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從春秋開始即有建置,秦屬黔中郡,漢屬陵郡,無陽縣地,隸荊州。如今鎮遠縣隸屬黔東南州,距離州府凱里市190公里,位于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是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東界湖南新晃,南鄰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市的石阡,是貴州省的東大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057毫米,全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鎮遠縣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10個行政村、5個社區和4個居委會,總人口25.9萬人,其中苗、侗、土家等22個少數民族 9.9萬人,占總人口的38.22%。
鎮遠積淀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瑰麗的文物古跡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F已形成了五張國家級旅游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日本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舊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鐵溪景區,另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高過河,以及保持明清風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等省、縣級文物古跡160余處。城內舞陽河自西向東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人合一的獨特的太極圖古城風貌,被中外游客譽為“東方威尼斯”。
清置鎮遠縣??h南有鎮陽江,一名鎮南江,故名。一說取“鎮服邊遠地區少數民族”之意命名。元為鎮遠府、金容金達等處,屬思州軍民安撫司,鎮遠之名始于此。明洪武二年(1369年年)置鎮遠溪洞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四年(1371年)降鎮遠府為州,屬思南宣慰司;二十二年(1389年)置鎮遠衛,隸湖廣都, 司;二十三年(1390年)置清浪衛,隸湖廣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鎮遠府,以鎮遠州及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來屬;正統三年(1438年)省鎮遠州入鎮遠府;弘治十一年改鎮遠溪洞金容金達長官司為鎮遠縣,附郭。
年,鎮遠縣轄:舞陽鎮、蕉溪鎮、青溪鎮、羊坪鎮、羊場鎮、都坪鎮、涌溪鄉、江古鄉、金堡鄉、報京鄉、尚寨土家族鄉、大地鄉。
鎮遠縣轄6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舞陽鎮、蕉溪鎮、青溪鎮、羊坪鎮、羊場鎮、都坪鎮、江古鄉、涌溪鄉、金堡鄉、報京鄉、大地鄉、尚寨土家族鄉。
全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4萬公 頃,森林覆蓋率47.55%。轄6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21個村民委員會,14個居民委 員會。年末總人口25.3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2.4萬人。人數較 多的少數民族有苗、侗、土家等族。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錳、硅、方解石、重晶石等。
舞陽鎮境內公路、鐵路縱橫交錯,湘黔鐵路、株六復線穿境而過,全鎮12個村有12個村有通村公路,通公路的組達全鎮的65%。正在新建的凱里至玉屏高速公路的兩個接口處與舞陽鎮僅距40公里左右。
全鎮微波通訊、移動電話、數據通訊、程控電話網覆蓋全鎮32個村的絕大部分地區。有30個村通有電話。
舞陽鎮境內的主要河流有舞陽河,直注洞庭湖,流入長江。水力資源十分豐富,舞陽河梯級電站在境內有紅旗電站、中峽電站、西峽電站、東峽電站、犀牛洞電站,電力十分豐富,是國家第一批電氣化縣之一。境內建有110千伏變電站兩面座,220千伏變電站一座并與國家并網。
3總體發展編輯
經濟發展
鎮遠縣夜景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4.6億元,比上年增長22.7%,是“十五”期末10.7億元的2.3倍,五年年均增長12.9%;財政總收入完成3.03億元,比上年增長21%,是“十五”期末1.3億元的2.33倍,年均增長1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億元,比上年增長4%,是“十五”期末0.73億元的1.78倍,年均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是“十五”期末11.1億元的1.79倍,年均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億元,比上年增長19.5%,是“十五”期末2.6億元的2.23倍,年均增長17.5 %;2010年金融機構期末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2.7億元、12.2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3.2倍和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35元,比上年增長15.4%,是“十五”期末1840元的1.81倍,年均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05元,比上年增長12.6%,是“十五”期末6663元的1.59倍,年均增長9.7%.
行政劃分
全鎮轄12個行政中心村,228個村民組;5個社區,89個居民小組??側丝?/span>51239人,男20612人,女25167人,其中:農業人口30344人,現有勞動力人數17001人。耕地總資源4857公傾,常用耕地面積1679公傾,其中水田780公傾;臨時性耕地3179公傾。年均降水量109.3毫米,年平均氣溫16.4oC,無霜期292天。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苕、洋芋、蔬菜、烤煙等。全鎮糧食總產量11531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80公斤,人均純收入1710元。收入較高的大部分集中在城關和舞陽河及公路沿線幾個村,全鎮仍有貧困戶1584戶,貧困人口達7288人,占農村人口的24%。水果產量3480噸,主要水果有桃子、梨子、柑子、西瓜等。林業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林產品有原木、竹村等。主要礦產資源有鉛鋅礦、硅石等。
社會發展
鎮遠縣(5)2002年,鎮遠縣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搶抓國 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戰略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機遇,按照“圍繞建 設旅游大縣目標;抓好以保護古城建設新區為重點的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和農業結構調 整項目建設;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化進程;實現農民收入、財政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 穩步增長”的思路,突出重點,真抓實干,取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為2.63億元、2.78億元和2.14億元,增長3.13%、19.06%和9.1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4.83∶36.85∶28.35。由于遭受了較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減產10.8%。但因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仍獲得豐收。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8億元,比上年增長4.4%。油菜籽產量5982噸,增長2.3%;烤煙22 83噸,增長27.3%;肉類總產量1.15萬噸,增長4.2%,水產品400噸,群眾的菜籃子更豐盛了。
農業生態
農業生態得到改善,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增強。全年農田水利建設投入2498萬元,群眾投工投勞309萬個工日,完成水利工程454處,解決1.46萬人和1.50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改善恢 復和新增灌溉面積447公頃,改造低產田1630公頃,完成坡改梯64公頃;實施退耕還林1334. 9公頃;新建沼氣池3013口。通過財政貼息貸款,拉動信用社投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近1000萬元。種植優質稻2333.3公頃、優質煙1209.3公頃。黔東生物示范園。
產業化項目
“中國西南喀斯特優質牛業”等產業化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新增牛羊品種改良點17個,完成品改牛2580 頭;引進南江黃羊和波爾山羊124只;建立1個養雞示范場。建成3個中藥材基地,培育苦丁茶和油茶基地各1個;種植皇竹草母草25.5公頃,推廣種植面積98.7公頃。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突出電力、冶金和白酒三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80億元,比上年增長 38.6%,產銷率達98.0%。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發電量7251萬千瓦時,增長21.7%;鐵合金6.1 8萬噸,增長29.4%;工業硅1.24萬噸,增長17.8%;白酒1862噸。非公有經濟長足發展 。個體工商戶3596戶,從業人員4278人,注冊資金達1087萬元。非公有經濟入庫稅金4317萬元,占國、地稅入庫總額的63.7%,已成縣財政收入的支柱。財政總收入8857萬元,比上年增長19.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571萬元,增長17.0%;財政支出1.24億元,增長5.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40億元,增長15.1%;各項貸款余額4.13億元,增長8.2 %。收貸差為2725萬元。
4民俗文化
鎮遠縣鎮遠是一座“以軍興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鎮遠自古以來就以“欲據滇楚、必占鎮遠”,“欲通云貴、先守鎮遠”的政治、軍事要地著稱于世,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歷史上曾經屯兵2.8萬,供奉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東方戰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長城和眾多的關、屯、堡等就是歷史的鑒證。鎮遠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明清時期衍升為黔東地區政治、軍事、商業、文化的中心,歷史上的“八大會館”、“十二戲樓”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形成了獨特的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至今這里還仍保存著幾百年前民風古樸、服飾依舊、寨寨有長號、戶戶吹嗩吶的尚寨鄉土家族部落,“三月三”侗族情人節,“九月九”苗家豐收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活動,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 鎮遠是中國民族重工業的發祥地。李鴻章、張之洞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股份制企業——青溪鐵廠,比武漢漢陽鋼廠還早三年,“天字第1號”鋼錠現仍存放在鎮遠。
旅游文化
遠縣(5)鎮遠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筑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余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筑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跡,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古樸典雅的古城風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建筑、藝術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寫生。鎮遠是英雄才俊一展抱負之地,是志士仁人大慰平生之所。有“欲通云貴,先守鎮遠”之說,歷史戰爭遠古煙塵,日本戰俘在此洗心革面、立地成佛,從此“和平村”成為日本反戰同盟“和平使者”的再生之地;古城垣建有戰神廟、城墻、鋒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曾居家8萬,屯兵2萬,遙想當年這里的情景,兵家逐鹿,旌旗飄揚,是多么激越,又是多么壯懷。
鎮遠是“山雄水美”之地。雄偉絕壁石屏山蜿如雄獅昂首挺胸,姿勢嵬嵬傲然,碧水如詩舞陽河如一條凝碧的玉帶,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倒影成畫,構成了太極圖上的石屏巨鎮,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衛”的獨特風貌,被中外游客譽為“東方威尼斯”。還有風景秀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神秘幽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高掛河和吳敬梓筆下《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龍神嫁妹(鐵溪景區)之地。已孕育出四張國家級旅游品牌
鎮遠是西南大都會,是明清中央政府進軍東南亞必經之路,也曾是商業物資集散地。自從徽商、湖南中區文化滲透進來后,鹽船爭流,商賈如云,歷史上形成的八大會館、十二戲樓,吸引了逐利而居的商人,由軍事重鎮演變為商業都市,當年遠古的商業物流、船只航運、碼頭、海關稅收居貴州第四位,構成西南 “清明上河圖” 的繁榮景象,充滿財氣,是富庶之地,如今仍完整保留的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和府城大碼頭、禹門碼頭、沖子口碼頭、天后宮碼頭、上北門等碼頭,可以說是這段繁盛歷史的見證。
鎮遠縣人文鎮遠是一座充滿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諧精神基調的古城。形成了獨特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青龍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對聯等可佐證。當時地方京劇、花燈戲、河燈、社火的繁榮,商業與軍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軍事體系渾然天成,體現了“威鎮遠方軍事的強駑之首”而“云南麗江之末”的軍事演變過程。充分發揮了雄霸黔東大門軍事堡壘和中國南絲綢之路作用。而今鎮遠人民仍保持著質樸、淳厚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每年舉行各種民間傳統活動,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陽龍舟文化節,以舞陽河為賽場,極具盛況,久負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吳敬梓《儒林外史》語]的古樸絢麗風采。民間傳統活動的興盛,反映了鎮遠經濟文化的繁榮。
鎮遠古城歷經千載滄桑,至今城址未變,古韻悠然。與時俱進的鎮遠人民立足當代,秉承歷史,充分利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舞陽河鎮遠水利旅游風景區和貴州青酒這五大無形資產,確立了富民強縣建市中心目標,狠抓交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工業和旅游業三大產業帶,唱響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藏洞窖青酒城、黔東工業園區、中國喀斯特山鄉優質牛業四張特色品牌,建好電能、冶金、青酒、旅游、特色農業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思路。切實轉變觀念,著力培育旅游經濟,以歷史文化為載體,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會館文化、河商文化、軍旅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主線,以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色,堅持古典與現代并存,發展與保護兼顧,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跟進、全民參與,廣辟融資渠道,切實加大文物古跡保護的投入,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全面實施旅游開發帶動戰略,重塑文化大縣,打好“中國苗疆古城”旅游品牌,構筑“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良”和“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古城和中國西南明清影視城。充分發揮名城旅游經濟效應,推進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
風情舞陽河舞陽河風景區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的鎮遠、施秉、黃平三縣境內。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為歷史名城鎮遠、鐵溪、上、下舞陽、云臺山、杉木河、黑沖、飛云崖、舊州古鎮、重安江十大景區共394個景點。是我國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高品位的風景名勝區。
千年鎮遠城
國家重點歷史文化名城鎮遠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城內古跡比比皆是,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余種。在號稱黔南第一洞天的飛云崖,明代王陽明,清代林則徐、何紹基等歷史名人曾于此留跡,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苗侗兩族大村寨
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是全國最大的苗族村寨,全寨1200多戶、6000余人,苗族占99%。黎平肇興侗寨有900多戶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鄉第一寨”之稱。全寨有5個家族,每個家族有一座鼓樓,共5座鼓樓、5座花橋、5座侗戲樓,這些極富侗族建筑特點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激情杉木河
景區以清澈晶亮的泉水、險峻嵯峨的峰叢為主體,具有“雄、秀、幽、奇”自然特色。步入景區,河床白砂鋪墊,砂丘一塵不染;水中鰲蟹結隊,魚蝦自由遨游;兩岸懸壁藤蔓,古樹臨空舒展;千年古峽一派生機盎然。杉木河自助漂流回歸自然,妙趣橫生有驚無險,是貴州東線興起綠色生態旅游的熱點,是人與自然情深和諧一脈相依的絕世經典。
古樸青龍洞
青龍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共有單體建筑40座,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現存建筑總面積6665平方米。它由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香爐巖、祝圣橋等多組建筑物組成,布局奇巧、工藝精堪。由于坐落在舞陽河畔殘巖斷崖絕壁,千仞仰望,如懸空殿宇,層層疊疊,極為壯觀,堪稱黔東一絕?,F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過河風景區
高過河自然風景區是一個鮮為人知而又充滿野趣神韻的旅游處女地,位于鎮遠北部羊場與尚寨鄉的洞塘,西至大地鄉路臘村境內,以龍江河的上段---高過河為軸線,向西北蜿蜒11公里,河流落差200米,兩岸原始森林植被拓展數公里景區內山勢險峻,河谷深切,森林密布,人跡罕至。
鐵溪景區
文學名著《儒林外史》總共有50回,卻用了3回的篇幅描寫鎮遠。在第四十三回,吳敬梓寫道了“龍神嫁妹”之地--鐵溪。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龍池水的寶藍和深不可測,以及郁蒼幽深的森林和峽谷令人神往。鐵溪的名山勝水早在五百年前就吸引了眾多南來北往的游人。
許多名人雅士曾到此游覽逗留,行走在龍塘河上游,越逼近龍池,神秘感就越強, 這里隨時隨地都是靜悄 俏的,靜得讓人想屏住呼吸,唯恐驚走靈氣。來到龍塘河盡頭,橫河趟水而過,登上對岸的竹林,穿行30多米,眼前豁然一片藍光,只見一汪池水,面積約150平方米,一個籃球場大小,水平如鏡,呈寶藍色,深不可測。池邊有高不見頂、刀劈斧削的懸崖三面環繞,懸崖上長滿高大喬木,遮天蔽日,這就是令人向往的龍池。龍池的深度,至今尚未作過科學的測量,仍然是個“謎”。藍藍的龍池水,一流入龍塘河床,就變成了潔白的“玉液”,據說即使春夏之季,連日暴雨,甚至于山洪暴發,龍塘河水倒灌入龍池(龍池的水平面高于龍塘河河床),龍池的水 依然是藍色。
民族節日
位于縣城中心地帶,始于明代。每逢農歷五月初五,近10萬城鄉居民,群集古城鎮遠,觀看賽龍舟、 放河燈、唱民歌等文化娛樂活動,當地人稱:“五月五”龍舟節。先后在青龍洞前150多米河段兩岸,建有碼頭、看臺等。二十世紀70年代逐步將賽場遷到新大橋至吉祥寺碼頭河段。2002年,將龍舟賽場設在衛城墻上北門與盤龍街之間河床。同年8月,貴州省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龍舟賽在鎮遠舉行。2003年在盤龍街河岸修建有15級臺階,長400米的觀賽臺。 鎮遠的龍舟節不僅是當地人民端陽節的節慶活動,更是全國龍舟運動的濃縮。2006年端陽節,中央電視臺對鎮遠龍舟節進行了全球同步直播,2007年鎮遠作為全國少數民族龍舟賽論壇的舉辦地,突出了鎮遠龍舟節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代表性,2007年,由鎮遠龍舟運動員組成的的貴州龍舟隊,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鎮遠龍舟節的民族性、競技性、參與性是其它地區龍舟節無可比擬的。
六月六 吃新節
位于鎮遠縣金堡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南22公里。此俗始于清初,農歷六月初六,近千苗族村民,身著節日服裝,群集金堡歌場,開展賽歌活動,歡度“六月六”吃新節。歌場呈長方形,面積500平方米。辟有傳統歌臺。 吃新節也稱卯節或吃芯節?;顒訒r間一般為三天?;顒悠陂g,未婚青年唱飛歌、搖馬朗。老頭子在采鼓堂教孫子們吹蘆笙、跳木鼓舞。中年婦女參加跳牽手舞(俗稱團結舞)和轉身舞等。
小伙子開展騎馬競賽活動。中年男子參加斗畫眉、斗雞等活動。每年前來參觀活動中外游客、民族界、史學界的專家學者數千人次。
八月八 土家族嗩吶節
位于尚寨鄉苗屯村,距縣城北46公里,始于清末。嗩吶為紅白喜事之用,喜事吹歡樂調,喪事吹悲傷調。平時為朝陽寺廟會吹奏助樂。該地每戶一支嗩吶。隨著時間推移,演變為賽技術。1998年8月初8,舉行全村吹嗩吶競技大賽。2000年,全鄉舉行第一屆嗩吶節。以后每年舉行一次八月八嗩吶節。尚寨不僅有“森林之鄉、桂花之鄉、茶油之鄉”美稱,還有“嗩吶之鄉”的美譽。自古以來,土家人民就有吹奏嗩吶的習慣,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獨特的嗩吶文化。在尚寨,村村寨寨有嗩吶,男女老少會嗩吶,紅白喜事吹嗩吶,逢年過節奏嗩吶。嗩吶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一年一度的尚寨“八月八”嗩吶節,各式各樣的土家民族風情推陳出新,一一展現。百人嗩吶大合奏、長號仰天齊奏,嗩吶一人吹兩支、兩人交叉吹兩支、一人吹三支等,嗩吶絕技應有盡有,土家娶新娘、唱山歌、吹木葉、擺手舞、敬竹筒酒等民風民俗古樸淳厚、濃郁獨特。土家族地戲、儺戲、上刀山、下油鍋、踩鏵口等表演更是精彩無比、神秘至極。每年八月八日嗩吶節,除表演嗩吶競技外,還開展地戲、儺戲和上刀梯、下油鍋、踩鏵口等絕技活動,吸引上千人到尚寨苗屯參觀考察和領略體驗土家風情。
5投資建設
鎮遠縣固定資產投資1.81億元。全年引進項目14個,協議資金16.6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10億元,比上年增長64.66%。引進的主要項目有冶金、化工、水電建設、房地產開發等。從四川引進資金1.8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的電解鋁廠。北京、浙江客商投資共6300萬元,建設門背灘、大王灘水電站;湖南租賃新力公司在鎮遠成立了“遠和冶金有限公司”。這些項目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對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固定投資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修建通村公路150千米,公路鑲邊62千 米,四級油路改造25千米。修建學生宿舍樓8800多平方米,文德民族中學建設一期工程、柏 楊坪至慢坡110千伏輸變電線路等工程全部完工交付使用。黔東工業園220千米伏變電站、縣城二期防洪堤、氵舞陽文化園和氵舞陽河大橋開始建設,啟動了行政中心和農電網二期工程。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億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稅費改革使農民人均減負12.98元, 減負率為32.2%。落實財政扶貧項目34個,資金288.1萬元。又有1819農村貧困人口越過了 溫飽線。農民人均純收入1425元,比上年增加136元。城鎮居民發放低保金97.6萬元,惠及7 20戶2024人。城鄉居民生活穩步提高。
6地方特產天印貢茶出產于鎮遠縣都坪鎮天印村,據陸羽的《茶經》考證,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其實它早在唐代就已成為全國的名茶之一,歷經宋元時期,到明清就更負盛名了。清代初年軍閥吳三桂曾在這里“以茶易馬”擴充兵力,此時就以“貢茶”著稱。20世紀60年代,天印貢茶還兩次參加全國茶葉品種定型會在京展出,深受國內外茶商好評。
天印貢茶之所以頗受青睞,主要源于其產地海拔度、日照時數、土壤、生態植被等自然條件皆適宜茶樹的生長發育。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學的講究,主要采用傳統的手工加工而成。出產的成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劑類黃酮、無機鹽礦物質、咖啡堿等。它具有清熱解毒、清腦、消除疲勞、利尿、助消化、維護皮膚、抗衰老、遏制心臟病發作等功效。正所謂:“常喝天印茶,幸福千萬家。”天印貢茶將以其獨特的魅力迎得人們的美譽。
古城紅酸湯、鎮遠名吃,歷史老店,在鎮遠縣城無人不曉此店,經營數十年,風雨洗刷,歷史變遷,它依舊保持著它曾經的風格與方式,接納著每位到此開懷品味美食的食客,一直堅持著用最好的美味,感謝來自四方朋友的支持,在鎮遠許多家餐館都改變了自己的風貌,只有這家,10年前如此,10年后依然如此,沒有為鎮遠的快速發展,改變任何地方,保持著自己獨有的特點,耐心,細心的接待每一位前來光臨的食客。鎮遠城區這家叫古城紅酸湯的地方,來到鎮遠必須到的一處去處,雖然不大,但是小鎮民家餐館的感覺正是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據當地人了解到,這家餐館建立于1998年澳門回歸時期,距今已經有12年之久,在鎮遠是一家家喻戶曉的餐館,曾經輝煌時期,每天爆滿,吃飯的人為了吃飯,餐桌都添加到了馬路邊上,據當地人介紹,古城紅酸湯,是鎮遠人下館子必須去過的一家餐館,數十年載,餐館地理位置從未改變,味道從未改變,依舊保持著傳統的工藝,無任何添加物,純天然健康的美食。到了鎮遠旅游,強烈推薦需要去一嘗美味!
7社會評價太極古鎮——鎮遠古城。古人認為:風水“為天地之文章”。在地球上大多數地區還處在蠻荒時代,一支古老的仡佬人便在石屏山下的峽谷中瀕水而居。五千年前,蚩尤部族戰敗遷徙,一支苗人自河南舞陽輾轉逆沅江上溯,進入湘黔邊境的崇山峻嶺,與土著融合,并在這一帶建立部落酋長國——羅施國,石屏山下的原始村落,便是這個酋長國的都城, 史稱“苗疆古城”。這條生命之河,就叫舞陽河,這個古城,就是未來的鎮遠?;啬c蕩氣的舞陽河源自西部大山,自西向東穿流鎮遠,繞了一個巨大的“S”形太極圖,將城區一分為二,自明至清,更是府(州)衛(縣)同城,縣置南岸“魚眼”稱衛城,府設北岸“魚眼”稱府城,如此陰陽合一的太極城市形態,堪稱得天之獨厚。
身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平村(包括國民黨日軍收容所舊址及斯大林翻譯、中共早期共產黨員周達文先生故居),還有天后宮、萬壽宮等一大批古跡,它們原為古時在黔的外省商人的會館??h城外的鐵溪河,具有傳奇色彩,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筆下所涉及的地方??傊?,名勝古跡眾多,星羅棋布。
除了人文景觀外,還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采。這里居住著侗,苗等十幾個世居的少數民族,民族風情獨特而濃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就位于這里,著名景點有孔雀天屏,獅子峰等,舞陽河支流鐵溪河更是尋幽探奇的好去處。 2009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最終揭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2009年3月6日獲得“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稱號,位第五。
本土明星
聶遠聶遠是中國內地演員,被稱為“內地新四小生”。拍攝較多古裝劇,如《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公子齊天磊、《天下糧倉》中的少年乾隆皇帝、《大唐情史》中的辯機和尚、《隋唐英雄傳》中的冷面寒槍羅成、《貞觀長歌》中張揚孤傲的三皇子李恪、新版《雪山飛狐》中的大俠胡斐,以及2011年建黨90周年cctv1大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中的陳志等等都演繹的出神入化。還有2010年熱播大劇《三國》中扮演趙云,2012年熱播大劇《西游記》中,聶遠飾演唐僧。 2008年9月底和其小師妹陽光在京完婚;2012年4月,兩人結束了不到四年的婚姻生活。
當紅影視明星,“內地四小生”聶遠,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遠哥”,他的家鄉就在這美麗而古老的地方—鎮遠。2008年其家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災,他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為家鄉捐了款,前一年他還親自到家鄉,參加捐建希望小學儀式。
同時,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Gui Zhou,Tour of Lei Go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100km Ultra Trail Challenge)于2012年11月在鎮遠舉辦。聶遠也成為了賽事的“形象代言人”。
9著名活動編輯
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Gui Zhou,Tour of Lei Go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100km Ultra TrailChallenge)在素有“公園之省”、“百節之鄉”、“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后家園”之稱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舉行。賽程總長超過100公里,分為“三天三地三段”進行比賽,2012年貴州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于11月9日至11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里市、雷山縣、鎮遠古鎮三地舉辦。
10鎮遠散記
鎮遠縣貴州是怎樣的一個地方,貴州有多大,許多人腦中大抵都缺乏概念;有的,大約僅是諸如“夜郎自大”、“黔之驢”之類的印象。至于小小的鎮遠,就更乏尋覓之足跡。也許知道丁點兒的,亦不過是諸如“歷史文化名城”、“少數民族聚居地”之類的抽象概念。其實,鎮遠還是一個在工業文明之下仍以堅強的意志展現原真山水人情,給美麗和快樂提供生存本體,給靈魂一個依附的精神載體,她如同一朵深谷幽蘭,以最原生之風韻嫵媚于云貴高原之巔,鎮遠絕對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其實,要向世人介紹鎮遠風情,我是沒什么發言權的。短短兩天的走馬觀花相比其幾千年的歷史,實在是掛一漏萬。在此只能是就我目力所及,說說一些令人動情之處了。
走在古鎮街上,走在闃寂里,那些唯有在電影和小說中才能見到的古典客棧,在這條并不繁華的街道的各種角落默默駐守著,神秘而古樸的小鎮大抵還在向世人昭示著些什么。然而,“此情可待成追憶”,又有多少人會去回憶這些,追尋這些,感動這些呢?這里處處是歷史,每經過一座古老的宅子亦或是一彎古老的小巷,你不妨猜測一下這里曾經發生的一切,一不小心你就踩著歷史了------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立足于鎮遠的古道里,不禁想起,正是這山這水,養育出了鎮遠,養育出了“歷史文化名城”。 水乃萬物之源,舞陽河,為古鎮賦予了靈氣。凡游覽過舞陽的人,無不恭維贊譽其幽谷、山色、水景為天下絕色、嘆為觀止。清代愛國將領林則徐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章:
兩山夾溪溪水惡,一經秋煙鑿山腳。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破。
立于舞水之畔,遙望兩岸高山,確實不乏“天門中斷楚江開”之意境。
藏在深山人未知的龍潭為古鎮添了又一神秘,其離小城足有三十多華里,公路的盡頭,沿著連綿不絕的秀峰間若有若無的峽谷小道逆流而上,一路上跋山涉水、曲徑通幽,一路上鳥語花香、霧靄沉沉, 山窮水復疑無路,路轉溪頭見天梯。水潭主要由藍綠色組成,又交織出千百種不同的顏色。在水潭的出口處,一年四季都呈淺綠色,龍潭水經此歡暢地流淌,如笑靨滿容的小姑娘哼一首恬美的歌,恰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是一種“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清幽,是一種淳樸、淡泊、自然之美。據說,此潭深不可測、頗為神秘,科學家至今還未弄清顏色為何能在這幾十平方米的龍潭里千變萬化。
鎮遠者,“遠鎮一方”也。余秋雨先生曾說:“鎮遠有著太多令人著迷的神奇之處。在很久以前,鎮遠是遠行者的精神依托之地。而未來鎮遠旅游最高的價值,是類似于水上威尼斯式的美麗水城。“山水古城,流光鎮遠” ,也許唯有親臨,才能體悟到這的真切含義!(本文系香港詩詞學會著名愛國詩人王華游于中國黔東南鎮遠古鎮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