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卓尼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介于東徑102°40′-104°02′,北緯34°10′-35°10′??偯娣e5419.68平方千米。截止2000年,下轄1個鎮,15個鄉,1個民族鄉。 卓尼縣年均氣溫4.6攝氏度,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寒冷濕潤,四季不明。 2012年,卓尼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84%。2014年。卓尼縣上半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595萬元。 卓尼縣特產有洮硯,羊肚菌,蕨麻,蕨菜等。知名人物有高鳳西,趙全,肋巴佛,楊積慶等。行政區劃編輯2000年,卓尼縣下轄1個鎮,15個鄉,1個民族鄉。鎮:柳林鎮。鄉:木耳鄉、納浪鄉、洮硯鄉、藏巴哇鄉、柏林鄉、卡車鄉、大族鄉、申藏鄉、恰蓋鄉、康多鄉、阿子灘鄉、完冒鄉、扎古錄鄉、刀告鄉、尼巴鄉。民族鄉:勺哇土族鄉。卓尼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卓尼縣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介于東經102°40′-104°02′,北緯34°10′-35°10′。卓尼縣東接岷縣、漳縣,北靠渭源、康樂、和政,南鄰迭部、四川省若爾蓋縣,西通合作、碌曲,中部與臨潭縣插花環接。東西長115千米,跨徑1°22′,南北寬113千米,跨緯1°??偯娣e5419.68平方千米。
地質
卓尼縣全縣地質屬北秦嶺皺褶帶南部,結構復雜。
地貌
卓尼縣縣域屬秦嶺東西向復雜構造帶的西部,亦稱西秦(嶺)。地貌大部分為中低山地形,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為南部札伊克嘎峰,海拔4920米,最低為東北部藏巴哇地區,海拔2000米,高低相差2920米。卓尼縣南部為東西走向的迭山山脈,構成縣境內的屋脊;迭山以北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除海拔3600米以上部分為裸露巖石外,其余為茂密森林和山地草場,河谷地帶則形成許多沖積灘地;中部為高原丘陵地貌為主,河谷開闊;北部由武當山等諸多山峰形成北部屏障,呈破碎的高山地貌形態。
氣候
卓尼縣年均氣溫4.6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80毫米,無霜期119天,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寒冷濕潤,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濕度大。
水文
卓尼縣屬黃河主要支流洮河流域,屬洮河中游區。洮河自西向東分兩段貫穿縣境,流長174千米。境內車巴河、卡車溝河、大峪溝、康多峽河等大小26條支流呈網狀分布,水流充足,流量穩定,水質清潔,落差集中,地表水資源總量達14.461億立方米,地下水蘊藏也比較豐富。
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卓尼縣水電資源豐富,黃河一級支流洮河流經縣境8鄉鎮,長達174千米,各類大小河流呈網狀分布,年地表徑流量28.9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2.84萬千瓦,技術可開發利用量50.37萬千瓦。
礦藏資源
卓尼縣地下礦藏較為豐富,初步探明的有金、銀、銅、鐵、鉛、鋅、汞、大理石、石灰石等。
動物資源
卓尼縣的牲畜品種中,以車巴溝的犏牛,北山的牦牛,完冒等的藏羊、蕨麻豬,新洮地區的紫羔羊。有國家一、二、三類保護的珍禽異獸金錢豹、水獺、猞利、梅花鹿、胡兀鷲、林麝、黑熊20多種。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截止2000年,卓尼縣總人口95659人。
民族
卓尼縣有藏、漢、回、土、滿、苗等10多個民族。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2%。
經濟概況編輯綜述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4.2%,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2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8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3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95元,同比2011年增長17.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71元,同比2011年增長16.6%。同2013年相比,2014年上半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595萬元。
農業
2012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05.13平方千米,其中:糧食播種面積50.6平方千米,油料面積26.33平方千米,蔬菜面積 1.4平方千米,藥材面積13.33平方千米,其他農作物面積14.13平方千米,糧食產量達1.28萬噸,油料產量達0.43萬噸。農機具擁有量達17692臺,總動力達59279千瓦。2012年,農牧業增加值2.99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268元。全縣成立生產加工龍頭企業3個,年產值達2260萬元,農產品加工率為13%;成立農牧民專業合作社83個;流轉土地125.122平方千米,流轉率達2.3%。
畜牧業
改革開放初期,全縣各類牲畜僅存欄19.76萬頭,牧業產值372萬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1.58%,牧民人均純收入48元。至2008年底,全縣各類牲畜存欄36.78萬頭,出欄13.52萬頭,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18元,比1978年增長了33.7倍。 從2000年起,卓尼縣從青海、瑪曲等地引進良種牦牛和藏羊,對本地品種進行改良。2007年在大峪、柏林牧場建立牦牛種公畜選育及繁育基地。 2012年,各類牲畜飼養量達84.66萬頭,年底存欄達53.48萬頭,其中牛存欄13.3萬頭、羊26.8萬只、豬6.7萬頭、雞6.68只,總增、出欄、商品三率分別達33.82%、45.52%、36.02%,肉產量達9800噸以上,奶產量達5160噸以上,蛋產量達372.9噸。
工業
2014年,同2013年相比,2014年上半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595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95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8400萬元。生產鮮凍肉1532噸,同2013年相比增長近5倍,生產磚1014萬塊,同2013年相比增長2.7%,電力企業發電50469萬千瓦時,生產洮硯1689方,同2013年相比增長28%。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事業
2004年,卓尼縣共有各類各級學校145所,在職教師987人,在校學生14910人。通過“義教工程”、“援藏資金”等項目的實施,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新建、改建、擴建維修學校139所,并購置了地面衛星接收器、課桌椅、圖書等配套教學設施。 2014年,卓尼縣總投資615萬元的恰蓋、刀告、完冒3個鄉鎮“雙語”幼兒園和總投資1931萬元的11所行政村“雙語”幼兒園建設項目完成前期工作。
社會保障
截止2007年11月底,全縣累計安排零就業家庭人員203人;養老金征繳入庫190萬元,清理拖欠養老金40萬元,基本養老金支出231萬元;全縣3009名城市低保人員全部辦理了參保手續,參保率達到了100%。共征繳城市低保人員醫療保險基金212.23元,其中省級補助金73.500元,州級財政補助金24.440元,縣級補助金56.875元,個人繳納57.417元。
基礎設施
2012年,卓尼縣總投資2030萬元的卓尼縣現代農業標準化設施養殖科技示范園、總投資850萬元的農牧村護村護田河堤竣工;總投資3975萬元的卓尼縣易地搬遷項目,計劃安置202戶1258人,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任務。2013年,總投資1547萬元的2013年護村護田河堤18.2千米完成12千米,總投資3600萬元的危舊房改造1200戶實施完成;總投資3788萬元的易地搬遷項目,計劃安置224戶1325人,累計完成投資460萬元。 2001年,卓西公路開工,2002年底通車,2003年10月通過竣工驗收。2003、2004兩年,上級交通部門安排卓尼縣通村農機路項目10個,完成投資125萬元,修通農二級道路11條100千米,項目覆蓋全縣10個鄉鎮的15個村29個自然村。2004年,卓尼縣完成全縣通達工程項目4個,其中通鄉油路1條24公里,橋涵配套工程2個,通鄉等級路1條。2004、2005兩年,卓尼縣投資835萬元,建成大峪溝旅游專線4級油路22.69千米和農一級砂礫公路10千米;投資370萬元,完成縣城汽車站建設項目1個;卓尼縣投資300萬元打通了九甸峽水電站專用公路與藏巴哇鄉的斷頭路;建成四級公路7千米。
風俗民情編輯民族文化
插箭節:插箭節亦稱“攢山神”,實際上就是祭山神會。在農歷六月十七日左右舉行。
卓尼縣藏族民居:苫子房,是卓尼洮河南岸大峪溝、拉力溝民居主要的建筑風格,在卓尼藏族民居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碉房,卓尼完冒一代藏區,可以看到一種外墻利用卵石、塊石和土坯砌筑的房屋,這種房屋叫做碉房?!坝X乃"藏族婦女服飾:“覺乃”藏族婦女服飾還保留著吐蕃時代的西藏農區藏族服飾的特點,可以說是全藏區保留完整的古代服飾及禮儀的“活化石”。莎姆舞:莎姆舞,藏語意為在廣場上表演的一種祈禱平安的舞蹈,是流行于卓尼藏巴哇鄉和洮硯鄉境內的一種古典鍋莊舞。
名優特產
洮硯:洮硯產于卓尼縣洮硯鄉喇嘛崖底,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地。
蕨菜,羊肚菌 (2張)
羊肚菌:羊肚菌別名狼肚采,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濕潤地帶。 蕨麻:蕨麻學名鵝絨委陵菜,又稱人參果、長壽果。 蕨菜:蕨菜屬多年生草本,鳳尾科蕨屬植物。
風景名勝編輯阿子灘景區:景區位于縣城西北部,輻射阿子灘、申藏、完冒三鄉。石門峽景區:景區位于縣城東部洮硯鄉境內??刀鄭{景區:景區位于縣城東北部康多、杓哇和恰蓋三鄉境內。九巔峽景區:景區位于縣城東部藏巴哇、柏林兩鄉境內??ㄜ?、拉力溝森林生態旅游景區:景區位于縣城西卡車鄉、大族鄉境內。大峪溝:大峪溝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木耳鎮大峪溝,距縣城三十多公里,總面積1052.14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著名人物編輯高鳳西:高鳳西,字竹崗,藏名欽饒加措,號碧云山人,1892年生于臨潭縣羊化村(今屬卓尼縣納浪鄉),1938年編寫成《五鳳苑漢藏字典》、《辭類集成》、《翻譯著名作》等。1942年離世。趙全:趙全,男,漢族,陜西省人,生于1920年。1934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2月22日逝世。肋巴佛:肋巴佛,男,藏族,1916年9月2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縣紅花寺。1947年5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7年6月逝世。楊積慶:楊積慶,藏族,字子余,藏名羅藏丹增南杰道吉,系第19任卓尼土司。多次援助紅軍,1994年10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積慶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