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灣區 是湖北省十堰市下轄的市轄區,位于十堰地區中部。東起十堰市區四方山—筆架山—牛頭山東北西南一線,與茅箭區相鄰;西至黃龍鎮,與鄖縣的鮑峽鎮相連;南達西溝鄉與葉大毗鄰;北到花果街道、漢江路街道,與鄖縣的柳陂鎮相鄰。轄4個街道、2鎮、2鄉、一個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652平方公里,2010年總人口36萬人。張灣區是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產地,年產中重卡近20萬輛,是中國卡車之都的心臟。張灣區境內有襄渝鐵路、316,209國道,銀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區內旅游景點有黃龍水庫,黃龍古鎮,牛頭山森林公園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
張灣區位于十堰地區中部。東起十堰市區四方山—筆架山—牛頭山東北西南一線,與茅箭區相鄰;西至黃龍鎮,與鄖縣的鮑峽鎮相連;南達西溝鄉與葉大鄉毗鄰;北到花果街道、漢江路街道,與鄖縣的柳陂鎮相鄰。茅箭區一塊飛地位于車城路街道。
氣候
冬季比同緯度其他地區略為溫暖,夏季比較炎熱。屬于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較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1655~1958小時,無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張灣區全年雨水、熱能最豐富的季節。夏季平均氣溫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為27℃左右,積溫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響,氣候復雜多樣。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張灣區山地小氣候的多樣性,為多種經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3年張灣區版圖面積652平方公里,轄2鄉、2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管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市西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3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1萬人。 交通概況編輯張灣區襄渝鐵路、G316國道橫穿東西,209國道縱貫南北,正在興建的銀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11年張灣區建設大道、浙江路二期延長線竣工通車。2014年1月15日十白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十白高速公路,長31公里、寬24.5米,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十白高速”在張灣區茅坪村與十漫高速對接,穿越張灣區轄內茅坪、梁家灣等17個村。十白高速的修建后,從黃龍經張灣到六堰城市中心,只需要10多分鐘。建設中的十堰武當山機場距離張灣區僅40km的距離,建成后將推動張灣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口編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張灣區總人口321969人,其中(4個街道、2個鎮、5個鄉):花果街道43964人,紅衛街道55263人,車城街道101752人,漢江街道61872人,黃龍鎮15162人,柏林鎮9884人,舒家鄉4461人,方灘鄉7207人,大路鄉5861人,西溝鄉5242人,茅坪鄉5982人,西城開發區虛擬街道5319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張灣區人口368471人。
經濟發展編輯概況
2005年,張灣區實現生產總值19.78億元,年均增長2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005萬元,年均增長6.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7億元,年均增長30.3%。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GDP)33.3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財政收入4.64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712萬元,同比增長17.6%。 2012年張灣區實現生產總值320億元,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15.1%、35%。
第一產業
2005年張灣區農村經濟總收入6.5億元,年均增長4%;農業總產值1.87億元,年均增長8.5%。蔬菜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設施化栽培、無公害生產面積進一步擴大。興建林果茶、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5萬畝,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和效益明顯提升。實施退耕還林2萬畝、荒山造林3.3萬畝,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536萬元。累計爭取省市扶貧資金、對口幫扶資金1082萬元。2010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42億元,比上年增長6.6%;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7億元,比上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3553元,比上年增加127元;新發展特色養殖村10個,養殖大戶80戶,黃龍萬頭商品豬場通過省級檢查驗收,土雞養殖規模突破70萬只;蔬菜標準化示范核心基地達7200畝,無公害蔬菜品種認證16個,蔬菜收入9100萬元;新建林特基地1500畝,改造茶園500畝;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穩步推進,組織勞務輸出1.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9500萬元;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達到10個,黃龍昌潔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為省級示范合作社,獲得國家財政部專項扶持。 2012年新建蔬菜基地1500畝,發展干鮮果、有機茶基地5000畝,培育花卉苗木20萬株。張灣區被納入省級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行列,“黃龍鱖魚”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安溝“嫩香芹”榮獲首屆湖北省名優蔬菜銀獎,昌潔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獲得國家農業部示范社稱號,十堰金鳳垸農牧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示范場。扶貧開發譜寫新篇,張灣區納入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規劃,全面享受國家片區扶貧發展政策。全省“千村書記培訓工程”鄂西北片培訓班在張灣舉辦。全年爭取省、市扶貧開發專項資金610萬元。農機購置補貼全面落實,新增各類農機具1418臺套。預計張灣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7%。
第二產業
2005年張灣區工業實現增加值10.45億元,年均增長19.1%;完成總產值34.07億元,年均增長19.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3.8億元,完成重點技改項目40個,開發國家級、省級新產品25個。創建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1 家,高新技術產品年產值達到2.5億元。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7.26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實現工業增加值17.7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新增規模(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15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7%;12家“雙億工程”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增長21.2%。 2012年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十堰生物產業園落戶張灣。東風商用車“五大板塊”擴能、湖北三環專汽10萬輛整車項目加快推進,東風神宇5萬輛經濟型商用車等項目建成投產。雙星輪胎、福堰鋼鐵、合駿工貿、東風林泓等20多家企業產銷勢頭良好。新增規模企業16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7家,創建湖北名牌產品3個。張灣區榮獲省級汽車零部件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稱號。預計張灣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00億元,同比下降8.3%,其中地方工業實現產值200億元,同比增長30.7%。建安業實現產值19.4億元,同比增長20%。
第三產業
2005年張灣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7億元,年均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6億元,年均增長30%;飲食服務業營業額8.84億元,年均增長26.1%。先后引進中商百貨、工貿家電、義客隆等大型商貿企業,張灣中心商貿圈初步形成。飲食服務業群體進一步壯大,金威美食廣場、邦輝國際大酒店成為特色品牌。成功舉辦了漂流文化節、漢江櫻桃節、黃龍櫻花節等系列節慶活動,城郊旅游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進一步完善,累計實現旅游業收入1.6億元。2010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8%;飲食服務業營業額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6%;首屆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全年實現旅游業綜合收入13.69億元,比上年增長17.6%。 2012年紅星美凱龍家居設計博覽中心主體封頂,萬佳城市生活廣場進展順利;漢江商貿物流城開工建設;東風公司配套處、特種車身廠、東風標準件廠等企業退出中心城區,騰出商業空間200畝;城郊生態旅游成為消費熱點。預計張灣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同比增長16%;外貿出口總額7400萬美元,同比增長3.2%。
社會事業編輯社會保障
2008年組織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培訓10322人,減少貧困人口1725人。組織城鎮就業再就業培訓6501人;社會保險新增參保1599人,社?;鹫骼U3254萬元。納入城市低保11374人、農村低保3337人,發放城鄉低保補助1918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財政補助住院基金由人均20元提高到80元。為城鄉困難群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6件。3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建設正式開工,發放廉租房補貼60萬元;改造農村危房477戶。 2012年組織實施就業再就業培訓4000人,安置就業3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下。張灣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達到99.8%,為全區8722名城鄉居民發放基礎性養老金580萬元,超額完成省、市下達任務。發放城鎮職工養老金2986人、4573萬元。
科教文衛
2008年完成重點科技攻關項目7個,開發新產品30個,申請專利90件,爭取國家、省、市創新基金440萬元;城鄉義務教育新機制全面落實,中考上一中線296人,高考上本科線41人;積極參與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各項工作,榮獲市委、市政府“突出貢獻獎”;張灣區架設、改造電視線路18公里,8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完工;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污染治理、節能減排成效顯現,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控制在市定指標以內。 2012年開發科技新產品25個,申請專利310件。2012年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進展順利,新建、改擴建校舍2.5萬平方米。2012年首次“空中看張灣”大型航拍活動圓滿成功。張灣區榮獲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區稱號。完成數字電視整轉1000戶。張灣區獲得“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旅游景點編輯黃龍古鎮黃龍古鎮始建于明末清初,沿水路上可至竹山、竹溪,下可達丹江、武漢,古時鎮內商賈云集,商鋪林立,街市繁華,因而被人們譽為“小漢口”,是當時鄂西北地區的商業、文化、航遠中心。全鎮占地50余畝,分前街、后街、上街、河街四個部分,四條古街道共同構成了風格獨特、氣勢恢弘的黃龍古建筑群。 月湖山莊月湖山莊距市中心25公里,占地面積約35平方公里?,F開發有金竹林、吊角樓、珍珠潭、情人巖、雄獅嬉水、金水潭、大方嘴、回馬石、韓信母親墓等景點。山莊還設有游泳池、竹排漂流、沙灘排球、水上快艇、高空溜索、高空自行車、高位滑道沖浪、武夷山茶道、野外生存訓練等游樂休閑項目。 堵河漂流堵河是漢江的最大支流,其水質純凈,水流湍急,兩岸風光旖旎秀美?,F有兩個漂流公司,漂流橡皮艇180余只,漂流里程15公里,漂流途中驚而無險,有獅子灘、黃家套、桃樹嘴、金竹園等自然景觀。黃龍水庫:距市中心30公里。庫區景點有“二龍戲珠”、“雄獅下山”等自然景觀。庫區內每道山峰玲瓏秀美,柏松杉竹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碧波蕩漾,山峰倒映水面青透柔美。庫區可供游客休閑垂釣;現有旅游觀光船28艘,小木劃船98只,可供游客水上游樂。大西溝生態旅游區大西溝生態旅游區位于城郊18公里處,區內蒼山翠嶺雄奇險秀,怪石古木奇異神秘,湖光山色相映成輝,自然之美,原始古木之奇,在這里被演澤得淋漓盡致。東溝沖天的白果樹、相公遮天的巨柳、過風濃茂的大紅袍、長坪蒼勁的花櫟木、白石奇異的黃蓮木顯示出物種的蒼桑變遷;牡丹、芍藥、百合、五味子、野葡萄、彌猴桃、麝香、錦雞、黃羊、果子貍等數不勝數的奇花異草和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