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縣,隸屬于貴州省黔西南州,地處貴州省西南部,東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望謨縣,南接安龍縣、冊亨縣,西與興仁縣接壤,北與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毗鄰。下轄6鎮7鄉,總面積1511平方公里,人口41萬(2012年)。 貞豐縣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境內有雙乳峰等景點。2013年,貞豐縣完成全縣生產總值62.5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9%。
貞豐縣明州,即今縣地。元代為普安路東部下段地。明代為廣西泗城府西隆州安隆長官司地。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劃其地即紅水江北岸長壩、桑郎、羅斛等十六里及西隆州之羅煩、冊亨等四甲半零二十一寨歸貴州,置永豐州,治長壩,屬南籠府。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改建石城。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改名貞豐州。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改置貞豐縣,隸興義府(府治駐今安龍縣)。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廢道,貞豐縣直隸省。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隸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區公署設于興仁)。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劃清水江和北盤江以東新設望漠縣,貞豐縣地域自此固定。1949年12月24日,貞豐縣解放。1950年3月1日,貞豐縣人民政府成立,隸興仁專區。1952年12月,興仁專署移駐興義,改稱興義專區,貞豐縣隸該專區。1956年7月,撤銷興義專區,8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貞豐縣隸屬黔南州。1958年12月,撤銷貞豐縣并入興仁縣,劃歸安順專區。1961年8月,恢復貞豐縣,仍隸安順專區。1963年復劃歸黔南自治州,由安順專區代管。1965年7月,恢復興義專區,8月劃歸興義專區。1966年2月,成立貞豐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仍隸興義區。1981年9月,撤銷興義行政公署;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同時,撤銷貞豐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恢復貞豐縣,隸屬黔西南州。
行政區劃編輯2012年,貞豐縣轄6鎮7鄉:珉谷鎮、龍場鎮、者相鎮、北盤江鎮、白層鎮、魯貢鎮、連環鄉、挽漾鄉、小屯鄉、長田鄉、平街鄉、魯容鄉、沙坪鄉,156個行政村,6個社區。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貞豐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介于東經105°25′-105°56′,北緯25°07′-25°44′之間,地處珠江上游北盤江畔,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鄰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望謨縣,南接安龍縣、冊亨縣,西與興仁縣接壤,北與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偯娣e151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貞豐縣地處云貴高原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形成多級臺面西部龍頭大山主峰公龍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1966.8米,東南角洛帆河匯人北盤江處,為全縣最低點,海拔324米,相對高差1642.8米。由于地層巖性不同,在內外營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境內多樣化的地貌。按其成因,可分為山原糟谷、低山丘陵與巖溶盆地、河谷山地三大形態。以剝蝕為主的中低山山原槽谷地貌分布于縣境西南部龍頭大山與挽瀾河流域和西北部的小屯、木桑、大長田一帶。以溶蝕為主的低山丘陵、巖溶盆地、峰林、石牙、殘丘等多樣地貌,集中于縣境中部地區。以侵蝕為主、剝蝕次之的低中山河谷山地,集中于縣境東南部及北盤江上沿岸,境內北盤江上段自九盤至白層沿岸,多為峽谷地貌。
氣候
貞豐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天無酷署,年平均氣溫16.6度。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間,無霜期260-340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截止2012年,貞豐縣主要有金、銻、煤、冰洲石、大理石、鎂、鈀、鉈等,截止2013年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銻、煤、鐵、鋁、汞、鈦、鈾、釷、鎢、鉀鹽等,其中黃金年產8395公斤,已經開發的全國特大型金礦-爛泥溝金礦和水銀洞金礦,具探明儲量分別為60個和15個金屬噸,儲量達200多個金屬噸。冰洲石儲量多,有的單晶體在10噸以上。煤炭資源總量6.3億噸,年產量400萬噸以上。
生物資源
貞豐縣龍頭山地區有主要植物368種,分屬96科,221屬。野生動物有穿山甲、蘇門羚、紅腹錦雞等國家二、三類保護動物。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貞豐縣總人口41萬。
民族
2012年,貞豐縣居住著漢、苗、布依、仡佬、回、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6.3萬,占全縣總人口的48%。截止2013年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編輯綜述
2013年,貞豐縣完成全縣生產總值62.5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9%;財政總收入16.31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3.3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1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0%;稅收收入14.1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4.1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2.9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2.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91.47%;工業用電量增長速度與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之差的絕對值為1.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7元,同比2012年增長15.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9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1.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6%;貸款余額27.5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23%;進出口總額221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31.55%。
第一產業
2013年,貞豐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5.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01%。種植核桃8.9萬畝、烤煙3.2萬畝(產量6.5萬擔)、甘蔗1.5萬畝、花椒1.5萬畝、金銀花1.43萬畝、魔芋4700畝、葛根3300畝,建成金谷黃種雞場5個、標準化養殖場12個,出欄豬17萬頭、牛1.5萬頭、金谷黃雞150萬羽、鵝10萬羽,爭取項目35個、資金2740萬元,新建州級龍頭企業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完成營造林10萬畝,森林覆蓋率38.1%。建成農村沼氣池400口。
第二產業
2013年,貞豐縣工業總產值完成9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3.8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4.7%;工業增加值完成30.5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6.6%。生產黃金8.5噸、原煤400萬噸、焦炭33萬噸、水泥15萬噸、華葛酒1600千升、白糖5400噸、發電量19億度、供電量4.2億度。建成投產安達30萬立方米石材加工項目,扎實推進民安10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攪拌項目、仁都年產120萬噸水泥技改項目、銀拓斯300萬立方米大理石深加工項目、鈺宏石材30萬立方米項目和恒山建材1.2億塊渣磚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投資3.12億元的華葛酒業二期工程。
第三產業
2013年,貞豐縣接待游客215萬人次,旅游收入4.2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1.6%。共爭取各類項目資金12.06億元,開展2014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申報及前期工作項目62個,總投資30.04億元。
交通編輯2002年12月,關(嶺)興(仁)高等級公路的重點工程北盤江特大斜拉橋貫通?;菖d高速公路于2013年11月1日全線通車試運行,起于惠水縣紫油寨,西南走向,橫跨黔南、安順、黔西南,經長順、紫云、鎮寧、貞豐縣境,止于興仁縣城西面,與晴興高速垂直相接。結束興仁、惠水、長順、紫云、貞豐5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貞豐縣城距興義火車站90公里、興義機場120公里。貞豐到貴陽只需3小時車程,到興義火車站只需1小時的車程,到興義飛機場只需1.5小時車程。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13年,貞豐縣招考教師481名,恢復二中(初中)、新增三中(高中),縣城初高中“大班額”現象得到緩解。成功創建37所中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84所學校、48420名中小學生享受免費午餐。到2015年,小學輟學率控制在1.8%以內,初中輟學率控制在2.8%以內,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5%以上。
醫療衛生
2013年,貞豐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7.04萬人,參保率103%;新農合327384人,參合率100%。城市低保保障標準由2012年的月人均265元提高到330元,納入城市低保1720戶2820人,發放低保金898.06萬元;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2012年的年人均1502元提高到1700元,納入農村低保對象42863戶67287人,發放低保金7754.55萬元;為民政對象65419人交納參保參合資金328.61萬元,報銷城鄉醫療救助資金759.73萬元,發放各類社會救助、救濟救災、優撫安置資金1.08億元,惠及21.6萬人。
基礎設施
2013年,貞豐縣建成10KV南環回省級示范工程、大碑2號變臺架式變壓器、35KV挽瀾變2號主變擴建和2項生態移民工程電網,完成云洞水庫清淤、盤江灌區、水車田水庫干渠、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龍場污水處理廠、4.9萬人的農村安全飲水、3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11.35平方公里石漠化綜合治理建設,建成縣城、白層、挽瀾防洪工程。
旅游景點編輯雙乳峰
雙乳峰景區位于貴州省者相鎮, 是喀斯特的峰林絕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酷似女性的乳房。這里的布依族群眾一直把它當作“大地母親”和“生命之源”來崇拜。據地理學家考證,在中國絕無僅有,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發現,堪稱“天下奇觀”。巖魚布依古寨巖魚布依古寨位于貞豐縣城東面,距縣城6公里,交通比較便捷,由納核、納蟬兩個自然村寨組合而成,全寨1012戶5016人,全是土生土長的布依族,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較大的布依古寨之一。
花江鐵索橋及崖畫花江鐵索橋,橫跨于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之間的北盤江花江段上,由14根粗大鐵鏈拼拉而成,上鋪木板作橋面,全長70余米,寬3米,下距正常水面約15米。橋歷時四載,三建兩毀,幾易其地,方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落成。14根鐵鏈,每根262環,拴在兩岸人工鑿成的石孔內,上鋪木枋數百塊作橋面。扶欄由22根鐵鏈組成,亦拴在兩岸石孔內。
歷史文化編輯民俗文化
布依風情節2014·中國·貞豐“六月六”布依風情節于6月28日開幕,風情節持續5天,7月2日閉幕?;顒觾热莅ㄘ懾S“六月六”布依風情節開幕式、龍舟鬧金縣——“天河”龍舟大賽、全民娛樂總動員之“舞起來”、千人對歌慶佳節、“清涼狂歡季”篝火晚會、“祭圣大典、感恩母親”成人禮、布依歌王爭霸賽、貞豐名特小吃評選大賽、“心系群眾.感懷黨恩”慶祝建黨93周年歌詠大賽、布依民歌大串燒、“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布依族民俗祭田大典、六月六”狂歡夜,以及千人嗩吶、打糍粑、搶糠包、布依草龍鬧金都等貞豐民族風情展示活動。布依族建筑文化布依族群眾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漫長歲月里,形成了自己的民居建筑文化內涵:上江,系南北盤江的中上游,居住在石山區,主要建筑是青磚小瓦馬頭墻的樓房。下江,系南北盤江中下游,居住在亞熱帶的河谷里,主要建筑是吊腳樓。布依族樓房內部結構各家大致相同,正中一間為堂屋,設有神龕,既是供奉祖先的場所,又是婚喪喜慶及平時招待客人的地方。左右次間,以中柱為界,前作伙房,后作臥室。亦有不少人家專蓋一間做廚房。
名優特產
布依族的情侶粑“情侶粑”又稱“褡褳粑”,布依話叫“嚎唲(布依語HAUXEEDT)”或“嚎禳(HAUXRAANGH)”。其制作方法是:將糯米用水浸泡淘干后舂或磨成面,然后用芭蕉(或香蕉)同米面混合搗和;用芝麻、花生炒脆加紅糖混合舂細(有的用肥豬肉切成丁,拌木耳或干筍混合)做佐料,再把糯米面揉成雞蛋般大小的面團包上佐料,放在事先準備的芭蕉葉的兩端攤平包好,把中間折起來,放在甑子蒸熟即可食用。
著名人物編輯趙摩,唐朝明州(今貴州貞豐一帶)人。土著酋長,有戶萬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內附唐朝。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為明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