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北區地處上海市中心區北部。東與虹口區、寶山區為鄰,西與普陀區、寶山區毗連,南隔蘇州河與黃浦區、靜安兩區相望,北與寶山區接壤。全境南北長約10千米,總面積29.19平方千米。境內有鐵路上海站、鐵路北郊站。軌道交通1、3、4、8號線,內環線、南北高架路、中環線經過區境。境內有宋教仁墓、吳昌碩故居、上??偣f址、“四一二”慘案群眾流血犧牲地、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等遺址及紀念地。為全國科普示范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范城區、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等。[1] 2015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靜安區與閘北區撤二建一,建設新“靜安區”,區政府目前設在常德路370號。概況區境地面下分布著距今近300萬年以來陸續沉積的厚達200~280米的粘性土和砂等間互組成的松散地層,并經歷過多次海水進退和古氣候周期性冷暖更替的變遷。在松散地層以下埋藏著火山巖、火山--沉積巖為主的巖石,地質上稱為侏羅系上統壽昌組,是距今約1.4億年前火山活動的產物,與上海市佘山、天馬山等地出露的巖石形成時代大致相同。[8]
水文地質區境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中,底部基巖賦水性較差,基本無供水價值,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中計埋藏有1個潛水含水層和5個承壓含水層,其中第二、四承壓含水層是區境工業用水的主要開采層,潛水含水層:潛水位埋深一般為0.5~1.5米,其水位埋深隨地形有所變化,并受降水、蒸發、灌溉和開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有所升降,潛水水質在區境北部主要為碳酸氫根·CL-Ca·Mg型淡水,南部則為碳酸氫根·CL-Ca·Na(或Ca·Mg)型微咸水。承壓含水層:按埋藏深度由淺而深分為第一至第五承壓含水層。第一承壓含水層:分布不穩定,水量較小,水質又差,一般無開采利用價值。第二承壓含水層:在區境分布廣泛,含水砂層發育。埋深約介于65~105米間,厚度通常為20~40米。水量豐富,單井涌水量可達1000~3000噸/日。區境本層地下水的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Ca·Mg型或HCO3-Ca·Na型淡水。第三承壓含水層:在區境分布廣泛。埋深約介于110~145米間,在水砂層厚約20~30米。單井涌水量一般可達1000~3000噸/日,區境東北隅水量愈豐。其水化學類型主要為碳酸氫根-Na·Ca型或碳酸氫根·CL-Na·Ca型淡水。第四承壓含水層:包含有上、下兩層。在區境廣泛分布,埋深約介于170~230米間。含水砂層厚度,上層約為20~30米,下層約10~20米。單井涌水量可達1000~5000噸/日,由南向北趨于豐富。水化學類型主要為碳酸氫根·CL-Na·Ca型淡水。這一含水組不但埋藏深、水量豐富,且水質良好,為理想的飲用水源。20世紀80年代初發現其中含有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標”規定含量的偏硅酸、鍶等有益成分,在區境北部已有多處深井作為礦泉水井被開發利用。第五承壓含水層:分布于區境中部和南部,其頂板埋深在250米以下。含水層厚度和單井涌水量均較小,區境未開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