年,廢建州,自高平移蓋州治此。貞觀元年,廢蓋州,自端氏移澤州治焉。后因之。明初省。今城,洪武初因舊城修筑,周七里有奇,有門三,北面無門。 高都城在州東三十里。戰國時魏地。秦莊襄三年,蒙驁拔魏高都。漢置高都縣,屬上黨郡。魏、晉因之,慕容永置建興郡于此。后魏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置郡。永安初,改置建州,又置高都郡治焉。三年,魏主誅爾朱榮,爾朱世隆自洛城北走,至建州,刺史陸希質拒守,世隆攻屠之。永熙中,高歡以其黨韓賢為建州刺史,魏主修罷州以去賢,因復置建興郡。既而高歡謀遷魏主于鄴,遣三千騎鎮建興。北齊仍為高都郡治,后周為高平郡治。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丹川縣,澤州治焉。唐武德初,縣屬蓋州。三年,析置晉城縣。九年,省入晉城。今亦曰高都村?!鹕w城廢縣,在州東北,唐武德初置,屬蓋州。九年,省入晉城。 ○太行山州南三十里。自此東西一帶諸山,雖各因地立名,實皆太行也?!吨尽吩疲褐菽暇攀镉型胱映?,是為太行絕頂。其間群山回環,兩崖相夾,中立小城,隱若鐵甕,亦曰碗子城關,亦曰碗子城山。明朝正統中,鑿石平險,以免折軸摧車之患。今關屬河南河內縣。余俱詳河南名山太行。 五門山州西十二里。形若城墉,有門凡五。又松嶺山,在州西南三十里?!鸶∩?,在州東南三十五里,以高近浮云而名。其并峙者曰硤石山,以兩石拱峙,壁立若門也。又天池嶺,在州東三十七里,其巔石崖壁立如城,南北二石門中,可容千人,昔人嘗設寨避兵于此。 馬牢山在州東南。唐大順初,汴軍圍澤州,河東將李存孝擊之,汴將李讜等遁去,存孝等隨而擊之,大破之于馬牢山。山即太行之別阜也?!鸬す?,在州東太行山麓?!端涀ⅰ罚旱に龈叨伎h東北,東南流,注于丹谷,《晉書·地道記》:高都有太行關,丹溪為關之東谷,涂自此去,不復由關矣。魏主子攸誅爾朱榮,爾朱世隆引兵犯洛陽,不克,北趣并州,詔源子恭出西道討之,仍鎮太行丹谷,筑壘以防之。既而爾朱兆自汾州引兵據晉陽,南破丹谷軍,遂渡河趣洛陽。 ○丹水州東北三十里。源出高平縣西北仙公山,流經州境合白水,下流入于沁河?!稘h志》注:丹水出莞谷,東南入泫水?!端涀ⅰ罚旱に龈叨伎h東北,東流,左會絕水也。水即《漢志》所謂泫水,今丹水是也?!跺居钣洝罚旱に幻?。又《水經注》云:丹水經石人北。其石人各在一山,犄角相望,南為河內,北為上黨,二郡以之分界?!吨尽吩疲褐輺|南八十里有石人山。 白水州南三里。源出城西南胡泓水,東南流,歷天井關,合于丹水。晉太元十五年,慕容永引兵向洛陽,朱序自河陰北濟河,破永于太行,進軍至白水。去長子百六十里,即此也。天井水出天井關南,三泉并導,淵深不測,北流注于白水。亦謂之北流泉。又有源漳泉,在州東北三十三里,東流入于丹水?!鹛炀P州南四十五里,當太行絕頂,俗傳孔子將入晉,回車于此。宋靖康初,賜名雄定關。元末謂之平陽關,其南即羊腸坂道,至為險要。今詳見重險天井關。巴公鎮州北三十五里。五代周顯德元年,北漢主南侵,引兵至高平南,陳于高原,與周軍遇;又以中軍陳于巴公原,周主自將御之,大敗漢兵。今為巴公鎮?!痦n店,在州北,明初元孽擴廓遣兵攻澤州,王師御之于此,不利。 科斗店在天井關南。唐會昌三年,河陽帥王義元討劉稹,遣兵軍于天井關南科斗店,為稹將薛茂卿所敗,即此?!饳M望隘,在州西南八十里,太行絕頂也。即狄梁公望云思親處。今為橫望鎮巡司,洪武二年置,與懷慶府碗子城相距六里。又南有柳樹隘,亦曰柳村店,有巡司戍守,與碗子城相接。 高平縣州北八十三里,西北至潞州長子縣八十里。戰國趙長平地。漢置泫氏縣,屬上黨郡。魏、晉因之。后魏曰玄氏縣,屬建興郡。永安中,析置平高縣,屬長平郡。北齊屬高都郡,改縣曰高平。后周屬高平郡,隋郡廢,縣屬澤州。唐初置蓋州于此。武德六年,蓋州移治晉城縣屬焉。貞觀初,蓋州廢,縣屬澤州。宋因之。今城周四里有奇,編戶百五十三里。 ○泫氏城在縣東十里?!吨駮妨夯莩赏蹙拍?,晉取泫氏,是也。漢縣治此。晉永興初,劉淵遣劉曜取泫氏。后魏改為玄氏縣。永安中,置長平郡治焉。高齊廢郡,仍省縣入高平。五代梁開平二年,晉將周德威攻梁澤州,不克,退保高平。周顯德初,北漢主南侵,過潞州,不攻,引兵而南,軍于高平之南,既而敗于巴公原,周軍追至高平,漢兵失亡無算。即今縣也。 長平城縣西北二十一里,即秦白起破趙處。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衛青為侯邑?!逗鬂h志》:泫氏有長平亭也。晉永嘉三年,劉淵遣其子聰及石勒等攻壺關,東海王越遣王曠等濟河拒之,至太行,與聰遇,戰于長平之間,敗沒?!端涀ⅰ罚洪L平城西有秦壘,秦坑趙卒,收頭顱筑臺于壘中,因山為臺,崔嵬杰起。今仍號白起臺。城之左右沿山亙隰,南北五十里,東西二十里,秦、趙壘壁存焉?!吨尽吩疲侯^顱山在縣西五里,白起臺在其上。 陽阿城縣南六十里。漢縣,屬上黨郡。高帝封萬里為侯邑。后漢因之。晉廢?!段和恋赜洝罚耗饺萦婪稚宵h郡置建興郡,治陽阿縣。后魏亦置陽阿縣,初屬上黨郡。永安中,屬高都郡。北齊廢入高都?!鸸饫浅?,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秦紀》: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今其地名秦趙村?!吨尽吩疲嚎h南三十五里有故關城,秦置。 ○米山縣北十里。相傳趙將廉頗積米于此,俗呼為大糧山。又韓王山,亦在縣北?!吨尽吩疲嚎h之主山也,其山獨高,上有平地數畝,登眺之,四面諸山,皆如培婁。相傳秦圍韓王于此,因名。又金門山,在縣北五里,當趙壘之門,其土赤色,日照如金。 羊頭山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神農嘗五谷于此。山畔生黍,和律者采之以定黃鐘。又翠屏山,在縣東三十六里,山峰秀麗,若翠屏然。又仙公山,在縣西北四十五里,丹水出焉?!鹱唏R嶺,在縣西北十里,出鐵礦?!吨尽吩疲嚎h西十里王降村有護國鐵冶,元大德間置,至正間廢。明洪武間,徙置縣北二十里,永樂中廢。今舊治猶存。又縣西二十里為省冤谷,即趙括敗死,余眾被坑處也,舊呼殺谷。唐玄宗幸潞州,過此致祭,改名省冤。 ○丹水縣西北五里。自仙公山南流,經縣南入州境,一名長平水?!吨尽吩疲旱に显春仙宵h諸山之水,建瓴而下,每暴雨漲高二三丈,浮沙赤赭,水流如丹,因名。唐貞元初,縣令明濟引水入城,號曰甘水。又泫水,在縣西北,《通典》謂泫谷水流合丹水,泫氏縣以此名,今湮。絕水在縣城西?!吨尽吩疲侯^顱山下有陽谷,絕水出焉。秦軍筑絕此水,不令趙飲,故名。今堙。據《水經注》:絕水出泫氏縣西北陽谷,東南流,徑泫氏縣城北,又東南與泫水合。水出西北玄谷,東南流,徑泫氏城南,又東會絕水亂流,東南至高都與丹水會。今所云絕水即泫水,而丹水乃絕水也。源流相錯,存以俟考?!鹪S河,在縣南二十五里?!吨尽吩疲涸礉嵢隹h西南三十里之原村,其泉周四丈,深丈五尺,東西分引溉田,西南流十余里合山水,經許莊,名許河,東南流數里入丹河。 ○長平關縣西北四十五里。隋置,有關官,唐因之?!锻ㄡ尅罚簼芍萦虚L平關,即此。今亦為長平驛,與潞州長子縣接界?!鹉ケP寨,在縣西北,明初馮宗異取澤州,破磨盤寨,進克潞州,是也。又桑子鎮,在縣西南,近時官軍嘗破賊于此。趙障在縣西。戰國趙孝成王四年,取上黨,廉頗軍長平,秦陷趙軍,取二障四尉?!独ǖ刂尽罚黑w障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趙東城,在高平縣西。又有故城,此二城即二障也?!鹞鲏颈?,在縣北。趙孝成王七年,趙括為將,秦攻趙,奪西壘壁。又有趙東壘,一名趙東長壘,即趙括戰不勝,筑壁堅守處也?!墩x》曰:俱在高平縣北。陽城縣州西百里。東南至河南濟源縣百十里。漢河東郡澤縣也。晉屬平陽郡。后魏屬安平郡。隋屬澤州。唐武德初,置澤州于此。八年,移澤州治端氏。貞觀初,又移州治晉城縣屬焉。天寶初,改為陽城縣。今編戶百里。 ○獲澤城縣西三十里。戰國時魏邑也?!吨駮罚毫夯莩赏跏拍?,晉取泫氏、澤。漢置澤,縣蓋治于此。后漢封鄧鯉為侯邑。建安十年,高舉兵并州,入澤,即此。后魏移今治。今為澤城村?!鹞龀巧娇h西南七十里。即《禹貢》所云底柱析城者,蓋太行之支山也。山下有神池,淵深莫測,相傳與濟瀆相通?!端涀ⅰ罚荷缴醺呔?,上平坦,有二水,東濁西清,左右不生草木。亦曰析津。山東麓地名桑林,相傳神湯禱雨處?!鹜跷萆?,在縣南八十里,即《禹貢》所云析城至于王屋也。山連絳州垣曲縣及懷慶府濟源縣界,《古今地名》云: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冀州之河陽山。白澗山縣西北十六里?!端涀ⅰ罚湖瓭伤鳋瓭沙俏靼诐編X。是也。晉義熙十二年,丁零翟猛雀驅掠吏民入白澗山為亂,后魏主嗣遣將張蒲等擊平之?!鹗飞?,在縣東北三十里,產鐵。其西五里有金裹谷堆,堆下亦有鐵礦。 焦饒山縣東三十里。有百脈泉,百流騰沸,亦名百聚泉,東流入沁河。又崦山,在縣北三十里,東有白龍潭。又羊腸坂,在縣東六十里,下有棲龍潭,亦東流入沁?!鹎吆釉诳h東二十里。自沁水縣流入境,又南入河南濟源縣界。今詳見大川沁河。獲澤縣西北十里?!赌印吩疲核礉O于澤。漢以此名縣?!端涀ⅰ罚簼伤霭诐編X,經澤城南,又東注于沁水,即獲澤也。隋置澤州,亦因以名?!鹎G子隘在縣南八十里,路通河南濟源縣,向有懷慶衛官軍戍守。又有三纏凹,在縣北,其地險僻,近時官軍嘗敗賊于此。 陵川縣州東北百四十三里。北至潞州壺關縣五十里,東至河南輝縣九十里。漢泫氏縣地。隋初為高平縣地。開皇十六年,析置陵川縣,屬澤州,以縣多陵阜而名。唐屬蓋州。貞觀初,屬澤州。會昌三年,忠武帥王宰討澤、潞叛帥劉稹,敗稹兵于天井關,進拔陵川,即此。宋仍曰陵川縣。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九十二里。 ○馬武山在縣東五十里。后漢初,馬武嘗屯軍于此。又孤峰山,在縣東七十里,以孤峰特起而名?!跺居钣洝罚嚎h西南六十里有九仙臺,一峰孤峙,三面泉流?!痄浪隹h東北四十里佛子山,下流經潞州平順縣界,又流入河南林縣,注于洹水。又平田水,在縣東南九十里,源出孤峰山,下流亦入河南林縣界,注于濁漳水?!鹌阉?,在縣西北二十里,西流入于丹水?!鹩篮桶h南六十里,路出河南修武縣。明初設巡司戍守,嘉靖中革。尋以寧山衛官兵戍此,復罷。今仍設官兵戍守。又五度關隘,在縣東南八十里,路通河南輝縣,明初調寧山衛官兵戍守,后亦罷。 沁水縣州西二百里。西至平陽府浮山縣百二十五里。漢端氏縣地,屬河東郡。后魏析置東永安縣。孝昌中,置泰寧郡治焉。后又為廣寧郡。北齊廢郡,改縣曰永寧。隋開皇十八年,復曰沁水縣,屬澤州。王世充嘗置原州于此,唐復故。今編戶五十四里。 ○沁水故城縣西三十里。漢縣,在河南濟源縣界。隋始改置于此,后移今治。今名故城村。又安平城,《志》云:在縣東六十里,后魏安平郡治此,東南去端氏縣三十里。端氏城縣東九十里。本晉邑?!妒酚洝ぺw世家》: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肅侯元年,奪晉君端氏,徙之屯留。漢置端氏縣,屬河東郡。晉屬平陽郡。后魏置安平郡于此。隋初郡廢,縣屬澤州。唐武德八年,徙澤州治此。貞觀初,又徙州治。晉城縣屬焉。宋因之。元至元三年,省入沁水。馬邑城在縣東二十里山上。秦、趙拒戰,筑此城以養馬。其地峻險,南臨小澗,北距大川?;蛟疲杭窗灼鹋c趙括戰時所筑?!鹜蹼x城,在縣東北五十六里?!吨尽吩疲呵貙⑼蹼x所筑,阻險臨崖,四面懸絕?!鹑馍娇h東北三十里。三峰并峙。又縣東三十里有偃月山,俗呼車輞山,有車輞水?!鹗瘶巧?,在縣城南,山下有濯纓泉,流入杏谷水。又鹿臺山,在縣南三十里?!端涀ⅰ吩疲荷缴嫌兴?,淵而不流。嵬山縣東九十里。一名隗山。其形峻岌,與群山連綿不絕?!吨尽吩疲荷皆诠识耸铣菛|,城西南又有磕山?!饢|輔山,在縣西南九十里,其西為西輔山,與析城山相連,有輔車之勢?!端涀ⅰ罚狠o山高十余里,與垣縣北教山相接云。烏嶺縣西北四十里?;蛟唬杭创呵飼x之黑壤也。宇文周諱黑,改為烏嶺。唐會昌三年,晉、絳行營節度使石雄討劉稹,敗之于烏嶺,即此。嶺與平陽府翼城縣接界?!鹂諅}嶺,在縣東百四十里,相傳秦白起詭運置倉以紿趙括處?!鹎吆涌h東五十里。源出沁州沁源縣,經平陽府岳陽縣界,東南流入縣境,又東南流入陽城縣界。蘆河在縣南。源出鹿臺山,流經陽城縣東十八里,合于沁水?!鹦庸人?,在縣城東,源出縣西三十五里陜溝村,流至此,合于梅谷水。梅谷水源出縣西北三十五里梅谷村,流至城東,與杏谷水合,流經縣東鄭莊村,入于沁河。又秦川水,在縣東?!端涀ⅰ罚呵卮ㄋ鼍蘧?,帶引眾流,積以成川,西南徑端氏故城東,又南入于沁水?!端逯尽罚憾耸峡h有巨峻山秦川水,今堙。 ○東烏嶺關縣西北五十里。宣德四年,置巡司于此?!鸶]莊堡,在縣東北,近時土人嘗敗賊于此。 附見:寧山衛在州治東北。洪武四年,置所。十一年,改衛,隸河南都司。永樂七年,改隸后軍都督府。
古代佳話
編輯歷史上有無數名人踏上了這片土地有鳳來棲,有唐以來,就有三位皇族任澤州刺史,分別是密王李元曉、韓王李元嘉、寧王李成器,還有開國元勛長孫敬德。李隆基曾在此寫下《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詩。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曾寫下《等澤州城北樓宴》,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隰川王和宣寧王遷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寧王府、于謙在此寫下了《到澤州》。有鳳來棲的傳說傳說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鳳凰見于高都。神鳥鳳凰降臨高都的傳說,反映了當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傳古時晉城市區北約10公里處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眾人舉為王,其練武臺稱為王臺(今為礦務局王臺鋪礦)。一日,王子見一只色彩艷麗的大鳥從空中飛過,便緊緊追趕。追至一河邊,王子照著大鳥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卻是一位姑娘的手臂。王子將姑娘扶回家療傷治疾,后結為夫婦。男耕女織,相敬如賓。忽一日,電閃雷鳴,天兵驟至。原來這姑娘是瑤池的金鳳凰下界,見天兵到來, 姑娘又變作鳳凰帶著王子西飛。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會的小河邊。見雷電將劈向王子,金鳳凰便抖動翅膀,蓋住了王子。只見金鳳凰的身子變得越來越大,鋪天蓋地,覆蓋了小河兩岸,化作了山脈、河流。從此,晉城大地就有了鳳凰山,有了丹河、沁河?!巴跖_鋪”、“鳳凰山”等皆因此而得名。 城市地標編輯祥鳳凌空雕塑1998年,晉城城地標-祥鳳凌空晉城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市中心豎立一座既能代表地方歷史文化,又可反映時代精神的標志性城市雕塑,雕塑由中央美院楊淑卿女士創作, 市規劃局承擔整體景觀環境設計和安裝工程指導?!跋轼P凌空”象征著年輕的晉城如浴火重生的鳳凰,永葆青春,鳳翔云天。 “祥鳳凌空”矗立于晉城市區澤州路和鳳臺街交會處。市雕形象緣起于“有鳳來棲”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