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作為縣級行政單位,內江市管理,地處沱江中游,廈蓉高速過境,地理坐標:104°27′——105°07′E、29°34′——30°24′N。資中縣東鄰東興區雙橋鄉、資陽市安岳縣周禮鎮,南接市中區全安鎮、市中區史家鎮、威遠縣高石鎮,西毗威遠縣連界鎮、威遠縣觀英灘鎮、眉山市仁壽縣北斗鎮,北連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資陽市雁江區小院鎮、資陽市雁江區豐裕鎮、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資陽市雁江區堪嘉鎮。資中縣幅員面積1733.96k㎡(內江市幅員面積第一大區(縣)),常住人口1308834人(截至2010年10月31日)。2013年,資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5725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9.5%。中文名稱資中縣外文名稱Zizhong County別 名資州行政區類別縣所屬地區內江市下轄地區31個鎮、2個鄉政府駐地水南鎮桂花街38號電話區號0832郵政區碼641200地理位置104°27′——105°07′E、29°34′——30°24′N面 積1733.96k㎡人 口1308834人方 言西南官話成渝方言著名景點資中文廟、資中武廟、羅泉古鎮、鐵佛古鎮、圣靈山、寧國寺機 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火車站資中站、資中北站、銀山鎮站車牌代碼川K行政代碼511025目錄1 歷史沿革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3 行政區劃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水利資源5 人口民族6 經濟概況? 綜合?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7 宗教信仰8 風土人情9 風景名勝10 地方特產歷史沿革編輯漢置資中縣。故蜀人稱沱江為資水,沿沱江數百里只此一縣,居其中部,故稱資中。一說因位資江(即沱江)之中為名,相傳黃帝以后,此地多以資賜姓,故山川多以“資”名。北周保定年間(561~565)置盤石縣,元末為資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為資縣。民國三年(1914年)置資中縣。
資中縣位于沱江中游,成渝線中段,地理坐標為:東經104°27′—105°07′,北緯29°34—30°24′,東鄰資陽市安岳縣周禮鎮、內江市東興區雙橋鎮;南接內江市市中區全安、史家鎮,威遠縣高石鎮;西毗眉山市仁壽縣雙寶、北斗鎮,威遠縣觀音灘鎮;北連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小院、豐裕、堪嘉鎮。東西長64.49公里,南北寬52.13公里,幅員面積1733.9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資中縣地處榮威穹窿西北翼尾端斜層地帶,為平緩傾斜巖層,巖層傾角2~5度,地震基本裂度6度。受巖層影響,地形西南高,東及東北部低。境內最高點(新橋鎮杉樹坳)海拔739.8米,最低點(銀山鎮沱江河水面)海拔298米,山體相對高差小,約439米。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坪狀深丘、淺丘中谷、緩丘寬谷),海拔300~550米。
氣候
資中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早、夏長、秋冬季短,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無霜期長。春季84天(2月26日至5月20日),夏季118天(5月21日至9月15日),秋季76天(9月16日至11月30日),冬季87天(12月1日至次年2月25日)。全年1月最冷,月均氣溫6~8℃;7月最熱,月均氣溫26~30℃;歷年(1954至2009年)平均氣溫17.4℃(2010年為17.6℃),最高年為18.5℃,最低年為16.7℃;極端最高氣溫41.9℃(2006年,2010年為37.5℃),最低零下3.2℃(1975年12月17日)。多年平均無霜期332天,最長365天(1969、1970、1972、1979年),最短293天(1963年);平均地表溫度19.5℃,極端最高地表溫度66.9℃;歷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2℃(2010年為零下0.5℃)。歷年平均降雨量986.2毫米(2010年為1085.9毫米),年均蒸發量1182.4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80%。歷年平均日照時數1159.9小時(2010年日照時數為1063.5小時),最多1558.6小時(1978年),最少959.4小時(2008年);全年積溫6439.9℃。年均晴天178天,占全年的49%;陰天142天,占39%;曇天(介于陰、晴之間的天氣)45天,占12%。年均風速1.9米/秒,大氣壓力96.5~98.3KPA。
行政區劃編輯2004年末,資中縣轄31鎮,2個鄉:重龍鎮、歸德鎮、甘露鎮、魚溪鎮、鐵佛鎮、球溪鎮、龍結鎮、羅泉鎮、發輪鎮、宋家鎮、銀山鎮、太平鎮、雙河鎮、公民鎮、龍江鎮、雙龍鎮、水南鎮、新橋鎮、騮馬鎮、高樓鎮、孟塘鎮、陳家鎮、配龍鎮、獅子鎮、金李井鎮、興隆街鎮、順河場鎮、蘇家灣鎮、明心寺鎮、走馬鎮、馬鞍鎮、板栗埡鄉、龍山鄉。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資中縣土壤資源有水稻土、紫色土、黃壤土和新老沖積土4個土類,14個土屬(其中水稻土7個土屬、紫色土3個、黃壤土2個、沖積土2個),共有耕地84153.84公頃(含整理后新增172.33公頃),其中基本農田68154.64公頃。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資中縣自然植被面積4.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6%,活立木蓄積230.41萬立方米,樹木品種37科58屬96種,低山地帶以松樹、杉樹、樟樹、映山紅和油茶等為主,丘陵地帶以柏樹、桉樹、油桐、黃荊和馬桑等為主;野生藥材主要有五月艾、牛蒡等124種;野生花卉木本有梅、石榴、紫荊等37種,草本有春蘭、菊花等40余種;野獸主要有豬獾、狐等17種,野禽主要有鷹、鷂等39種,魚類主要有鯉魚、鯰魚等43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資中縣主要有煤,大部分屬高炭層,發熱量每千克平均在5800大卡以上,總儲量約3.13億噸(有煤礦儲量4638.3萬噸,資威煤田鐵佛勘區經核定儲量為26700萬噸);鹵水(制鹽原料)含有多種化學元素,總儲量1.46億立方米;石灰石,儲量豐富,分布面積109.5平方公里(羅泉、鐵佛、金李井、興隆街、雙河、宋家等12個鄉鎮),礦層厚度10~30米,探明資源儲量約3億噸,預測可利用儲量約10億噸;石英砂,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耐火粘土,耐火度達1625℃,探明儲量79.5萬噸;土陶泥,總儲量389.15萬噸;碗漿泥,總儲量82.02萬噸;大理石,總儲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上;石料,總儲量條石41.2萬立方米,板石6.5萬立方米;河沙,年循環儲量38.3萬噸;豆元石,年循環儲量16.7萬噸。此外,鐵、沙金、炭精、天然氣和礦泉水等也有一定儲量。
水利資源
截至2012年,資中縣地表水資源比較充足,平水年全年地表水總經流量為48168萬立方米;外來水除沱江每年來水量99億立方米外,還有球溪河、濛溪河兩條主要支流每年來水共7.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3770萬立方米;全縣建有水庫167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26座、小(二)型139座,工程蓄水12817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總量65840千瓦,可開發利用47處合計48265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73.3%,其中沱江可開發3處(陽鳴、五里店和蘇家灣),全縣已開發利用29處,裝機68臺,容量22070千瓦,發電量10200萬度。
人口民族編輯截至2011年,資中縣總人口1308834人,有漢族、彝族、回族、苗族、白族、藏族、傣族等15個民族。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2013年,資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6.5725億元,較2012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9875億元,較2012年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07.9301億元,較2012年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50.6549億元,較2012年增長10.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4113億元,較2012年增長20.1%;固定資產投資96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28萬元,較2012年增長20.6%,農民人均純收入4289元。
第一產業
2013年,資中縣實現農業增加值57.9875億元,增3.8%;農民人均純收入8391元,增長13.4%。全縣流轉土地13.5萬畝,累計建成優質農產品基地267個、50萬畝。種植面積達13.8萬畝。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專業合作社36個。
第二產業
2013年,資中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9.36億元,同比增長11.2%。全部工業入庫稅金3.57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7戶。
第三產業
2013年,資中縣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9戶。東林壩等2個城市綜合體、現代國際購物中心等5個商業服務體加快推進,金李井等4個鄉鎮農貿市場基本建成。實現旅游收入24.43億元,較2012年增長28.1%。
宗教信仰編輯截至2013年,資中縣內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四大宗教。其中天主教1處、基督教18處、佛教26處、道教1處。有教職人員40余人,信徒一萬余人,信教群眾10余萬人。
風土人情編輯秧歌秧歌舞動作簡單,樂曲歡快,群眾易學易跳。腰鼓舞腰鼓舞為舞者在腰間系一橄欖形小鼓,舞時隨動作面以木錘擊鼓。其動作輕快,節奏鮮明,適于青少年表演。在五十年代每逢重大節日集會游行,常有一潑潑數十至數百人的秧歌、腰鼓舞隊表演于街頭、廣場。蓮蕭蓮蕭又名“柳邊柳”,因伴舞的唱詞幫腔,每上句末尾都有“柳連柳”作襯詞,舞者手舞蓮簫作道具而得名。蓮蕭系一竹棒,約長三尺,每節有鐵絲穿過,鐵絲上串有小銅錢,舞動時銅錢發出清脆的碰擊聲。舞者不時將蕭有節奏地扣擊地面,并拍打身上的肩、胸、腰、腿各部份,其聲鏗鏘悅耳,且邊舞邊唱,表演者人數不拘,一人至數人,十數人均可,人多更為壯觀動聽。
風景名勝編輯資中文廟
孔子站像資中文廟,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坐北朝南,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墻,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鐘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圣祠。資中武廟資中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位于風景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與資中文廟相距100余米。資中寧國寺資中寧國寺始建于東漢建安5年(公元200年),稱為“巴蜀第一禪林”,是木棉袈裟的最后歸藏地,歷史上新羅國(現韓國)三太子無相禪師曾在此修行14年。羅泉古鎮羅泉古鎮,長街五里,十彎九曲,形似蛟龍,伴河而臥,故有“川中第一龍鎮”之美譽。在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在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山峽谷里,深藏著一座古鎮,這就是全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的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資中羅泉鎮。重龍山風景名勝區重龍山風景名勝區位于資中城東北隅,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又評為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資中白云山景區資中白云山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資中縣境內,面積56平方公里。白云山景區有大面積茂密的森林,是川中地區的“綠色明珠”。圣靈山風景區圣靈山風景區位于資中城西,由圣靈山大溶洞、天坑、恐龍腳印遺址和圣靈寺組成。它距縣城十三公里,離成渝高速公路魚溪站出口僅三公里。圣靈山風景區旅游面積可達五平方公里。九龍峽九龍峽(又稱紅衛堰)位于資中城東3公里,全長5公里,水面寬50米,深20~30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九龍峽風景宛如桂林風光,故有“小桂林”之美譽。 地方特產編輯塔羅科血橙
塔羅科血橙塔羅科血橙果實大,單果重200~250克,是血橙中最大的品系。其果面較光滑,皮薄。果肉汁多味濃,細嫩化渣。種子極少或無??肾T魚鯰魚鯰魚俗稱鯰胡子,鯰魚主要棲居于熱帶、亞熱帶水草茂盛的河湖、池塘、溝渠中,中國東部各主要水系均有鯰魚分布,球溪位于成都和重慶之間,當地有一條河叫球溪河,是沱江的支流,原盛產鯰魚,現因為上游造紙廠污染河水,已基本絕跡,只在水庫及小河、小溪等地方還有少量生存。本地市場上的大部分為人工養殖,野生鯰魚與人工養殖鯰魚的區別在于野生鯰魚是青綠色的,養殖鯰魚則是黑黝黝的。枇杷
資中甘露枇杷資中縣種植面積約6萬畝,常年總產量約4萬噸。資中枇杷色澤金黃,核小肉豐,細嫩甘甜,清心潤肺。冬尖資中冬尖于2008年5月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稱號。冬尖用途頗廣,用刀剁啐,可作餃子、包子、餛飩的餡兒;可作蒸肉、咸燒白的底菜;可以調湯;還可以合著豬肉宰成啐粒,再合點酒曲,炒成干餡子,用以下飯,可口無比,故而畏懼麻辣的北方人最為喜愛。 羅泉豆腐羅泉豆腐是用產自本地的優質黃豆與流經本地的天然泉水磨制成豆漿,用鹽鹵點制而成,具有細、嫩、白、韌的特點。 兔兒面
資中兔子面兔子面又叫兔兒面,是資中最有名氣的面條,是資中特產,除了資中周邊地區有部分賣兔子面的店,其他地區極為罕見,即使有都不地道,主要是原材料上的缺陷,資中的兔子肉那絕對是農家兔子,絕不喂養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