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縣,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最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緯39°44′至44°15′,東經112°34′至112°59′之間。左云縣地處塞北高原,東靠歷史名城大同,西接晉北大門右玉,南鄰煤電新都朔州,北眺草原明珠呼市。左云縣下轄3鎮、6鄉,總面積1314平方公里,總人口149051人(2012年)。2012年,左云縣生產總值347845萬元,比2011年增長9.6%。左云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為山西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長城、保安堡等著名景點。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左云縣位于山西最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緯39°44′─44°15′,東經112°34′─112°59′之間。左云縣地處塞北高原,東靠歷史名城大同,西接晉北大門右玉,南鄰煤電新都朔州,北眺草原明珠呼市。左云縣總面積1314平方公里
地貌
左云縣地處黃士高原,山丘起伏,溝壑縱橫,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區?;镜匦螢闁|南、西北部高,中部低。大體分為4個地貌類型區,石山區占總面積的11.3%,土質山區占總面積的28.8%,黃土丘陵區占總面積的36%,河川階地區占總面積的23.9%,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
氣候
左云縣左云縣屬北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由于受季風和西伯利亞、蒙古高原高壓控制,冬季少雪寒冷,春季干旱多風,夏季較熱多雨,秋季溫涼氣爽。據歷年氣象記載,年平均氣溫6.1 ℃ ,極端低溫為-29.5℃,極端高溫為34.5℃,日交差13.0℃。全縣年平均降雨量399mm。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763.8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424卡/平方厘米,土地積溫2395.9度。無霜期僅為125天。封凍期一般在11月初至次年4月初,130--145天左右。
水文
左云縣的河流屬黃河和海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78平方公里和123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十里河、馬營河、元子河、陳家河、大南河、大峪河、山井河、淤泥河等到8條,十里河是左云縣最主要的河流,《水經注》稱武州川水,《山西通志》稱肖畫河,匯陰山、洪濤山系大小支流20余條,橫貫縣境東西,流經5個鄉鎮,在境內全長50公里,流域面積93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左云縣地處黃土高原北沿土地十分廣闊。全縣總土地面積1961911.8畝,人均13.88畝,其中農業人口人均凈耕地7.75畝,高于全國、全省、全市人均水平。
水資源
左云縣地下水資源量為4226萬立方米,人境水量為340萬立方米,扣除重復計算量1786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7630萬立米,年可利用量為4600立方米。
植物資源
左云縣植物可分木本、野生草本植物兩大類。木本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門,有松、柏、樺、榆、楊、柳等10科,28個樹種,36個灌木種名。其中經濟林有蘋果、沙果、杏、李、梨、葡萄等。左云縣野生植物以旱生草本植物為主,由蕨類、裸子、被子、菌類等多種植物成份組成。據普查,天然野草已定為64科,216屬,300多種。其中:大黃、王不留、芍藥、黃芪、甘草、狼毒、防風、益母、黃芩、車前子、黨參、一技蒿、蒼術、菊花、蒲公英、蒼耳、苦苣、白茅、澤瀉、秦艽等40多種有藥用價值,且苦苣、大黃、甘草、狼毒等植物生長范圍廣,數量多。
礦產資源
左云境內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炭、粘土、高嶺土、石灰巖、浮石、玄武巖、云母等,尤其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分布廣、煤層淺、煤質好,該縣煤礦總儲量約170億噸,是全國優質動力煤基地縣。 (以上數據截至2012年)
行政區劃編輯區劃沿革
1993年至2001年,左云縣設管14個鄉鎮,276個行政村。2001年撤并為9個鄉鎮233個行政村。 其中:撤銷威魯鄉,其行政區域并入管家堡鄉;撤銷陳家窯鄉、漢圪塔鄉,其行政區域并入三屯鄉;撤銷楊千堡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張家場鄉;撤銷酸茨河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小京莊鄉;將原城關鎮更名為云興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左云縣轄3個鎮、6個鄉。 3鎮:云興鎮、鵲兒山鎮、店灣鎮6鄉:管家堡鄉、張家場鄉、三屯鄉、馬道頭鄉、水窯鄉、酸茨河、小京莊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2年,左云縣總人口為149051人,比2011年下降0.35%。其中,女性人口為73224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9.13%。截至2012年末,全縣非農業人口42693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8.64%;農業人口106358人,占全縣人口比重71.36 %。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1.24‰,死亡率為5.5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5‰。
民族
截至2012年,左云縣有滿族、蒙古族、畬族、回族、朝鮮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瑤族、錫伯族11個少數民族。交通運輸編輯截至2012年末,左云縣共有鐵路線3條,其中,鐵豐鐵路左云縣境內45.96公里,運輸能力500萬噸。公路通車里程13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64公里,全縣公路網密度102.3公里/百平方公里。
截至2012年末,左云縣擁有二級汽車站1座,四級鄉鎮客運站4座,客運企業3家,客車84輛,長途班線14條,通車行政村數為220個,全年客運量9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320萬人公里;全縣有貨運企業85家,貨車2520輛,貨運量350萬噸,貨物周轉量55000萬噸公里。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事業
截至2012年,左云縣確定重點科技項目22項,項目計劃總投資9719萬元,專利申請量13項,其中實用型6項,外觀設計7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左云縣擁有普通中小學校31所,專任教師1142人,在校學生數17246人,其中,小學生5497人,初中生7189人,高中生4560人。幼兒園(包括學前小學校)25所,在園幼兒4247人。全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80.3%,小學和初中生入學率100%,本年高考二本B類達線237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末,左云縣共有文化館1個,綜合公共體育場一處,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1.4萬冊。全縣有報社1家,出版報紙5萬份。
衛生事業
截至2012年末,左云縣共有衛生機構 (含診所、村衛生室)249個,床位16.5萬張。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全縣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623人。
旅游景點編輯長城左云縣城內有兩類古長城,即東漢長城、明長城。
東漢長城
東漢長城位于十里河北,從張家場鄉豬兒洼村起分南北二支向西北綿延。北支經長城嶺、小廠子、后辛莊、至寧魯堡,長約12公里。南支經張家場、田村、施家村向北延伸,至寧魯堡與北支本會合,全長約20公里。
明長城
明長城位于縣境北邊與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交界處。從保安堡西北2.5公里入境,向西蜿蜒至二十邊西2.5公里外出境,沿邊有關隘3處(保安口、威魯口、寧魯口),邊墩34座,境內全長26公里,這段長城史稱“大邊”。 睡佛寺睡佛寺位于縣城東南25公里馬道頭鄉楊家窯村北睡佛寺山南麓,始建于北魏。該寺大殿3間,依山鑿石而成,高4米,寬7米,進深4米,正中石臺上鑿有側身平臥兩目微閉的石佛像。 月華池月華池位于左云威魯村北的明長城內側,與長城緊緊相連,是一座建在長城上的獨具特色的袖珍小城。月華池以長城為北墻,另筑東南西三面圍墻,圍成一座周長約260米的城堡,約同北京小團城大小。 保安堡 保安堡地處管家堡鄉北端,西臨長城,距長城約1公里。境內有漢墓群明晰可見,烽火臺星羅棋布,古堡遺址尚存。堡內有創建于明代的地藏王菩薩廟,亦稱南禪寺,廟內正殿有臨摹《水陸鎮》壁畫,東西配殿繪有十殿閻羅畫像;有殘留明代龍王廟樂樓一座。堡外西南50米處建有一座清代早期的和尚塔。整體景點多,建筑完整。 威魯堡威魯堡位于縣城東北20公里處,北距明長城一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43年),堡墻包磚完成于萬歷年間(1573年),堡墻高三丈八尺(12.7米),周長二里二分(1320米),開東門一處,接東堡墻又建土關一座。關墻三面210丈(700米),開東關門一處。
威魯堡為明代和清初邊關重地,屬明代西路邊堡之一,明清兩代曾在堡內修廟十余座,威魯堡既是明清口岸,亦是蒙漢商貿交易中心和茶馬互市之地。
著名人物編輯廖寶,在祖父廖永忠影響下,性慈好施,樂善不倦。永樂十二年(1414),捐銀八百兩,將流經南關又濫流于西門外之河,疏通河漕,歸于一處,便民行走。官府為旌表其熱心公益精神,將此河命名為廖家河
左云縣。 范瑾,成化十七年九月十一日,年過5旬的范瑾奉命回京師,任中軍府管事,授特進榮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因瑾之功績,明王朝追謚其前三代官職同瑾,樹碑于左云縣城西北8公里處范家祖墳內。 李瑾,明代左衛人,嘉靖初年任大同左衛中路參將,官至大同總兵。梁玉棟,明左衛人,為人樂善不倦,周窮濟困,曾捐地25畝為義冢;捐雨安莊地10頃修縣城西門外過河橋;捐地20頃為黃家店修河墊路之費,被后人傳為美德。 劉良佐,明左衛人,清順治十八年(1661)授江南江安提督,加總官銜,尋政直隸提督,官至左都督。
名優特產編輯左云胡麻
胡椒胡麻,即油用亞麻。胡麻籽粒呈扁橢圓形,暗褐色,有光澤,可榨油。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機生產出的食用油。胡麻油香氣濃郁,可炒菜,煎食品,也可用于生產油漆、油墨、肥皂等。小京莊鄉白靈菇白靈菇是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富含蛋白質14.7%,脂肪4.31%,粗纖維15.4%,氨基酸總量為10.6%,并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特別是真菌多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的作用。