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鎮沅縣城恩樂鎮距省會昆明447公里。鎮沅縣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鎮沅縣轄4個鎮、5個鄉。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為208606人,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969人,占總人口的53.67% 。2013年,鎮沅縣實現經濟總量34.1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6.7:24.5:28.8 。
歷史沿革編輯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鎮沅江之意。一說,鎮沅為傣語“正也”轉音,意為“糧倉小城”。
西漢屬哀牢,東漢至三國蜀漢隸益州永昌郡。兩晉南北朝屬寧州永昌郡。隋為濮部。唐南詔時為銀生節度屬柳追和城地。宋大理國屬威楚府,大理國后期屬蒙舍鎮統領。元中統三年(1262
),屬威楚萬戶;至元十二年(1275)置開南州,屬威楚路;至順二年(1331)析開南州境置遠干州,屬景東軍民府。明洪武年間為麓川平緬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置鎮沅直隸州,屬云南布政司。永樂四年(1406),改為鎮沅土知府,隸云南布政司。永樂十年(1412)于祿平寨置祿谷寨長官司,屬鎮沅府。 清初襲明制,稱鎮沅土府,轄祿谷長官司,屬云南省。雍正五年(1727),鎮沅土府改土歸流,為鎮沅府;裁祿谷長官司,并裁省屬者樂甸長官司,置恩樂縣屬鎮沅府。雍正八年(1730)7月,鎮沅府屬迤東道。雍正十三年(1735)10月,降威遠直隸廳為散廳屬之,析府屬之壩朗、壩木、壩癡等三寨地入元江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鎮沅府屬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為直隸州,析威遠廳屬普洱府,鎮沅直隸州屬迤南道。道光二十年(1840)6月,改直隸州為直隸廳,裁恩樂縣,徙廳治于舊恩樂縣址,屬迤南道。 民國二年(1913)4月,鎮源直隸廳改為鎮源縣,隸迤南道;同年,迤南道改為滇南道。民國三年(1914),滇南道改為普洱道,鎮源縣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廢道后直屬于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4月,鎮源縣屬云南第十二政務視察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4月,鎮源縣屬第十五政務視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9月,鎮沅縣屬第十政務視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6月15日,鎮源縣屬云南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洱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7月,鎮源縣屬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寧洱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10月,鎮源縣屬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新平縣)。 1949年8月,鎮源縣解放;9月10日,成立鎮源縣臨時人民政府籌備處。10月16日,成立鎮源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3月,經思普地委批準,正式成立鎮沅縣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1年4月2日,政務院批準:寧洱專區更名為普洱專區,鎮沅縣屬普洱專區。1953年3月28日,政務院批準:普洱專區更名為思茅專區,鎮沅縣屬思茅專區。1959年1月,鎮沅縣新撫公社(面積968平方千米)劃歸墨江縣。 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鎮沅縣,將原鎮沅縣的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景谷、景東、墨江、新平4縣(1958年12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批準恢復鎮沅縣,以合并于景谷、景東2個縣的原鎮沅縣其行政區域為鎮沅縣的行政區域(1961年3月1日復置)。1970年,思茅專區改為思茅地區,鎮沅縣屬思茅地區。
1990年2月3日,民政部批復撤銷鎮沅縣,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以原鎮沅縣的行政區域為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1993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準: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按板鎮遷至恩樂鎮。1998年2月28日,縣級機關正式遷至恩樂鎮。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鎮沅縣屬地級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鎮沅縣屬地級普洱市。
2001年,勐大鄉撤鄉設鎮。
2003年末,鎮沅縣轄恩樂、按板、勐大3個鎮和振太、里崴、田壩、古城、三章田、九甲、者東、和平8個鄉,109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
2006年,撤銷三章田鄉和者東鄉,設立者東鎮,新設立的者東鎮管轄原者東鄉和三章田鄉管轄的行政區域范圍,鎮政府駐原者東鄉者東村委會文奴村;撤銷里崴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勐大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3年,鎮沅縣轄4個鎮、5個鄉: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九甲鄉、和平鄉。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區東北部,
跨東經100°21’至101°31’、北緯23°24’至24°22’之間,東接新平,東南與墨江、普洱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相望,南連景谷,北與景東、雙柏接壤。鎮沅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
地形
鎮沅地處云南省高原西南部,云貴高原西側。地勢可概括為:“四河(者干河、恩樂河、勐統河、景谷河)流經兩山下(哀牢山、無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兩小壩(恩樂、勐統),形似東馳一駿馬”。鎮沅縣處于橫斷山脈縱谷區東南余梢,云嶺余脈的哀牢山和無量山縱貫全境,與河流相間,構成北高南低、北向南走的“五谷五嶺”地貌輪廓。鎮沅平均海拔1376米。
氣候
鎮沅縣歸屬亞熱帶季風區內,地貌復雜,氣候垂直差異突出,形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3種氣候類型。氣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降水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勻,雨季、干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澇;2、地貌復雜,山高谷深,“五谷五嶺”的地貌基本輪廓導致氣候垂直變化突出而水平變化微小,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3、高溫多雨同季,低溫干旱同期;積溫偏低但有效性高;降水不勻但有效降雨量多;水熱條件相配合較好,但光照及太陽總輻射與水熱條件之間不夠協調;4、有低緯度山區氣候特點,年溫差小,冬暖春早,晝夜溫差大。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土壤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共有耕地38.2萬畝,其中水田13.1萬畝,旱地25.1萬畝。鎮沅土壤分10個土類,15個亞類,34個土屬,51個耕地土種。其中:暗棕壤和黃棕壤占鎮沅土地面積的17.68%;黃壤占7.47%;紅壤占23.9%;赤紅壤占19.3%;磚紅壤占1.3%。
生物資源
鎮沅縣是國內一類林區縣,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有林地面積397.5萬畝,有活立木蓄積量2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7%,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23種;有草場228萬畝,牧草94科455種;有野生動物519種,其中有國家一、二、三類和省級一、二類保護動物黑長臂猿、虎、豹等30余種;中藥材主要有石斛、何首烏、龍膽草、防風、續斷等56科123種。
礦產資源
鎮沅地處哀牢山、無量山礦帶,礦藏資源豐富。截止到2007年,
鎮沅縣鎮沅縣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鋁、鉬、鎳、銻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鹽、煤、石灰石、石膏、石棉、石英石、花崗石、瓷土等。其中鎮沅金礦是滇西南黃金儲量最多的金礦,系國家級的黃金生產基地,已探明黃金遠景儲量達100噸,居云南省第一、中國第五位,僅開采3噸多;鹽礦儲量為4.2億噸,煤礦儲量為1232萬噸,按開采規模還可開采170余年,是普洱市的豐鹽富煤縣。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鎮沅有大小江河190余條,水利資源總流域面積413。6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8。3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的僅為可占可開發量的19%。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為208606人。2010年,鎮沅共有家庭戶56161戶,家庭戶人口為20275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1人。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男性為110882人,占總人口的53.15%;女性為97724人,占總人口的46.85%??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3.46。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6242人,占17.374%;15-64歲人口為15456
5人,占74.10%; 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799人,占8.53%。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7578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1416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7657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117868人(以上各種受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209人。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1108人,占總人口的24.5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7498人,占總人口的75.50%。
民族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6637人,占總人口的46.3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969人,占總人口的53.67%。其中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彝族人口為54826人,占總人口的26.28%;哈尼族人口為25394人,占總人口的12.17%;拉祜族人口為17906人,占總人口的8.58%;傣族人口為8875人,占總人口的4.25%;回族人口為2127人,占總人口的1.02%;白族人口為1558人,占總人口的0.75%。
經濟發展編輯概況
2013年,鎮沅縣實現經濟總量34.1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0%。鎮沅縣累計創經濟總產出71億元,實現生產總值(GDP)34096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2年增長12.0%,實現連續10年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930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7.4%,拉動GDP增長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8334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3.2%(工業45059萬元,增長27.6%;建筑業38288萬元,增長18.1%),拉動GDP增長6.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98306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7.7%,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46.7:24.5:28.8。
第一產業
2013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674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2年增長7.5%。其中:種植業產值118964萬元;林業產值65047萬元;牧業產值73651萬元;漁業產值603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050萬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930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7.4%。 201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4910畝,比2012年減0.1%。2013年,出欄肥豬251280頭,同比2012年增長4.4%;出欄肉牛11801頭,同比2012年增長9.3%;實現肉類總產量20777噸,同比2012年增長5.2%;實現水產品產量4297噸,同比2012年增長41.5%。
第二產業
2013年鎮沅縣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145030萬元,同比2012年增3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3777.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7.1%;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505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3491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30.8%。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總產值20250.6萬元,同比2012年減16.1%;重工業總產值124779.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29.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完成總產值4361.1萬元,同比2012年持平;集體經濟完成總產值5009.2萬元,同比增長1.2倍;其它經濟完成總產值135659.7萬元,同比2012年增30.6%。 2013年,我縣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4913萬元,同比2012年增30.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6172.8萬元,同比2012年增25.3%;實現利稅總額6379.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5%;實現利潤總額3570萬元,同比2012年減少1.3%;實現應上繳稅金2809.5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40.4%;全員勞動生產率227446元/人,同比2012年減少32142元;應收帳款3483.8萬元,同比2012年減少31.8%;產成品庫存6617.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65.6%;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1.9%,同比2012年下降5.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3年,鎮沅縣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660.1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4%。從銷售地區看:城鎮實現零售額60040.8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4.2%,占市場份額的73.5%;鄉村實現零售額21619.3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1.3%,占市場份額的26.5%。從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零售額6890.9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8.9%,占市場份額的8.4%;非公有經濟零售額74769.2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9%,占市場份額的91.6%。從分行業情況看:批發和零售業完成零售額64189.7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5%,占市場份額的78.6%;住宿和餐飲業完成零售額17470.4萬元,同比2012年增長13.0%,占市場份額的21.4%。 2013年末,鎮沅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351692萬元,比2013年初增長22.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19146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長17.5%。各項貸款余額192711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長16.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118401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長29.4%,中長期貸款余額為74310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長1.2%;貸款余額中個人消費貸款28485萬元,比2013年年初增長94.5%。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3年,鎮沅縣共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4個,經費895萬元。其中:市級項目4個25萬元、縣級項目10個870萬元;專利申請4項,受理4項,獲準專利授權1項。
教育
2013年,鎮沅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2所,其中:中學10所(完中3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小學57所(包括小學教學點1個)、幼兒園2所(含私立幼兒園1所)、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成人技校1所。共有在職教職工2193人,其中專任教師2049人。共有各級各類在校生25949人,其中:小學在校生13006人、初中在校生6021人、高中在校生2794、職業中學在校生303人、在園班幼兒3848人。學前兒童入園率65.00%,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72%,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44%,初中毛入學率達123.89%,初中三年完學率達88.8%。鎮沅縣青壯年非文盲率99.71%。2013年鎮沅縣普通高考人數863人,上線860人,上線率達99.65%;中考727分以上人數226人(含體育分)。2013年鎮沅縣申報批準中小學教育科研課題4個(市級)。免除38054人次學生書費、雜費;15288人次寄宿制學生得到了生活補貼。
文化
2013年,鎮沅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各1個,藏書10.1萬冊;有鎮沅博物館1個,有鄉(鎮)文化站9個,在開展國家“2131”工程中,共為農村人民群眾免費放映科教電影1308場,觀眾達12.48萬人次,鎮沅縣9個鄉(鎮)普及率達100%,109個行政村普及率達100.0%。鎮沅縣有廣播電視轉播臺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有線電視用戶17885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5%。出版《鎮沅》報共24期,發行62400份,出版《茶樹王》共6期(雙月刊),發行3600份。
衛生
2013年,鎮沅縣共有醫療機構25個(包括個體、社會辦醫),編制床位349張,實際開放365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402人,其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86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16人;擁有衛生監督員10人;全年共有166908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97%,籌集資金5718.25萬元,全年有435277人次享受醫療補償,支出資金5988.05萬元,資金使用率達104.72%。
交通編輯到2004年底,鎮沅擁有公路通車里程3455.4公里。其中:按路網中的地位劃分,省道3條230.6公里,縣鄉道9條484.4公里,鄉村道95條1122.9公里,村社道1616.8公里;按技術等級劃分,二級路3公里,三級公路36.2公里,四級公路305.1公里,等外路3111.1公里;按管養范圍劃分,省管公路234.6公里,其中省管縣道4公里,縣交通部門管養481.4公里,鄉鎮及群眾季節性管養2739.4公里;按路面結構劃分,高級路面183.6公里,中級路面317.2公里(彈石路路面99.5公里),無路面2739.4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23.9公里(不含未列養的鄉村道和村組路),每萬人擁有公路169.4公里。有大橋3座、中橋20座、小橋46座。鎮沅3鎮8鄉111個村(居)村民委員會通了縣鄉路和鄉村路,百分之七十的村民小組通公路。一個以恩樂為中心,省道縣道干線為骨架,鄉村公路為網絡的公路網布局已基本形成。
歷史文化編輯民族文化
鎮沅縣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
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秋千、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余種。其中九甲鄉的鎩戲為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挽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特色美食
鎮沅縣美食有何首烏牡蠣燉肉排、油炸水蜻蜓、冬菇臘腸雞肉煲仔飯。
旅游景點編輯概況
鎮沅縣有飛來寺景區、金山丫口觀景點、金礦工業旅游區、難搭橋景區、圈田街戰役遺址、白水瀑布景區、靛坑河景區、四迭巖觀景點、玻烈河古橋、恩樂江休閑旅游區、南京戰役遺址、老縣城遺址、新縣城景觀等景區景點。
主要景點
鎮沅縣玻烈茶馬古道景區玻烈河景區位于鎮沅縣城南郊恩樂鎮玻烈村,距鎮沅縣城19km,景區緊鄰滇西、滇南交通要道--恩古公路和李仙江上游恩樂江,景區面積2.4km,以茶馬古道遺跡和玻烈河為核心,景區內有200余年茶馬古道重要的交通遺跡——石砌蜈蚣橋、玻烈河、天書。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歇氣坡森林公園歇氣坡森林公園占地面積5畝,2006年由私人投資建設,一期建設已投資450萬元,完成爬山便道、1000余臺健身階梯、三座民族文化觀景塔、飲食娛樂等項目。是集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也是展現鎮沅縣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中心。 五臺山文筆塔五臺山文筆塔位于按板鎮西北6.5公里處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臺山頂端。塔為磚術結構,高13米,培分七層,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該塔建于清光緒四年,系清朝花翎副將銜加二級補用都司李春陽所建。 哀牢山哀牢山處于云南亞帶北部與亞熱帶南部的過渡地區,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地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結合部,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巨大的天然生物種的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成為云南"動、植物"王國中的"天然博物館"和"標本園",是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實驗地,哀牢山海拔達3137.6米的主峰大雪鍋山就在鎮沅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