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蘇縣位于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蘇盆地西段。昭蘇東界特克斯縣,南鄰溫宿、拜城兩縣,北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部與哈薩克斯坦相連(邊界線長200多千米),西南鄰近吉爾吉斯斯坦。地勢特征為西高東低。特克斯河橫貫全境。屬高山半濕潤性草原氣候,冬長無夏,春秋相連,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氣候多變??h城昭蘇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79千米,全縣總面積1.12萬平方千米 ,2012年末昭蘇全縣總人口189 102人 ,有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回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俄羅斯族、塔吉克族等21個民族。
行政區劃編輯2014年,昭蘇縣轄9鄉1鎮(其中3個民族鄉)、75個行政村,境內駐有兵團農四師74、75、76、77團,伊犁州昭蘇種馬場、伊犁州昭蘇馬場、天西林業局昭蘇林場、69349部隊等單位。昭蘇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蘇盆地西段。東界特克斯縣,南鄰溫宿、拜城兩縣,北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部與哈薩克斯坦相連(邊界線長200多千米),西南鄰近吉爾吉斯斯坦??h城昭蘇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879千米。
氣候
昭蘇縣昭蘇縣屬寒溫帶亞干旱氣候區,年均氣溫2.9℃,年極端最高溫度33.5℃,最低溫度-32℃。年均降水512毫米。地勢特征為西高東低,特克斯河橫貫全境。屬高山半濕潤性草原氣候,冬長無夏,春秋相連,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地形地貌
昭蘇縣為中亞內陸腹地一個群山環抱的高位山間盆地,由于四周高山環抱,形成了一個較為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海拔在1323米-6995米之間。南部為天山主脈,山勢雄偉,高峻綿亙,是阻擋南疆沙漠干熱風的天然屏障;北部為烏孫山,呈東西走向,山體較矮;西部受沙爾套山以及哈薩克斯坦境內查旦爾山的阻隔,形成一個南、西、北三面高,東部略低的盆地。山地、丘陵與平原之比為4∶1。號稱“天山之父”的汗騰格里峰,位于西南部的中哈邊境線上,海拔6995米,是天山山脈第二大高峰,終年積雪區達100平方公里以上,是特克斯河的主要水源。是新疆境內唯一一個沒有荒漠的縣。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至2012年,昭蘇全縣擁有耕地面積8.7萬公頃,縣屬耕地面積3.4萬公頃;擁有草場面積54.2萬公頃,縣屬草場面積40.6萬公頃;有林地14萬公頃,其中天然林13.7萬公頃;冰山石質地帶32.8萬公頃;其他類占地40.8萬公頃。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昭蘇縣已查明的礦藏種類有煤、銅、錳、鉛、銀、鐵、云母、金、石灰石、綠柱石、水晶石、冰洲石、藍寶石、翠玉等10多種。其中煤、銅、錳、云母、金、銀、鉛、翠玉等礦藏儲量較大,品位高,有一定的開采價值。
昭蘇縣
動物資源
天馬昭蘇縣是漢朝烏孫古國的所在地,名聞天下的天馬——汗血寶馬即出于此。昭蘇縣現有馬品種5個:伊犁馬、英純馬、吉爾吉斯、阿爾登、德國溫血馬,其中伊犁馬有6萬多匹。伊犁馬是我國優良的馬種,是寶貴的畜牧資源,是各族人民,牧別是哈薩克族、蒙古族人民經過幾十年漫長歲月的辛勤勞動,精心培育的結晶。 2003年昭蘇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天馬之鄉。
天馬野生動物至2013年昭蘇境內的野生動物有馬鹿、棕熊、雪豹、旱獺、麝鼠、雪雞、黃羊、大頭羊等珍稀動物。
植物資源
昭蘇縣的農作物有小麥、春油菜、大麥、亞麻、胡麻、馬鈴薯、六瓣紅大蒜、大豆等;草場中生長著種類繁多的牧草,共有5類,計37科、125屬、183種。天然草場植被中伴生有眾多野生藥材,主要有貝母、雪蓮、冬花、黃芪、柴胡、石花、大黃、木香、甘草、車前子、烏頭、仙鶴草、秦艽等75種之多。
水資源
昭蘇縣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除特克斯河橫貫全境,還有24條河流分布在縣境南北。全縣河水年均總流量為110.6立方米/秒,全縣可利用的水資源年徑流量為40.73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末,昭蘇全縣總人口189 102人,其中:農業人口131 670人,城鎮居民28 283人,城鎮化率為14.96%,哈薩克族82 013人,占47.55%,漢族49 418人,占28.65%,維吾爾族16 654人,占9.66%。
民族
2012年,昭蘇縣境內居住著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回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俄羅斯族、塔吉克族等21個民族,其中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人口較多,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少數民族邊境縣。
昭蘇縣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2年,昭蘇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05044萬元,同比增長6.4%。人均生產總值16373元,比上年增長3.9%,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4763萬元,同比增長10.6%;第二產業增加值49541萬元,同比下降7.3%;第三產業增加值100740萬元,同比增長11%。
昭蘇縣油菜花
第一產業
2012年,昭蘇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58620.22萬元,比上年增長10.27%。其中,農業產值61016.96萬元,比上年增長0.01%;畜牧業產值9511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8.39%。
第二產業
2012年,昭蘇縣全年工業總產值56544萬元,比上年下降40.85%。其中,輕工業總產值36548萬元,比上年下降32.47%,重工業總產值19996萬元,比上年下降51.7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1801萬元,比上年增長41.53%。
第三產業
2012年,昭蘇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035萬元,比上年增長14%。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2年,昭蘇縣“兩基”人口覆蓋率100.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入學率107%。初中畢業升入普通高中升學率53.45%。
文化事業
至2012年年末,昭蘇全縣共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體活動中心12個,村級農家書屋73個。昭蘇縣縣電視臺用5個頻道分別轉漢、哈、維三套電視節目。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8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48%。2012年昭蘇全縣共舉辦各種文體活動68場次。
醫療衛生
至2012年,昭蘇縣衛生機構56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13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管理中心1個。
社會保障
至2012年年末,昭蘇縣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4248人。全縣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7749人,比上年末增加984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374人,比上年末增加1217。全縣城鄉居民中有18713人,8003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場13個,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牧民104959人,比上年增長0.3%,農牧民參合率99.8%。
風景名勝編輯
夏特古道 (6張)
昭蘇縣境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旅游資源有:巴勒克蘇大草原、百萬畝油菜花、庫爾庫勒德克水簾洞、阿合牙孜溝風景區、夏特溫泉、木扎爾特達坂、圖拉蘇冰川、夏特谷地;人文旅游資源有:圣佑廟、格登山碑、草原石人、夏特古道、夏特古墓、夏特古城、古界碑、波馬古城、木扎爾特口岸、夏特鹿苑、科布爾特巖畫、細君公主墓。
風俗民情編輯美麗的昭蘇草原上生活著哈薩克、漢、蒙古、維吾爾、回、柯爾克孜、塔塔爾、烏孜別克、錫伯、俄羅斯、塔吉克等21個民族。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是草原游牧民族,日常生活習俗帶有明顯的牧區特點,衣食住行文化娛樂都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哈薩克人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而且都是騎馬高手,賽馬、“姑娘追”、叼羊、馬上角力、阿肯彈唱都是他們的終生伴侶。賽馬昭蘇是漢武大帝歌賦中所盛贊“騰昆侖,歷西極”的天馬的故鄉,自古就以盛產良馬著稱,馬文化歷史悠久,有進行各種傳統和現代馬術運動的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每年盛夏時節,牧場上綠草如茵,馬壯羊肥,牧民們在勞動之余,成群結隊自發地組織賽馬活動。牧民們還將賽馬分為走馬比賽和跑馬比賽,那個時候,草原上到處是奔騰的駿馬,馬背上英俊瀟灑的哈薩克小伙子極盡英勇矯健之本色。 姑娘追“姑娘追”,哈薩克語稱“克孜庫瓦爾”,它是哈薩克青年們最喜愛的一種馬上體育游戲,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白愛情的一種別致方式,常在喜慶時舉行。關于“姑娘追”,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只白天鵝化為女子,和一位獵人結為夫妻,成為哈薩克人的始祖。他倆結婚那天,騎著兩匹白色的駿馬,象白天鵝一樣,飛來飛去,互相追逐。據說這就是姑娘追最早的由來。
姑娘追“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節繁花爭艷的草原上舉行,遠近牧民都騎馬前來參觀?;顒右婚_始一對對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點并轡慢行。去時,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謔或求愛,姑娘只能默默傾聽,不能生氣;返程,小伙子必須策馬急馳,姑娘則在后揮鞭追打。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有時因雙方相互愛慕,姑娘不忍心打,則只是做出打的動作。 叼羊叼羊是哈薩克民族為祈禱祝福而舉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叼羊活動對抗性強,爭奪激烈,又是一種集勇猛、頑強和機智于一體的馬背體育競賽。叼羊是各族群眾普遍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特別是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長這種獨特的馬上運動。 參加叼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可以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比賽分兩隊。比賽開始,主持人首先祈禱。參加者向主持人祝福,而后將主持人獻上的一只兩歲左右的白色小羊宰殺,割去頭和蹄,扎緊食道,放置于開闊的草坪上。宣布比賽開始后,參賽者蜂擁而上,馬快者搶先一步將羊俯身拾起,夾在蹬下或馱著,慌不擇路地奔跑。其他騎手不甘示弱,緊追不舍,飛馬上前爭奪,奪得難解難分。有時會有數百騎圍作一團,左擁右擠。在比賽中,經反復多次較量,小羊數易其主。最后,得勝者在鳴金聲中懷抱戰利品,在坐騎的長嘶聲中和觀眾的熱烈歡呼聲中沖出賽場。之后,得勝者當場將羊烤熟,邀眾騎手共享,將此肉稱為幸福肉。
叼 羊盛夏時節,牧場上綠草如茵,馬壯羊肥,牧民們在勞動之余,成群結隊自發地組織叼羊活動。牧民們還將現代籃球比賽規則引進到傳統的叼羊活動中,叼羊活動開始時,騎手分紅、藍兩隊,每隊五乘,在馬背上把所叼羊只傳來傳去,叼奪瀟灑自如。 蒙古族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達慕大會”不僅要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運動,還是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大會。蒙古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特別尊重長輩,主要從事畜牧業。維吾爾族維吾爾族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藝術,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游牧于中國北方的“丁零”人。民間工藝品有圖案豐富的地毯、掛毯、絲綢衣料、刺繡、花帽和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他們的特色食品有馕、奶茶、抓飯、拉面、烤羊肉等。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人的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節日里不但唱歌跳舞,還舉行叼羊、摔跤等活動??聽柨俗巫蹇聽柨俗巫逡孕竽翗I為主,他們禮貌待客,總是用家中最好的東西來招待客人,他們除了過伊斯蘭教規定的節日外,還過本民族節日“諾芬孜節”和“圣西曼節”,彈唱“考姆茲”,舉辦叼羊、賽馬、摔跤、競賽槍法等娛樂活動。塔吉克族塔吉克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農牧生活,熱情好客,講究禮節。他們崇尚山鷹,主要舞蹈是模仿山鷹動作,“納衣”—山鷹骨制成的伴奏短笛音律效果非常好。塔塔爾族塔塔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他們的文化教育事業具有優良的傳統,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族音樂以豪放的草原情調為特色。他們最愛潔凈,住房總是收拾的很干凈,周圍還種滿各種花草樹木,環境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