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區隸屬于湖南省衡陽市,地處衡陽市城區西部,東起蒸湘南北路,西至衡陽縣樟樹鄉和衡南縣三塘鎮,南接雁峰區岳屏鎮和衡南縣車江鎮,北連蒸水及石鼓區角山鄉,全區總面積101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11月,蒸湘區轄2鄉1鎮4個街道,42個行政村,31個社區。 2013年末,蒸湘區全區戶籍總人口24.37萬人。 2013年,蒸湘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不含衡陽市高新區)149.7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9%。 蒸湘區是衡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衡陽市委、市政府及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大多坐落境內,南華大學、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各大科研金融機構云集于此。 主要旅游景點有雨母山風景區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4年11月,蒸湘區轄2鄉:長湖鄉、雨母山鄉,1鎮:呆鷹嶺鎮,4街道:蒸湘街道、紅湘街道、聯合街道、華興街道,42個行政村,31個社區。
自然資源編輯動物資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區雨母山林中野生動物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穿山甲、麝、虎蚊蛙、白頸長尾雉、白鷴、猛禽類等10余種。一般野生動物有野雞、野鴨、野豬、野兔、豪豬、山雀、斑鳩、白鷺、蛇、蛙等30余種,且數量眾多。
植物資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區雨母山有植物53科246種,有林面積12736畝,以杉樹、松樹、樟樹、木繼樹、檫樹、楓樹、竹為主要喬木樹種;灌木主要有油茶樹、桔樹、杜鵑樹、金嬰子樹、梅樹等。保存完整的天然森林群落有:帝嚳祠周圍106畝天然香樟林群落、山西南320畝天然木繼木林群落。天然林、人工林,針葉林、闊葉林互相交錯。
地形地貌
蒸湘區處于中南地區凹形面軸帶部分,周圍環繞著古老宕層形成的斷續環帶的嶺脊山地,內鑲大面積白堊系和下第三系紅層的紅色丘陵臺地,構成典型的盆地形勢。
水文
蒸水河屬于湘江一級支流,貫穿蒸湘區全境,在城區石鼓公園處匯入湘江,流程全長194公里。
氣候
蒸湘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春秋季較為涼爽舒適,春季更加濕潤。冬季冷涼微潮,偶有低溫雨雪天氣。夏季極為炎熱,較為潮濕。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均降水量約1352毫米。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蒸湘區2013年末,蒸湘區全區戶籍總人口24.37萬人,比年初增加0.5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156人,人口出生率為11.44‰,比2012年上升2.14‰;死亡人口1029人,死亡率為5.46‰,比2012年上升1.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98‰。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7.7:100。2013年末,常住總人口30.23萬人,比2012年增加0.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7.41萬人,鄉村人口2.82萬人,城鎮化率為90.68%。
民族
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蒸湘區主要有瑤族、土家族、苗族、壯族、回族五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3066人。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南華大學2009年,蒸湘區全區累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6.2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1.1%。2013年,蒸湘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不含衡陽市高新區,下同)149.7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93.4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52.5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4%。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1%,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63.3%和36.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53754元,增長10.4%。 2013年,蒸湘區全年財政總收入16.33億元,比2012年增加2.99億元,增長22.4%,其中稅收收入15.89億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97.3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93億元,增長34.4%。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78億元,增長9.38%??萍?、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9.2%、12.97%、和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