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巴縣隸屬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位于東經82°-84.76°、北緯29.15°-31.8°,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日喀則市的最西端,喜瑪拉雅山以北,馬泉河兩岸,西銜阿里普蘭縣,北靠阿里地區革吉、改則縣,東鄰阿里地區措勤縣和日喀則市薩嘎縣,南與尼泊爾接壤。
仲巴縣總面積43594平方公里,轄1個鎮、12個鄉。2003年,仲巴縣總人口2萬人。雅魯藏布江發源于仲巴縣境內的杰瑪央宗冰川,正被列為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 仲巴縣的經濟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飼養綿羊、山羊、牦牛、馬。
仲巴縣
1961年建帕羊鄉(后改為鎮)、納久鄉、霍爾巴鄉、吉拉鄉、隆嘎爾鄉、吉瑪鄉、建帕瑪鄉、仁多鄉。
1961年建拉讓鄉(原縣政府駐地)、偏吉鄉,1977年改紅旗公社、偏吉公社,1984年復改鄉。
1987年撤區并鄉時設亞熱鄉、瓊果鄉、布多鄉。
區劃詳情
截止到2003年,仲巴縣轄1個鎮、12個鄉:帕羊鎮;瓊果鄉、拉讓鄉、亞熱鄉、布多鄉、偏吉鄉、納久鄉、吉拉鄉、霍爾巴鄉、吉瑪鄉、仁多鄉、隆格爾鄉、帕瑪鄉。共有59個村??h人民政府駐帕羊鎮。
仲巴縣詳細區劃
名稱 轄區 方位 面積(km2)
帕羊鎮 轄4個村:聶康村、崗曲村、魯康村、達熱村 縣境西部 4300
拉讓鄉 轄3個村:瑪雄村、唐西村、珠珠村 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約12公里 4070
帕瑪鄉 轄6個村:扎日村、頓來村、日嘎村、夏若村、夏普村、龍果村 縣境北部,距縣政府600公里 4098
仁多鄉 轄5個村:夏吉村、興沙村、康瑪村、歸角村、本松村 縣境北端,距縣政府66公里 4700
吉瑪鄉 轄5個村:郭地村、久貢村、差加村、朗木措村、麥嘎村 縣境北部,距縣政府610公里 2021
隆格爾鄉 轄8個村:那居村、沙如村、給貢村、隆嘎村、只如村、塔若村、夏吉村、角村 縣境北部,距縣政府600多公里 1540
霍爾巴鄉 轄4個村:玉勒村、貴桑村、普瓊村、扎次村 縣境西部,與尼泊爾交界,距縣政府110公里 3716
吉拉鄉 轄3個村:最仁村、夏達村、改慶村 縣境中部,距縣政府115公里 4120
納久鄉 轄3個村:熱蘇村、貢東村、布榮村 縣境西南部,距縣政府90公里。與尼泊爾接壤 4070
布多鄉 轄3個村:措扎村、納強村、扎西故堅村 縣境東部,距縣政府40公里 4250
偏吉鄉 轄5個村:多平村、巴巴村、斯青村、那拉村、雄如村 縣境南部,距縣政府70公里 4280
亞熱鄉 轄3個村:里孜村、改瑪村、達吾村 縣境南部,南與尼泊爾接壤,距縣政府25公里 4125
瓊果鄉 轄7個村:熱珠村、聶羅村、曲亞村、東瑪村、仁瑪村、定卡村、康窮村 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21公里 4400
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仲巴縣
仲巴縣位于東經82°-84.76°、北緯29.15°-31.8°,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日喀則市的最西端,喜瑪拉雅山以北,馬泉河兩岸,西銜阿里普蘭縣,北靠阿里地區革吉、改則縣,東鄰阿里地區措勤縣和日喀則市薩嘎縣,南與尼泊爾接壤。仲巴縣南北長294公里,東西寬254公里;國土總面積為43594平方公里;約占日喀則市總面積的1/4??h駐地海拔4772米,境內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地形地貌
仲巴縣是較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喜馬拉雅山脈矗立于該縣南部,與尼泊爾王國接壤,岡底斯山脈斜貫該縣中部,其支脈遍布全縣,山頭高度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縣境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達四千余座,其中6000米以上的高山679座。在仲巴縣東部與薩嘎縣交界處的岡底斯山羅波康日峰,海拔7095米,為仲巴縣的最高點。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被常年積雪覆蓋,現代冰川極為發育。岡底斯山以北的隆嘎爾地區屬于南羌塘高原,平均海拔4500~4700米,地勢高亢而開闊,密布大小湖泊、湖盆平原及平壩灘地。高原面上也有起伏的高山峻嶺,但大多較平緩呈中高山丘陵狀,現最低點是查木措鹽湖水平面,海拔4421米,也是仲巴縣的最低點。岡底斯山脈以南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為著名的雅魯藏布江(馬泉河)河谷,地形開闊,谷底寬2公里~6公里,最寬可達10公里以上,谷底海拔4600米~4800米。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的支脈也可伸展到河谷底部河邊,地勢平緩呈丘陵狀。
氣候
仲巴縣屬高原亞寒帶半干旱氣候區。氣候干燥、寒冷、風沙大、日照充足。年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不超過20℃,最低氣溫在-40℃,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年無霜期為110天左右,年降水量為280毫米。
自然災害
由于所處的地理環境特殊,境內自然災害頻繁,常見的有干旱、風沙、暴風雪、鼠害等。
2008年8月25日21時22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發生6.8級地震。一個多小時內,又在次發生4次4級以上余震。
自然資源編輯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礦產資源有地熱、晶鹽、固體硼、液體硼、堿、芒硝、銣、銫、鋰、硼沙、砂金、鉻鐵礦等。還有較豐富的原鹽資源。
動物資源
仲巴縣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雪豹、野驢、野牦牛、藏羚羊、藏雪雞、黑頸鶴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棕熊、馬熊、猞猁、麝(獐子)、盤羊、金雕鳶等。
生物資源有綿羊、山羊、牦牛、馬。雅江源區域內已發現動物達60種以上,有喜馬拉雅早獺、灰尾兔、野牦牛、藏野驢、藏狐、藏羚羊和沙丘上棲息赤麻鴨、黑頸鶴、斑頭雁及河里生長的無鱗魚和占世界種類90.1%以上的裂腹魚等高原特有獸種和世界上的珍稀動物。
水資源
仲巴縣境內有雅魯藏布江的源頭——馬泉河。
人口民族編輯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拉讓鄉人口0.06萬、亞熱鄉人口0.09萬、瓊果鄉人口0.1萬、布多鄉人口0.04萬、偏吉鄉人口0.12萬、納久鄉人口0.1萬、霍爾巴鄉人口0.1萬、吉拉鄉人口0.06萬、隆嘎爾鄉人口0.21萬、吉瑪鄉人口0.13萬、帕瑪鄉人口0.16萬、仁多鄉人口0.15萬。
2003年,總人口2萬人。藏族在仲巴縣占全縣總人口的99%,此外還居住著少量的漢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
經濟編輯
綜述
2002年,仲巴縣全縣GDP達9325萬元,牧民人均收入達2300元。年末牲畜存欄73.8萬頭(只匹)。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達3850萬。
農業
仲巴縣全縣可利用草場面積達4900萬畝,理論飼養牲畜可達到200萬頭(只匹),現實際飼養達100多萬頭(只匹),年末牲畜存欄都在71多萬頭(只匹)以上,畜牧業是仲巴縣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仲巴縣與尼泊爾王國傳統的較活躍的邊貿市點達5個,每年出售活畜都在10萬頭(只匹)以上。
工業
仲巴縣另外還兼售建材、百貨等,總交易額均4000萬元以上。引進和美江洛康薩文化產業發展公司,投資力度達5.2億元。截至到2014年,已有各類文化娛樂場所近800家,經營項目涉及歌舞廳、朗瑪廳、網吧、音樂酒吧、音像制品批發零售等20余種,從業人員近1萬人;有各類旅行社、畫廊、茶園、度假村、休閑林卡、工藝美術品加工廠、旅游紀念品經銷商店1000余家。
服務業
截至2014年10月底,仲巴縣增加城鎮就業5700人,完成2014年初目標任務的10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9%以內。舉辦技能培訓班136期,涉及唐卡繪畫、皮具制作、裝載機、鋼筋工、汽車修理等20多個工種,技能培訓6765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0%;創業培訓1530人,完成2014年初目標任務的100%,創業成功46人。完成轉移就業36.01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7.02億元,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2.9%、108%。完成職業技能鑒定1500人,合格1430人,完成2014年初目標任務的143%。
社會編輯
市政建設
仲巴縣書店、電影管理站、電影院、郵政電信、商業外貿、金融、廣播電視、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部門齊全。有各科技人員140多人,主要為畜牧獸防人員。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可覆蓋縣駐地?,F有電話用戶319戶。部分鄉鎮安裝了電視接收站,“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中。援藏工作開局良好,受援工作進展順利。
教育
1964年創辦第一所小學,截止到2014年,有小學3所。有各級各類學校11所,其中包括3所完小、5個教學點、1所希望小學、1所流動帳篷小學、1所戴帽中學,教師55名,學齡兒童2431名,在校生人數達173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達67%和89%。
醫療
截止到2014年,仲巴縣全縣有2所醫院,8個合作醫療點,群眾享受初級醫療保健服務全面得到擴大。共有衛生機構1個。
交通編輯
國道219線貫穿仲巴縣東西,連接著日喀則市和新疆喀什,眾多的縣道、鄉道,交通便利。
仲巴縣全縣干線公路是拉薩至普蘭的拉普公路,它也是通往岡仁波欽神山、瑪旁雍錯圣湖的必經之路。另有查加烏至茶柱的公路一條。
旅游編輯
喜馬拉雅山
在青藏高原南緣,是一條長大的國際性山脈。位于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一線以南,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鄰國境內。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巴峰,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南迦巴瓦峰,長約2400公里,寬約200~300公里。它由四條平行的東西向山脈組成,自北而南為:藏南分水嶺、大喜馬拉雅、小喜馬拉雅、西瓦里克丘陵。在中國境內的,一般稱為大喜馬拉雅山。主脊海拔平均7000米以上,高于8000米的山峰有10座。
岡底斯山
岡底斯山,藏語意為“眾水之源”,漢語亦稱“岡底斯里”、“阿褥山”。在西藏自治區西南部,位于阿里的普蘭和日喀則的仲巴、昂仁、南木林等縣境內。東接念青唐古拉山,南接喜馬拉雅山,北聯昆侖山脈,平均海拔約6000米。是內陸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岡底斯山又名“凱拉斯”,意為“雪山”。自古以來是中亞和東南亞各地人們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
仲巴縣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境內主要河流有柴曲、促貢藏布、當卻藏布(仲巴境內稱馬泉河)、來烏藏布、畢多藏布、江曲藏布等。湖泊有昂拉仁錯、帕龍錯、塔若錯、森里錯、麥窮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上游水系當卻藏布就發源于仲巴縣境內的杰馬央冰川。
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有“極地天河”之稱。它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北麓海拔5590米的杰巴央宗冰川。
熱不杰措
亦稱“熱不肩湖”、“塔木龍湖”,意為“極盛湖”。在日喀則市仲巴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北。海拔4931米,面積9平方公里。系淡水湖,周圍有天然牧場。
達巴絨曲
亦稱“達娃龍曲”、“達巴茶曲”,意為“泥灘谷河”。在日喀則市仲巴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東。河內產裸鯉魚、裸裂尻魚。流域內有良好的天然牧場,牧有牦牛、犏牛及藏系綿羊。
柴曲
亦稱“擦曲”、“扎曲”,又稱“擦曲藏布”、“柴河”,意為“鹽河”或“堿河”。在日喀則市仲巴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北。雅魯藏布江交流。河內產裸裂尻魚。兩岸有天然牧場,牧有牦牛、犏牛及藏系綿羊。
民俗編輯
藏歷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日喀則市既過藏歷12月1日的“農民年”,又過藏歷1月1日的藏歷年。
過年從藏歷12月29日開始。按習俗,要舉行“古恰”活動,即院內院外徹底打掃干凈,屋內擺上新卡墊,貼上新年畫,這天特別注重對傳說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廚房進行清掃和裝飾。房內多種用具洗得干干凈凈,擺放整整齊齊。在墻上,用面粉畫上八祥圖徽,表示人壽糧豐,洋溢出祥和的節日氣氛。入夜,先舉行驅鬼儀式,然后全家人歡聚一起吃“古突”(古即九,突即面羹,是由面疙瘩、羊肉、蘿卜、奶渣、人參果等料做成的)。按規矩,主婦給每人添九次。為了助興和歡樂,人們還把辣椒、白石子、木炭、白羊毛等包進面團內,并用生面作成日、月、佛家三寶、歪脖子等形狀,看誰吃到這些東西。吃著包有辣椒的,表示此人尖刻,白石子表示心腸好,木炭表示心黑,吃著白羊毛的表示性格溫和,日、月、佛家三寶表示光明正大,歪脖子表示懶惰等。
大年三十,佛堂等裝飾一新,五谷斗(卓索切瑪)裝滿糌粑、麥粒、人參果等食品,插上麥穗,用彩色酥油花塑的羊頭(魯古)供奉在佛堂前,表示吉祥。根據各家經濟條件,在佛堂前擺好各種食品。
初一早上三、四點鐘,要喝青稞煮酒。由家庭主婦將青稞酒、糌粑、奶渣、人參果等拌合的煮酒,送到各人被窩前讓人喝,喝了再睡。這一天背水婦女起得很早,認為取開井水吉利。早上開始,一家人還要聚在一起,獻“卓索切瑪”,互相道賀新年,并吃羊頭、灌羊腸、風干羊肉、油炸肉餅、麥粥等藏餐。部分城鎮居民也時興擺上炒菜、好酒,豐富餐桌,調劑口味。這天一般不外出,不干活,不打掃。更不能摔壞東西,這天如有“折嘎”(說唱藝人)上門說唱,一定要賞酒物,認為吉利。
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互相拜訪。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是“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薩爾?!?新年好)??腿诉M家門,先敬“切瑪”,后敬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爾后可各據所好,玩藏牌、跳繩等等。有些村子的男女青年唱對歌,跳“堆諧”舞,初三起舉行跑馬射箭、演藏戲等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